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答案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42 KB
- 文档页数:4
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学前儿童思维萌芽的标志是A.产生感知觉B.能够认知感知对象C.语词概括能力出现D.言语表达能力出现【解析】(P114)C2.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13岁儿童的思维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解析】(P119)D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把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或12岁-14或15岁),每一个阶段都表明儿童适应环境的一种新的水平。
3.学前儿童思维发生的时间是在A.出生后B.1岁左右C.2岁左右D.3岁左右【解析】(P114)C4.根据儿童智慧发展理论,0-2岁儿童的思维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解析】(P119)A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把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或12岁-14或15岁),每一个阶段都表明儿童适应环境的一种新的水平。
5.儿童智慧发展理论的提出者是A.斯金纳B.皮亚杰C.乔姆斯基D.奥尔波特【解析】(P118)B 皮亚杰,瑞士儿童心理学家,是20世纪最重要的儿童发展理论学者,他揭示了儿童的智慧和成人的不同之处,指出新生儿到成人的认识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数量的增加,而是一个有着质的差异的发展过程。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著名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
6.学前儿童最典型、也是占据最主要地位的思维方式是A.直觉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形象逻辑思维【解析】(P116)B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在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而进行的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学前儿童最典型、也是占据最主要地位的一种思维方式。
7.学前儿童在3岁以前的思维方式主要是A.直觉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抽象形象思维【解析】(P115)A 直觉行动思维是思维发生初期的主要特点。
完整版学前儿童言语和情绪情感的发展练习题一、言语发展国际上普遍认同的标准是,学前儿童的言语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咿呀阶段、学语阶段、语汇扩展阶段和文化交流阶段。
以下是一些针对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练习题:1. 小明是个两岁的男孩,他已经开始说几个单词了。
当他看到一只狗时,他会说什么?a) 汪汪b) 哈哈c) 爸爸d) 妈妈2. 小花是个三岁的女孩,她已经进入学语阶段,能够组成简单的短句。
下列哪个短句最符合她的发展水平?a) 我喜欢吃苹果。
b) 狗跑得快。
c) 鸟飞上天空。
d) 妈妈买了漂亮的裙子。
3. 小明现在是个五岁的男孩,他的语汇扩展得非常好。
他能够使用复杂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一个复杂句子。
a) 我喜欢吃冰淇淋。
b) 外面下雨了,我没有带伞。
c) 狗在跑。
d) 我喜欢唱歌和跳舞。
4. 小花已经进入文化交流阶段,她能够用适当的语境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且理解他人的意图。
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适当的对话。
a) “我喜欢你的裙子。
”“谢谢,我也觉得它很漂亮。
”b) “今天天气真好!”“是啊,我喜欢晴天。
”c) “你会跳舞吗?”“是的,我很喜欢跳舞。
”d) “我非常喜欢巧克力。
”“我也是!巧克力真好吃。
”二、情绪情感发展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部分。
以下是一些涉及情绪情感发展的练习题:1. 小明正在玩一个游戏,他发现自己无法赢得比赛。
他可能会感受到哪一种情绪?a) 高兴b) 沮丧c) 平静d) 无所谓2. 小花和她的妈妈去了一个动物园。
她在看到大象时感到非常兴奋。
她可能会展现出哪种情感?a) 害怕b) 开心c) 生气d) 伤心3. 小明的弟弟打破了他最喜欢的玩具,小明的反应是哭了一会儿,然后向他的弟弟说:“没关系,我还有其他的玩具。
”这反映了小明哪种情感的发展?a) 无助b) 容忍c) 愤怒d) 悲伤4. 小花是个喜欢和朋友玩的女孩,她和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这让她觉得非常开心。
