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1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2课《父亲、树林和鸟》图文讲解+练习知识点我会写朝cháo(唐朝、朝代、朝前)雾wù(大雾、迷雾、雾蒙蒙)蒙méng(雾蒙蒙、空蒙、蒙蒙细雨)鼻bí(鼻子、鼻腔、鼻孔)总zǒng(总是、总结、汇总)抖dǒu(抖动、发抖、精神抖擞)露lù(露水、露珠、白露)湿shī(湿气、湿地、湿淋淋)吸xī(呼吸、吸烟、吸尘器)猎liè(猎人、打猎、猎物)翅chì(展翅、翅膀、插翅难逃)膀bǎng(翅膀、肩膀、膀大腰圆)重zhòng(沉重、重量、稳重)我会认黎lí(黎明、黎民、黎民百姓)凝níng(凝视、凝神、凝结)畅chàng(舒畅、畅谈、畅所欲言)瞬shùn(一瞬间、转瞬、瞬息万变)多音字朝cháo (朝着)zhāo (朝夕)近义词喜欢一一喜爱幽深一一幽静舒畅一一舒服快活一一快乐惊愕一一惊讶一瞬间一一一刹那反义词喜欢一一讨厌黎明一一黄昏潮湿一一干燥沉重一一轻松理解词语黎明:天刚亮的时候。
幽深:(山水、树林、宫室等)深而幽静。
凝神静气:集中精神,静下心来。
兀立:直立。
热腾腾:形容热气蒸腾的样子。
舒畅:开朗愉快;舒服痛快。
一瞬间:转眼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惊愕:吃惊而发愣。
句子解析1.突然,父亲站住了,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作者抓住父亲的动作描写,“上上下下”“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形象的表现出父亲观察得非常仔细,也说明父亲对树林和鸟十分熟悉,为下文做出铺垫。
2.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父亲比作直立的树,形象表现出此时一动不动的父亲聚精会神的样子,与我的茫茫然形成对比,突出父亲对鸟的喜爱。
问题归纳1.文中关于“我”没有看到鸟飞、没有听到鸟叫、没有找到动着的叶子、更没有闻到鸟味的几处描写去掉好不好?为什么?不好。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22 富饶的西沙群岛》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读书学习排比句。
领悟学习作者抓特点、加想象写具体的方法。
2.积累背诵优美段落,感受祖国的美丽与富饶。
课前交流:同学们,大家好!作为泰安人,特别是我们迎胜小学的学生,你们生在泰山脚下,长在泰山脚下,一定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因为泰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今天又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老师们齐聚我们泰山脚下!“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让我们以泰安人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同学们,对山,我们数见不鲜。
那见过大海吗?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你印象中的大海。
(你用上了四字词语,你的表达很完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老师要(出示地图)和咱们迎胜小学三年级班的同学一起飞越到我国南海上的西沙群岛,去领略那里的迷人景色。
上课!同学们真精神!请坐!一、导入:1.直接导入:齐读课题。
干脆一点!是什么样的西沙群岛?2. “富饶”。
(在富饶下加三角号。
)富饶是什么意思呢?知道“富”是什么意思吗?(丰富)那“饶”呢?根据“富”的意思猜猜看。
(你猜对了!)3.大家看,“富”是丰富,“饶”也是丰富,“富”和“饶”合起来,意思就是非常丰富!4.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词语,请你们静下心,拿起笔,从文中圈画出几个。
5.交流:你圈画的是?(两个学生即可。
)6.老师也找出了几个,请齐读一遍——这就是我们的汉语,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语言。
二、写字指导1.在这四个词语中,哪个词语中的两个字,最容易写错?易错在哪里?2.这两个字的确是非常容易错。
看看,“威”这个字是怎么来的?出示“威”的演变图。
“威”是“戌”加“女”,“戌”表示刑具,加上“女”,也就表示对女子施刑。
“戌”是有横的,所以我们不能落掉横。
“武”呢?大家知道武松打虎的故事吗?武松打虎的时候带没带刀?但是一开始他带了一根棍子。
看,这就是“武松打虎不带刀,一根棍子肩上挑”。
记住这句话,你就不会写错了。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22 富饶的西沙群岛》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读书学习排比句。
领悟学习作者抓特点、加想象写具体的方法。
2.积累背诵优美段落,感受祖国的美丽与富饶。
课前交流:同学们,大家好!作为泰安人,特别是我们迎胜小学的学生,你们生在泰山脚下,长在泰山脚下,一定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因为泰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今天又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老师们齐聚我们泰山脚下!“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让我们以泰安人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同学们,对山,我们数见不鲜。
那见过大海吗?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你印象中的大海。
(你用上了四字词语,你的表达很完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老师要(出示地图)和咱们迎胜小学三年级班的同学一起飞越到我国南海上的西沙群岛,去领略那里的迷人景色。
上课!同学们真精神!请坐!一、导入:1.直接导入:齐读课题。
干脆一点!是什么样的西沙群岛?2. “富饶”。
(在富饶下加三角号。
)富饶是什么意思呢?知道“富”是什么意思吗?(丰富)那“饶”呢?根据“富”的意思猜猜看。
(你猜对了!)3.大家看,“富”是丰富,“饶”也是丰富,“富”和“饶”合起来,意思就是非常丰富!4.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词语,请你们静下心,拿起笔,从文中圈画出几个。
5.交流:你圈画的是?(两个学生即可。
)6.老师也找出了几个,请齐读一遍——这就是我们的汉语,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语言。
二、写字指导1.在这四个词语中,哪个词语中的两个字,最容易写错?易错在哪里?2.这两个字的确是非常容易错。
看看,“威”这个字是怎么来的?出示“威”的演变图。
“威”是“戌”加“女”,“戌”表示刑具,加上“女”,也就表示对女子施刑。
“戌”是有横的,所以我们不能落掉横。
“武”呢?大家知道武松打虎的故事吗?武松打虎的时候带没带刀?但是一开始他带了一根棍子。
看,这就是“武松打虎不带刀,一根棍子肩上挑”。
记住这句话,你就不会写错了。
《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15篇《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学期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
