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 格式:doc
- 大小:231.50 KB
- 文档页数:4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条形统计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学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够正确地读取和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3. 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条形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
2. 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3. 如何读取和分析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
4. 运用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如何读取、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2. 难点:如何运用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条形统计图的实例。
2. 学生准备画图工具(如彩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条形统计图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引发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兴趣。
2. 新课讲解:a. 教师讲解条形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
b. 教师演示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并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c. 教师讲解如何读取和分析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
3.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绘制条形统计图的练习题。
4. 应用拓展: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条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6.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一些有关条形统计图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评价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读取和分析能力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评价学生运用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类型的统计图,如折线统计图、饼图等。
2.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数据,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类型的统计图进行数据展示和分析。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的教学做好准备。
九、课堂作业:1. 绘制一张关于家庭成员年龄的条形统计图。
2. 分析班级同学身高情况的条形统计图,并写出自己的看法。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11单元条形统计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条形统计图的章节。
我会从条形统计图的定义、特点、制作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等方面进行讲解。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掌握制作方法,并能够运用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二是让学生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三是让学生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和分析信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
难点则是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如何正确地制作和解读条形统计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条形统计图的教材、PPT、纸张、彩笔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以一个实际问题为例,如“某班级有男生20人,女生30人,请问如何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班级的男女生人数?”引导学生思考条形统计图的应用。
2. 概念讲解:接着,我会通过PPT展示条形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是一种以长条的长度来表示数据大小的图表。
3. 制作方法讲解:然后,我会详细讲解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包括收集数据、确定坐标轴、绘制长条等步骤。
5.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制作条形统计图,并解读图中的信息。
6.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制作一张条形统计图,并写下解题过程和答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条形统计图的定义、特点、制作方法等关键信息,以及例题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七、作业设计答案:制作的条形统计图应该有两个长条,一个表示男生,一个表示女生。
男生的长条长度为20,女生的长条长度为30。
