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学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4
1.地质学定义及研究对象:概括地讲地质学是研究固体地球外层部分的物质组成、构造形态、发展演化以及矿产形成和分布规律等内容的自然科学。
其研究对象包括固体地球及其表层的水圈、生物圈和外部的大气圈。
2.煤矿地质学定义及其研究对象:煤矿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应用学科分支,是应用地质学理论和技术方法,解决煤矿建设、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地质问题和应用学科。
3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内容:静力地质学,动力地质学,矿产地质学,历史地质学,其他地质学科.4煤矿地质学的任务:研究煤矿地质规律,开展矿井地质工作,矿井储量管理工作,水文地质研究,预测预报地质灾害,开展煤矿环境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与保护。
5地球形状和大小:近似梨状,南极略大而凹,北极稍尖而凸,赤道6378km,两极6356km6地球表面特征:陆地面积29%,海洋71%。
7陆地的表面形态:按高程和起伏特征,陆地表面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洼地等。
1).山地:指地形起伏较大,海拔大于500m,相对高程200m以上的地区。
2).丘陵: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高低不平,低矮小山丘地形。
3).平原:指面积较大,地势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地区。
4).高原:指海拔600m以上,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地区。
5).盆地:四周为高原或山地,中央为平原或丘陵的地区。
6).洼地:陆地上高程在海平面以下的地区,如新疆鲁克沁洼地。
8海底的表面形态:根据海底地形基本特征,将其分为大陆边缘、海岭、海沟、深海盆地等。
9地球的圈层构造:研究表明,地球不是均质体,其物质分布呈同心圈层构造,以地壳表面为界,将地球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内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外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10地球内圈层的划分:地球内部有两个波速变化明显的界面:第一个界面交浅,地表以下平均深33km,成为莫霍面;第二个面位于地球以下2900km,为古登堡面。
把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11地球内圈层的主要特征:(1)地壳:上、下地壳。
煤矿地质学绪论一、煤矿地质学概述地质学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地壳的科学。
具体地讲,它是研究地壳的构造、物质组成、发展变化、以及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等内容的科学。
现今地质学又分为许多有着一定联系、而又具有各自不同特点的学科,归纳起来可分为:静力地质学主要研究地壳的物质组成,包括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
动力地质学主要是研究改变地壳地貌、地壳组成和构造变动的因素,包括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新构造运动学、地貌学和地质力学等。
历史地质学主要研究地壳发展和生物演化的历史及其演变规律,包括古生物学、地史学等。
矿产地质学主要研究矿产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它包括矿床学、水文地质学、矿山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
此外还有地质学与其它学科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学科,如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数学地质和遥感地质。
煤矿地质煤矿地质就是利用地质基础知识,研究煤的生成、煤的赋存状态、确定煤的资源储量及煤的用途,研究分析和解决影响矿井建设与采煤的地质因素,达到指导采掘工程的正常进行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生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二、煤矿地质学的特点及研究方法煤矿地质学是运用地质理论,解决煤矿地质问题的应用地质学,它与煤矿建设、开拓、开采紧密结合,是具有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研究方法遵循“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过程来进行研究。
一方面要进行大量的直接观察和实验,获得详尽的实际资料;另一方面将获得的大量资料不断加以“归纳、分析研究、判断、推理”,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然后再将得到的理性知识去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补充与修改,使之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因此,地质工作者需要采取观察、实验、归纳、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建立一套完整的地质工作方法。
三、煤矿地质与煤矿建井、地下开采、露天开采及煤矿测量的关系煤矿地质资料是煤矿建井、地下采煤、露天采煤的设计依据。
