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赛乃姆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5
《赛乃姆》《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学设计课型:欣赏课课时:1 课时教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赛乃姆》《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是人音版音乐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天山之音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所选曲目,题材丰富、风格多样。
它不仅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冬不拉、库木孜等多种乐器的音色,也能使学生认识了解弹唱、木卡姆、赛乃姆等多种音乐艺术的体裁;还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独唱、歌舞等表演形式的认知;更能加深对维吾尔、塔塔尔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认识和理解,因此通过欣赏、音乐知识的学习促使学生获得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知识机能,感受、体验其音乐情感及风格特点,并对新疆少数民族的音乐感兴趣,进而加深对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赛乃姆》由数量不同的歌曲组成木卡姆。
其中少则一首,多则可达四首,赛乃姆融歌、舞、乐为一体,具有综合艺术的表现特征。
“歌”是指赛乃姆的声乐部分,在赛乃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直接阐释歌曲的艺术内容,也直接地表达着人们的思想感情。
在演唱上,歌者可以增减歌曲,但不能颠倒顺序。
“乐”是指为歌舞伴奏的器乐及歌舞中间的器乐“间奏曲”。
演奏乐器主要由弹布尔、手鼓等。
其中手鼓在赛乃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既掌握着歌舞乐的速度,以及响亮流畅的鼓声渲染着歌舞的艺术气氛。
“舞”赛乃姆的舞蹈动作优美抒情。
其主要特点是:手、肩、头等部分的舞蹈动作协调一致。
赛乃姆的舞蹈动作多来源于生活。
《赛乃姆》以2/4拍为主,有时在其中混合进5/8拍;乐曲的旋律主要呈现在以“3”为主音的七声音阶上。
乐曲多用重复的乐句和变化重复的乐句,切分节奏是其重要的表现特征,乐句中有时也会出现短小的乐节。
《在那音色的月光下》是塔塔尔族反应爱情生活的一首名额,歌曲通过许多景色的描绘及个人的情怀:沙滩、月光、往事的踪影、梦幻等,表达了青年人对心爱的姑娘的思念之情。
歌曲为3/4拍,中速,三段体结构(即A+B+A1的单三部曲式)。
A 段和再现段均为bE大调,B段为be小调。
《赛乃姆》教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钢琴)、分两组。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能力目标:1、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赛乃姆》。
2、能够根据歌曲的风格,结合一些舞蹈来表现,加深对歌曲情绪的感受。
教学重点:体会维吾尔族民间歌舞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理解歌曲的欢快情绪,锻炼对新疆民族舞蹈动作的创编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大坂城的姑娘》,同学们在音乐声中进入教室)导语:同学们好!伴随着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到了音乐课堂。
有人知道刚才播放的是什么歌曲吗?它是哪个民族的?(生:《大坂城的姑娘》、新疆)很好!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她物产丰富,而文化艺术更是历史悠久。
想跟老师一起到新疆去听一听,看一看吗?让我们先来听听她的《赛乃姆》吧!(板书课题《赛乃姆》)二、学习与感受1、随乐学唱,激情导入,走近新疆音乐。
2、组织教学,师生歌声问好。
3、舞蹈秀,背景播放《赛乃姆》。
4、视听感受,了解新疆风土人情(1)教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一场各民族的服装秀,同学们能否指出哪几套是新疆服饰?并说说对新疆还有哪些了解?学生:新疆有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瓜、羊肉串;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大叔的大八字胡、穿五彩斑斓的衣衫、戴各种做工精细的首饰和绣花帽;有天山;节日还举行赛马和叼羊比赛。
(2)教师范唱,学生击掌伴奏。
(3)学生跟多媒体哼唱。
(4)让会舞蹈的同学自由发挥伴着歌曲,教师总评。
三、回味小结师:美丽富饶的新疆令我们神往,优美、欢快的新疆歌舞令我们陶醉。
歌舞让我们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也让我们感悟到:爱情的美好,这种爱不仅仅是恋人间的还可以指亲人好友间的,只要有爱世上才会变得美好,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爱的环境下生活,并尽量给予别人自己的爱。
赛乃姆教案【篇一:阿勒泰赛乃姆教学设计】七年级音乐学科集体备课【篇二:《赛乃姆》教案1】《赛乃姆》教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钢琴)、分两组。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能力目标:1、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赛乃姆》2、能够根据歌曲的风格,结合一些舞蹈来表现,加深对歌曲情绪的感受。
