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共45页
- 格式:ppt
- 大小:4.68 MB
- 文档页数:45
水稻叶龄标记具体方法水稻叶龄是指水稻植株上的叶子的生长发育阶段,通过对水稻叶片的观察和标记,可以更好地了解水稻的生长情况和生理特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来标记水稻叶龄。
一、叶龄标记方法之剪裁法剪裁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叶龄标记方法,通过在水稻植株上剪掉一部分叶片来标记叶龄。
具体操作如下:1. 选择要标记的叶片,通常选择茎顶的最顶端叶片作为第一叶龄。
2. 用剪刀将该叶片从茎上剪下,注意不要损伤其他叶片和茎部。
3. 将剪下的叶片放在一张白纸上,用笔或标签写上叶龄信息。
4. 将剪下的叶片用胶带或夹子固定在水稻植株上,以示标记。
通过剪裁法标记的叶龄清晰明了,易于观察和记录。
但需要注意的是,剪裁法可能会对水稻植株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在操作时要小心谨慎。
二、叶龄标记方法之涂抹法涂抹法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叶龄标记方法,通过在叶片上涂抹不同颜色的标记剂来标记叶龄。
具体操作如下:1. 准备不同颜色的标记剂,可以使用油墨、颜料或荧光笔等。
2. 选择要标记的叶片,用刷子或棉签沾取标记剂,在叶片上轻轻涂抹。
3. 根据需要标记的叶龄数量,可选择不同颜色的标记剂进行涂抹。
4. 在涂抹后的叶片上写上叶龄信息,以示标记。
通过涂抹法标记的叶龄色彩鲜艳、清晰可见,不会对水稻植株造成伤害。
但需要注意的是,标记剂的选择应该对水稻植株无害,不会影响其正常生长。
三、叶龄标记方法之绑扎法绑扎法是一种常用的叶龄标记方法,通过在叶片上绑扎不同颜色的线或绳来标记叶龄。
具体操作如下:1. 准备不同颜色的线或绳,长度适中,材质柔软。
2. 选择要标记的叶片,将线或绳绑在叶片上,注意不要过紧或过松。
3. 根据需要标记的叶龄数量,可选择不同颜色的线或绳进行绑扎。
4. 在绑扎后的叶片上写上叶龄信息,以示标记。
通过绑扎法标记的叶龄清晰可见,不会对水稻植株造成伤害。
但需要注意的是,绑扎时要轻柔,避免损伤叶片。
四、叶龄标记方法之喷涂法喷涂法是一种快速、方便的叶龄标记方法,通过在叶片上喷涂不同颜色的标记剂来标记叶龄。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粮油,栽培技术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论”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是由技术人员给出目标产量下的不同生育期的生长发育标准,要求种植者对自已的稻田进行诊断,并与标准对比,及时采用施肥、灌溉、植保等进行调控。
从而使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式栽培技术,发展成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技术于一体的栽培技术体系。
技术宗旨:就是在水稻生长的每个阶段,特别是在直接决定产量构成要素的阶段有目的地实施调控,以利于塑造和保持抽穗至成熟期各项指标全面优化的高产、优质群体。
技术思路:是根据叶片与其他各部器官的同伸、同步和相关的原理,应用水稻主茎叶片与器官(根、茎、叶、蘖、穗等)的同伸规律,来诊断和确定水稻的生育时期及其相应的高产栽培“促”“控”措施。
叶龄诊断的技术途径是“控叶扩库”,在技术上控制茎、叶的无效和低效生长,以利在适宜的叶面积的基础上,提高“库”强度和“源”强度。
具体讲是在满足适宜穗数的目标下,通过提高茎蘖成穗率,主攻穗部质量来实现。
这是一项利于全面提高光合质量最直接、易诊断掌握的综合性指标——这是因为,在达到适宜穗数的目标上,要提高成穗率,促进大穗,也就意味着在促进早发、完成穗数的同时,有效地控制群体的最高茎蘖数,并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为后期的栽培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