煤矿地质工作不仅是新井建设,矿井持续生产、老矿挖潜、以及解决水、火、瓦斯、冒顶等矿井灾害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又是指导煤矿安全正常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
1、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煤矿建设、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地质问题(包括煤层赋存、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安全生产地质条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矿区环境地质等)以及解决地质问题的方法(包括运用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勘查方法,查明影响煤矿建设、生产的各种地质因索及其规律性,进行地质现象的观测、研究,井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和措施),以保证煤炭资源的正常开采与合理利用。
2、煤矿地质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地质作用研究造成地球物质变化、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改造和演变的各种地质作用。
重点研究与煤矿床有关的构造运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等。
(2)矿物学、岩石学研究岩石圈的物质成分、形成机理、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重点研究与煤矿产有关的造岩矿物和沉积岩。
(3)古生物学、地史学研究生物起源、发展、演化的规律和地球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
重点研究含煤地层中有代表性的动物、植物化石,含煤地层在地质历史时期中的形成过程与演变规律,以及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4)构造地质学研究构造运动和构造运动引起的岩石圈的构造变动及其发展演化规律。
重点研究与煤矿产关系密切的褶皱、节理、断层的形态特征、力学性质、发展规律及其对煤矿产的破坏与控制作用。
(5)煤地质学基础研究煤的物质组成、性质、分类,聚煤环境,成煤作用,以及含煤地层与煤田的时空分布特征。
(6)矿井地质学研究煤矿开采地质条件,主要研究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矿井地质构造、火成岩侵人体、陷落柱的探测与处理方法;研究煤矿安全地质条件,主要研究煤层瓦斯的形成机理、赋存状态和分布特征,以及煤层瓦斯含量变化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矿井地质编录。
矿井地质图件、矿井地质报告及说明书的编制及矿井储量管理等。
(7)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研究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
重点研究矿井水的来源、特征、涌水量变化规律与防治水措施。
(8)煤矿地质勘查研究煤矿地质勘查的方法与技术,包括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和矿井生产地质勘查的任务、手段及方法。
煤矿地质学简介煤矿地质学是一门研究煤矿地质背景、煤矿地质构造、煤层组织特征等内容的学科。
它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对于煤矿勘探、开采和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煤矿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以及在煤矿行业中的应用。
煤矿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煤矿地质学是研究煤层地质特征的学科,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煤矿地质背景煤矿地质背景是指煤矿地质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地质历史背景,包括煤矿地质构成、煤层形成和演化、煤田地质构造、沉积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煤矿地质背景对于预测煤层分布、煤层性质以及煤层厚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煤层组织特征煤层组织特征是指煤层中煤与非煤岩石的分布和组合情况,包括煤层的厚度、分层、夹层、褶皱、断层等特征。
煤层组织特征对于煤层开采的可行性、煤层稳定性以及瓦斯抽采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煤矿地质构造煤矿地质构造是指煤炭矿区的断裂、褶皱、岩层倾角等地质构造特征。
煤矿地质构造对于煤层的开展、煤层变形以及煤炭的质量分布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煤层地质勘探是指通过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对煤层进行探查和调查,获取煤层的地质信息。
常用的地质勘探方法包括地质测量、地球物理勘探、化验分析等,它们为煤矿开采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煤矿地质学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学科,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煤矿地质调查煤矿地质调查是煤矿地质学的基础工作,包括煤层分布、煤矿地质背景、煤层厚度、煤层品质等方面的调查。
通过地质调查,可以为煤矿的规划设计和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煤层开展技术煤层开展技术是煤矿地质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煤层采动力学、煤层破碎特性、煤层变形行为等方面的研究。