教学重点:体会维吾尔族民间歌舞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理解歌曲的欢快情绪,锻炼对新疆民族舞蹈动作的创编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大坂城的姑娘》,同学们在音乐声中进入教室)(板书课题《赛乃姆》)二、学习与感受1、随乐学唱,激情导入,走近新疆音乐。
1.组织教学,师生歌声问好。
2.舞蹈秀,背景播放《赛乃姆》。
二.视听感受,了解新疆风土人情(1)教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一场各民族的服装秀,同学们能否指出哪几套是新疆服饰?并说说对新疆还有哪些了解?学生:新疆有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瓜、羊肉串;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大叔的大八字胡、穿五彩斑斓的衣衫、戴各种做工精细的首饰和绣花帽;有天山;节日还举行赛马和叼羊比赛。
(2)教师范唱,学生击掌伴奏。
(3)学生跟多媒体哼唱。
(5)让会舞蹈的同学自由发挥伴着歌曲,教师总评。
三、回味小结师:美丽富饶的新疆令我们神往,优美、欢快的新疆歌舞令我们陶醉。
歌舞让我们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也让我们感悟到:爱情的美好,这种爱不仅仅是恋人间的还可以指亲人好友间的,只要有爱世上才会变得美好,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爱的环境下生活,并尽量给予别人自己的爱。
【篇三:七年级音乐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赛乃姆》教案】七年级音乐第三单元天山之音——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赛乃姆》、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新疆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
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一。
2、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天山之音第二课《赛乃姆》案例设计阜新市第十中学张琦(一)模式、方法模式:创新模式、探索模式、体验模式和合作模式等方法:模仿法、欣赏法、讨论法、律动参与法、音画设计法等(二)教材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所教学生为七年级学生,表现欲望较强,思维活跃,情感丰富。
多数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表现热情很高。
(三)学习目标:1、聆听《赛乃姆》,学习赛乃姆,木卡姆相关的音乐知识。
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魅力。
2、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歌、舞,节奏体验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体验、理解《赛乃姆》,进一步探究新疆维吾尔族的歌舞文化。
3、通过学习《赛乃姆》,增进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和对我国多元音乐文化的自豪感。
(四)重点:感受维吾尔族民间歌舞曲《十二木卡姆》选段音乐《赛乃姆》独特的音乐魅力难点:为《赛乃姆》音乐实践创编(五)教学策略: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
赛乃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发源于从事农业生产、民族聚居、文化极为发达的南疆各绿洲。
在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形成过程中,就吸收了早已在民间流传的赛乃姆,成为每个木卡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赛乃姆仍以其独立的形式广泛流传。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导学案以及强大的视觉冲击吸进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达到本节课理想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一,节奏游戏导入新课老师:今天老师先带同学们玩一个节奏接龙游戏好不好啊?(出示大屏幕:请模仿你所听到的节奏。
)师:这几组同学请听(播放节奏)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模仿(师生共同模仿),不要停,再来,这边的同学做的真棒,节奏打的很齐(出示节奏:X.X XXX | X.X X|)这边的几组同学你们仔细听第二个节奏(播放节奏)这边的同学有没有信心超过他们呢?那就让我们预备“走”(师生共同做一2,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视频,图片等。
《赛乃姆》教案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和落实新课标的指示精神,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到音乐的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在《赛乃姆》一课的教学中,不追求学生的识谱能力、歌唱技巧,主要是让学生在创作律动和创编节奏中感受和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征,感悟其中蕴涵的深刻人生道理。
教具:钢琴(电子琴),小快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欣赏,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3、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立志成材。
