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逃税的经济学分析_谢晓敏

  • 格式:pdf
  • 大小:118.75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与法制

摘要:个人逃税现象不仅影响我国税收收入,同时导致对诚实纳税人的实质不公。因此,治理个人偷逃税行为十分有必要。在分析个人偷逃税的种种原因之下,运用A-S模型、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模型、制度经济学模型对个人偷逃税进行经济学分析,包括纳税意识、税负不公、税收征管不力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抑制我国个人逃税的建议。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逃税;经济学分析

Abstract:Personal tax evasion phenomenon not only affects our country tax revenue,and leads to substan-tial injustice of honest taxpayers.Therefore,the governance personal tax evasion is necessary.Under A variety of reasons,the analysis of the personal tax evasion by using the model of A-S model,institutional economics,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game theory model and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model.The causes of the personal tax evasion include tax consciousness,unfair tax burden,lack of tax colle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Based on this,offering some suggestions to advance our country personal tax?system.

一、个人偷逃税的成因及经济学分析

1.个人逃税的原因

①纳税意识不强以及社会纳税教育不足。在我国公民普遍不履行纳税义务,其中原因之一便是公民的纳税意识不强。作为一个有限理性人,一般情况下公民会尽量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大多数公民有着自私的心理,希望能不付任何成本或很少成本来享受公共服务。而且因为公共产品一般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因此人们在消费此类产品时都会抱有不付费的动机,而倾向于成为“免费搭乘者”。社会税收教育以及纳税人身边亲朋好友的纳税行为对纳税人有着一定的影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始于1980年,起步较晚、发展不完善,所以我国对公民的纳税教育完全跟不上,社会的纳税氛围薄弱。同时,如果纳税人身边的朋友或同事大部分都存在逃税行为,那么纳税人也会情不自禁地选择加入逃税大军。

②税收模式存在的不公平。分类税制的不公平容易导致纳税人偷逃税。首先,分类所得税制对不同收入项目适用不同的税率,致同等收入而来源不同的纳税人承担不同的税负,如工资薪金收入者与劳务报酬收入者之间。其次,等额收入但支付方式不同:一次性支付与分期支付两者之间所缴纳的税费也存在差异。例如,甲给某企业提供劳务获得劳务报酬,企业按每月800元,分10个月支付,共8000元;乙同是给某公司提供劳务获得劳务报酬8000元,但该公司是一次性把劳务报酬支付给乙的。按照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甲不用缴纳任何税费,而乙却要缴纳的税费为:8000×20%-(8000×20%×30%)=1120(元)①。假如甲乙付出同等的劳动,那么这对乙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再次,分类所得税制不利于实行累进税率,不能按纳税人的能力课税,从而不能较好的体现税收公平。一个收入来源多的人就可以通过不同项目的扣除标准进行扣除,从而达到少缴纳税的效果;而对于一个收入渠道单一的纳税人来说,其就难逃缴纳税款的厄运。

③税率结构之不合理。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收入项目以及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收入项目的税率等级过多,边际税率偏高。工资、薪金的税率的等级为七级,从5%到45%。一方面,税率计算过于复杂,导致纳税人不愿意为纳税花如此之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纳税人逃税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工资薪金收入的最高税率为45%,这样的高税率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纳税人不得不铤而走险,想方设法减少应缴纳的税款。

分类税制对不同税收项目适用不同的税率,致使劳动所得的名义税率高于非劳动所得的名义税率。比如,工资薪金所得名义税率为5%-45%的超额累进税率;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名义税率为5%-35%;劳务报酬所得名义税率为20%-40%,而对于财产租赁、转让所得、特许使用权费所得以及偶然所得的名义税率均为20%。相比之下,前者劳动所得的名义税率远比后者非劳动所得的名义税率要高。

④征税机关稽查率低及逃税处罚力度不够。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个人逃税行为的处罚力度很低,不足以打击逃税行为。《税收征管法》规定:对偷税等税收违法行为在采取强制措施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外,可以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这样的处罚机制过于弹性,税收征管人员利用其自由裁量权对逃税的纳税人进行处罚往往很随意。一般在执行过程中,对纳税人的处罚很少超过3倍,对税收违法行为的处罚缺乏威慑力,难以达到惩治违法行为的目的。现实生活中逃税的往往以富人居多,税收征管人员为避免节外生枝,通常会采取以补代罚的方式来处理逃税行为。对纳税人来说这样的逃税成本不高,从而助长其逃税行为。

2.经济学分析在个人逃税中的应用

对税收流失影响因素进行一般理论分析的基本框架是由阿林厄姆和桑德姆于1972年最先提出的预期效用最大法模型和斯里尼瓦桑与1973年提出的预期所得最大法模型确立的,简称A-S模型。由于A-S模型的前提条件是假设该模型中的纳税人都为

个人逃税的经济学分析

□谢晓敏

(暨南大学法学院,广州510632)