根据寒地水稻的生育特点,将叶龄模式理论发展为诊断、预测、调控于一体的实用系统技术是项目的重大创新,实现了健身栽培、计划栽培提高抗灾能力。
把科研、推广与生产结合成为技术人员,广大农民的生产实践是本项目的另一个创新点。
第1页共1页。
水稻叶龄诊断植保技术研究水稻是八五九农场的主要粮食作物,2014年种植面积达103万亩,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但在生产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病虫草害时有发生,植保防控措施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当前水稻植保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种植户积极采取植保防控意识淡薄,被动跟防占大多数;二是病虫草害的发生程度变化无常,促使种植户防控意识降低,存在侥幸心理;三是防控时期掌握不准确,起不到最佳的防控效果;四是化学防治的药剂选择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针对这些问题现状,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过多年试验研究,总结出适合八五九农场的叶龄诊断植保技术,实现水稻生产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控,为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1.叶龄诊断植保技术的概述水稻叶龄诊断植保技术是以寒地水稻“三化”栽培技术和水稻叶龄诊断技术为基础理论,改变种植户靠经验防治水稻病虫草害,逐步从过去的看日历的方法中解脱出来,按照水稻主茎叶龄生育进程防治水稻病虫草害。
当前水稻生产的主要病虫草害可概括为“三虫四草五病”,三虫指潜叶蝇、负泥虫、稻螟蛉,四草指泽泻、慈姑、雨久花、萤蔺,五病指恶苗病、立枯病、稻瘟病、纹枯病、褐变穗。
叶龄诊断植保技术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重点突出“诊断”二字,通过对新药剂、新配方的应用,准确掌握预防时期,进行科学预防。
2.叶龄诊断植保技术的具体措施2.1诊断防虫技术水稻虫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潜叶蝇的防治应作为常规措施进行防治,负泥虫与稻螟蛉进行预测预报进行叶龄诊断防治。
2.1.1潜叶蝇的防治(1)发生特点。
水稻潜叶蝇一年发生4代,以成虫和蛹在杂草间越冬。
水稻移栽后,水稻返青期时,水稻潜叶蝇在其上产卵,幼虫从4.5叶至6.5叶期为害水稻叶片。
插秧后温度不高,部分秧苗根系发育不良,返青慢,水层偏深,造成叶片平铺水面,利于水稻潜叶蝇产卵为害。
(2)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一是清除稻田周边杂草;二是插秧后浅水勤灌。
化学防治:由于插秧农时的提前,药剂持效期不够,带药下地技术已经不足以起到预防的作用,根据叶龄确定潜叶蝇高发时期进行虫情监测,根据虫情进行诊断,确定防治日期和防控药剂。
水稻叶龄标记具体方法水稻叶龄标记是指根据水稻叶子的生长情况和特征来判断其所处的发育阶段。
通过对水稻叶龄的准确标记,可以帮助农民科学管理水稻生产,提高产量和质量。
下面将介绍具体的水稻叶龄标记方法。
一、水稻叶龄的定义水稻叶龄是指水稻植株上的叶片的生长时间和发育程度。
一般来说,水稻的叶龄从最底部的叶片开始标记,向上逐渐增加,直到顶部的最新叶片。
二、水稻叶龄的标记方法1. 观察叶片的形态特征:水稻叶片的形态特征会随着叶龄的增加而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较老的叶片会比较宽大,颜色较深,而较年轻的叶片则较窄小,颜色较浅。
2. 计算叶片的生长时间:水稻叶片的生长时间是指叶片从出现到现在的时间长度。
可以通过观察叶片的生长速度和叶片的位置来计算叶片的生长时间。
一般来说,水稻叶片的生长时间会随着叶龄的增加而逐渐变长。
3. 根据叶片的位置来判断叶龄:水稻叶片的位置也可以用来判断叶龄。
一般来说,底部的叶片比较老,而顶部的叶片则比较年轻。
4. 根据叶片的颜色来判断叶龄:水稻叶片的颜色也可以用来判断叶龄。