教学重点:歌曲情绪与风格特点的体验和实践。
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1、乐曲分析:《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
赛乃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发源于从事农业生产、民族聚居、文化极为发达的南疆各绿洲。
在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形成过程中,就吸收了早已在民间流传的赛乃姆,成为每个木卡姆中大乃格曼的组成部分,而赛乃姆仍以其独立的形式广泛流传。
它歌舞皆并形式自由,乐器有弹布尔、热瓦甫、独它尔与手鼓。
2、欣赏歌曲《赛乃姆》:仔细聆听这首歌曲,同学们看是否能听出歌曲里面所用的哪些乐器?3、在老师的带领下来认真学唱这首歌曲,老是挑出歌曲中的难点,一一为同学们分析教唱。
4、鼓励同学们积极主动地起来为这首歌曲伴舞。
5、小结反思: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是祖国的一员,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团结互助为荣。
只有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现在我们正处在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时代,美丽的西部在党的领导下日新月异,衷心祝愿同学们能珍惜时光,立足现在,拼搏进取,在不久的将来加入西部大开发的队伍,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赛乃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赛乃姆》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天山之音中的一节欣赏课,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具有多元文化的鲜明特点,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的歌舞音乐,集歌、舞、乐为一体的民间艺术,2005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对于东北的中学生来说,几乎不接触,不了解。
针对现状,依据教学目标,通过一节课教师进行大量的知识传递,涉及的知识点更加要求全方位,因此,本课注意抓住重点,而不片面,让学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增进他们对新疆地区音乐艺术的认识,感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聆听《赛乃姆》特点;初步了解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的几种代表性乐器;感受体验木卡姆的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律动舞蹈、声势、演唱,感受《赛乃姆》,了解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归纳其特点。
3、情感与态度:学生增进对我国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及对我国多元音乐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新疆维吾尔族的《赛乃姆》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1、视唱旋律2、声势节奏、舞蹈3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随音乐舞蹈进教室。
(播放《库尔勒》音频,教师用动作引导。
动作:①捻指动作。
②站好后瞭望式。
③单手抚肩动肩。
)二、引入新课师:请坐,我们跳的舞蹈是哪个民族?生:新疆。
师:(唱)“我们新疆好地方呀,跳起舞来唱起歌。
”说到新疆你们知道哪些风土人情?生:……三、授新课1、介绍乐器师:新疆人人能歌善舞,维吾尔族尤为突出,甚至会手工制作和演奏乐器,下面老师带领你们认识几种乐器。
①都塔尔:2根琴弦,琴箱大瓢形,琴颈细长。
(出示图片,讲解。
观看演奏,视听音色。
)②热瓦普:2根钢弦,5根丝弦,琴箱半球形,两个如牛角状的标志,横置胸前演奏。
(出示图片,讲解。
观看演奏,视听音色。
)③艾捷克:弓弦乐器,2根主弦,若干辅弦,琴筒球形,内侧用蟒蛇皮包裹。
(出示图片,讲解。
观看演奏,视听音色。
)④达卜:乐队总指挥,蟒皮鼓面珍贵,大多用羊皮或驴皮包裹,反面内部边缘有铁环,敲击时发出声响。
赛乃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欣赏《赛乃姆》,感受维吾尔族歌舞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并用轻快、有活力的声音演唱《青春舞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交流,探讨,增进对赛乃姆的知识的了解,感受独特的民族风格,通过参与、跟唱、体验,能够用正确的吐字、呼吸,自信的演唱歌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体验,加深学生对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的了解与喜爱,并懂得珍惜大好青春时光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以新疆舞蹈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对新疆歌曲特有的节奏型进行感知、练习。
三.重点难点重点:欣赏《赛乃姆》,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青春舞曲》。