这篇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优美风景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对大自然风光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学习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四、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围绕一句话把__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五、教法和学法本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和学的方法:1、引导和启发法。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教学理念本课要突出这样一个教学理念:简简单单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让学生在简单的教学中提高语文能力。
七、教学过程本课书可分为两个课时,我主要说说第一个课时的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谈话到入,激发兴趣——整体感知,扫清障碍——指导阅读,突出重点——主题升华,布置作业。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蒙田说过:“教育孩童首重激发兴趣和爱心,否则,只是填鸭式的灌输,毫无意义可言。
”教学伊始,我先向学生播放西沙群岛的风光图,让学生边欣赏边体会其中的美。
通过欣赏图片,自然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么美丽的风光究竟是什么地方呢?使学生急于从__中找到答案,自然地把话题引到本课的主题——富饶的西沙群岛,有利于教学的进行。
2、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后,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扫清生词障碍,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只作适当的指点。
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想用什么方法学习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
《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1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
根据说课的要求,我将从下面四大板块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首先我来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富饶的西沙群岛》是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
本组教材围绕“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一主题,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本文向学生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美丽的风景,丰富的物产。
本文的中心句是“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课文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写的,首尾呼应。
开头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结尾写“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本文共7个自然段,2-6自然段分几个方面写了西沙群岛的富饶。
第2自然段写了海面上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并说明原因。
第3、4自然段写海底的水产,有珊瑚、海参、大龙虾和数不清的鱼。
第五自然段写了海滩上的贝壳和海龟。
第六自然段写了海岛上有很多的鸟。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学情,我将这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1、会认“饶、屿、崖”等10个生字,会正确认读多音字参,会写“蓝、懒、披、划、威、武”等六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懒洋洋、成群结队、四脚朝天、祖祖辈辈”等21个词语。
2、通过读文质疑,理清本课主要思路,通过展示中国地图,了解西沙群岛在中国的地理位置。
3、通过读课文,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通过欣赏西沙群岛图片,对西沙群岛产生向往,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第二课时: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理解“懒洋洋、成群结队、四脚朝天、祖祖辈辈”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研读课文,感悟西沙群岛的风光秀丽、物产丰富。
3、通过仿写第四段,运用总分总的方式写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句式.。
4、通过作业,摘录并背诵喜欢的部分,背诵祖国风光的谚语,积累句子。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悟西沙群岛的风光秀丽、物产丰富,学习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
【导语】《读不完的⼤书》课⽂体现了⼤⾃然的奥秘和乐趣,从⽽培养学⽣的观察能⼒,激发学⽣热爱⼤⾃然的情感,探究⼤⾃然的奥秘。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第22课《读不完的⼤书》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三年级语⽂第22课《读不完的⼤书》原⽂ 我五六岁时,就到⼤⾃然⾥去找好玩的东西。
繁茂的花草树⽊,空中的浮云飞鸟,地上的⾛兽昆⾍,⽔中的是蟹游鱼等等,让⼈看不尽,玩不够。
⼩⿇雀蹦蹦跳跳,快乐活泼的样⼦,叫你⾼兴。
⽼鹰在⾼空盘旋,展翅滑翔,有时猛扑⽽下,给⼈以雄健勇猛的感觉。
⼩⼩的昆⾍也常叫⼈不可思议。
蚂蚁搬家,那么长的队伍,那么井然有序的阵营,个个尽⾃⼰的⼒量,搬迁货物。
当它们两军对垒时,打得你死我活,直⾄⼫体成堆。
勇敢忠诚的精神,真令⼈敬佩。
花草树⽊的⽣长、开花、结⼦,暑寒荣枯,都有各种不同的趣味。
草的叶⼦不⼀样,有长有短,有的还带刺;花⼉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形状有单瓣的、重瓣的,千姿百态,给⼈⽆穷的乐趣。
我家房⼦的四周,栽有各种果树,有梨树、桃树、橘⼦树、柚⼦树,它们在不同的季节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实。
从树上直接摘下的果⼦,格外鲜美。
屋⼦后⾯还有两丛⽵⼦,是我最爱的。
⾬后春笋,⼀天长⼏⼨,出⼟⼏天就长得和我⼀样⾼了。
青翠茎叶,亭亭⽟⽴,显得那么纯洁。
微风吹来,⼀⽚沙沙声,是那么温柔细腻。
⼤风袭来时,⽵林总是最先发出刷刷的喧声。
⼤⾃然是⼀部看不完的⼤画册,是⼀本读不完的⼤书,⾥⾯有⽆穷的奥秘,⽆尽的乐趣。