一般来说,较老的叶片颜色比较深,而较年轻的叶片则颜色比较浅。
5. 叶片的形态特征和颜色结合来判断叶龄:观察水稻叶片的形态特征和颜色可以结合来判断叶龄。
一般来说,较老的叶片会比较宽大,颜色较深,而较年轻的叶片则较窄小,颜色较浅。
三、水稻叶龄标记的应用水稻叶龄标记在水稻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水稻叶龄的准确标记,可以帮助农民科学管理水稻生产,提高产量和质量。
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施肥管理:根据水稻叶龄的标记,可以合理调控施肥。
一般来说,较年轻的叶片对养分的需求较大,而较老的叶片对养分的需求较小。
因此,可以根据叶龄的标记来实施差异化施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2. 病虫害防治:根据水稻叶龄的标记,可以及时发现并防治病虫害。
一般来说,较老的叶片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因此可以通过对叶龄的标记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 灌溉管理:根据水稻叶龄的标记,可以合理安排灌溉。
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栽培技术光盘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栽培技术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所一、什么是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或技术概况)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论”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使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式栽培技术,发展成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的栽培技术体系。
黑龙江垦区自1996年在水稻生产中全面推广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术,其中对育苗及本田管理,开始运用叶龄诊断技术,取得较好的效果。
为进一步深入普及这项系统技术,2001年以来,总局农业局连续四次举办水稻叶龄诊断技术培训班,2003和2004年总局在重点农场设多点水稻叶龄跟踪调查,并以之指导生产,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4年总局农业局组织水稻科技人员,按垦区水稻主要推广品种,编制了“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模式图及技术要点”图文结合,易看易懂、易做,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二、运用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所必须的基础知识1、根据寒地的品种特点和气候特点确定品种水稻是喜温、短日照作物,在寒地长日照条件下栽培,从品种到生态条件均与南方有很大差异。
寒地气温特点是:水稻生育日数短、活动积温少、前期升温慢、中期高温时间短、后期降温快、低温冷害频繁、冬季严寒等。
因此要选用适于当地熟期品种,以安全抽穗期为中心,确定生育界限时期,实行计划栽培,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促进水稻健壮生长,防御低温冷害,确保安全成熟,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益。
黑龙江省水稻保温旱育苗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0C后开始播种(盖地膜、棚膜后增温到120C)。
