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
- 格式:ppt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10
世界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一课古代埃及【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兴亡: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 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世纪,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
九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知识归纳
第1课古代埃及一、古埃及文明
1.发源地:非洲东北角的尼罗河流域。
2.概况:
3.文明成就:金字塔、象形文字、狮身人面像、太阳历等。
二、金字塔
1.用途: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2.地位: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以及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发源地: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2.概况:
3.文明成果:《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阴历等。
二、《汉谟拉比法典》
1.主要内容:
(1)社会等级严格::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2)维护奴隶制度: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
(3)民事商业行为:有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2.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意义: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一、古代印度社会
1.发源地:南亚的印度河流域。
2.概况: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3.文明成就: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的发明等。
二、种姓制度
三、佛教的创立
1.时间、创始人:公元前6世纪创立、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2.传播:。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王国、古印度、中国(自西向东)——大河流域文明第 1 课古代埃及1.兴亡:发源于尼罗河,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公元前3500年出现文明。
2.文明成果:狮身人面像、金字塔、太阳历、象形文字(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3.金字塔(法老的陵墓):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4.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神之子。
第 2 课古代两河流域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范围: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立:约从公元前3500 年起出现文明,约公元前 2400 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3.文明成果:《汉谟拉比法典》、阴历、60 进制、楔形文字二.古巴比伦王国1.统一:BC18 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三.《汉谟拉比法典》——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楔形文字书写)1.目的(实质):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2.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评价: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 3 课古代印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兴起:发源于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 23 世纪出现文明。
2.文明成果: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梵文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创立:公元前 6 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被称为“释迦牟尼”。
2.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 4 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一.希腊城邦(海洋文明)1.兴起:公元前 8 世纪希腊出现城邦,特点是“小国寡民”;2.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1.背景:伯里克利主政时期(伯里克利改革),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表现:扩大公民的权利;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建立了津贴制度。
3.局限性:只有成年男性公民具有公民权,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两河流域和古埃及的差异同样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文明的一员,曾经璀璨而又辉煌的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在地域上如此接近,其中也有许多碰撞与交融,但最终的命运却截然不同。
两河流域文明在犹太文明继承流传后成为西方文明的始祖,而古埃及文明却逐渐消失在尼罗河漫漫长流中。
这两大文明究竟有哪些差异?而这些差异会是什么才导致两者不同的命运。
起先我们从这三大点来看:一、自然环境——两河流域东接西伊朗山脉,西与叙利亚草原和阿拉伯沙漠接壤,北靠亚美尼亚高原,南邻波斯湾,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两河下游冲积平原干旱少雨,充沛的两河水是灌溉农业唯一的生机,灌溉是当地的经济生活的命脉。
埃及处在西亚大陆交界地区,终年少雨而干旱,适于人类生活的地区只有尼罗河沿岸和下游三角洲地带。
尼罗河是一条狭长条带状的通道,其间没有破碎的地理单元,为交通和行洪提供畅通的孔道,人们在这条狭长的流域X围内依赖尼罗河定期泛滥而生存。
由此可见,虽然两者都是灌溉农业,但由于地形环境的不同让埃及更容易形成统一集权体制,相对安全的位置环境不会像两河流域那样经常受到外族侵扰。
二、政治形态——两河流域在最初国家形成中,出现了十二个城邦国家,直到公元前六世纪新巴比伦被波斯帝国吞灭才结束,两河流域政权更替不断,异族入侵严重。
在亚述帝国时期,南部的加底特人入侵,重新建立了巴比伦王国。
复杂的政治环境让统一的格局不停地改变,同时王权受到各种制约,因此没有君神一体的特征。
埃及的政治状况不同于两河流域,埃及周围的地理坏境险峻复杂,形成了一个保护带,使埃及较少受到外族的入侵。
同时,当地发展农业生产、建立水利设施的需要,要求有相对集中的统治,这为埃及形成君神一体的法老集权统治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三、经济形态——两河流域和古埃及文明在沿河地区发展农业,受河水定期泛滥影响;以麦子为主要农作物,都饲养牛羊等牲畜。
但不同的是两河流域的商业始终比较发达,因为它多变的政治状况使它始终难以建立强有力的专制王权,因此民众拥有较多的自由,这十分利于商业的发展。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1-12课知识点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①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大河文明;②奴隶主专政的奴隶制国家)第1课古代埃及1.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由尼罗河孕育而成,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馈赠”。
