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doc
- 格式:doc
- 大小:329.51 KB
- 文档页数:7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的内容主要讲的是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正确区分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1)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成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所以此时染色体数目要根据着丝点判断。
(2)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且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两两配对的一对染色体。
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点:第一次减数分裂: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大)和一个极体(小); 第二次减数分裂: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卵母细胞(大)和一个第二极体(小),第一极体分裂成两个第二极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第一章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1.生物多样性与分类生物多样性概念、生物分类学、生物分类系统、生物命名法等2.生态系统生态学的概念、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生态位、生态平衡等3.生态问题生态环境的污染、生态失衡、生态破坏与生态保护等第二章生命的起源与进化1.起源和原生生物生命的起源、化学进化、原生生物等2.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变异、适应、自然选择等3.人类的进化人类的进化、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的关系等第三章细胞及其生命活动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组成、细胞器及其功能、细胞膜、细胞壁、细胞核、质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叶绿体、细胞骨架、中心体等2.细胞膜和物质运输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过细胞膜的方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胞吞作用等3.细胞的代谢细胞的能量转化、酶、代谢途径、无氧和有氧代谢、细胞呼吸以及光合作用等4.细胞分裂细胞周期、有丝和无丝分裂、染色体、遗传物质的复制和修复等第四章遗传与遗传的分子基础1.遗传的基本概念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2.遗传的分离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单因素遗传、二因素遗传、自由组合规律、连锁性遗传等3.分子遗传学基础DNA、RNA、基因的分子结构、遗传密码、基因表达调控等4.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克隆、转基因技术、细胞培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第五章免疫系统1.生物的免疫机制非特异性防御机制、特异性防御机制、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等2.人类免疫系统人类身体的免疫系统、抗体、人造免疫等3.疫苗和疾病控制疫苗的概念、疫苗种类、疫苗的制备、疾病的传播和控制等第六章生物科学与社会1.生物技术和社会生物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生物伦理、基因治疗、生物农业等2.生态问题和社会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森林砍伐、生态灾害和生态保护等3.生物学和其他学科生物学与化学学、物理学、数学、医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减数第一次分裂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形成部位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巢过程有变形期无变形期子细胞数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四、注意:(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完整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总结了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的知识点。
第一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2. 细胞膜的结构与生物膜的运输3.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4.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5.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结构与功能6. 溶酶体和气泡的结构与功能7. 细胞骨架的结构与功能第二章生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1. 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2. 遗传物质的复制3. 遗传物质的转录与翻译4. DNA的突变和遗传信息的变化5. 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第三章生物技术和人类健康1. 生物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2. 生物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3. 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4. 微生物的应用5. 克隆技术和干细胞技术6. 基因治疗与基因检测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要素2. 食物链与食物网3. 群落的结构与物种的多样性4. 生态平衡与生态危机5. 人类与生态系统第五章生物进化与分类1. 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与证据2. 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3. 进化的模式和速度4. 动物和植物的分类与演化5. 动物的体内环境与稳态第六章生物间的相互作用1. 生物间的共生关系2. 生物间的捕食与逃避3. 生物的竞争关系和有限性资源的利用4. 生物间的合作与互利共生关系5. 生物间的调节和平衡第七章植物的物质与能源1. 光合作用与光合产物的转化2. 植物的营养与水分运输3. 植物的生殖与生长调节第八章人的生殖与发育1. 人的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 人的性别遗传与表现型3. 人的生殖的协调调节4. 人的生殖与发育的协调调节以上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的全部知识点总结。
注:文档内容仅供参考,请以教材为准。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主要内容是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细胞的结构组成、细胞的功能以及细胞的代谢等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讨论细胞的结构组成。
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围结构,它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基质,其中包含了细胞器和细胞器间的胶状基质。
细胞核是细胞内的控制中心,其中包含了遗传物质DNA。
细胞内还包含了各种细胞器,如内质网、
高尔基体、线粒体等,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其次,我们来探讨细胞的功能。
细胞具有营养摄取、代谢、生长、分裂、分化
和自我调节等功能。
其中,代谢是细胞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包括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细胞的生长是指细胞体积和质量的增加,分裂是指细胞的自我复制,分化是指细胞从未分化状态向特定功能细胞的转变过程。
最后,我们来讨论细胞的代谢。
细胞的代谢包括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两个方面。
有机物的合成是指细胞通过合成反应将无机物或有机物转化为生物体需要的有机物,如葡萄糖、脂肪酸、蛋白质等。
有机物的分解是指细胞通过分解反应将有机物分解为能量和原料,以维持细胞的正常生活活动。
总的来说,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多样的功能。
通过对
细胞的结构组成、功能和代谢过程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为进一步探索生命科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的知识点,为学习和探索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生物必修二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生物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代谢以及生物繁殖与发育的相关知识。
以下是该章节的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结构和功能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种类型。
2. 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真核细胞有细胞核,并且有其他细胞器。
3. 细胞膜是细胞内外环境的边界,能够选择性地控制物质的进出。