插秧期以当地日平均气温稳定达到130C后开始。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均属于早熟和极早熟粳稻类型,其特点是:熟期为早和极早熟,感温性强,在营养生长期对温度每感,高温可使营养生长期缩短,低温可使营养生长期相对延长,在营养生长期以水保温、以水增温可促早熟。
生育类型上属于重叠生长类型,即营养生长未期与生殖生长前期相重叠,最高分蘖期出现在幼穗分化后。
水稻叶龄诊断施肥技术一、叶龄与分蘖的关系通过对绥粳三号绥粳四号两个品种的观察分析,两个品种的分蘖始期出现在6叶期,6月4日。
绥粳三号的分蘖盛期出现在8叶期,6月19日。
分蘖末期在7月14日,12叶期。
绥粳四号的分蘖盛期出现在8叶期,6月21日。
分蘖末期在7月19日,12叶期。
可见不同品种分蘖各期发生的日期不虽不同,但叶龄是相同的(以上是2006年的试验结果)。
当叶片完全展开时,分蘖完全停止,并且无效分蘖开始死亡。
二、叶龄与幼穗分化的关系幼穗分化从外部很难观察,特别是刚开始时,从倒三叶露尖开始,幼穗就进入了分化期,倒三叶露尖至全部抽出,幼穗正处于枝梗分化期。
颖花分化期贯穿于倒2叶出生的整个过程。
剑叶一露尖,水稻的花粉母细胞进入了减数分裂期-这是水稻生长一个重要的阶段,水稻的障碍性低温冷害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它的具体指标是:剑叶露尖至伸出全叶的80%左右为减数分裂期。
从剑叶抽出80%以后,到始穗期,为花粉粒形成、充实和成熟期。
三、叶龄诊断与施肥的关系水稻一生有两个需肥高峰期,即分蘖期和孕穗期。
1、基肥基肥是插秧前的全耕层施肥,特点为肥料分布均匀,能被耕层吸附,可以缓慢的供应给水稻全生育期养分需要。
水耙前用氮肥的三分之一、磷肥的全部、钾肥的二分之一。
2、追肥(1)分蘖肥:按照前面所说,水稻的分蘖初期发生在6叶期,分蘖盛期发生在8叶期。
就是说分蘖肥应该在水稻的6~8叶间发挥作用,根据水稻的N~3规律,分蘖的分化期应在三至五叶期,即分蘖肥应在三至五叶期施入。
在生产上一般插秧的秧龄是三叶一心到四叶一心,插后要经过一段时间不等的返青期,所以,返青后(插秧后有新叶长出)就是施入分蘖肥的有利时机。
这时水稻处于四叶至五叶间,正是蘖分化阶段,大量施肥供应稻体迅速增加所需的养分。
分蘖肥每公顷用尿素75公斤或硫铵150公斤。
(2)穗肥:根据叶龄和孕穗的关系,最后三片叶的生长期间都是孕穗期,而各叶片生长期间又是穗分化的不同阶段,所以在不同叶片时期施肥,就有不同的功效。
水稻叶龄标记具体方法水稻叶龄是指水稻叶片的发育阶段,对研究水稻生长发育和农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关于水稻叶龄标记的具体方法和详细描述:1. 根据叶片形态:水稻叶片具有明显的生长发育序列,从新生叶到成熟叶有明显的变化。
可以通过观察叶片的大小、颜色和纹理等形态特征来判断叶龄。
2. 根据叶片位置:水稻植株的叶片从下到上逐渐展开,叶龄随着叶片位置的升高递增。
通过标记叶片的位置,可以快速确定叶龄。
3. 根据叶片颜色变化:水稻叶片的颜色随着叶龄的增长而变化,从鲜绿色到黄绿色、黄色和褐色等。
可以通过观察叶片的颜色来判断叶龄。
4. 根据叶片纹理:水稻叶片的纹理也随着叶龄的增长而变化,从嫩薄到粗硬。
可以通过触摸叶片的纹理来判断叶龄。
5. 根据叶片下垂角度:水稻叶片的下垂角度也随着叶龄的增加而增大。
可以通过测量叶片下垂的角度来判断叶龄。
6. 根据叶片生长速度:水稻叶片的生长速度也与叶龄密切相关。
可以通过记录叶片的生长速度来确定叶龄。
7. 根据叶片的脉络:水稻叶片的脉络在不同叶龄的叶片上有不同的分布和密度。
可以通过观察叶片的脉络来判断叶龄。
8. 根据叶片的光合效率:水稻叶片的光合效率也随着叶龄的增长而变化。
可以通过测定叶片的光合效率来确定叶龄。
9. 根据叶片的老化程度:水稻叶片随着叶龄的增长会逐渐老化,出现老化斑点和干枯现象。
可以通过观察叶片的老化程度来判断叶龄。
10. 根据叶片的鳞片位置:水稻叶片中的鳞片位置在不同叶龄的叶片上也有不同的分布。
可以通过观察叶片鳞片的位置来判断叶龄。
以上是关于水稻叶龄标记的具体方法和详细描述。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以提高叶龄判断的准确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还可以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和计算机视觉等手段来快速准确地标记水稻叶龄。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粮油栽培技术寒地水稻是指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种植的稻米农作物。