学前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练习题答案学前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练习题答案解析引言:学前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儿童智力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学习能力和社交交往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如何培养儿童的语言和思维能力一直都是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
因此,本文将通过解析一些学前儿童语言和思维发展练习题的答案,帮助读者了解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以及如何通过练习来促进其语言和思维的成长。
练习题一:请用自己的话解释“同类相斥”和“异类相吸”。
同类相斥是指相同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之间互相排斥,不愿意靠近或接触。
例如,两个性格相似的人可能会因为相互竞争而产生矛盾,导致相斥的情况出现。
同类相斥在生活中经常出现,不同群体、不同社交圈之间的交流限制和排斥,都属于同类相斥的表现。
异类相吸则是指不同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之间互相吸引,并愿意接近和交流。
比如,性格互补的两个人可能会因为彼此的不同优点而吸引对方,产生互补关系。
异类相吸在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现象,不同文化、不同兴趣爱好的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往往能够促进彼此的成长和发展。
练习题二:如果你是一名幼儿教师,请描述一种帮助儿童扩展思维的活动。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可以通过开展制作手工艺品的活动来帮助儿童扩展思维。
首先,我会选择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项目,如折纸、剪纸等,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年龄和能力,确保活动的可操作性。
接着,我会引导儿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例如,在折纸过程中,我会鼓励儿童思考如何将一张纸折叠成一个特定形状,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折叠方法得到不同的结果。
同时,我会适时提供一些提示和指导,帮助儿童克服困难,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最后,我会鼓励儿童展示他们的成果,并互相欣赏和交流,让他们从彼此的经验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练习题三:请解释什么是推理能力,并提供一个培养儿童推理能力的例子。
推理能力是指通过观察、思考和分析来推导出结论的能力。
它是一种基于逻辑和常识的思维过程,可以帮助儿童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提高他们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习题及答案言语是人类社交和交流的重要工具,而儿童的言语发展对于他们的认知、社交和情感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本文将提供一些习题及答案,以便大家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言语发展。
习题一:简述儿童言语发展的三个阶段,并列举每个阶段的特征。
答案一:儿童言语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语言期、早期语言期和语言爆发期。
1. 前语言期:一般从出生到12个月左右。
特征包括:婴儿开始通过哭声、表情和姿势等非语言方式与人沟通;6个月左右开始发出一些元音和辅音的音节;9个月左右开始发出一些类似“咿呀”、“啊啊”之类的“假词”。
2. 早期语言期:大约从12个月到24个月。
特征包括:儿童开始使用一些简单的词语,如“妈妈”、“爸爸”等;15个月左右开始使用简单的短语,如“给我”、“拜拜”等;18个月左右开始进行简单的“对话”。
3. 语言爆发期:大约从24个月开始。
特征包括:儿童开始迅速学习新的词汇,平均每天3个新词左右;使用的句子逐渐变长和复杂;开始将词语组合成句子来进行表达;开始理解和使用一些基本的语法规则。
习题二:描述儿童语音发展的特点,并解释其中的原因。
答案二:儿童语音发展的特点包括:发音不准确、声音模仿、语音规则的逐渐掌握。
1. 发音不准确:儿童在学习语言发音时,因为面部肌肉的发育尚未完善,技能掌握不熟练,所以常常出现一些发音错误,如将/r/音发作/l/音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语言发展的进步,这些发音误差会逐渐减少。
2. 声音模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儿童常常通过模仿他人的语音来学习正确的发音。
他们会观察和听取成人的语音,并尝试模仿。
这种模仿能力是儿童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
3. 语音规则的逐渐掌握:儿童会逐渐学会区分母音和辅音、发现和掌握语音规则,如发音的连读和音调变化等。
这是他们逐步提高语音表达能力的关键。
习题三:解释语言发展的社会和情感影响因素,并给出例子。
主题8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一、简答与论述1. 简述学前儿童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