煤层开展技术对于煤矿开采的安全和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地质灾害煤矿地质灾害是煤矿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涉及煤与瓦斯突出、煤矿冒顶、煤层火灾、地质灾害等方面。
了解和预测煤矿地质灾害,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
煤矿勘探技术是煤矿地质学的重要应用领域,包括地质测量、地球物理勘探、化验分析等方面。
绪论煤矿地质学就是利用地质基础知识,研究煤的形成、煤的赋存状态、确定煤的资源/储量以及煤的用途,研究分析和解决影响矿井建设与采煤的地质因素,达到知道采掘工程的正常进行而发展起来的生产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
煤矿地质学研究的内容: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煤田地质与勘探、水文地质学、瓦斯地质学、矿井地质学、矿山环境学。
煤矿地质学的任务:研究煤矿地质规律、开展矿井生产地质工作、资源核实与矿井资源/储量管理、水文地质研究与水害防治、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煤矿环境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
第一章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地球圈层: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基本圈层级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幔圈外、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
大气圈:大气圈是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水圈:地球球表面3/4以上的面积被海洋冰层湖泊沼泽和河流中的水体所覆盖,地面以下的土壤和岩石缝隙中也冲填着大量的地下水,由它们共同构成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称为水圈。
生物圈:现存的生物生活在岩石圈上层大气圈下层和水圈全部,构成了地球上一个独特的圈层,称为生物圈。
地球内部地震波波素突变的主要界面:莫霍面岩石圈与软流圈界面古登堡面内外地核界面。
地球内部圈层的主要特征:地壳地幔地核1地壳: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为海洋之下深约12000米,大陆之下深20至8千米的显著地震表面之上的一层。
2地幔: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深约2900千米,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时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
3地核:地球内部从古登堡面起,一直到地球中心,称之为地核。
可将地核分为外核,过渡层内核三层。
地球的物理性质:地球的重力和压力地球内部的温度和热源地磁和地电地球的电性放射性地质作用:引起地壳面貌发生演变的自然作用。
1 煤矿地质学的概念, 以及为什么要学习煤矿地质学:煤矿地质学是运用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和解决与煤矿设计、建设、生产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一门地质学的分支学科。
为什么要学习煤炭地质学:1. 开采之前的地质工作不能满足开采需求;2.解决采煤问题中必备地质知识;3.采矿工程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
2. 关于地球的物理性质与相关的各种异常地球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密度、地压、重力、地磁与地热,一共5 个,其中的还有一些相关的概念如下:重力异常:由于地壳的物质成分和结构各处不同,使得引力和离心力发生变化,造成实测重力值与正常重力值有所差异,这种现象叫做重力异常。
地磁异常:埋藏着带有磁性的岩体或者矿体的地方,产生一个局部的附加磁场,使得该处的实测地磁要素值与理论上计算的正常值发生偏差,这种现象叫做地磁异常。
地磁场的三个要素: 磁偏角、磁倾角与地磁场强度。
由地表向深部, 低温特征有所不同,可以分为三层:变温层、恒温层、增温层。
地温梯度:又叫地热增温率,它指深度每下降100米,温度升高的度数,以C /100m表示。
地温级:又称为地热增温级,它指温度每升高一摄氏度,它所增加的深度值,以m/C表示。
地温异常:不同地区的地温梯度和地温级都有差异,这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地质构造条件、岩浆活动和掉下水的运动状况,以及岩石导热率等因素。
通常将温度梯度不超过3C /100m 的地区称为地温正常区,超过3C /100m 的地区称为地温异常区。
3. 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进一步可以将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而地核可以分为外核与内核,地壳分为硅铝层(花岗岩质层)和硅镁层(玄武岩质层)。
外部圈层构造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4. 地球的表面特征陆地表面特征: 陆地表面特征极为复杂,按照高低和起伏的情况,可以分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洼地等等,其中海拔高度100 米以下的平原、低山和丘陵低于面积最大,占地球总表面积的20.8%。
煤矿地质学煤矿地质学是一门以煤矿为对象,研究可采用的煤的地质条件、储及其开采的技术及其控制的科学。
它综合运用地质学各科和工程技术,侧重研究煤的地质条件、地质资源、开采方式以及其它相关的技术问题,是指导煤矿开采的重要科学科目。