由于寒地气候条件的特殊性,种植寒地水稻需要使用特殊的栽培技术。
本文将介绍寒地水稻的叶龄诊断栽培技术及粮油栽培技术。
一、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叶龄诊断是通过观察水稻植株的叶片颜色和形态特征来判断植株的生长状况和营养状况。
在寒地水稻的栽培过程中,叶龄诊断可以帮助农民及时调整施肥、灌溉和管理措施,从而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首先,通过观察叶片颜色可以判断水稻植株的氮素状况。
通常情况下,水稻的早期叶片呈浅绿色,中期叶片呈深绿色,晚期叶片呈黄绿色。
如果发现叶片呈黄色,说明水稻植株氮素供应不足,需要及时追加氮肥。
而如果叶片呈深绿色或出现黑斑,可能是氮素过量导致的,此时应减少氮肥的施用。
其次,通过观察叶片形态特征可以判断水稻植株的磷、钾等其他营养元素状况。
例如,寒地水稻缺乏磷素时,叶片的形态会呈现短而窄的特点;缺乏钾素时,叶片的边缘会出现黄褐色斑点。
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及时补充相应的营养元素,以维持水稻的正常生长。
叶龄诊断栽培技术需要农民们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并结合实际施肥和管理措施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同时,还应当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个别调整,以适应不同环境的需求。
二、粮油栽培技术在寒地水稻的栽培过程中,粮油栽培技术也是至关重要的。
粮油作物是指可以用于食品加工和油脂制取的农作物,如小麦、稻米、油菜籽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粮油栽培技术。
首先,合理施肥是粮油作物栽培的基础。
根据不同作物的营养需求和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
同时,还应当注意施肥的时机和施肥方式,避免浪费和对环境造成污染。
其次,及时除草和病虫害防治是保证粮油作物高产的重要措施。
草、杂草对作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会竞争养分和水分,同时还会提供害虫生长的环境。
因此,农民们应当定期除草,并采取科学的方法控制害虫的繁殖和传播。
《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新技术》CATALOGUE目录•引言•水稻叶龄诊断技术的定义和重要性•水稻叶龄诊断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水稻叶龄诊断技术的基本原则和步骤•水稻叶龄诊断技术在栽培管理上的应用•水稻叶龄诊断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前景•参考文献01引言1目的和背景23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经验性,缺乏科学依据,导致产量不稳定。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需要研究和推广新的栽培技术。
本研究采用叶龄诊断的方法,通过对水稻植株不同生育期的叶龄进行观察和测定,制定相应的栽培措施。
研究范围包括水稻的品种选择、播种量、施肥量、灌溉方式、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涵盖了水稻栽培的全过程。
研究方法和范围02水稻叶龄诊断技术的定义和重要性水稻叶龄诊断技术是一种基于水稻叶片生长状态和生育进程的诊断方法,通过对水稻主茎叶片的实际生长进度进行观察和测量,进而采取相应的农艺措施,实现水稻的高产、优质和高效生产。