幼儿语言最初是对话式的,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进行。
随着独立性的发展,独白言语就逐渐发展起来了。
3~4 岁的幼儿独白言语刚刚开始形成,发展水平很低,只能不太流畅地表达生活中的事物,在表达中还会以很多无用的词汇来缓解表达的困难;5~6 的幼儿不但能够系统地进行叙述,而且还能大胆、自然、生动地进行描述。
(2)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3 岁前幼儿言语基本上都是情境性言语。
幼儿在表述时需添加表情、手势等作为言语活动的辅助手段,且其表述只有在结合具体情境时,才能使听者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情境性言语的比例逐渐下降,连贯性言语的比例逐渐上升,表现为逻辑性逐渐提高,主题逐渐明确,层次逐渐清晰。
2. 简述学前儿童掌握书面言语的准备性发展特征。
书面言语产生的基础是口头言语,幼儿在3~6 岁时的言语发展已为其书面言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①掌握口语词汇;②掌握语音;③掌握基本语法和口语表达力;④幼儿图形知觉的发展3. 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才能促进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1)提高幼儿倾听的能力:①要树立良好的倾听榜样;②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③讨论评价法(2)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①创设良好的说话氛围,使幼儿愿意表达;②加强对幼儿言语的训练,使幼儿可以表达;③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善于表达。
(3)提高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①为幼儿提供适合年龄特点的读物;②使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幼儿阅读,培养相关的阅读能力。
二、材料分析幼儿言语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最初受成人语言的影响,之后会逐渐用自己的言语活动进行自我调节。
进行自我调节时,最先使用的是出声的言语,即自言自语,这是介于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之间的过渡形式言语。
过渡形式的自言自语可以分为游戏言语和问题言语。
①游戏言语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一、判断题1.学前儿童的口吃现象一定是由于疾病而引起的。
()2.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词汇增加得最快的时期。
()3.言语活动的出现对儿童的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儿童学习说话是先学会“说”再学会“听”的。
()5.儿童从1岁起就进入了正式学习语言的阶段。
()6.学前儿童掌握词性的顺序是:动词-——名词——副词——形容词——数量词。
()7.3岁前的儿童已经出现了独白言语。
()8.语言具有稳定性,是一种社会现象。
言语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是一种心理现象。
()9.儿童的言语发展和其思维发展水平没有关系。
()10.在1岁之前,不需要对儿童进行言语互动和言语训练。
()二、选择题1.从人类心理发展史来看,()是产生人类意识的主要推动力量。
A.直立行走和劳动 B.直立行走和使用工具C.直立行走和语言 D.语言和劳动2.“爸爸马”这句话体现了学前儿童掌握句子的特点是()。
A.句子简单 B.句子不完整C.词序颠倒 D.语义不清3.“消极词汇”是指()。
A.能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 B.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C.不能理解又不能正确使用的词 D.不能理解但能正确使用的词4.学前儿童理解言语的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是()。
A.0——1岁 B.1——1.5岁 C.1.5——3岁 D.0——7岁5.在正确的教育下,一般()岁儿童能基本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A.3 B.4 C.5 D.66.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是()。
【2012.上半年】A.0—1岁 B.1-3岁 C.3-6岁 D.5-6岁7.幼儿阶段开始出现书面言语的发展,其书面言语发展的重点是()。
【2012.下半年】A.识字 B.写字 C.阅读 D.写作8.冬冬一边玩魔方一边自己小声嘀咕:“转一下这面试试,再转这面呢?”儿童的这种语言被称为( ) 。
【2013.上半年】A.角色语言 B.自我中心语言C.对话语言 D.内部语言9. 1.5-2岁左右的儿童使用的句子主要是()。
学前儿童言语和情绪情感的发展练习题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都希望能够帮助孩子全面发展,尤其是在言语和情绪情感方面。
言语和情绪情感的发展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练习题,旨在帮助学前儿童提高其言语和情绪情感发展的能力。