煤矿地质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综合地质调查、地层调查、勘探寻找煤矿等,并综合利用煤矿地质基础资料、解释煤矿结构、进行煤矿营造及分析煤矿机制,为煤矿规划定位提供良好的依据。
综合地质调查是研究煤矿的基本内容,它是煤矿的研究前提,是解释煤矿地质结构及开采技术的基础,也是判断煤矿质量、规模及利用价值的重要依据。
综合地质调查要求通过详细的勘查调查、室内实验、野外研究等方法,分析煤矿形成及伴生因素,建立煤矿结构模型,了解煤矿质量、规模及储量,从而为煤矿开采及运营提供科学的依据。
地层调查是以解释煤矿地质结构为目的的一项工作。
地层调查要求在煤矿的研究过程中,通过调查记录、室内分析、野外检查等方式,定性描述煤矿的地质特征,综合分析煤层结构、岩层结构、构造特征、变质和成因等地质问题,为后续的开采技术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勘探寻找煤矿是煤矿地质学的重要内容,它的目的是发现、可采运的煤矿,是煤矿开采的基础。
勘探寻找煤矿主要包括不同深度的地面调查,钻孔勘探以及应用地球物理测试的方式,依据全国性条件和本区域的特殊地质环境,综合分析煤矿成因特征,运用地质调查、勘查技术和地球物理技术,进行煤矿勘探,以探索藏量较大的煤层。
此外,煤矿地质学还要强调解释煤矿结构、煤矿营造及煤矿机制,它起着主导作用,是开采技术和煤矿规划定位的基础。
解释煤矿结构是在综合地质调查和地层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煤层的成因特征,运用古地质和地质构造等学术知识,详细地解释煤层的发育形态、结构类型及倾斜角度,以便探明煤矿的发育规律及空间分布。
煤矿营造是建立煤矿开采设计方案的关键。
结合解释煤矿结构及煤矿机制,根据煤层结构、质量、床厚和储量等,综合分析煤矿发育情况,确定开采方式、采掘深度、采区形状和采空隙形态,设计开采系统,为采矿业务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
煤矿地质学煤矿地质学是一门重要的地质学分支,它研究煤矿的构造、岩性、矿物和其他地质特征以及它们的基础地质。
研究煤矿地质学的重要部分是如何提取有用的煤矿。
因此,它涉及到煤矿的建设准备、煤矿的调查、勘探、开采和其他采矿环节。
煤矿地质学还在研究煤矿开采后的环境污染问题和恢复利用及其管理,它是保护环境和资源的重要工具。
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煤层的构造、岩性、矿物组分、颗粒度和形态;煤层的空间坐标和空间形状;它们之间的地质构造关系;控制煤矿的构造界限;煤矿地质调查技术、勘探技术和设计施工技术;采矿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煤矿生产矿山管理,如技术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产量管理、能源管理;煤矿开采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技术;煤矿开采废弃物的环境污染控制与恢复利用等。
煤矿地质学有时也被称为煤矿工程地质学,它不仅涉及到煤矿的物理特性,还包括煤矿的其他特性和煤矿的开发利用情况。
换句话说,煤矿地质学是研究煤矿的物理属性和煤矿开发利用的一门学科。
煤矿地质学的科学内容主要有:1、研究煤矿的构造、岩性、矿物和其他地质特征以及它们的基础地质;2、开展煤矿地质调查,包括煤矿的勘探、调查、开采;3、进行煤矿开采后环境污染及其管理;4、综合利用煤矿资源,包括煤矿废弃物的环境污染控制与恢复利用;5、研究采矿系统的规划与设计;6、研究煤矿生产矿山管理,如技术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7、研究煤矿地质特征和煤矿开发利用。
煤矿地质学是一门重要的地质学分支,它主要涉及煤矿的构造、岩性、矿物和其他地质特征及其基础地质,以及煤矿地质调查、勘探、开采和其他采矿环节,以及煤矿开采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技术、环境污染控制与恢复利用、采矿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煤矿生产矿山管理以及煤矿地质特征和煤矿开发利用等。
它是煤矿开采行业的基础理论,是保护环境和资源的重要工具。
煤矿地质学研究的结果可以为政府、企业和公民提供丰富的服务,为煤矿开采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面,其中2个最主要的不连续界面是莫霍面和古腾堡面,并以此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20.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壳运动;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与固结作用。
21.肉眼鉴定矿物时主要依据矿物的晶体形态和物理性质,其中矿物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条痕、解理/断口、光泽、硬度等。
22.按岩浆岩中SiO2的含量,可将岩浆岩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等四种基本类型。
其中,花岗岩属于酸性岩大类,玄武岩属于基性岩大类。
23.成煤的必要条件有植物条件、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和地壳运动条件。
24.宏观煤岩组分包括丝炭、镜煤、亮煤和暗煤。
25.煤厚变化的原因可分为原生变化和后生变化,其中原生变化包括地壳不均衡沉降、泥潭沼泽古地形影响、河流同生冲蚀和海水同生冲蚀四种原因。
26.煤矿中常见的地质图件有地形地质图、水平切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没岩层对比图、地质剖面图。
27.石榴子石属于变质矿物28.中生代可以划分为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29.组成砂岩的主要碎屑组分是石英、长石、岩屑。
30.潜水应属于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
31.工业储量指A+B+C级储量。