概念通过叶龄诊断,了解水稻生长状况,指导生产过程中的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农事操作,优化栽培措施,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目的水稻叶龄诊断技术的定义1水稻叶龄诊断的重要性23通过叶龄诊断,可以及时发现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避免产量损失。
提高产量叶龄诊断可以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的水稻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促进水稻正常生长,提高稻米品质。
提高品质叶龄诊断技术可以优化栽培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效益叶片生长与生育进程水稻的主茎叶片生长与生育进程密切相关,通过观察主茎叶片的实际生长进度可以判断水稻所处的生育阶段。
叶龄诊断的原理叶龄指数叶龄指数是指水稻主茎叶片的实际生长进度与正常生长状态下主茎叶片的生长进度的比值。
通过计算叶龄指数,可以了解水稻的生长状况。
叶龄诊断的步骤首先观察水稻主茎叶片的颜色、长度、宽度等指标,确定水稻所处的生育阶段;然后测量主茎叶片的实际长度和宽度,计算叶龄指数;最后根据叶龄指数判断水稻的生长状况,采取相应的农艺措施。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上、下)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上)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从炎热的南方到寒冷的北方,各个地区都有种植。
而在我们国家最北部的黑龙江省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稻作区域,这里的粳稻品质十分优良,近些年,稻作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粳稻的主产省之一。
然而,这里属于寒温带地区,气候特点是:年平均气温全国最低、无霜期也是全国最短。
冬季严寒漫长,春季气温回暖晚,夏季高温时间短,秋季气温下降快。
而水稻是喜温、短日照作物,在黑龙江省寒地、长日照条件下栽培,生态条件与南方有很大的差异。
多年以来,这里的农民朋友大多以日历、节气和经验作为标准来栽培水稻,往往会出现肥水管理不当,造成水稻群体长势不足或过于茂盛,病虫害不能及时防治,从而导致水稻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
为此,科研人员通过不断的研究,结合当地水稻的生态特点,总结出一套“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体系”。
在这项技术体系中,技术人员制定了水稻不同目标产量下的每个叶龄期的生长发育标准,我们可以在田间判断水稻的叶龄,然后与标准对比,及时采用施肥、灌溉、植保等技术措施进行调控。
这样就使我们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式栽培技术,发展成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的栽培技术体系了。
我们光看看水稻生长的叶片,就能知道下一步要干什么了吗?这项叶龄诊断技术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呢?水稻的叶龄模式理论和器官同伸规律就是这项技术的基础!通常,水稻的产量是在它的根、茎、穗、籽粒等器官生长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水稻的出叶与分蘖发生、根系生长、节间伸长,以及稻穗分化发育进程等,都存在着有规则的同伸关系。
也就是说,随着水稻每长出一片叶子,稻株就有规律地相应形成和生长出各个部份器官。
可以说水稻的叶龄与生育进程的相关性,比起我们人类用年龄表示发育进程的相关状况还要准确得多。
水稻不同品种的主茎叶数都比较稳定,每长出一片叶就是一个叶龄。
因为叶片与其它器官存在同伸关系,所以,用叶龄做指标掌握水稻生长发育和长势长相,比较简便而准确。
