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一中 许保华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 格式:pptx
- 大小:7.96 MB
- 文档页数:38
第10课欧洲大陆的体制改革【课标扫描】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知识清单】(自主学习)一、法国的共和政体1、背景: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1)在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下,1789年爆发革命,建立制。
(2)1792年,废除君主制,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确立制。
(3)此后,政体反复变换。
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为共和政体的确立创造了条件。
2、确立:1875年,议会陆续通过了法兰西共和国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制。
3、内容:众议院——普选立法权总统——行政权4、巩固:和人民群众为维护和发展民主共和制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并在议会选举中取得胜利。
议会对1875年宪法作了修正和补充,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
5、影响:共和制的确立和巩固,使法国社会得到稳定发展。
二、德意志帝国的体制-----联邦制、君主立宪制1、背景(1)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在的影响下,爱国人士要求统一。
(2)19世纪中期,虽然普鲁士虽颁布,设立,成为德意志最强大的邦国之一,但却依然保持和传统。
在首相领导下完成了德国的统一。
1871年1月德意志帝国诞生2、确立:1871年4月,颁布《》,宪法规定帝国实行联邦制和。
3、内容:(1)帝国是一个永久性联邦。
(2)皇帝有权任命 ,召集和解散议会,签署和公布法律,德皇威廉一世 统帅军队。
(3)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 负责不对 负责。
(4)议会是 机构,行使立法权。
但皇帝在军事和财政上有否决权。
4、评价:积极:是德国历史的重大进步,巩固 ,促进了 的发展。
消极:(1)德意志实际上是一个 的君主立宪国家,帝国国会对政府缺少监督权。
(2)普鲁士的 和 传统得以延续。
(3)专横统治引起社会不满,并最终把德国拖进了一战的灾难。
【体系构建】(教师点拨)【情境剧场】 1、德皇威廉二世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
维多利亚继位时只有18岁,首相墨尔本几乎是手把手的教她如何做一个立宪君主,她学会了如何心平气和的与首相共事,尊重政府的决策,哪怕她从心底里讨厌这个首相。
一、课标要求:1.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理解共和制与君主制的反复斗争。
2.知道《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二、重点难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三、知识结构:(一)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1.背景(1)17、18世纪,法国处在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之下,三级会议长期停开。
(2)启蒙运动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2.过程(1)1789年爆发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
(2)1792年,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3)此后,政局不断震荡,政权频繁更迭,政体反复变换。
1814年后的三个王朝都实行某种程度的代议制,但无法满足人民要求,导致一次次革命。
(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颁布: 1875年,议会陆续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2.内容(1)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行使。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方式产生。
(2)行政权:总统和内阁掌握。
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选举产生,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
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众议院。
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的命令须各部部长副署。
总统和内阁共同向议会负责。
3.巩固:共和派和人民群众为维护和发展民主共和制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在议会选举中,取得胜利。
议会对1875年宪法作了修正和补充。
堵塞了所有的复辟之路。
4.影响:共和制的确立和巩固,使法国社会得到稳定发展。
(三)德意志帝国的体制1.背景(1)14世纪以来,德意志陷入了,爱国人士要求统一,一些邦国推行立宪改革。
(2)19世纪中期,普鲁士颁布宪法,并在1864年到1870年,进行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
2.确立(1)1871年4月《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规定实行和君主立宪制。
(2)主要内容:实际上是半专制的国家,具有民主选举的基础,也提供了现代政党的讲坛,但对政府缺少监督权。
第十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学习目标】1、掌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成立、1875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知道德意志统一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理解德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2、自主阅读教材,学会按照历史概念的要素组成来分析整合教材,形成依托教材来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3、结合前两课内容,从英美法德四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历程,感知人类历史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继承性;通过对德意志政治制度的学习,理解受专制主义影响深远的国家,要进行彻底的社会改革才能实现民主法治。
【重点、难点】重点:1875年宪法的内容和意义;《德意志帝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难点:法国政体多次反复的原因;德意志帝国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治体制的异同。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三.课前认真翻阅课本,独立自主完成导学案。
四.针对学习中遇到的疑点,用红笔勾画并在课堂上小组讨论中相互交流答疑解惑。
五.带*号的重点班C层和普通班同学选做,其余全做。
4、导学案的《课前自学导引》是本节课的知识框架,请同学们务必认真完成。
【课前自学导引】一、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1、走向共和的原因(1)18世纪法国处于封建统治之下,等级森严。
(2)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2、历程——艰难曲折法国于1789年爆发革命,建立了制。
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第一、第二共和国期间,政治斗争你死我活,政局难以稳定。
1814年后的三个王朝都实行某种程度的但都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导致一次次的革命。
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背景: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2、制定:1875年议会通过宪法。
(1)内容①立法权由参议院及两院行使,参议院由产生,众议院由产生。
②行政权由和掌握,总统由议会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可在参议院同意条件下解散众议院,可任命,但内阁对负责。
(2)发展:派通过议会对宪法进行修正和补充。