2.⼩学三年级语⽂第22课《读不完的⼤书》教案 第⼀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读“昆、营、迁、货、诚、暑、橘、腻、袭、奥”10个⽣字;掌握由⽣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读出对⼤⾃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联系⽣活实际,感悟课⽂内容,培养观察能⼒及审美情趣。
4、激发热爱⼤⾃然的情感,探究⼤⾃然的奥秘。
⼆、重点难点 1、联系⽣活经历,感悟⽂中内容,体会⼤⾃然的奥秘。
理解词语:【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
【滑翔】一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暑寒荣枯】夏天花草树木茂盛繁荣,冬天花草树木枯萎凋零,指季节不断变化,草木有生有死。
【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棕榈】常绿乔木,茎呈圆柱形。
没有分枝,叶子大,有长叶柄,掌状深裂,裂片呈披针形,花黄色,核果长圆形。
供欣赏,木材可以制器具。
【超凡脱俗】超出常人,脱离凡俗。
【奥秘】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而有秩序的样子。
2、上册三年级第4课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诗句理解【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字词解释:【夜书】晚上写。
【萧萧】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梧】梧桐树。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知】猜想。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促织】蟋蟀,也叫蛐蛐。
【篱落】篱笆。
3、上册三年级第4课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诗句理解《赠刘景文》诗人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字词解释:【刘景文】诗人的好朋友。
刘景文名季孙,原籍开封,是北宋名将刘平的小儿子。
【擎】举,向上托。
【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正】最【橙黄橘绿】表面意思橙子将黄,橘子犹绿,指秋季景物。
4、上册三年级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词语理解鲜艳:鲜明而美丽。
绚丽多彩:绚丽,灿烂美丽。
形容色彩丰富华丽。
敬爱:尊敬热爱。
飘扬:在空中随风飘动。
招引:吸引。
好奇: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边疆:靠近国界的领土。
粗壮:指粗大而结实。
5、三年级上册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多音字及近反义词三年级上册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多音字及近反义词多音字:旋xun(回旋)xun(旋风)一阵旋风刮来,螺旋桨突然无法转动了。
小学科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课《天平》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上午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天平》。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一.教材分析首先讲讲我对这课的理解,《天平》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的内容。
1. 这节课内容是整个单元的基础,只有掌握了这些相关知识,学会了这些知识技能,学生们才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完成接下章节的学习,所以这节的内容很重要!2.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量筒一课,对测量工具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天平》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天平的基础知识,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天平。
本课的理论知识为今后课程的学习提供感性知识和理性基础,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因此本课的学习很好的体现了教材编排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课面临的是 3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本课之前对科学已有初步的认识,掌握了许多科学知识和方法,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有一定的发展,对科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喜欢探究,敢于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但是学生的思维逻辑性不强,考虑问题不够深入;另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而且在他们已有的知识系统中还没有建立起的科学概念,而这些也是我们本课时要解决的目标之一。
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认识工具,本课认识质量测量工具,从结构、原理、使用方法等方面认识天平,为本科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让学生对天平进行探究,可以让学生了解人们对工具的设计制作原理,了解工具的产生是人类进步的产物。
三.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教学过程要体现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等科学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为此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在考虑到小学____3__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天平是测量轻小物品质量的仪器;认识天平及其各部分功能;知道质量的计量单位。
教案设计四、教学方法:1、在读中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欣赏西沙群岛的美景。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百度搜索】http:///m?word=mp3,,,[%CE%F7%C9%B3%2C%CE%D2%BF%C9%B0%AE%B5%C4% BC%D2%CF%E7]&cat=0&gate=1&ct=134217728&tn=baidumt,%CE%F7%C9%B3%2C%CE%D2%BF%C9%B 0%AE%B5%C4%BC%D2%CF%E7++%B5%A5%C7%FA&si=%CE%F7%C9%B3%2C%CE%D2%BF%C9%B0%AE%B5%C4 %BC%D2%CF%E7;;;;0;;0&lm=-1&mtid=2&d=5&size=3145728&attr=0,0&titlekey=846035303, 3324014077&mtype=22、学生借助地图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