通过观察长条的长度,可以得出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例。
答案:制作的条形统计图应该有三个长条,一个表示苹果,一个表示香蕉,一个表示橙子。
章节测试题1.【答题】杨树再种()棵就和柳树同样多.A.2B.4C.6【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利用条形统计图解决问题.【解答】由图可知,杨树种了14棵,柳树种了20棵,求杨树再种多少棵就和柳树同样多,用减法,列式计算为:20-14=6(棵).故选C.2.【答题】在条形统计图中,如果用2厘米高的直条表示30个同学,那么用()厘米高的直条表示90个同学.A.2B.3C.6【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解答】用2厘米高的直条表示30个同学,则用1厘米高的直条可以表示15个同学,那么表示90个同学所用厘米可列式为90÷15=6(厘米).故选C.3.【答题】统计图和统计表比原始数据记录更能清楚地反映出各数据的多少.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认识统计图表.【解答】从统计图和统计表中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便于分析和解决问题.故本题正确.4.【答题】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统计图.【解答】统计图是将数据图像化,具体化,能更清楚,更直观地了解数据,进行计算,分类.故本题正确.5.【答题】条形统计图中,一般用纵轴表示数据,起点是1.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条形统计图.【解答】条形统计图中一般用纵轴表示数据,起点是0.故本题错误.6.【答题】在画条形统计图时,每个直条的宽窄要一致,间隔要相等.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条形统计图.【解答】画条形统计图时,每个直条的宽窄要一致,间隔要相等.故本题正确.7.【答题】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A.用数字表示数量的多少,简单明了B.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形象直观【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条形统计图.【解答】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形象直观.选B.8.【答题】条形统计图用()表示数量的多少.A.直条的长短B.直条的宽度C.直条的多少【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条形统计图.【解答】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选A.9.【答题】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够直观地表示出().A.数据的增减变化B.数据的多少C.数据间的关系【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条形统计图.【解答】条形统计图是一种统计数据的方法,它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据的多少.从条形统计图中能直观地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便于比较.选B.10.【答题】甲、乙、丙三人集邮票的数量如图所示.那么,乙给甲()张时,三人的邮票数量同样多.A.1B.2C.3【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解答】已知甲、乙、丙三人集邮票的数量如图所示,求乙给甲多少张时,三人的邮票数量同样多,列式计算为:(5-3)÷2=2÷2=1(张).选A.11.【答题】由图可知,学习()的条形最长,人数最多.A.跆拳道B.葫芦丝C.乒乓球【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条形统计图.【解答】条形统计图的横坐标代表的是学习的项目,纵坐标代表的是学习该项目的人数.由图可知,学习乒乓球的条形图最长,人数最多.选C.12.【答题】下面是四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情况统计图.由图可知,参加()的人数最多,()的人数最少.A.趣味数学,科技小组B.美术小组,趣味数学C.科技小组,足球小组D.足球小组,趣味数学【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条形统计图.【解答】由图可知,参加趣味数学的有6人,参加美术小组的有8人,参加科技小组的有9人,参加足球小组的有12人.12>9>8>6,所以参加足球小组的人数最多,趣味数学的人数最少.选D.13.【答题】下图是根据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对蔬菜的喜好制成的统计图,那么喜欢吃胡萝卜的有______人,喜欢吃黄瓜的有______人,喜欢吃茄子的有______人,喜欢吃豆角的有______人.【答案】10,12,7,14【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解答】由图可知,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喜欢吃胡萝卜的有10人,喜欢吃黄瓜的有12人,喜欢吃茄子的有7人,喜欢吃豆角的有14人.故本题的答案是10,12,7,14.14.【答题】下面是小明每天在数学课上发言次数的统计图.由图可知,本周小明在数学课上一共发言______次.【答案】15【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条形统计图.【解答】由图可知,小明周一发言2次,周二发言5次,周三发言3次,周四发言1次,周五发言4次,则本周小明在数学课上一共发言:2+5+3+1+4=15(次).故本题的答案是15.15.【答题】下面是去年某地10月的天气情况统计图. 由图可知,晴天天数比阴天和雨天天数的总和还要多______天,晴天天数比雨天的______倍多2天.【答案】3,3【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条形统计图.【解答】由统计图可知:去年该地10月的晴天有17天,阴天有9天,雨天有5天.阴天和雨天共有:9+5=14(天),因此晴天天数比阴天和雨天天数的总和还要多:17-14=3(天).去年该地10月的晴天有17天,雨天有5天.17-2=15,15÷5=3,所以晴天天数比雨天的3倍多2天.故本题的答案是3,3.16.【答题】下面是裕华商场五天卖出成人皮鞋的数量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答案】6,7,9,7,11【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根据条形统计图完成统计表.