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维持治疗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36
文章编号(Article ID):1009-2137(2015)01-0250-05·综述·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的最新进展庄韵,沈群*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江苏南京210029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标准剂量化疗或大剂量化疗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能诱导MM缓解,但存在复发的可能,因此对骨髓瘤的治疗以有效提高无复发或进展生存为终极目标。
近几年来维持治疗在延长MM患者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的应用,尤其是沙利度胺、来那度胺以及硼替佐米的应用。
本文综述MM维持治疗临床研究的成果。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沙利度胺;来那度胺;硼替佐米中图分类号R733.3文献标识码A doi:10.7534/j.issn.1009-2137.2015.01.047 Latest Advances on the Maintenance Therapy of Multiple Myeloma———ReviewZHUANG Yun,SHEN Qun*Department of Hematoloy,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g210029,Jiangsu Province,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SHEN Qun,Professor,Tutor of Doctorial Postgraduate.E-mail:shenq@medmail.com.cnAbstract M ultiple myeloma(M M)is an uncurable disease.Chemotherapy w ith standard dose or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after chemotherapy w ith high dose is able to induce remission,but relapse still exists.For this reason the ultimate goal of M M treatment is to improve relapse free survival(RFS)and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efficiently.Recently,maintenance therapy made substantial progress in improving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and overall survival(OS)of patients w ith multiple myeloma,especially thalidomide,lenalidomide and bortezomib used in clinic.Here,the latest advances of clinical researches on maintenance therapy of M M are summarized briefly in this review.Key words multiple myeloma(M M);maintenance therapy;thalidomide;lenalidomide;bortezomibJ Exp Hematol2015;(1):250-254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不可治愈的恶性浆细胞疾病。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的研究进展作者:沈玉萍张西许青来源:《上海医药》2013年第23期摘要维持治疗分为继续维持治疗和换药维持治疗。
研究证实,培美曲塞是一种既可用于换药维持治疗、也可用于继续维持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药物。
另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亦是一类非常有效的维持治疗选择,其中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已被有关指南推荐用作维持治疗药物,但目前只能用于换药维持治疗。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靶向治疗中图分类号:R979.19; 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3-0015-04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传统治疗模式是患者先经4~6个周期的一线化疗,当疗效评估达到缓解或稳定后停止化疗、进入观察等待期,待复发后再接受二线化疗。
但文献报道,50%~60%的患者因疾病进展时体力状态变差而无法接受二线化疗[1]。
对在完成4~6个周期的一线化疗后疾病无进展且可耐受进一步治疗的患者,继续治疗有可能推迟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
不过,以往研究显示,在经4~6个周期的化疗后继续原方案化疗并无生存改善的确切证据,反而会因毒性累积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恶化。
那么,如果在延长治疗的同时尽可能不增加毒性是否能使患者获益呢?随着多种有效、低毒药物的出现,尤其是靶向药物的诞生,相关的维持治疗临床试验已经提供了肯定的答案。
根据维持治疗前后所用药物是否相同,维持治疗分为继续维持治疗和换药维持治疗。
前者是指经4~6个周期化疗后疾病未进展的患者使用至少1种在一线方案中使用过的药物进行治疗,后者则指换用另一种不包含在一线方案中的药物进行治疗。
理想的维持治疗药物应具备单药治疗有效、毒(副)反应少、使用方便等特点。
维持治疗还可根据药物的分类分为化疗药物维持治疗和靶向药物维持治疗。
1 化疗药物维持治疗法国学者2005年报告了一项长春瑞滨单药维持治疗的临床研究结果,后者显示长春瑞滨组和观察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42.2%和50.6%、2年生存率分别为20.1%和20.2%,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65),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也没有差异(P=0.32)[2]。
细胞周期调控和肿瘤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都需要不断地进行新旧代谢,维持稳定的生命环境,而这其中离不开细胞周期的调控。
细胞周期是生物体中最基本的生命过程之一,具有高度的有序性和复杂性。
在细胞周期的生命过程中,包括了细胞增殖、分化、生长等诸多关键性过程。
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而言,细胞周期调控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围绕细胞周期调控和肿瘤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意义。
细胞周期是细胞自我复制和生长的核心过程,分为四个阶段:G1期、S期、G2期和M期,其中G1、S和G2三个阶段共同称作“间歇期”。
每个细胞周期都具有一定的调控机制,以确保正确执行每个周期的关键性阶段。
在细胞周期中,蛋白激酶、转录因子、DNA合成等关键分子和反应都参与到其中,从而协同进行细胞周期的调控和维持。
在细胞周期的调控领域中,不仅需要探究调控机制,还需要寻找有效的干预手段,以实现精准治疗。
肿瘤(癌症)是细胞遗传变异引起的一类疾病,其发生与发展与细胞周期的调控高度相关。
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其增殖速度较快,分裂更不受调控,丧失了正常细胞的凋亡机制,从而导致肿瘤的不断扩散和恶化。
因此,肿瘤治疗药物的研究重点之一就是针对细胞周期的靶向治疗。
目前,肿瘤治疗药物主要是分为四类:化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和放疗药物。
其中,化疗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是最常用的治疗方式。
化疗药物主要是通过干扰细胞周期,阻断癌细胞增殖,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当前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很多种,比如紫杉醇、氟尿嘧啶、顺铂等。