4. 细胞壁是细胞外的一个保护层,有机体通常包括植物细胞、真菌细胞和一些原生动物细胞。
5. 细胞质是细胞中液态物质的总称,包括细胞器、溶质和胞浆等。
6. 载体DNA存在于细胞核中,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和发育。
7. 细胞器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各有特定的功能。
二、细胞代谢1. 细胞通过分解有机物而产生能量,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
2. 细胞的能量来源主要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发酵作用。
3. 光合作用是植物对阳光能的利用,通过光合色素捕获光能并转化为化学能。
4. 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有机物分解氧化产生能量的过程。
5. 发酵作用是某些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代谢过程。
6. 细胞通过胞吞、胞吐和胞饮来进行物质的吸收、排出和处理。
三、生物繁殖与发育1. 生物繁殖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
2. 有性繁殖是指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而进行的繁殖,一般需要两个个体的参与。
3. 无性繁殖是指通过单个个体自身进行的繁殖,不需要生殖细胞的结合。
4. 生殖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具有一半的染色体数目。
5. 发育是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过程,包括胚胎的发育和个体的生长。
6. 生殖细胞经过受精和胚胎发育,最终形成一个新的个体。
通过对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代谢以及生物繁殖与发育的基本知识。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的结构、功能和繁殖方式,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生物学的其他章节打下了基础。
WORD格式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省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观点减数分裂 (meiosis) 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独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经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与体细胞同样。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1)间期:染色体复制 ( 实质为 DNA复制,出现姐妹染色单体 ) ,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2)先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错交换。
(3)中期:每对同源染色体摆列在赤道板双侧。
(4)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分别向细胞的两极挪动。
(5)末期:细胞质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染色体数、姐妹染色单体数、DNA数都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不.再.复.制.)(1 )先期:染色体摆列凌乱。
(2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齐整摆列在赤道板上。
(3 )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便条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染色体临时数加倍)( 4 )末期:细胞质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为四个精美胞( 2 种)。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四、注意: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真同样;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1 个四分体 =1 对同源染色体 =2 条染色体 =4 条染色单体4、交错交换:四分体期间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错交换。
5、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量与体细胞同样。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减数第一次分裂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形成部位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巢过程有变形期无变形期子细胞数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四、注意:(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有丝分裂细胞在进入减数分裂之前要经过一个较长的间期,称前减数分裂间期(premeiotic interphase)或前减数分裂期(premeiosis)。
前减数分裂期也可分为G1期、S期和G2期,在G1期和S期把麝香百合的花粉每细胞在体外培养,则发现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将G2晚期的细胞在体外培养则向减数分裂进行,说明G2期是有丝分裂向减数分裂转化的关键时期。
和有丝分裂不同的是,DNA不仅在S期合成,而且也在前期合成一小部分。
D. E. Wimber和W. Prensky(1963)认为合线期-粗线期合成大约2%的DNA。
Y. Hotta等人(1966)在百合属(Lilium)和延龄草属(Trillium)中发现,粗线期合成大约0.3%的DNA。
称为合线期DNA(zyg-DNA)或粗线期DNA(P-DNA)。
这些DNA的合成可能与联会复合体的形成有关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减数分裂的特殊过程主要发生在前期,通常人为划分为5个时期:①细线期(leptotene)、②合线期(zygotene)、③粗线期(pachytene)、④双线期(diplotene)、⑤终变期(diakinesis)。
必须注意的是这5个阶段本身是连续的,它们之间并没有截然的界限。
1)细线期:染色体呈细线状,具有念珠状的染色粒。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第一章:遗传与进化1.遗传基础-介绍了基因、染色体、DNA等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结构。
-解释了基因的表达与控制机制,介绍了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遗传与进化-详细介绍了遗传的变异、随机性和可遗传性。
-研究了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关系,如突变、基因漂变、遗传偶合等。
-着重介绍了自然选择与繁殖隔离对进化的影响。
3.单倍型和嵌合型-解释了单倍型和嵌合型的概念和意义。
-介绍了联锁和连锁不平衡的现象。
4.人类遗传与进化-研究了人类的进化历程,探讨了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分析了人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人类基因组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生物工程与技术1.DNA技术基础-介绍了重组DNA技术和PCR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解释了DNA指纹的原理和应用。
探讨了基因工程与生物信息学的关系。
2.人工选择与转基因技术-研究了人工选择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如家畜和作物的改良。
-分析了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如转基因植物的耐逆性和抗病性等。
3.细胞工程与克隆技术-探讨了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分析了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的特性和应用。
第三章:细胞与遗传1.细胞的复制与分裂-探究了细胞的复制和生长过程。
-详细介绍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
解释了同源染色体互换和基因重组的现象。
2.DNA与蛋白质合成-分析了DNA的复制过程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详细讲解了DNA的信息传导,如DNA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3.基因表达与调控-研究了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包括转录调控和染色质调控。
-解释了基因突变和DNA修复的过程。
4.基因与优生优育-探讨了基因与智力、身高、性别等特征的关系。
-详细介绍了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生物的种群与群落-介绍了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解释了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和相互关系,如共生、捕食、竞争等。