第一部分:言语发展题目一:内容理解李爸爸给李小明讲了一个故事,请根据下面的问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故事内容:小鸟妈妈带着小鸟一起飞到了公园,小鸟看见了很多漂亮的花儿和鸟儿。
他很开心,和妈妈一起玩耍。
问题:李小明到了哪里?A. 家里B. 教室C. 公园D. 超市题目二:词语理解请根据下列字词的中文意思,选择正确的英文单词。
1. 椅子A. tableB. chairC. bedD. desk2. 毛巾A. towelB. shirtC. pantsD. hat3. 瓶子A. cupB. bottleC. plateD. bowl4. 小狗A. catB. dogC. pigD. duck题目三:句子构成将下列单词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1. 我 / 听 / 音乐 / 喜欢。
A. 听音乐我喜欢。
B. 喜欢我听音乐。
C. 我喜欢听音乐。
D. 音乐我喜欢听。
题目四:找出错误下面的句子有一个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我要去图书馆和朋友们阅读书。
第二部分:情绪情感的发展题目五:情绪识别请根据下面的描述,选择正确的情绪。
描述:小明得到了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他非常高兴并且笑得很开心。
情绪:A. 生气B. 忧伤C. 开心D. 担心题目六:情绪理解请根据下面的故事,回答问题。
故事内容:小明去学校参加了一场比赛,但是没有获奖。
他感到非常失望和伤心。
问题:小明为什么感到失望和伤心?A. 他没有参加比赛。
B. 他获得了第一名。
C. 他没有获得奖品。
D. 他玩得很开心。
题目七:情绪应对请根据下面的描述,选择正确的情绪应对方法。
描述:小红摔倒了,她的膝盖受伤了。
情绪应对方法:A. 大声哭泣B. 对别人发脾气C. 安静地坐下来等待帮助D. 自己处理伤口第三部分:综合练习题目八:综合问题请根据下面的情景,回答问题。
《学前⼉童发展⼼理学》第七章⾔语第七章学前⼉童的⾔语的发展第⼀节⾔语概述⼀、语⾔和⾔语(⼀)语⾔语⾔是⼀种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
通常讲的语⾔⼀般包括语⾳、词汇、语法等要素。
语⾔是以字词为基本结构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
现在世界上正被使⽤的语⾔有5500多种。
语⾔是⼀种社会现象,具有稳定性语⾔是⼀种交际和思维的⼯具例如:妈妈叫⽪⽪起床:“快点起来!公鸡都叫好⼏遍了!”⽪⽪说:“公鸡和我有什么关系,我⼜不是母鸡。
”⼀、语⾔和⾔语(⼆)⾔语⾔语是个体运⽤语⾔材料和语⾔规则来表达⾃⼰的思想或与其他⼈进⾏交际的过程。
听、说、读、写的活动都属于⾔语活动。
⾔语活动为⼈类所特有,是在个体⾝上进⾏的活动,是⼀种⼼理现象,具有个体性。
语⾔和⾔语的关系语⾔⾔语是交际、思维的⼯具是对这种⼯具的运⽤是社会现象,具有较⼤的稳定性⼼理现象,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研究语⾔的科学是语⾔学⾔语活动则是⼼理学的研究对象区别联系离开语⾔这种⼯具,⼈就⽆法表达⾃⼰的思想或意见,也就⽆法进⾏交际活动;语⾔也离不开⾔语,因为任何⼀种语⾔都必须通过⼈们的⾔语活动才能发挥其交际⼯具的作⽤。
三、⾔语的构成但在⼉童⾔语发⽣发展的过程中,两个过程并不完全同步,⼀般来说,接受性⾔语(感知、理解)先于表达性⾔语的出现。
四、⾔语的作⽤(1)⾔语的符号固着功能苹果狮⼦三、⾔语的作⽤(2)⾔语的概括功能⽔果动物三、⾔语的作⽤(3)⾔语的交流功能⾔语活动可分为以下两类语⾔。
四、⾔语的种类21外部⾔语内部⾔语1.外部⾔语⼈们之间的交际是通过听、说、读、写的⽅式进⾏的,这些⽤来进⾏交际的⾔语即外部⾔语。
1.⼝头⾔语2.书⾯⾔语第⼀节⾔语概述四、⾔语的种类外部⾔语内部⾔语⼝头⾔语书⾯⾔语对话独⽩(识字——阅读——写作)特点:隐蔽发⾳、默默⽆声,⽐较简约、压缩,与思维密不可分。
:情境性:连贯性、缺乏⽀持性(⼀)外部⾔语1.⼝头⾔语:通过⼈的发⾳器官所发出的语⾳信息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语。
1.简述学前儿童讲述活动的基本特征。
答:讲述活动以培养儿童独立构思和表述一定内容的语言能力为基本目的。
因此,讲述活动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讲述活动有一定的凭借物。
讲述有一定的凭借物,是幼儿园讲述活动的独特之处。
在讲述活动中出现凭借物,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需要:符合儿童讲述学习的需要;幼儿园讲述活动是一种集体参与的活动。
(2)讲述活动有相对正式的语境。
讲述活动为儿童提供的是一种学习运用较正式的语言进行说话的场合。
儿童在讲述活动中不能像谈话活动中那么宽松自由地交谈,要慎重考虑后才能发表个人见解;说话不能有很大的随意性,应该经过较完善的构思,有头有尾地说出一段完整的话来;在遣词造句方面,要尽量注意正确性、准确性,合乎规则。
(3)讲述旨在锻炼一种独白语言。
讲述活动是儿童言语交际的一个场合,儿童要学习的讲述是一种独白语言。
讲述的独白语言特性,要求儿童的口头语言表述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独立完整编码到独立完整发码。
(4)讲述活动需要调动儿童的多种能力。
讲述时,儿童需要感知理解一定的凭借物,借助对这一凭借物的认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构思组织自己的独白语言,从而独立完整地编码。
2.简述学前儿童讲述活动的主要类型。
答:按讲述内容分:(1)叙事性讲述,叙事性讲述即用口头语言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讲述出来;(2)描述性讲述,描述性讲述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或物体以及景物的性质、特征具体描述出来;(3)说明性讲述,说明性讲述即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把事物的形状、特征、用途等解说清楚的讲述形式;(4)议论性讲述,议论性讲述通过摆观点、摆事实来说明自己赞成什么或是反对什么。