【百度搜索】http:///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E%F7%C9%B3%C8%BA %B5%BA%B5%D8%CD%BC&in=1776&cl=2&lm=-1&pn=188&rn=1&di=25045222260&ln=2000&fr=&fm =result&fmq=1325041086801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 istype=2#pn188&-1&di25045222260&objURLhttp%3A%2F%2F59.35.193.14%2Fsites%2F0002% 2Fimage%2Fmag.jpg&fromURLhttp%3A%2F%2F59.35.193.14%2Fsites%2F0002%2Fjiang.htm&W 541&H583&T7474&S74&TPjpg(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明确西沙群岛在我国所处的位置及其重要性。
22.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材简析《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小语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课文先将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英雄儿女守卫祖国的南大门。
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条理清晰,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
分述部分又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岛”这样的层次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展开具体叙述的。
着重写了物产丰富,从而突出了主题“富饶”。
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学情分析1、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二年级的培养和训练,审美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理解感悟能力得到加强。
他们已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绝大多数学生阅读速度较快,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喜欢的段落。
3、摘抄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学习课文中描写方法,用有的……有的的句式描写景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1.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其中第三四自然段为重中之重)2.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中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课前准备:1. 学生收集资料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布置学生搜集西沙群岛的资料二、合作交流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到过什么地方?能不能说说你在这个地方都看到了什么?我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那里有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海水,海底到处都是海参、大龙虾,鱼儿游起来成群结队,沙滩上有五彩的贝壳……同学们想去看看吗?(板书:西沙群岛)(在“群岛”下加着重号)“群岛”,顾名思义是说——(映示“中国地图”)在距海南岛东南约180海里处,有一片大大小小的珊瑚岛屿群,像颗颗明珠洒落在三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上,那就是神秘而美丽的西沙群岛。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游览——(读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原文及教案【导语】《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
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酷爱之情。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原文及教案),期望帮助到您。
【原文】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花八门,美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由于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放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大龙是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
有的全部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好看极了;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色彩不一,形状千奇百怪。
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
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
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片茂盛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岛上的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势必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教案一】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了解西沙群岛的概况。
初步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激发学生酷爱祖国的感情。
2、学会“饶、岛、屿、划、威、武”六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参”,知道“懒洋洋”、“威武”、“盛开”等词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了解西沙群岛一带海底的各种物产,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述。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珍贵的教科书》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珍贵的教科书》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原文】1947年春天,我们延安小学转移到一个小山村里。
