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植物(2)
- 格式:ppt
- 大小:4.88 MB
- 文档页数:47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 / 七年级生物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第二节种子植物(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教学目标①认知方面,认识并能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②能力技能方面,通过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学会观察的一般方法,并能应用于今的学习和研究之中;③情感方面,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与创新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三、课前准备教师:观察种子的结构所需的各种材料用具: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图片;藻类、苔藓、蕨类、种子四类植物的cai课件(扫描或下载);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其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课件(扫描或下载);动态展示桃的果实和种子的cai课件[动画:桃的果实(完整)纵向剖开(展示种子)]学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
四、课时安排 2课时五、教学过程引言: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都不结种子,而我们常见的花草树木、瓜果蔬菜、粮食,绝大多数都结种子,故统称为种子植物。
这样温故而知新,自然而然导入新课。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可以说,我们都是靠种子植物养活的。
不同植物的种子其大小、形状各异,如:海椰子的种子,大到重达1 500 g左右,而斑叶兰的种子,小到1亿粒的重量才有50 g。
那么,不同植物的种子其结构是否也迥异呢?以此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第一部分:观察种子在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之前,老师要使学生了解观察生物体的基本步骤(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等),然后学生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4人小组合作实验,结合老师出示的菜豆种子结构挂图,自制的玉米种子结构剪贴挂图,通过观察和讨论、比较,能够说出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并且能够描述这两种种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二节种子植物教学设计第二节种子植物教学设计第二节种子植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
2.描述芸豆籽和玉米籽之间的异同。
(2)能力目标1.识别双子叶、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2.通过设计表格比较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会交流和合作。
二、教学重点1、菜豆、玉米的种子结构功能及区别。
2、通过实验认知种子的结构。
三、教学困难种子结构观察实验的组织实施。
四、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准备提前一天用水浸泡的菜豆、花生、玉米、小麦、红豆、黑豆类种子、新鲜玉米、解剖针、手术刀、镊子、放大镜和其他观察工具。
学生:请课后收集1~2种常见水果。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进新知识,初步了解种子植物教师展示多种多样的被子植物的种子,如最大的椰子种子,最小的兰花的种子,请同学们思考这些种子的作用。
学生会非常容易认同,种子是植物所特有的繁殖器官,它承载着繁衍植物后代的作用。
然而为了繁衍后代,植物种子成熟后脱离了植物体,它又具备了哪些结构来保证新植物后代的成长呢?看完之后提问同学们按照果实或者种子那些植物的可以分为几类。
在同学们回答问题后,告诉他们藻类、苔藓、蕨类植物不结种子,而我们常见的花草树木、瓜果蔬菜、粮食,绝大多数都结种子,故称为种子植物。
以此自然引入新课――种子植物。
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大概明白什么是种子植物。
图片比文字能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从学生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二)仔细观察和实验,探索种子结构通过观看图片,同学们也都知道了什么叫种子植物,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植物的种子有几部分的结构。
老师把已经事先浸泡了菜豆和玉米的种子发给同学们,三人一组进行观察,要求学生对菜豆种子进行解剖观察,首先观察外形,接着切开来观察。
要认真仔细地观察种子可以分为几部分,为什么把该部分当做其中的一个结构。
【核心素养目标】 3.1.2种子植物(2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1.2种子植物教学设计(2课时)一、教学目标:生命观念:认识种子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识别当地常见的植物种子。
探究实践:观察种子的结构,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分析实验现象,从而认识种子的结构与功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认识本地常见种子植物,认同绿色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保护身边的植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在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之后的第二节。
体现了生物进化的规律“水生到陆生、低等到高等、简单到复杂”。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节课,第1课时通过千年古莲开花结果,设疑种子为什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而进行观察实验:种子的结构,通过由外往内的观察顺序了解种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引导理解种子植物更能适应陆地环境的原因。
第2课时也是通过观察几种果实和松的球果,比较种子的着生位置,从而引出概念。
随后,再通过举例,了解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结构和适应性。
最后,引导学生梳理不同的植物类群的特征,体会植物的演化规律,并初步感悟植物的分类。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新课导入】1.复习导入:复习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相关知识。
2.视频导入:千年古莲开花结果思考:视频中,埋藏了一千多年的莲子发芽开花了。
莲子是种子,它为什么能保持那么长久的生命力呢?设疑引出本课题。
【新课学习】过渡:.图片展示不同形态的种子。
指出能结种子的是种子植物。
指出尽管这些种子形态多种多样,但在适宜的环境中都可以萌发,这说明种子萌发与种子的外部特征无关,而与其内部结构有关。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实验认识种子的结构。
学习目标一、观察种子的结构1.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9实验目的、材料用具。
及观察顺序:由表及里、先整体后部分、先外部形态后内部结构2.学生阅读导学案,在课本中画出关键词,了解实验步骤。