32.寻找煤炭资源并对工作区有无进一步工作价值作出评价的煤田地质勘探阶段是找煤。
33.褶曲弯曲度最大的点连成枢纽。
34.地形地质图上地层界线基本平直不受地层影响的岩层属直立岩层。
35.在垂直断面走向的剖面上,同一岩层面与断面交点的高程差称为落差断距。
36.煤及油页岩在分类上属于沉积岩的内源沉积岩大类。
37.地温梯度是深度每增加100米时地温升高的度数,地温分带分为变温层、恒温层和增温层。
38.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是按照粒度来划分的,具体的划分标准分别是大于2mm、2—0.05mm、0.05—0.005mm、小于0.005mm。
煤矿地质学煤矿地质学是一门研究煤矿地球构造特征和地质环境的学科,也可以说是传统地质学与煤矿工程之间的一种混合学科。
它是煤矿工程专业培养的重要的部分,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煤层的形成、发育和分布、煤矿的地质构造特征、煤层煤质及开采技术等方面。
煤矿地质学开始于英国的18世纪,当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煤矿的地球构造特征和地质环境研究,这是为了满足工业发展对煤矿进行勘察和建设所提出的要求。
20世纪以来,随着煤矿工程和煤矿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矿地质学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目前,煤矿地质学已经发展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其中包括地质学、煤学、勘探工程、资源探测、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煤矿地质学的研究主要分为煤层的形成及分布、煤层煤质及其演化、煤矿的地质构造特征以及煤矿的开采技术等方面。
首先,研究煤层的形成及分布,主要包括煤层的发育、凝结和物理特征等,这些内容是了解煤层煤质特征和储量大小的基础。
其次,研究煤层煤质及其演化,主要包括煤层的成熟度、煤种、热值、硫含量等因素,以及了解煤层的控制因素。
最后,研究煤矿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开采技术,主要是研究煤矿的地质构造特点、矿下洞室的特征、采煤工艺、采煤组织形式等,以及了解煤矿开采技术的选择和控制。
煤矿地质学的研究是为了确定煤层的储量及其煤质特征,以及煤矿开采前的地质环境。
因此,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只能是一个把握地质和矿业发展情况的框架,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把握和评价煤矿的储量、质量、安全以及矿业开发的可行性等,为煤矿的开发和矿业工程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煤矿地质学是一门广阔的学科,在当今的煤矿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反映煤矿的地质构造特征,为煤矿开发和矿业工程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煤矿工程专业服务。
煤矿地质学将在未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煤矿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1了解地质学、煤矿地质学;答: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煤矿建设。
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地质问题,包括煤层赋存,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瓦斯地质,煤尘等方面的情况2为什么要学习煤矿地质学?答:研究煤矿地质条件,矿井地质工作,矿井储量管理,水文地质调查,地质灾害预防预测,环境地质调查,矿井资源综合利用第一章名词解释:重力异常P22、地温梯度P25、磁异常(实际上测得的地球磁场强度和理论磁场强度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称地磁异常)、磁偏角P23、磁倾角P23、大陆架P12、大陆坡P12、岛弧P12、海沟P12、海底山脉P12、洋脊P12、海岭P12、克拉克值P47、莫霍洛维奇面P15 古登堡面P161. .洋壳和陆壳的物质组成有何差别?答:陆壳的物质组成为上部 硅铝层,下部硅镁层. 洋壳的物质组成只有硅镁层.2.地球的内部圈层是怎样划分的?答:根据莫霍面和古藤堡面,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一级圈层。
3.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些?答:大气圈,水圈,生物圈4.岩石圈与地壳是一回事吗?答:不是。
岩石圈是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地壳是地球内部结构的最外层5什么是克拉克值?P47名词解释:地质作用p26、内动力地质作用p26、外动力地质作用p261 什么是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有何特点?答:由自然动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与发展的过程成为地质作用。
2外动力地质作用包括哪些内容?答:风化和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负荷地质作用、硬结成岩作用3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哪些内容?答: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4为什么说构造运动是控制其它一切地质作用的主导因素?第二章矿物和岩石名词解释:矿物p47、晶体结构p48、晶质矿物(凡是具有晶体结构的矿物称为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不具有晶体结构的矿物称为非晶质矿物)、解理p54、、条痕p52、断口p54、造岩矿物(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摩氏硬度计p531.什么叫矿物的晶体、集合体?晶体是内部具有格子状结构的固体。