2.公元前3500年开始,陆续出现国家。
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初步实现统一,之后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
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公元前525年,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近3000年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3.古埃及的文明成果:①天文学上是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②因测量水位和建筑计算的需要而发展了数学;③将人的遗体制作成木乃伊,促进了医学的发展;④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4.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金字塔,出现于古王国时代,是国王的陵墓,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古埃及国王称法老,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被认为是“神之子”,集军、政、财、神大权于一身。
(大臣见国王时,要匍匐在地,吻国王的脚下的土地。
国王发怒时,亲自用王杖责打大臣。
)这一古代礼仪出现于古代埃及。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1.“两河”是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大体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①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②根据月亮的盈亏制定了阴历,并设置闰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天数差距;③计数法中的60进位制。
3.公元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统治者时期,两河文明达到高峰。
他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4.《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从法典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第1、第2课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1. 古埃及人赞颂尼罗河的诗篇:“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
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A. 尼罗河畔是古埃及建国的地方B. 尼罗河是古埃及的水源地C. 尼罗河是古埃及人开凿的人工运河D. 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2. 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
观察下图,指出图中河流定期泛滥孕育的文明以及它的代表性文化遗产是()A.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B. 古代印度、佛教C. 古代中国、青铜器D. 古埃及、金字塔3. “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
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这是纪录片《千禧之旅》的主题曲。
如果游客想去看“法老的陵墓”,应该选择()A. 中国B. 埃及C. 印度D. 伊拉克4. 图特摩斯三世被史学家们誉为“第一个曾经建立了一个具有任何真正意义的帝国的人,也是第一位世界英雄”“古埃及的拿破仑”。
图特摩斯三世获得此赞誉的原因是()A. 他的征服战争使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B. 他初步实现了古埃及的统一C. 他修建了第一座金字塔D. 他建立了古埃及的奴隶制国家5. 古埃及的大臣见国王时,要匍匐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
国王发起怒来,还经常亲自用王杖责打大臣。
材料反映了()A. 古埃及王权的逐渐衰落B. 古埃及国王具有无上的权威C. 古埃及吏治的残酷D. 古埃及推行种姓制度6. 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下列孕育了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巴比伦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A. 海洋B. 河流C. 高山D. 沙漠7. 公元前18世纪,一位国王统一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
他在位时被认为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全盛时代,这不仅因为他在政治与军事上的成就,更因为他制定的法典是人类法制史上的瑰宝。
这位著名的国王是()A. 胡夫B. 商纣王C. 亚历山大D. 汉谟拉比8. 某同学进行探究性历史学习,出现“古巴比伦”“债务奴隶”“成文法”等关键词。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古代世界第一课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一、古代埃及和金字塔1、地理位置: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下游。
2、发源地:尼罗河流域。
3、特点:以灌溉农业为特色。
4、国家出现: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出现了一些奴隶制小国。
5、统一:约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王朝,定都孟菲斯。
6、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法老,被视为“神王”,拥有绝对的权威。
7、文明象征:巨大的金字塔式法老的陵墓,也是法老权利的象征,更是古埃及人智慧和创造力量的象征。
8、文明成就: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就有了象形文字,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木乃伊的制作和金字塔的建造反映了他们较高的科学知识水平。
9、衰亡(1)“法老时代”结束:公元前4世纪,埃及逐渐处于外族人统治之下,“法老时代”结束。
(2)灭亡: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了埃及,古埃及文明逐渐被伊斯兰文明代替。
二、两河流域文明和《汉谟拉比法典》1、两河:指亚洲西南部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发源于今土耳其的群山中。
2、早期文明: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在这里创造了最早的城市文明,史称两河流域文明。
3、古巴比伦王国(1)建立:公元前19世纪,阿摩利人在幼发拉底河中游建立了城市国家——古巴比伦。
(2)杰出国王:古巴比伦最杰出的国王是其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
3、文明的象征:《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
(2)内容:包含雇佣、助理、损害赔偿、婚姻家庭、债权债务、买卖奴隶等内容,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发达的奴隶制关系。
(3)宗旨: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第二课古代印度社会一、种姓制度1、古代印度(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作为一个地理概念,相当于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国。
(2发源地:印度河和恒河是这里的两条最大的河流。
印度河流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
(3)主要民族:大约公元前15世纪,雅利安人从西北方向侵入印度,逐渐成为这里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