难点:了解赛乃姆的相关知识,表演青春舞曲。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赛乃姆教学设计师:欢迎大家走进肖老师的音乐课堂,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走进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一起来欣赏我特意为你们准备的舞蹈!老师播放音乐,跳一段维吾尔族民间舞蹈。
师:你们觉得这个舞蹈有什么特点?来自哪个民族呢?我跳的呀,就是来自维吾尔族的民间舞蹈——赛乃姆。
(板书)来看看,什么是赛乃姆?活动2【讲授】欣赏赛乃姆1、了解赛乃姆出示幻灯片,齐读。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歌舞,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最初是偶像、神像、美人、美女的意思。
同时,它是我国新疆维吾尔族传统大曲《十二木卡姆》中最重要的一个选段。
木卡姆,由民歌、舞蹈、器乐组成,有十二套之多,是新疆人民创作出来的一部巨大的音乐财富,素有“东方音乐明珠”的美誉,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和广泛的影响。
其中赛乃姆就是最典型的一部分,乐器有弹布尔、热瓦普、独它尔与手鼓。
2、欣赏《赛乃姆》,感受情绪师: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赛乃姆》,听听它带给你的音乐感受是什么?什么乐器在伴奏?(欢快跳跃、热情粗狂)3、复听,感受音乐特点师:我们再来听一听它的节奏有什么特别之处?(师出示附点、切分节奏,带领学生练习附点、切分)4、跟随音乐拍节奏,感受新疆特有的节奏和舞蹈动律播放音乐,第一遍分组合音乐伴奏,第二遍一起合奏,教师加入手鼓。
《赛乃姆》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赛乃姆的基本含义。
2. 通过学习,能够准确演奏赛乃姆曲目。
3. 了解赛乃姆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赛乃姆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
2. 教学难点:理解并表达赛乃姆中的情感内涵,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感知力和演奏经验。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音乐素材,包括音频、视频和曲谱。
2. 制作教学PPT,用于展示曲谱和相关图片。
3. 安排合适的教学环境,确保学生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和演奏。
4. 提醒学生携带乐器(如琵琶、吉他等),并确保乐器状态良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赛乃姆》的音乐,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民族的音乐,然后再引入新课。
2. 介绍《赛乃姆》的背景和来源: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赛乃姆》的历史背景和来源,帮助学生了解这首曲子的文化内涵。
3. 学习第一部分:节奏和速度。
起首让学生熟悉音乐的节奏和速度,可以通过打拍子、跟节奏朗读歌词等方式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解歌词中的重音、弱音等音乐术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节奏。
4. 学习第二部分:旋律和和声。
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一遍音乐,然后讲解旋律和和声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整体结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哼唱、弹奏等方式来熟悉旋律和和声,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5. 练习表演: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舞蹈、歌曲等方式来表演《赛乃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动作的协调性、音乐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现音乐的美感。
6. 教室互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难点问题,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7. 总结回顾:在课程的最后,教师需要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要点,加深学生对《赛乃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怀疑,留作课后思考和解决。
赛乃姆-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道赛乃姆的定义,能够分析赛乃姆的构成•学会演唱和弹奏《进击的巨人》和《愿你一生平安》两首赛乃姆曲目•学生能够组织多声部合唱和乐队伴奏,并创造新的赛乃姆作品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赛乃姆的定义和构成在教学之前,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赛乃姆。
赛乃姆(Sine Wave Musical Instrument)是一种通过改变正弦波的频率来创造音乐的电子乐器。
赛乃姆音乐的特点是纯净的波形和闪耀的光效,适合用于伴奏和演唱。
接下来,在黑板上或投影屏幕上展示赛乃姆波形的构成,并让学生分析赛乃姆的基本元素:频率、振幅和相位。
通过展示赛乃姆波形的变化来帮助学生理解赛乃姆的构成。
2. 学唱《进击的巨人》和《愿你一生平安》我们选取两首经典的赛乃姆曲目作为教学素材。
分别是《进击的巨人》和《愿你一生平安》。