第二节种子植物2019-2020学年七上生物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叶片结构与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叶的表皮是由多层细胞构成的B.叶脉里面有导管和筛管C.保卫细胞的形状与气孔的开闭无关D.叶肉属于保护组织2.下列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与环境相互不影响 B.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C.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D.生物的生存能影响改变环境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中主要描写了生物圈中的因素是A.水 B.季节 C.生物 D.人类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此理念的是()A.垃圾分类,变废为宝B.围湖造田,扩展耕地C.植树造林,净化空气D.节能减排,绿色出行5.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给作物播放音乐能提高产量,这说明生物()A.需要营养B.进行生长C.排出废物D.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6.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三号发射了,月球也是生物圈的范围B.生物圈包括整个大气圈、水圈、岩石圈C.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D.生物圈中的各个生态系统彼此独立7.红苋菜放在开水里煮过后水的颜色变红,而放在冷水中则不产生这种现象。
原因是()A.细胞质受热后产生红色 B.细胞膜透性破坏,细胞液里花青素渗出C.叶绿素受热被破坏了 D.煮过后,红色从细胞壁上褪了下来8.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A.珊瑚 B.枯死的树干 C.珍珠 D.生石花9.显微镜下观察玻片标本时,若视野中的物像偏右下方,欲将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玻片移动方向是()A.右上B.左上方C.右下方D.左下方10.比较学习法是学习生物学的常用方法,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部分植物类群知识,错误的是( ) A.藻类植物都是多细胞水生植物 B.被子植物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孢子植物C.有些古代蕨类植物形成煤 D.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1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光线较暗时最好使用()A.大光圈和凹面镜 B.小光圈和平面镜C.大光圈和平面镜 D.小光圈和凹面镜1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图是一个植物细胞。
3.1.2种子植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说出种子的结构,区分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异同点。
2.描述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学会观察的基本实验技能。
教学重难点说出种子的结构,区分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异同点。
描述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2、学生准备: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水果、干果等3、实验材料:浸软的玉米、菜豆、小麦种子,即将发芽的花生种子【导入新课】大家做好上课的准备了吗?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进入轻松、有趣、好玩的生物课堂。
看题目就知道,咱们要聊的话题是“种子植物”,那你知道什么样的植物是种子植物?.....好,那咱们就从种子开始聊。
播放视频:带你认识植物的种子【设计意图:这方面的视频难找,我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稀奇古怪的种子,意识到原来种子世界也这么有意思,激发起对种子探究的欲望,所以我查找大量的“种子之最”,自己做成微视频,顺利带领学生进入种子的世界。
】【探究新知】任务一:种子植物的分类(一)活动一认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1.收集常见的蔬菜、水果等,找找它们的种子。
2.什么是被子植物?什么是裸子植物?3.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设计思路:承接着导入环节,带领学生进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种子:收集常见的果实或种子→让学生亲自动手,找找它们的种子→教师运用希沃技术将结果投放到屏幕→学生展示交流,各小组相互补充→教师点拨提升→学生总结回答上述问题2、3,顺利达成目标2中“描述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目标。
】【过渡:现在咱们继续来动动手,去掉白果和松的种子,只研究被子植物的这几种种子,看哪种植物的种子能被掰成完整的两部分?】(二)活动二初步认识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学生进行活动二:将被子植物的种子掰成完整的两部分学生活动→希沃技术投屏→学生展示→教师点拨【过渡:既然有的能掰两半,有的不能,是不是说,同样是被子植物,不同种子的结构也是不同的,那这些种子的结构有没有共同点呢?下面咱们就继续动手探究,来研究种子的结构。
第二节种子植物教案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并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
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能力目标:1、学会观察的一般方法。
2、掌握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简单方法,并应用于对植物的识别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种子结构,形成热爱种子、热爱植物体、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真情实感,从小确立报效祖国的伟大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菜豆、玉米的种子结构和功能及区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难点:种子结构观察实验的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将课前采集和收集的种子、果实,试着进行归类,即认为是“一家”的放在同一组。
2、拓展反思:一粒小小的种子为什么能够长成一株新的植物?二、揭示教学目标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观察菜豆和玉米种子结构,掌握它们的结构及区别1、学生分组完成实验,观察种子结构,反思实验得失。
2、分组讨论,交流教材84页讨论题3、展示讨论结果4、拓展反思:为何胚被称为幼小的生命体学习任务二:掌握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异同1、自学教材P86-87,思考教材当中的讨论题2、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当中的讨论3、拓展反思:“种子植物的种子比孢子植物的孢子生命力强得多”,这种说法对吗?说明理由。
四、检查自学效果1、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说出菜豆和玉米种子结构及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老师对实验的结果作一个概括小结。
胚就是一个幼小的生命体。
3、分析比较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
4、教师点拨“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相同点是‘子’,不同点是‘裸、被’”为启发点进行点拨。
”得出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合于陆地生活。
五、课堂小结六、课堂练习。