煤矿地质学总结煤矿地质学是研究煤矿地质问题的科学,它主要包括煤层地质、矿山地质、矿井地质、勘探地质、地质灾害等方面的内容。
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对于煤矿的开发利用、煤矿灾害防治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煤矿地质学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首先,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煤炭及其赋存环境。
煤炭是一种由植物残体经过生物、物化作用形成的一种燃料。
煤炭赋存于地壳中的煤矿中,其成因与赋存环境直接相关。
煤矿地质学主要研究煤层的形成、演化、分布规律以及不同类型煤层的特征、成因等。
其次,煤矿地质学研究的内容还包括矿山地质和矿井地质。
矿山地质主要研究矿山的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岩石性质等,为矿山的选址、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矿井地质是指研究矿井内部的地质情况,主要包括矿井构造、矿井岩层、矿井水文地质等。
矿井地质的研究对于矿山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勘探地质是煤矿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煤炭资源的分布、储量、成矿规律等。
勘探地质旨在确定煤层的位置、厚度、品质等,并通过勘探方法进行筛选,为煤炭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另外,煤矿地质学还关注地质灾害问题。
煤矿开采过程中常常发生的一些地质灾害,如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煤与瓦斯管柱、顶板和底板等问题,都需要通过煤矿地质学的研究来解决。
地质灾害的研究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煤矿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分析等。
实地考察是煤矿地质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勘察煤矿地质条件来了解其地质特征。
地质勘探是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探测和研究,通过测量、采样、分析等手段获取更多的地质信息。
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地球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地下煤炭资源的勘探。
地球化学分析是通过对煤炭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了解煤炭的品质和成分。
总之,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煤层地质、矿山地质、矿井地质、勘探地质、地质灾害等方面。
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对于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相关行业提供科学的地质依据和技术支持。
1煤矿地质学的概念,以及为什么要学习煤矿地质学:煤矿地质学是运用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和解决与煤矿设计、建设、生产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一门地质学的分支学科。
为什么要学习煤炭地质学:1.开采之前的地质工作不能满足开采需求;2.解决采煤问题中必备地质知识;3.采矿工程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
2.关于地球的物理性质与相关的各种异常地球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密度、地压、重力、地磁与地热,一共5个,其中的还有一些相关的概念如下:重力异常:由于地壳的物质成分和结构各处不同,使得引力和离心力发生变化,造成实测重力值与正常重力值有所差异,这种现象叫做重力异常。
地磁异常:埋藏着带有磁性的岩体或者矿体的地方,产生一个局部的附加磁场,使得该处的实测地磁要素值与理论上计算的正常值发生偏差,这种现象叫做地磁异常。
地磁场的三个要素:磁偏角、磁倾角与地磁场强度。
由地表向深部,低温特征有所不同,可以分为三层:变温层、恒温层、增温层。
地温梯度:又叫地热增温率,它指深度每下降100米,温度升高的度数,以℃/100m表示。
地温级:又称为地热增温级,它指温度每升高一摄氏度,它所增加的深度值,以m/℃表示。
地温异常:不同地区的地温梯度和地温级都有差异,这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地质构造条件、岩浆活动和掉下水的运动状况,以及岩石导热率等因素。
通常将温度梯度不超过3℃/100m的地区称为地温正常区,超过3℃/100m的地区称为地温异常区。
3.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进一步可以将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而地核可以分为外核与内核,地壳分为硅铝层(花岗岩质层)和硅镁层(玄武岩质层)。
外部圈层构造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4.地球的表面特征陆地表面特征:陆地表面特征极为复杂,按照高低和起伏的情况,可以分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洼地等等,其中海拔高度100米以下的平原、低山和丘陵低于面积最大,占地球总表面积的20.8%。