(1)《进击的巨人》首先,介绍《进击的巨人》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感受到这首曲子的风格和情感。
然后,演示如何唱出该曲目的主旋律,并指导学生跟唱。
(2)《愿你一生平安》接下来,介绍《愿你一生平安》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感受到这首曲子的风格和情感。
然后,演示如何唱出该曲目的主旋律,并指导学生跟唱。
针对学生学唱不好的情况下,也可通过音乐软件播放两首曲子的伴奏,并让学生模仿唱出主旋律。
3. 学习乐器演奏技巧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学结束后可以弹奏笛子或者口琴。
通过演示和操作的方式,向学生讲解乐器演奏技巧,让学生掌握简单而实用的口琴演奏技巧。
通过多次练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掌握如何使用口琴演奏赛乃姆音乐中的主旋律和和声。
4. 组织多声部合唱和乐队伴奏最后,让学生分成小组,组织多声部合唱和乐队伴奏演奏课程中两首曲目和自己创造的赛乃姆作品。
鼓励学生表演自己的作品。
三、教学评估方法教师采用针对性评估,通过听唱、实际演奏情况、个人作品的表现等方面来进行评估。
四、教学反思与优化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调整。
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欣赏:赛乃姆》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欣赏:赛乃姆》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了解维吾尔族民间歌舞《赛乃姆》和新疆《十二木卡姆》,感受其艺术形态和艺术价值。
2. 知识与技能:领会“赛乃姆”歌舞曲的音乐特点,掌握贯穿“赛乃姆”始终的基本节奏型,并运用手鼓敲击这一节奏型为《赛乃姆》歌、舞伴奏。
3.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演唱、演奏、舞蹈等实践方式中体验赛乃姆的综合表演形式。
2教材分析“赛乃姆”是维吾尔族的一种民间歌舞体裁,融歌、乐、舞为一体,具有综合艺术的表现特征。
本单元欣赏的《赛乃姆》选自《十二木卡姆》第二套《且比巴亚特木卡姆》中“琼乃额曼”的一首歌舞曲。
音乐粗犷热情,欢快跳跃,以2/4拍为主,主音是“3”,节奏特点为密集节奏多,附点节奏多,主要伴奏乐器,是手鼓、弹拨尔、热瓦普等维吾尔族民族乐器。
赛乃姆舞蹈比较明快活泼、深情优美,步伐轻快灵巧,身体各部分的运用较为细致,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变化极为丰富。
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即大型音乐套曲的称谓。
它是维吾尔人民创作出来的一部巨大的音乐财富,素有“东方音乐明珠”之誉称。
每一部又由琼乃格曼(大曲naghma)、达斯坦(叙事诗dastan)和麦西来甫(民间歌舞mashrap)三大部分组成,含歌、乐曲20至30首,长度2小时左右。
全部演唱完十二木卡姆需20多个小时。
《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音乐的脊梁,是打开维吾尔族文化的金钥匙。
3学情分析学生虽然在上一课时已学习了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但对于新疆维吾尔族的传统民间歌舞《赛乃姆》及大型套曲《十二木卡姆》这些艺术形式,从未有过接触,感到陌生而新奇。
根据初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有参与意识但又不够自信,有探索意愿但又不够主动的的特点,设计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群体参与中获得自信,在演奏、演唱、舞蹈中感知赛乃姆独特的音乐舞蹈语汇,在参与中对新疆民间歌舞产生亲近感。
赛乃姆教案赛乃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赛乃姆的概念和基本知识。
2. 学习赛乃姆的相关技能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1. 赛乃姆的概念和基本知识。
2. 赛乃姆的技能和技巧。
教学准备:1. 赛乃姆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案例分析。
2. 团队合作的小组任务。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赛乃姆的概念和基本知识,引发学生对赛乃姆的兴趣,并与学生讨论赛乃姆的相关话题。
1. 阐述赛乃姆的概念和历史背景。
解释赛乃姆是一种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的方法,它通过将团队成员分为两组,分别扮演观察者和解决者的角色,以增强问题解决的效率和创造力。
2. 分发赛乃姆相关的案例分析资料,让学生在小组里共同讨论和分析案例,理解赛乃姆的运作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3. 分组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从赛乃姆案例中选择一个问题,并按照赛乃姆的方式解决问题。
要求学生明确分工合作,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最终给出解决方案和实施计划。
4. 学生展示和总结: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和实施计划,并与全班共同讨论,评价各组的表现和方案的合理性。
5. 教师总结:结合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总结赛乃姆的学习收获和重要性,并强调赛乃姆在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中的价值。
评价方法:1. 对小组的解决方案和实施计划进行评价,包括创新性、可行性和解决问题的效果。
2.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和沟通表现,评价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评价他们对赛乃姆学习的理解和认识。