【解答】由条形统计图可知,星期一卖出成人皮鞋6双,星期二卖出成人皮鞋7双,星期三卖出成人皮鞋9双,星期四卖出成人皮鞋7双,星期五卖出成人皮鞋11双.故本题的答案是6,7,9,7,11.17.【答题】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最喜欢汽水的人数最少,有______人;最喜欢酸奶的人数最多,有______人. 最喜欢可乐和雪碧的人数同样多,均有______人.【答案】5,15,12【分析】最短的条形图表示的人数最少,最长的条形图表示的人数最多. 一样长的条形图表示的人数同样多.【解答】由图可知,表示最喜欢汽水的人数的条形图最短,即最喜欢汽水的人数最少,有5人;表示最喜欢酸奶的人数的条形图最长,即最喜欢酸奶的人数最多,有15人.表示最喜欢可乐和雪碧的人数的条形图一样长,即最喜欢可乐和雪碧的人数同样多,均有12人.故本题的答案是5,15,12.18.【答题】由下面的统计图可知,______岁的小朋友最多,______岁的小朋友最少. 3岁的小朋友比4岁的小朋友少______人.【答案】4,5,3【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解答】由统计图可知,3岁的有6人,4岁的有9人,5岁的有5人.因为5<6<9,所以4岁的小朋友最多,5岁的小朋友最少. 3岁的小朋友比4岁的小朋友少:9-6=3(人).故本题的答案是4,5,3.19.【答题】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一共调查了______名同学.参加美术小组的人数比科技小组的人数少______人.【答案】35,1【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条形统计图.【解答】由图可知,参加足球小组的有12人,参加趣味数学小组的有6人,参加美术小组的有8人,参加科技小组的有9人.所以一共调查了同学:12+6+8+9=35(名).参加美术小组的人数比科技小组的人数少:9-8=1(人).故本题的答案是35,1.20.【答题】下面是我们学校三年级植树情况统计图.由图可知,三年级______班的同学植树最多,达到______棵;______班的同学植树最少,只有______棵. 三年级总共植树______棵.(填数字)【答案】1,9,2,4,28【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解答】根据统计图可知,植树最多的是1班,植树9棵,最少的是2班,植树4棵.各班的植树棵数分别为9、4、7、8棵.求一共植树的棵数,用加法计算:9+4+7+8=28(棵).故本题的答案是1,9,2,4,28.。
注重过程性思考,形成数据分析观念——条形统计图单元整体解读江口中心小学姜心怡各位老师好,我是江口街道中心小学的姜心怡,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研究《条形统计图》的单元教学,首先,由我来做该单元的整体解读,我将从课标解读、教材分析、教学启示、评价样题这四个方面展开介绍:一、课标解读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了“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认识条形统计图,直观且有效的表示数据” “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因此条形统计图单元的核心目标在于“充分经历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以及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介绍《条形统计图》单元具体的编排结构为:例1认识条形统计图中的1格代表1个单位,例2认识1格代表2个单位,例3认识1格代表5个及多个单位。
既然三个课时都在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怎么安排知识点更有连接性呢?例一:从①呈现天气情况表一一②提出问题(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一一③呈现三种表示方法(统计表;象形图;条形图)④形成对比一一⑥提出问题与分析(感受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7统计” t例二:教材通过呈现同学们最喜欢的一种早餐这一素材,让学生认识一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通过两个统计图的分析比较,直观体验到“以一当二”的重要性。
最后教材以四个问题呈现数据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以一当二”描述数据的方法,通过第四个问题,掌握“当人数出现单数时,可以用半格来代表一个人”。
例三,根据数据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木条形图应该以一当几? 由此凸显引入“以一当五”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通过回答3个问题, 一方而加深学生对“以一当五”条形统计图的认识,另一方面让学生 逐步体会到在条形图中,2格是表示1个单位还是2个、5个、20个 甚至更多单位都应该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而定。
单元备课
达标检测题
幸福小学五年级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统计图
教师出示幸福小学五年级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后,让学生先观察,根据表和图列出数据的情况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学生纷纷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归纳出以下问题:
1.哪个课外小组的人数最多?是多少人?
2.哪个课外小组的人数最少?是多少人?
3.体育小组的人数是数学小组人数的多少倍?
你还有哪些发现?(至少两条)
达标检测题
课 题 我学会了吗 课 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3页 备课教师 徐汝国 教学时间
共 1 课时 第 1课时
单 位
黄前镇黄前小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补充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对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3.进一步复习植树问题。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条形统计图的数据。