海洋表面特征:根据起伏状况和海水深浅,将海底分为大路边缘、大洋盆地和洋中脊三个单元,其中大路边缘又可以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三部分。
5.地质作用与内外力地质作用:地质作用:促使地壳的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等方面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引起地质作用的动力称为地营力依据地质作用的能源不同,地质作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地球内部的能所产生的地质内营力(地质内动力)引起的,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另一类是由地球外部的能所产生的地质外营力(地质外动力)引起的,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其中地震作用概念为地壳的局部快速颤动称为地震。
地震类型按照震源深度可以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按照成因可以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
外力地质所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地震内容有待补充) 6.克拉克值与地壳元素组成美国人克拉克于1889年,首先测定了地壳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他根据来自世界各地的5159个岩石样品的化学分析数据,求出了地壳深16km以内的50种元素的平均重量百分比,随后又经过许多有关学者不断地补充和修正,使其日臻完善,为了纪念克拉克的功绩,将个中国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重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地壳中主要元素含量右大到小分别为:O、Si、Al、Fe、Ca、Na、K、Mg、Ti、H7.矿物相关概念与特性矿物: 矿物是在地址作用下,由一种元素或者一种以上的元素化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形态特征的自然物质。
它们是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存在的形式,也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物质基础。
晶体:具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其化学成分的质点(原子或离子)按一定方式规则排列,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矿物。
矿物的形态特征包括单体形态和结合体形态。
矿物的单体形态主要是指矿物的结晶习性和晶面条纹。
根据矿物晶体在三维空间发育的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一向延伸(呈柱状和针状,如柱状的石长柱状的角闪石)、二向延展(呈片状和板状,如板状的石膏和片状的云母)和三向等长(呈粒状,如立方体状态的黄铁矿和岩盐)三类。
矿物的集合体形态:同种矿物的晶体颗粒或非晶体微粒的聚集。
矿物的物理性质性质主要包括矿物的光学性质、矿物的力学性质和其他性质三类。
其中矿物的光学性质是指矿物对光的吸收、折射和反射所产生的各种性质,其中包括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等。
矿物的颜色是由矿物对白光的各种波长的广播选择性吸收的结果根据成因不同,矿物颜色分为白色、它色和假色三种。
条痕是指矿物在无釉素瓷板上刻划后所保留的粉末颜色。
光泽是指矿物表面对光的反射程度,主要可以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当矿物表面不平坦时候会产生一些比较特殊的光泽,包括油脂光泽、树脂光泽、丝绢光泽、蜡状光泽、土状光泽、珍珠光泽。
透明度是指矿物的透光程度,矿物的透明度一般可以分为三级,分别为透明(水晶、冰洲石)、半透明(闪锌矿)和不透明(黄铁矿、磁铁矿)。
矿物的力学性质是指矿物受到打击、刻划、研磨等外力作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物理性质称为力学性质。
主要包括硬度、解理、端口和弹性等等。
硬度是指矿物受到外力的刻划、压入或者研磨的能力,通常把矿物硬度分为10级,分别以一种的矿物的硬度为标准,组成摩氏硬度计,其硬度等级只表示矿物硬度的相对大小,而不是绝对大小。
摩氏硬度计从1-10分别是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适应、黄玉、刚玉、金刚石。
解理与断口: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延一定方向破裂呈光滑的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由此产生的滑面,称为解理面。
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延不定的方向破裂成凹凸不平破裂面称为断口。
根据解理方向数目的多少,解理分为:一向解理,如云母,二向解理,如角闪石,三向解理,如方解石,四向解理,如萤石,按照发生解理的难易程度、解理面的大小和平整程度,将解理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极完全解理(云母)、完全解理(方解石)、中等解理(长石、辉石)、不完全解理(磷灰石)、极不完全解理(石英、黄铁矿)。
断口分为贝壳状断口、参差状断口、锯齿状断口和阶梯状断口矿物的弹性是指矿物受到外力时候发生形变,外力取消后可恢复其原来形状的性质如云母。
矿物的其他性质包括比重(相对密度)和磁性。
比重是指不包含内外部孔隙的矿物的质量和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称为矿物的比重,根据比重可将矿物称为三种:轻矿物(石盐、石膏)、中等比重矿物(石英、长石、方解石)、重矿物(黄铁矿、赤铁矿、磁铁矿)磁性是指矿物具有可被磁铁吸引,或本身能吸引铁屑的性质,根据磁性强弱分为强磁性、弱磁性和无磁性矿物。