紫杉醇可以抑制微管聚合,从而阻断M期的合成,抑制肿瘤的增殖;氟尿嘧啶属于抗代谢药物,能抑制DNA合成,从而阻碍S期的进行,使肿瘤细胞停滞于G1期;顺铂则是一种碱化剂,可以与DNA反应,干扰DNA修复和合成,阻断S期和G2期的进行。
但是,虽然化疗药物在治疗癌症中仍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其疗效可变性大、副作用多且强烈,长期危害极大,因此需要寻找新的肿瘤治疗药物。
常见的化疗方案有几个阶段组成常见的化疗方案有几个阶段组成一、引言二、预治疗阶段三、治疗阶段四、巩固治疗阶段五、维持治疗阶段六、总结引言在现代医学中,化疗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的治疗。
常见的化疗方案一般由几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治疗目标和药物应用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的化疗方案的各个阶段,并分析其作用及应用。
预治疗阶段预治疗阶段是指在进行化疗之前,为患者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确定适合的化疗方案并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
常见的预治疗阶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情评估: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手段,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病程,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和分期,以及是否存在转移。
2. 评估身体状况: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评估其身体状况和耐受性。
3. 心理辅导: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心理状态和应对能力。
在治疗前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帮助患者减轻紧张和焦虑。
治疗阶段治疗阶段是化疗方案的核心阶段,主要通过给药或其他方式施加药物,针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或抑制。
常见的治疗阶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治疗方案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肿瘤类型和分期等因素,选择适合的化疗方案。
常用的化疗药物有细胞毒性药物、激素类药物和靶向药物等。
2. 给药方式: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
常见的给药方式包括静脉注射、口服、皮下注射等。
3. 给药周期: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和治疗效果,确定给药周期。
一般情况下,化疗方案会进行多个周期的治疗,每个周期包括药物给药和间歇期。
巩固治疗阶段巩固治疗阶段是在完成化疗方案后,为了巩固疗效和预防复发而进行的治疗。
常见的巩固治疗阶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等,评估患者的疗效和身体状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副作用和并发症。
2. 支持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支持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和心理支持等。
利妥昔单抗在淋巴瘤维持治疗中的新进展毕锡文;陈廷超;姜文奇【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4(000)024【摘要】利妥昔单抗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淋巴瘤治疗的单克隆抗体。
在弥漫大B 细胞性淋巴瘤、滤泡淋巴瘤等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取得了显著疗效。
对于诱导治疗获得缓解后的滤泡淋巴瘤,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为治疗指南所推荐。
随着淋巴瘤治疗方案的不断改进,如何更好地把握维持治疗的适应症并进一步优化现有的治疗策略,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通过总结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利妥昔单抗用于淋巴瘤维持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总页数】4页(P1612-1615)【作者】毕锡文;陈廷超;姜文奇【作者单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广州市510060;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广州市51006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J], 谢晓玲2.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可提高滤泡淋巴瘤无进展生存率 [J], 李文瑜3.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J], 谢晓玲4.利妥昔单抗联合沙利度胺维持治疗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评价 [J], 王聪;吴重阳;赵海涛;韩雪萍;申娅媚;张玉霞;张花花;郭发慧;杨子龙5.边缘区淋巴瘤晚期患者R-CVP后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的Ⅱ期研究:一项改善淋巴瘤生存协会(CISL)的研究 [J], Sung Yong Oh;Won Seog Kim;Jin Seok Kim;Seok Jin Kim;Dok Hyun Yoon;Deok‑Hwan Yang;Won Sik Lee;Hyo Jung Kim;Ho‑Young Yhim;Seong Hyun Jeong;Jong Ho Won;Suee Lee;Jee Hyun Kong;Sung‑Nam Lim;Jun Ho Ji;Kyung A.Kwon;Gyeong‑Won Lee;Jae Hoon Lee;Ho Sup Lee;Ho‑Jin Shin;Cheolwon Suh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发性骨髓瘤移植后的维持治疗进展
李静静
【期刊名称】《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8(039)003
【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B淋巴细胞克隆性恶性肿瘤的一种,约占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10%,是血液系统第二大肿瘤,目前仍属于不可治愈性疾病。
近年来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新药物的应用使其治疗效果取得了显著进展,大大改善了患者病情并延长了生存时间,甚至部分年轻患者可得到"临床治愈"^([2,3])。
但绝大多数患者最终面临疾病复发、进展。
【总页数】4页(P204-207)
【作者】李静静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3
【相关文献】
1.多发性骨髓瘤移植后微小残留疾病的维持治疗 [J], 林如峰;陆化
2.多发性骨髓瘤移植治疗进展 [J], 滕清良
3.多发性骨髓瘤BD方案诱导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移植后维持治疗的效果[J], 闫苒; 万鼎铭; 谢新生; 曹伟杰; 王萌; 张素平; 张然
4.一线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沙利度胺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的效果研究[J], 张叶华; 许峰; 吕兰芳; 许长庆; 宋姣杰
5.硼替唑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异基因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一举两得 [J], 李增军;邹德慧;邱录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