按凭借物的特点分:(1)看图讲述,在讲述活动中使用图片来帮助儿童讲述,是人们所熟知的看图讲述。
(2)实物讲述,实物讲述是以实物作为凭借物来帮助儿童讲述的一种活动,具有真实可信的特点。
实物包含真实的物品、玩具、教具、动植物、日常生活用品和外在的自然景物等,(3)情景表演讲述,情景表演讲述是要求儿童凭借对情景表演的观察与理解来进行讲述的一种活动。
第七章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学前儿童语言最初是( )。
A.对话式的
B.独自式的
C.连贯式的
D.创造性的
2.1岁至1岁半学前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是( )。
A.单词句
B.电报句
C.简单句
D.复合句
3.语词记忆大致出现在( )左右。
A.2周
B.6个月
C.6~12个月
D.1岁
4.关于幼儿言语的发展,正确的表述是( )。
A.“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先,“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后
B.“理解语言”和“语言表达”同时同步产生
C.“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先,“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后
D.“理解语言”是在“语言表达”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5.下列活动属于“言语过程”的是( )
A.听故事
B.练习打字
C.弹琴
D.练声
6.学前儿童学习语言发音最容易的年龄阶段是(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7.幼儿词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
A.代词
B.名词
C.动词
D.语气词
8.幼儿语言发展中最早产生的句型是( )
A.陈述句
B.疑问句
C.祈使句
D.感叹句
9.幼儿能用语言说出图形一般是在( )
A.2岁后
B.3岁后
C.4岁后
D.5岁后
10.学前儿童想吃饼干了,对妈妈说,“妈妈,饼饼”。
这属于()。
A单词句B双词句C简单句D复合句
二、简答题
1.列表简述言语、语言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语言:符号系统、社会现象、人和人交际的工具
言语: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心理现象、人们对语言的听说读写
2.联系:
语言和言语是密不可分的
言语活动离不开语言,学前儿童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学会和参与言语活动。
与此同时,语言是在具体的言语交往情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学前儿童若没有言语活动的机会,也就不能掌握语言。
3.幼儿言语发展有何特点?
1.语音:幼儿发音的正确率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语音发展的飞跃期,幼儿对声母韵母的掌握程度不同,语音意识逐渐发展
2.词汇:词汇数量逐渐增加,词类范围不断扩大,对词义的理解逐渐加深
3.句子:句子的结构的发展,句子功能的发展句子的理解
4.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言语表达技能的发展
三、论述题
1.幼儿言语发展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
娜娜:
(一)音准差
1.不能正确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2.方言影响
(二)不会掌握言语表情技巧
要完整、连贯、清晰、准确地表述,除了要正确运用语言的基本成分外,还要掌握有表情的说话技巧。
这方面,学前儿童则掌握得不好,具体表现如下。
1.语气掌握不好
2.口吃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帮助孩子纠正口吃。
(1)创设宽松、愉快的说话氛围,解除学前儿童的紧张情绪。
(2)提醒学前儿童不要模仿别人的口吃。
(3)引导学前儿童说话时不要急躁,想好再慢慢说出。
(4)鼓励和强化学前儿童的每一点进步
2.在实践中如何发展学前儿童的言语能力。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发展幼儿言语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学前儿童交往的机会
(三)把言语活动贯穿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之中
(四)教师给学前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
(五)通过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言语发展
(六)注重个别教育
四、案例分析题
1.一个14个月的幼儿被成人抱着时,着急地往柜子的方向挣扎,嘴里叫“ta,ta”(音)。
成人先给他拿出奶糕粉,他又摇头又摆手,说:“xi,xi”。
成人于是给他拿糖罐,问:“是这个吗?”他又尽力喊:“xi,xi”。
成人拿一块糖放在他嘴里,他脸上露出了笑容。
分析案例中的现象回答如下问题:
(1)此案例反映出学前儿童言语发展中掌握语法的什么特点?