教学难点 理解条形统计图上数据所表示的意义,利用植树问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一、知识铺垫 根据超市销售矿泉水的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问题。
1.这个统计图的横轴表示 ,纵轴表示 。
2.从统计图中你能发现的信息
是: 。
3.你能为超市的王经理提出可行的进货建议。
是: 。
数量/箱
3
A B C 1
5
2213
544
达标检测题。
《条形统计图》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纵向的条形统计图;2、初步学会制作纵向的条形统计图;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能正确的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学会合理的选择、绘制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数据和作出预测。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听歌猜曲的游戏(多媒体出示,学生听音乐)。
师:音乐听完了,大家猜一猜,刚刚播放的音乐是什么?(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师:谁来说一说天气预报有什么用?(生说)师:天气预报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看普雄的天气一会儿下雨,一会儿起雾,一会儿出太阳?如果我想知道第二天是什么天气,我们可以看天气预报。
师:天气预报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是利用了有关数据统计的知识来推测出第二天的天气情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统计的新知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认识天气符号师:我们每一种天气,都可以用一个符号表示,现在跟着老师一起认识下表示天气的符号。
(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2.探究新知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建水县2021年10月的天气情况图。
从这幅天气情况图中,我们能了解到哪些数学知识?请同学们举手说一说。
(生回答)预设:①这是一个天气日历,上面有各天的天气状况。
②有各种图片表示各种不同的天气情况。
(1)用象形图表示。
师:同学们真棒,了解到这么多的信息。
那老师随意指一天,你们说出它是什么天气吗?①10月9日:晴②10月17日:阴③10月5日:多云④10月4日:阵雨⑤10月1日:雷阵雨师:我们来数一数每种天气各有几天。
(晴天:1 阴天:1 多云:13 阵雨:11 雷阵雨:5)师:如果我们用天气符号一个个的画出来收集,麻烦吗?(麻烦)师:那我们可以用一种符号代表数量,比如画“○”的方法。
我们把这些都用○表示。
这种方法叫什么?(象形图)(2)用统计表表示。
第三章统计
条形统计图(二)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说出统计的内容和数量,会比较数量的多少。
2知道条形统计图的不同表现形式。
3知道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量不仅与所画直条的长度有关,也与一格(1刻度)所表示的数量有关。
4知道在确定一格所表示的数量大小时,必须考虑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大小,以使统计图能够完整地表示统计数据。
5能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重点】
对一些事物进行统计,并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数据的大小,正确、科学地确定1刻度(一格)所表示的数量。
教学用具
配套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动物们开运动会啦,他们开心的坐着各种各样的车去参加运动会了(出示条形统计图书上P41页)
车辆类型大客车轿车摩托车自行车
数量/辆15 32 24 37
师:看看这张表上有些什么?知不知道这张表叫什么?
生:
生:大客车、轿车、摩托车、自行车、数量、单位、名称等等。
板书:图
小结:像这样的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的统计图我们叫做条形统计图。
二、探索新知
师:先数一下大客车的数量占了多少个格子?为什么有半格?
生:有7格半,因为一格是2,半格是1。
师:现在你们能不能来补充完这张图?试一试。
学生动手画。
老师抽一名学生把画好的条形统计图投影到屏幕上进行讲解。
师:这里老师有个问题要考考大家,这里的最高的数字是40,能不能最高是30或者50呢?为什么?
生:30的话自行车画不下,50的话没必要。
师:这个条形统计图看到同学们很高兴,就摆了个他自认为比较帅气的姿势,看看同学们还认识吗?
生:认识。
“就是大客车和数量的位置换了。
”原来是竖着的,现在是横着的。
师:小动物们运动完了想去买点冷饮和饮料,正好有2个售货站,让我们去看看小动物们在2个售货站买了些什么好吃的。
师:仔细观察这2张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号售货站雪糕卖得最好,2号售货站矿泉水卖得最好。
等等。
师:雪糕和冷狗哪个卖出去的数量更多?为什么?
生:雪糕。
因为它长一些。
师:所以直条的长短与数量的多少有关。
师:雪糕和矿泉水哪个卖出去得多?
没显示单位数量时,生回答:雪糕。
因为雪糕的直条长
显示单位数量时,生回答:矿泉水,因为左边一格表示的数量是5,雪糕是40个,右边一格则是10,矿泉水一共卖出去70瓶,所以矿泉水多。
师:所以收集比较不同统计图中数据时要注意单位数量的大小。
老师还有个问题,如果第2张图中的单位数量改成5,那么矿泉水的直条应该是几格?
生:14格。
师:也就是说,同样表示70瓶矿泉水时,如果单位数量是10,那么只需要7格
的直条,而如果单位数量是5,那么需要14格的直条。
也就说同样表示一个数量,单位数量(就是一格所表示的数量)最小,需要的直条长度越长。
简单点说就是表示一个数量时,直条的长短与一格所表示的数量有关。
三.练习
师:接下来我们试一下自己来画条形统计图,看看大家到底会不会画。
先看看这张图应该是横向还是纵向的?回忆下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应该是怎么样的?这里的单位数量应该怎么合适?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填空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