①定为法国国歌;7月14日定为。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宪法》难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教学方法】本节课应以学生已掌握的历史事实作为在课堂中教学的线索主要依托,主要以谈话、合作交流和历史史实的比较法进行讲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借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尝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习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比较和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课】导入:播放贝多芬英雄交响曲,(课前连续播放)同学们知道刚才播放乐曲的名称吗?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原来准备送给拿破仑,但是由于拿破仑推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而改变了初衷。
交响曲的题词也改为“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
——纪念他心中的伟人。
拿破仑把有史以来最大的荣耀带给了法国,拿破仑留给法国一个虚幻的荣光和再次来临的动荡。
巴黎的街道成为一次次起义、革命、政变的见证。
法兰西的土地成了一个政治哲学的大实验场。
今天,我们就走进那一段如火的岁月。
板书,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提出问题:大革命前的法国是什么样的状况呢?(看教材回答)十八世纪的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社会矛盾尖锐。
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推翻旧制度。
(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公开反对君主专制,抨击宗教神权,号召人民争取自由和民主)。
这种落后的生产关系是是法国大革命的主要原因。
(板书)1创立共和国与曲折发展。
怎样体会理解“艰难历程”的含义?《在屏幕上用图示的方式勾画这个时期历史的发展脉络》生:师:法国共和之路并不平坦,其间,共和制与帝制经过多次反复,真可为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从此,法国步入了共和国的历程。
之后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革命,两个帝国,两个王朝,还有两个共和国,即:第一共和国(1792年)——第一帝国(1804年)——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七月王朝(1830年)——第二共和国(1848年)——第二帝国(1852年)——第三共和国(1870年)。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我的说课共分为六大部分。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的第10课,第三单元的教学主题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本课在承接英、美近代政体的建立的学习之后,主要讲述了法、德政体改革。
学习这一课,有助于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而且从政治与经济的互动关系上看,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今天的法国、德国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但是思辨能力有待提高,分析问题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
因此在课前发动学生搜集相关的的历史资料以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课上引导学生利用角色扮演、讨论法、比较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对问题的逐个突破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1、知识与能力:掌握法兰西共和历程的艰难、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通过对法德政体的比较,提高学生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展示相关材料和图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②运用问题式、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感悟历史、拓展思维、培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资产阶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为依托,使学生感知民主政治发展的艰难性、曲折性、复杂性,感受不畏艰难、对民主政治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
重点:法国1875年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
难点:比较法国共和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德意志特色的历史原因。
四、说教法、学法依据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和历史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在本课教学中采取情景烘托、设疑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五、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出示法国国旗和德国国旗。
历史i岳麓版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属于《政治文明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建立》第3课时,教材主要讲述法、德两国近代政体的确立。
法兰西与德意志是欧洲大陆的两个重要的国家,随着这两个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代议制在欧洲大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法、德等国制定的一系列法典,成为欧洲和亚、非、美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立法样板。
由此可见本课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依据:〔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2〕教材的特点〔3〕高一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了解法、德近代民主政体确立过程,掌握1871年宪法和1875年宪法内容,认识两国政体的异同。
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相关材料的补充,学生能够了解法兰西共和之路的艰难;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提高比较、概括和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认识代议制等民主制度的建立是人类历史的进步;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的艰难性与曲折性,正确对待历史发展进程,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学会历史和客观分析评价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3、教学重、难点: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重点:法兰西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难点:法、德近代政体的异同【二】说教法1、按新课改精神的指引,采用启发、合作讨论探究的教学模式。
2、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那么。
3、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具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参与教学活动。
4、讲授法、情境创设法、图表分析法等教法。
三说学法引导学生准确把握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建构适合自己学习、研究、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离开校园后都能终身受益。
在本课时,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研究,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动口、动脑,从而在知识产生迁移中发现规律,进一步把知识纳入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教育学“最近发展区”要求,表达了自我建构知识的现代教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