2.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了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如食物链和食物网。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第一节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 (meiosis) 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1.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范围 2.场所高等植物:花高等动物:睾丸、卵巢3.对象: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见减数分裂图解-1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 (包括 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 2 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赤道板上。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 2 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 4 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见减数分裂图解-23、精子与卵细胞异同点见减数分裂图解-2表格注:卵细胞形成无变形过程,而且是只形成一个卵细胞,卵细胞体积很大,细胞质中存有大量营养物质,为受精卵发育准备的。
三、注意:(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无同源染色体。
......(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的变化规律见减数分裂图解-2(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 n 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 2 n种精子(卵细胞);它的 1 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 2 种精子。
它的 1 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 1 种卵细胞。
正确区分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1)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成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所以此时染色体数目要根据着丝点判断。
(2)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且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两两配对的一对染色体。
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一对同源染色体 = 一个四分体 =2 条染色体 =4 条染色单体 =4 个 DNA分子。
四、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看一极)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四分体现象、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4、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一极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5.识别细胞分裂图形(区分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1)、方法三看鉴别法(点数目、找同源、看行为)第1 步:如果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奇数,则该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
第 2 步:看细胞内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无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有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第 3 步:在有同源染色体的情况下,若有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行为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无以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的某一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答案:减Ⅱ前期减Ⅰ前期减Ⅱ前期减Ⅱ末期有丝后期减Ⅱ后期减Ⅱ后期减Ⅰ后期答案:有丝前期减Ⅱ中期减Ⅰ后期减Ⅱ中期减Ⅰ前期减Ⅱ后期减Ⅰ中期有丝中期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萨顿假说:假说依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假说内容:基因由染色体携带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
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研究方法:类比推理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见课本30 页)三、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摩尔根果蝇眼色的实验:(A —红眼基因a—白眼基因P:红眼(♀)× 白眼(♂)↓F1:红眼↓ F1 雌雄交配F2:红眼(♀和♂)白眼(♂)X 、Y ——果蝇的性染色体) P:X A X A×X a Y↓F1 :X A X a×X A Y↓F2: X A X A X A X a X A Y X a Y2.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多个基因,且这多个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3.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第三节伴性遗传一、概念: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记忆点:1.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2.性别类型:XY 型: XX 雌性XY 雄性————大多数高等生物:人类、动物、高等植物ZW 型: ZZ 雄性 ZW 雌性————鸟类、蚕、蛾蝶类二、 XY 型性别决定方式:XY 型的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体内具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XX),雄性体内具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 XY )。
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产生了含有X 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 Y 染色体的精子。
雌性只产生了一种含X 染色体的卵细胞。
受精作用发生时, X 精子和 Y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所以后代中出生雄性和雌性的机会均等,比例为 1: 1。
染色体组成(n 对):雄性: n- 1 对常染色体+ XY雌性:n-1对常染色体+ XX性比:一般 1 : 1常见生物:全部哺乳动物、大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多数昆虫、一些鱼类和两栖类。
三、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 X 隐性遗传的特点:① 男>女②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即外公→女儿→外孙)③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2)伴 X 显性遗传的特点:① 女>男② 连续发病③ 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3)伴 Y 遗传的特点:①男病女不病②父→子→孙附: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伴 X 隐: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女娄菜伴X 显:抗维生素 D 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常显:多 (并 )指Y 染色体上遗传(如外耳道多毛症)(4)伴性遗传与基因的分离定律之间的关系:伴性遗传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伴性遗传从本质上说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四、遗传病类型的鉴别:(一)先判断显性、隐性遗传:父母无病,子女有病——隐性遗传(无中生有)隔代遗传现象——隐性遗传父母有病,子女无病——显性遗传(有中生无)连续遗传、世代遗传——显性遗传(二)再判断常、性染色体遗传:1、父母无病,女儿有病——常、隐性遗传2、已知隐性遗传,母病儿子正常——常、隐性遗传3、已知显性遗传,父病女儿正常——常、显性遗传4、如果家系图中患者全为男性(女全正常),且具有世代连续性,应首先考虑伴Y遗传,无显隐之分。
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习题:如图所示的细胞为减数分裂过程的一个时期。
(1)所示细胞为减数分裂的第 ________次分裂的___________时期。
(2)细胞内有 __________ 对同源染色体,它们是 __________。
(3)细胞中有 ___________条染色体,它们是 ____________ 。
(4)细胞中有 ___________个染色单体,它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一,前期(2)两,1和2、3和4(3) 4 , 1 、 2、 3、 4(4)8,a a’b b’c c’d d’如下图所示为白化病遗传系谱图(有关基因用 A 、a 表示 ),请据下图回答:(1)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 ________染色体上,是 ________性遗传病。
(2)Ⅱ 2 和Ⅲ 1 的基因型分别为 ________、 ________。
(3) Ⅲ 2 是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Ⅲ 3 的基因型为 ________。
(4) 若Ⅲ 2 和Ⅲ 3 婚配,后代患白化病的可能性为________,预计他们生一肤色正常男孩的可能性为 ________。
【答案】(1)常隐 (2)Aa aa 1/6(3)Aa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