【关键字】活动、生物、设计、方案、情况、思路、方法、质量、地方、认识、问题、难点、继续、合作、发现、掌握、了解、研究、特点、位置、意识、思想、成果、氛围、环境、途径、重点、能力、方式、作用、结构、增强、吸引、形成、尊重、丰富、保护、完善、巩固、促进、加强、扩大、适应、做实种子植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并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
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结构。
能力目标1.通过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结构,学会观察的一般方法,并能应用于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之中。
2.学会收集果实和种子的方法。
3.掌握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简单方法,并应用于对植物的识别之中。
情感目标1.通过观察和研究种子的结构,形成热爱种子、热爱植物体、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真情实感,从小确立报效祖国的伟大志向。
2.通过参与收集果实和种子的活动,体验与人交流与合作,形成互相合作、尊重别人、知书懂理的人际情感。
●教学重点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教学难点1.种子结构的识别方法及结构特点。
2.常见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特点并将这些特点应用于其识别上。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课前一周左右,布置学生收集种子或果实,并要注意采集松树和侧柏的球果,待上课时带来课堂。
(2)安排学生课前一天左右将部分菜豆、花生和玉米种子浸泡备用。
(3)准备刀片、放大镜、滴管,碘液供观察种子结构用。
(4)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挂图。
(5)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图片,也可在网上下载、打印或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
(6)藻类、苔藓、蕨类、种子四类植物的CAI课件。
(7)种子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课件或录像。
(8)桃的果实和种子的动态CAI课件。
2.学生准备:(1)收集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采集松和侧柏的球果和种子。
第二节种子植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现代教育研究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按照主体性教学思想实行教学。
依照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教师要引导学生实行一系列的活动,通过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的效果要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增长和水平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达到以教为“不教”的目的,使学生的学习可持续发展。
本着这样的理念,对本节课实行了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本课时为第二节种子植物第二课时。
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共同组织了生物圈的绿色植物,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种子的结构后实行的学习,意图让学生通过个例分析,理解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不同之处并了解被子植物的种类繁多及其广泛分布的原因。
另外,通过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和与古代文学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生活、爱生物学的品德。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孩子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对事物的探索欲望强,这为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是,他们的基础知识往往不足,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方式和方法上的困难,合作交流中配合还不够融洽等。
所以,教师增强引导,促动学生和谐交往,真诚交流等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水平(1)理解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不同之处。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并了解一些植物具有果实的意义。
(3)了解种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物的演示与图片分析,使学生理解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不同之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不同之处。
[教法与学法指导]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学法指导:使用多媒体展示丰富而又直观的画面,诱导学生分析思考,进一步实行讨论与交流,在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加工信息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交流与表达水平。
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种子植物》教学设计课题:《种子植物》科目:初中生物学年级:七年级上册版本:人教版(2024)课时:2课时一、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倡导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种子植物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种子植物”是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一章《植物的类群》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种子植物的基本特征、种子的结构以及种子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地位和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将对植物的生殖和发育有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学习植物的分类和进化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对植物的种子有一定的认识,知道种子可以萌发成新的植物,但对于种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种子植物的分类等知识缺乏系统的了解。
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观察和动手操作,但抽象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
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阐明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尝试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识别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种子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保护植物的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比较。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