水稻叶龄诊断方法(一)叶龄跟踪方法叶龄又称“主秆出叶期”,叶龄跟踪就是对主秆出叶情况进行调查。
叶龄跟踪要在插秧后立即进行,即4叶期开始调查。
在育苗期第1完全叶能够看清的时期开始记载叶龄。
1、调查点确定选择主栽品种有代表性的地号,在池埂边向里数第三行上,选择穴数均匀,穴株数相近似的10穴为调查对象,并在两边做上标记,为确保调查对象的准确性,调查点的植株要与点外植株反复校正,调查的主茎叶片全部用红色油漆(不干胶纸)等做上记号,水稻叶片小时叶幅窄,用○、×记号,叶幅宽时可以写上叶龄号。
每个品种按插期5月15日、20日、25日设调查点,每五天调查一次至齐穗期,共调查16次。
2、叶龄跟踪苗选择在调查对象的10穴里,每穴选有代表性的一株苗质好、叶片健全的秧苗,在主茎叶片上进行叶龄调查标记。
3、标记方法标记点的叶龄必须准确,叶龄全部点在单数叶上,起始叶从3叶开始,跟踪到齐穗期。
用红油漆(不干胶条)分别在第3叶中间点一个点,第5叶中间点二个点,第7叶中间点三个点或写上3、5、7等叶龄号,依此类推,确保叶龄跟踪的准确性。
4、叶龄观察方法前出叶与现出叶的叶耳伸长到一定位置时,现出叶属于未定型(满)叶。
现出叶的叶耳在前出叶的叶耳以下时为“-”,在前出叶叶耳以上时为“+”,这种情况用的叶龄期以小数点表示,正确的叶龄以调查全部主茎叶龄的平均数为准。
5、株高测定用手抓住一穴稻株向上捋,由地面量至第二高度叶尖(穗尖)为该穴平均株高,逐穴测定,计算出平均值,做好记录。
6叶龄值计算以N叶露尖到叶枕露出的全过程为一个叶龄出生过程,并计算叶龄,首先,估算N叶的长度,以N叶下叶的长度加5厘米为N叶的长度,然后测量N叶实际抽出的长度,再除以估算的N叶的长度,做为N叶长度的比例。
例如,计算5叶抽出过程的叶龄,首先估算5叶的长度,如4叶的定型长度为11厘米,则5叶的估算长度11+5=16厘米,如5叶已抽出2厘米,则2÷16=0.12,约等于0.1,即 5叶已抽出0.1个叶龄,此时调查的叶龄为4.1个叶龄值,并做好记录,如此计算到倒数第3叶均按此法。
五大连池市属于寒地水稻稻作区,位居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
我市主栽品种最多是11片叶品种,因此我市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是以11叶品种为标准,是在水稻“器官同申理论”,“叶龄模式理论”,“肥效反应线理论”基础上,结合我市稻作实际发展而来的水稻栽培技术。
它制定了每个叶龄期的生长发育标准,并根据田间诊断结果,采取相应的肥、水、植保等调控措施实现高产稳产的实用技术体系。
该项技术使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式栽培技术发展成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的栽培技术。
更为科学合理。
一、移栽移栽时期:适期早栽。
中苗机插必须在5月25日前栽插结束。
二、水稻5叶期【诊断标准】最晚出叶日期为6月10日(5月25日前移栽),叶长16厘米左右,5叶龄田间每平方米稻苗茎数为200株,田间茎数达到计划茎数的30%左右,如果每穴有长出2个分蘖就达到了茎数标准。
稗草叶龄和阔叶杂草叶龄:用双手在水稻行间捧表面泥土,仔细观察判断杂草种类,确定杂草叶龄。
虫害:是否有潜叶蝇发生,叶尖是否有虫卵,叶片上是否有白色条斑。
【调控措施】杂草防止:采用除稗剂与磺酰脲类除草剂混用方法防治稗草和阔叶杂草。
水稻4.5-5.5叶期(插秧后15-20天),稗草叶龄在1.5叶期以前,选用60%马歇特乳油1500-1995毫升/公顷或50%苯噻酰胺1200-1500克/公顷;稗草叶龄大于1.5叶期,选用30%莎稗磷乳油900-1050毫升/公顷。
上述除稗剂与15%乙氧磺隆水分散粒剂300毫升/公顷混配防止雨久花、泽泻和慈姑等移栽田杂草。
潜叶蝇防治:水稻4.5-5.5叶,选用70%蚍虫啉水分散粒剂90克/公顷,兑水喷雾,喷液量225升/公顷。
三、水稻6叶期【诊断标准】最晚出叶日期为6月15日(5月25日前移栽)、叶长21厘米左右,6叶龄达计划茎数的50%-60%,每平方米茎数为300-320株,诊断是否有负泥虫发生。
【调控措施】施肥管理:进入6叶期,如果分蘖肥有分两次施的,第二次分蘖肥必须在5.5叶左右施完。
—、叶龄诊断的目的、意义和方法1、叶龄诊断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茎的叶片生长与其它叶片、蘖、茎、穗等器官的生长发育之间,存在较严密的相互关系——器官同伸规律。