此案例反映出儿童言语发展中掌握语法过程中表意不够清楚的特点,成人除了根据儿童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外,还必须根据说话的情境来推断其意义。
因此,一般只有与儿童亲近的人才能听得懂。
本案例的孩子使用的“ta”实际上代表“糖”,而使用的“xi”,既可以表示肯定的“是”,也可以表示否定的“不是”。
(2)老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根据题目所给材料可知,老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激发幼儿言语交往的需要。
幼儿本身言语交往的需要,对其言语发展非常重要。
为幼儿创造言语交往的条件如下。
①亲子之间的交往。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在照料孩子的过程中,及早对孩子说话;第二,养成对孩子言语的敏感性;第三,善于倾听幼儿的谈话。
②同伴之间的言语交往。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要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地与同伴交往;第二,幼儿和同伴一起游戏,特别是进行角色游戏,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自然产生言语交往的需要,自愿地、没有任何强迫地学会按常规习惯说话。
③师生之间的言语交往。
在幼儿园生活的孩子,其言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的影响。
师生之间的言语交往要注意以下方面:第一,教师要特别注意创造言语交往的条件;第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言语活动的双向交往。
(2)讲究教法。
儿童学习语言有两种途径:一是模仿,二是强化。
在模仿和强化的基础上,
儿童会有自己的创造性。
因此正确的教法非常重要,在教孩子说话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①儿童往往通过模仿学习语言,因此应该给他们提供正确的榜样。
②强化在儿童学习语言中也是很重要的。
在教孩子说话过程中,强化原则常用于指导孩子学说话、练习说话和纠正不良的说话习惯。
③良好的教法就是使幼儿获得正确使用言语示范和有正确指导的练习。
(3)鼓励言语创造性。
①儿童在学习和使用语言中的创造性是不可低估的。
在儿童言语活动中,有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模仿和创造性往往能结合起来。
②儿童在学习语言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表现在他在对成人言语活动的反馈中。
其反馈会暗示甚至影响成人特别是父母对他所用的语言。
(4)培养“前读写”兴趣。
幼儿期主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时期,在书面语言方面,只是处于准备时期。
在为读写作准备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读写兴趣,而不要在入学前就使孩子对学习读写产生厌烦心理。
既然以培养前读写兴趣为重点,对幼儿读写的要求就不要过于严格,而要多鼓励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他的学习态度和成绩。
2.一天,一位年轻的妈妈心急如焚地找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招呼她坐下,她急不可待地对医生说:“医生,我的孩子4岁半了,近来表现一反常态。
前几天,有位同学来我家,问他‘爸爸喜欢你还是妈妈喜欢你?’他说:‘爸爸喜欢你。
’弄得这位尚未结婚的朋友(女)满脸尴尬。
昨天在公园玩滑梯,我让他回家,他却说‘让我替小狗玩一次’……唉!这孩子,真急死人啦!”
根据上面的案例,回答下面的问题:1.材料中反映的情况说明了什么?2.你认为医生会对这位妈妈说些什么?
要点:(1)说明:①幼儿期心理变化迅速;②心理学常识急需普及。
(2)让女士尴尬说明:孩子在言语发展过程中尚不能把人称代词区分开;“替小狗玩一次”说明孩子在模仿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具有创造性。
(3)这是小孩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必着急,应注意教育引导,特别是小孩创造性,要注意保护、培养;多学习幼儿心理方面和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