175

2013年11月Special Zone Economy特区经济

理性纳税人,不存在道德是非观念、没有荣辱感的中性人。这一理论的缺陷便是忽略了现实中纳税人偷逃税的心理成本,即纳税人对其自身的逃税行为是存在心理负担的。因此,后来学者不断对A-S模型进行改进和补充,将偷逃税的心理成本、纳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纳入对个人偷逃税行为的分析。目前,对个人偷逃税原因分析主要有三种理论制度:A-S模型、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模型、制度经济学模型。

A-S模型主要是分析纳税人收入、税率、查获概率和罚款率因素如何影响纳税人偷逃税决策的,并得出逃税被查获的概率罚款比例与逃避量及避税成本存在着确定关系的结论。若提高查获概率和罚款比例,则避税量减少,避税成本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的申报会上升,所以针对避税的最为基本的政策建议是加强税务审计,提高避税查处概率或加大处罚力度。但是考虑到查获概率和罚款比例之间存在置换关系,税务当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查获概率和罚款比例组合。因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罚款比率不能无限提高。因此还需加强征管能力。

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模型主要是从信息不对称与信息的手机、证实成本来分析税收主体之间存在的种种博弈,如征税人与国家之间的道德风险,税务人员与税务管理机构之间的税务腐败,纳税人与纳税人之间的税负不公,用税人与征税人、纳税人之间的之处低效等。该模型是在纳税人与征税人有限理性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征税人的双重身份表明要对其进行监督与激励。

制度经济学模型主要是从税收的正式制度(包括供给与需求的非效率、税收制度的不完善)以及非正式约束因素,包括公民纳税意识薄弱、人与人之间的人情纽带、纳税人心理不平衡两大方面来分析税收流失的原因并提出实现税收最优的制度。

二、抑制个人偷逃税的途径

1.深化税收制度改革

确定合理的税负水平乃当务之急。个人偷逃税行为主要归因于当前不合理的税收制度。因此必须尽快改革现行的税收制度,将税收模式从单一的分类税制转向分类税制为主、综合税制为辅的过渡型税制,最后在时机成熟时设立完善的综合税制。同时,税率的设计要合理、税收扣除标准应与通货膨胀及物价指数挂钩,而不是简单的提升。

2.加快税收信息化进程

提高我国个人所得税管理水平,必须借助于计算机网络系统,只有运用现代化的征管手段才能加强税务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工作,使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向现代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降低税收成本,并实现对纳税人所得收入的有效监控。一方面,逐步建立财产、存款实名制,这样有利于对纳税人所得税源的监控。另一方面,在税务局、银行、证券等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方便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工作。建立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全国的税务机关可以联网收税,纳税人可以通过计算机申报和纳税。同时,发达的网络技术能减少现金交易量,既可降低纳税成本,又有助于堵塞税收漏洞,有力地防止了逃税行为。

3.加大税收稽查和处罚力度

我国税务稽查机关应该严格履行职责,接到有关个人逃税的举报应予以重视,同时借助网络、媒体等加强对个人逃税行为的查处,提高个人逃税行为的查处率和曝光率。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从经济和法律两方面加大打击力度,要增强税收责任,对一些情节严重、数额巨大的偷逃税款的行为除经济上重罚以外,还应给予较重的刑事制裁。尤其是对领导干部、明星大腕们的违法行为更要依法查处,公开曝光,使其在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改变以往以补代罚的做法,加大处罚力度,使个人逃税受到的处罚远比其偷逃税的金额要大,增加个人逃税的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抑制个人逃税行为。□

注释:①《中华人民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并按应纳税额减征百分之三十。

参考文献:

[1]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经济学》,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73年第1版,257-267.

[2]黄培.《法律经济学:方法论、理论脉络及应用》,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版,31-45.

[3]周林彬著.《法律经济学:中国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版,89-95.

[4]伯纳德·萨拉尼著,陈新平等译.《税收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42-66.

[5]咸春龙.《中国个人所得税流失及其成因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1月版,141-156.

[6]王敏.《税收经济分析的方法、模型和系统实现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8月版.

[7]梁朋.《税收流失经济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版,93-135.

[8]曾智红.《基于逃税行为的博弈分析》,载《经营管理者》,2011第17期.

[9]王鹏祥,王笑亮.《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法经济学》,载《经济导论》,2011第11期.

[10]王玉霞,纵凯.《我国逃税行为的经济学分析》,载《财经问题研究》,2010第3期.

[11]马君等.《基于博弈论的个人所得税逃税行为分析》,载《企业技术开发》,2009第12期.

[12]陈平路.《基于行为经济理论的个人偷逃税模型》载《财贸经济》,2007第11期.

[13]杨磊等.《从行为经济学视野看税收不遵从问题》,载《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7第2期.

[14]陈静.《对国际避税的认识和对反避税的探讨》,载《商场现代化》,2005第18期.

[15]于涵.《公民纳税意识的经济学分析》,载《山东财经》,2005第3期.

176

特区经济Special Zone Economy201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