根据这一规律,通过叶龄进程的调查,可推测出其它器官的生育进程。
这就是生育进程的叶龄诊断。
2、叶龄诊断的目的和意义根据某时的叶龄进程,推测以后一段时间的叶龄进程,从而推测出幼穗分化、拔节、减数分裂、抽穗等关键时期,预知抽穗早晚。
为了确保水稻安全成熟,必须进行合理的水肥管理和病、虫、草、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的防治,按主茎叶龄进行管理,是确保各项生产技术措施及时性、准确性和减少盲目性的最好方法。
这是在过去按节气、日期指导和安排生产的基础上,在水稻生产中又增加了一个新方法。
对水稻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叶龄诊断的方法叶龄跟踪苗的选择和标记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从池埂边向里数三行,选择穴距均匀,穴株数相近的10穴为调查对象,每穴选择苗质好、叶片健全、有代表性的秧苗一株,共选10株,并在两边插上标志物。
在每株的主茎叶片上进行叶龄标记。
起始叶要从第3叶开始,并且跟踪到齐穗期。
标记点要点在单数叶片上,每个叶片要用不同标记符号点在叶片中间部位上,如:第一个标记叶片点一个点,第二个标记叶片点两个点,或用其它方法标记。
原则是叶龄跟踪叶片标记要有区别,确保叶龄跟踪的准确性。
4、叶龄计算方法:要计算某叶从露尖到叶枕露出过程,首先估算这片叶的长度。
以这片叶下一叶的实际长度加5厘米为这片叶的估算长度,然后测量这片叶抽出的实际长度,再除以估算长度,做为这片叶长度的比例。
如计算第5叶抽出过程的叶龄,首先估算5叶的长度。
如果4叶定型长度为11厘米,加上5厘米为16厘米,这就是5叶的估算长度。
如果5叶已抽出2厘米,2除以16,等于0.12,约等于0.1,即5叶已抽出0.1个叶龄。
此时调查的叶龄为4.1个叶龄值,并做好记录。
按此法跟踪至倒3叶(11叶品种为9叶,12叶品种为10叶)。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1、育苗前准备1.1、秧田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疏松肥沃的地块,设置适当集中的固定高台秧田,做到合理布局。
秧田内建成具有井(水源)、池(晒水池)、床(秧床地)、路(运输道路)、沟(排水及引水沟)、场(堆肥场、堆床土场)、林(防风林)等基本设施。
秧田常年固定,常年培肥地力,常年制造有机肥和培养床土。
纯水田地区,采用高于田面0.5m的高台育苗。
1.2、秧本田比例旱育中苗1:80—1:100,每亩(666.7m2)本田需育秧田6.7m2—8m2。
1.3、苗床规格采用开闭式大中棚育苗。
中棚的棚宽5-6米、高1.5米、长30-40米,钢管大棚的棚宽6-7米、高2.2米、长60米。
1.4、整地做床秋施农家肥,秋整地秋做床,高出地面8-10厘米。
早春除雪晾地,大中棚3月下旬扣膜,然后清除根茬,打碎坷垃,整平床面,每平方米施腐熟优质有机肥8-10千克,尿素20克、磷酸二胺50克,硫酸钾25克,均匀撒施并耙入置床3-5厘米土层内。
摆盘播种前用1%硫酸水调酸,使土壤PH值达到4.5-5.5,5小时后用土菌消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1.3克、加水3升进行消毒。
1.5、床土配置1.5.1、常规配置(调酸、消毒)置床土按三份旱田土或水田土过筛,与一份充分腐熟过筛有机肥混拌均匀。
1.5.2、稻壳堆腐有机肥作为水稻育秧基质(苗床土)配方:粉碎稻壳1000Kg;新鲜粪便100 Kg -200Kg(鸡粪猪粪);米糠(或麦麸子)15 Kg -20Kg;红糖1.5 Kg -2.0Kg;尿素15 Kg -20Kg;酵素菌3 Kg -4Kg;水400 Kg -500Kg左右,堆腐。
配制好的苗床土然后调酸、消毒和施肥,应先测定床土的p H值,明确应调的酸度。
调酸的方法有。
1.5.3、壮秧剂调酸、消毒、施肥要按产品说明书进行。
调制时先将壮秧剂与1/4左右的床土混拌均匀做成小样,再用小样与其余床土充分拌匀,堆好盖严备用,两天后摆盘装土,测p H值,未达到标准用酸水补调至ph值为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