《赛乃姆》教学设计课型:欣赏课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绝大多数学生音乐接受能力较强。
速度的体验,学生易掌握。
但就针对附点切分节奏型的理解和正确打出此节奏,还需借助声势练习等方法来帮助理解和正确体验掌握此知识点。
设计分析:遵循了音乐教学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依据音乐课程的实践性原则,以聆听音乐、游戏、声势节奏练习、小组合作等活动方式作为师生互动的学习载体,对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速度与节奏进行了直观、易懂的教学。
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演奏附点切分节奏的探索欲望。
学生通过充分的想象、创编、亲身体验一次愉快而畅意的新疆音乐特有的节奏之旅。
以积极心态、高涨的热情、投入的体验和表现,让音乐真正被学生的心灵所接纳。
教学目标:1.能够感受体验十二木卡姆的音乐情绪;2.聆听作品《赛乃姆》,通过对比速度、节奏这两种音乐要素,请学生体验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节奏特点,感受其独特的民族风格;3.学习新疆地区维吾尔族音乐,培养学生对我国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和对增进各族间的团结友爱。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十二木卡姆的速度及附点切分节奏和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通过音乐要素,请学生体验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节奏特点,并能正确演奏附点切分节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自制打击乐沙锤教学过程一、导入:1.聆听作品;要求从情绪、速度、节奏等方面聆听。
(乐曲情绪是欢快、热情)二、讲授:1.速度:A.用行走的方式感受速度。
B.用自制打击乐沙锤随音乐创编节奏C.请全体学生用自制沙锤打节奏X X X随音乐进行速度体验。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整体欣赏感知音乐根据音乐做出相应的体验活动(节奏创编、行走方式)来获得自己找到答案的成功喜悦之情。
)2.通过上个环节的打击乐沙锤音乐打节奏体验联系生活实际,请学生回答本乐曲的节奏型:师:通过聆听音乐和晃动沙锤,这段旋律的节奏是密集的还是舒散。
请结合日常生活中你所听到的维吾尔族音乐中的节奏都有哪些?请口述节奏型。
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天山之音第二课
《赛乃姆》案例设计
阜新市第十中学
张琦
(一)模式、方法
模式:创新模式、探索模式、体验模式和合作模式等
方法:模仿法、欣赏法、讨论法、律动参与法、音画设计法等
(二)教材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
所教学生为七年级学生,表现欲望较强,思维活跃,情感丰富。
多数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表现热情很高。
(三)学习目标:
1、聆听《赛乃姆》,学习赛乃姆,木卡姆相关的音乐知识。
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魅力。
2、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歌、舞,节奏体验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体验、理解《赛乃姆》,进一步探究新疆维吾尔族的歌舞文化。
3、通过学习《赛乃姆》,增进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和对我国多元音乐文化的自豪感。
(四)重点:感受维吾尔族民间歌舞曲《十二木卡姆》选段音乐《赛乃姆》独特的音乐魅力
难点:为《赛乃姆》音乐实践创编
(五)教学策略: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
赛乃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发源于从事农业生产、民族聚居、文化极为发达的南疆各绿洲。
在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形成过程中,就吸收了早已在民间流传的赛乃姆,成为每个木卡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赛乃姆仍以其独立的形式广泛流传。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导学案以及强大的视觉冲击吸进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达到本节课理想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
一,节奏游戏导入新课
老师:今天老师先带同学们玩一个节奏接龙游戏好不好啊?
(出示大屏幕:请模仿你所听到的节奏。
)
师:这几组同学请听(播放节奏)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模仿(师生共同模仿),不要停,再来,这边的同学做的真棒,节奏打的很齐
(出示节奏:X.X XXX | X.X X|)
这边的几组同学你们仔细听第二个节奏(播放节奏)
这边的同学有没有信心超过他们呢?那就让我们预备“走”(师生共同做一
2,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视频,图片等。
让学生听、视、想、感的情景,以感染、陶冶、激发学生的情感。
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但在教学上时间掌握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