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我们仍然坚持学习。
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
最困难的是没有书,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啊!一天下午,老师张指导员兴高采烈地对我们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有书啦!”真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们都高兴得跳起来。
指导员接着说:“同学们知道书是怎么来的吗?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印文件用的纸里节省出来的!”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我亮开嗓门喊起来:“快把书发给我们吧!”“书还在印刷所呢!”指导员微笑着说,“因为情况紧急,印刷所准备转移,所以今天必须有一个人和我一块儿把书取回来。
“我去!”“我去!”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喊。
最后决定让我跟指导员去印刷所取书。
书领到了。
我和指导员每人背上一捆,高兴地跨着大步往回走,恨不得一步赶回村子,把书发给同学们。
正在这个时候,三架敌机从东北方向飞来,在村子上空盘旋着,嘶叫着。
突然一架敌机呼啸着向我们这边飞来,一个俯冲,投下了一颗炸弹。
“快卧倒……”指导员刚喊出口,轰隆一声,炸弹在我们身边爆炸了。
我两耳一阵轰鸣,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等我醒来,才发觉自己头部受了伤。
指导员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一动也不动。
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
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声喊:“指导员,指导员……”喊了好半天,指导员才微微睁开眼睛,嘴里叨念着:“书……书……”我扶他坐起来,激动地说:“指导员,书都在这儿。
走,我背你回村。
”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多少年来,那捆生命换来的教科书和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课后
习题参考答案
1、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点拨:朗读时,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把感情融入到字里行间,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2、课文描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读下面的句子,再找出类似的语句读一读,体会生动的语言。
(1)小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的,叫人愉悦。
(2)老鹰在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突然猛扑而下,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
(3)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
(4)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境界。
参考答案:
课文描写的大自然的好玩的东西有小麻雀、老鹰、蚂蚁、花草树木、果树、竹子、棕榈等。
类似的句子还有:(1)蚂蚁搬家,井然有序,当两军对垒时,那勇敢忠贞的精神,真叫人敬佩。
(2)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
3、在大自然这本“读不完的大书”中,你都读到了什么?仿照课文写一写,和同学交流。
参考答案:屋后的空地上栽有各种蔬菜,有西红柿、黄瓜、豆角、茄子……在不同的时节,它们被种植,被精心呵护,最后被收获。
刚摘下来的黄瓜,甜甜的,脆脆的,小朋友们很喜欢。
【原文】西沙群島是南海上的一群島嶼,是我國的海防前哨。
那裏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
西沙群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有深藍的,淡青的,綠的,淡綠的,杏黃的。
一塊塊,一條條,相互交錯著。
因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峽谷,海水有深有淺,從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長著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海參到處都是,在海底懶洋洋地蠕動。
大龍是全身披甲,劃過來,劃過去,樣子挺威武。
魚成群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
有的全部佈滿彩色的條紋;有的頭上長著一簇紅纓,好看極了;有的周身像插著好些扇子,遊動的時候飄飄搖搖;有的眼睛圓溜溜的,身上長滿刺兒,鼓起氣來像皮球一樣圓。
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不清。
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裏一半是水,一半是魚。
海灘上有揀不完的美麗的貝殼,大的,小的,顏色不一,形狀千奇百怪。
最有趣的要算海龜了。
每年四五月間,龐大的海龜成群爬到沙灘上來產卵。
漁業工人把海龜翻一個身,它就四腳朝天,沒法逃跑了。
西沙群島也是鳥的天下。
島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樹林,樹林裏棲息著各種海鳥。
遍地都是鳥蛋。
樹下堆積著一層厚厚的鳥糞,這是非常寶貴的肥料。
島上的英雄兒女日夜守衛著祖國的南大門。
隨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可愛的西沙群島必將變得更加美麗,更加富饒。
【教案一】教學目標:1、讀通課文,瞭解西沙群島的概況。
初步體會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
2、學會“饒、島、嶼、劃、威、武”六個生字,認識破音字“參”,理解“懶洋洋”、“威武”、“盛開”等詞的意思。
3、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瞭解西沙群島一帶海底的各種物產,並能用自己的話簡述。
4、瞭解並列段式和“總分總”的段式教學重點:瞭解西沙群島海底的物產,感知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
教學難點:找出“總分總”段落的中心句。
教學準備:CAI教學過程:一、課前談話,揭題。
師生交流:同學們,“五一”節快到了,你們想和爸爸媽媽去了哪些地方遊玩?1、生自由說2、師:今天,老師帶你們一起去西沙群島,(板書:西沙群島)那兒是個很富饒的地方,(板書:富饒的)指生說說“富饒”的意思,3、師簡介在西沙群島所見,激發學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