常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辉石、橄榄石、角闪石蒙脱石、高岭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膏、铝土矿、褐铁矿、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黄铁矿、石墨等等8.岩石的相关概念分类与性质(三大类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岩石: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矿物的集合体称为岩石,少数岩石是由一种矿物构成,比如纯净的石灰岩是由方解石构成,大多数的岩石是由几种矿物构成的,比如花岗岩是由石英、正长石和黑云母等矿物组成。
岩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三大类:由岩浆作用形成的岩浆岩、由外力地质作用产生的沉积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岩浆岩是由侵入地壳的岩浆以及喷出地表的岩浆冷凝后形成的岩石。
根据生成环境的不同,将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类,侵入岩又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岩浆侵入地壳深部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深成岩,侵入地壳前部形成的岩石称为浅成岩,岩浆喷出掉膘后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
岩浆岩中化学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其含量的变化影响着岩石的性质和特点,因此根据二氧化硅的含量的不同将岩浆岩划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四种。
其成分和分类后续补充。
(岩浆岩矿物成分)组成岩浆岩的造岩矿物主要有8种,分别是石英、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
(岩浆岩结构)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以及矿物之间的组合方式等,反映出岩石在构成上的特征,常见的结构有以下几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
(岩浆岩的构造)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浆岩中矿物的排列方式或者充填方式所反映的岩石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种:块状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
沉积岩是先期形成的各种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风化和剥蚀产物、火山喷发的固体碎屑物质及生物的遗体和碎片等,在原地或搬运后沉积下来,通过固结成岩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矿物成分):沉积岩中的矿物成分可以分为三类:碎屑矿物、粘土矿物、化学和生物成因的矿物。
沉积岩的颜色分为原生色和次生色(沉积岩的结构):碎屑结构(指碎屑被物质胶结物胶结起来的一种结构,按照碎屑颗粒的大小,碎屑结构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砾状结构(碎屑粒径大于2mm的占50%以上)、砂状结构(碎屑粒径等于或小于2mm至大于0.1mm者的占50%以上)、粉砂状结构(碎屑粒径等于或小于0.1mm至大于0.01mm者的占50%以上))、泥质结构、化学结构、生物结构。
(沉积岩的构造):沉积岩的构造是指其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排列关系所反映出来的岩石综合特性,沉积岩的典型构造是层理,其次还有层面构造和结核等,按照岩层中层理的形态,可以分为水平层理、波纹层理、斜层理(斜层理又可以分为单向斜层理和交错斜层理)变质岩:先期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在地壳中受到高温、高压以及外来物质渗入的影响,引起其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变化,形成新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变质岩的矿物组成):组成变质岩的矿物,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岩浆岩或沉积岩共有地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普通辉石、以及方解石、白云石等,另一类是在变质作用下产生的新矿物,如石榴子石、红柱石、滑石、石墨等,这些矿物称为变质矿物。
(变质岩结构):常见的变质岩的结构有粒状变晶结构和斑状变晶结构。
(变质岩的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构造、条带状构造、块状构造。
9.岩层产状:在某一范围内,一系列岩层大致向同意方向倾斜、且倾角大致相等,这种构造形态称为单斜构造。
产状以及要素:倾斜岩层的空间产出状态,可由岩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反映出来,这三者称之为岩层的产状要素。
10.褶皱构造褶皱构造: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岩层受到水平方向挤压力的茶馆起作用发生塑性变形,而形成波状弯曲,这种构造形态称为褶皱构造,褶皱构造中的一个弯曲称为褶曲,它是组成褶皱的基本单位。
褶曲的基本形态有两种: 背斜和向斜。
背斜值岩层向上凸起的弯曲,两翼岩层相背倾斜,中心不问为老岩层,两侧堆成分布较新岩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