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史概述
- 格式:pptx
- 大小:11.24 MB
- 文档页数:55
中国古典园林史简要笔记绪论1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园林的萌芽状态(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十分低下,人类依赖自然人们为了渡过各种困难,群居形成原始聚落人对自然经常处于感性适应的状态,呈现为亲和的关系原始社会后期,进入原始农业的公社,聚落附近出现种植场地,房前屋后有了果木蔬圃,客观上接近了园林的雏形1第二阶段——园林经历了由萌芽、成长而臻于旺盛的过程(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背景经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政治:产生了国家组织和阶级分化,出现了大小城市和镇集人对自然界已经有了了解,能够自觉地加以开发人对自然处于理性适应状态,仍保持着亲和的关系2第三阶段——工业革命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工业社会)背景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和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人们从大自然获得更丰富的物质资源无计划、掠夺性的开发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人与自然早先的亲和关系转变为对立、敌斥的关系3第四阶段——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人们追求休闲旅游活动,开始意识到对自然掠夺所导致的恶果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回归到亲和的关系生态学建立了完整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理论,并逐步向社会科学延伸2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自然背景和人为背景自然背景(大地山川的中灵毓秀)1.多山、多河、湖2.植物种类多,“园林之母”3.地形、气候多样人文背景(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1.中央集权2.儒释道3.天人合一4.寄情山水5.崇尚隐逸3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不同可分为1.人工山水园2.天然山水园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主要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还包括衙署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会馆园林、茶楼酒肆的附属园林等(数量不多,内容类似私家园林),此外还有公共园林4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生长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时期、成熟后期5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1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1物质因素(1)囿囿起源于狩猎,囿除主要为王室提供祭祀、丧纪所用的牺牲、供应宫廷宴会的野味,但囿也有“游”的功能,具备园林的雏形性质。
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简述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
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综合反映,在历史上却长期为统治阶级和达官贵人所占有享用。
但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之后今天已经被我们所继承和发展,而为我国广大人民所享用了。
为了能简要地说明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现根据历史文献和现存古代园林遗址的考察,循其明显的规迹,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时期来概述之。
(一)先秦及秦汉时期。
此时期或可称为“白然时期”,是从“固”到“苑”的发展时期,约相当于距今三四千年的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殷商西周时代。
旱在原始时代,当人类进人奴隶制社会,先民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劝!渔猎,后来慢慢进化到种植定居,驯养了一些野生动物,比如猪、犬、羊等,种植了一些植物,比如禾、麦、稻、获等。
这样就出现了圈养、圈种的有一定范围的地方,在甲骨文、糟文、金文中出现了“因、眺(囿)”“鉴、翻(圃),,等字,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有了从事农事、畜牧、手工业制作以及各种杂务劳动的专业奴隶阶层,在解决了生活的劳务后,奴隶主和帝王们就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各种游乐戏嬉,其中包括“狩猎”活动。
而那些被选择为狩猎地区的地方,一定是那些禽兽比较集中,山丘或林茂之地,水草丛生之处,这就是成为种植与株、圈养动物的“囿”。
根据史料记载,从殷周到秦汉时期这种“囿”的存在和发展,大体具有三个特点:1.:片地宽广。
一般方圆都在几十里、上百里左右,如春秋楚庄王“筑层台……延壤百里,’;2.工程浩大。
囿的周围有界垣,囿内有台屋构筑。
3.人工设施增加。
山于狩猎地距离统治中心地较远,不免要在“囿”内建寝殿屋宇。
这种最早期的“囿”到汉代有了新的发展,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山林的原始状态的存在,而是日趋专门化了。
帝王们在这里建“宫”设“馆”,除了为游猎所需要,增添了寝宫殿宇生活设施,还配置了观赏植物、人工山水等景色,初步具有了“园林”性质,从汉代起它的名称也从古代的“囿”改称“苑”或“苑圈”了。
中国古典园林史概述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中国古代园林的孕育期,是皇家园林的初创期,以帝王贵族狩猎为主园林表现为苑囿的形式
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山水园的奠基时期,出现了再现自然山水为主题的自然山水园,奠定了以后中国山水园林历史发展进程中艺术风格的基础。
园林全盛期——隋、唐园林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文人画家描绘自然景物之风盛行,造园艺术更倾向于追求朴素的自然美,并发展到以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创作的阶段,这一时期,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获得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为后来明清园林的大发展奠定了一个基础。
园林成熟期:宋、元、明、清古典园林的最后兴盛时期,造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造园艺术上,技巧更为发达,出现了诗情画意。
园林成熟后期——清中末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另一方面暴露出某些颓废倾向,走向了衰落,所见园林已经步入前期阶段。
1。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下面五个主要过程:1.生成时期。
生成期,即中国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时期,相当于周,秦,汉时期。
周为奴隶制国家,奴隶主贵族通过分封采邑制度获得其世袭不变的统治地位。
贵族的宫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滥觞,也是皇家园林的前身。
秦,汉的政体演变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以确立皇权为首的封建官僚机构的统治,儒学逐渐获得正统地位,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形成。
相应的,皇家的宫廷园林规划宏大,气魄雄浑,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2.转折时期。
转折期,大约相当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有冲击,北方落后的少数民族南下入侵,帝国处于分裂状态。
而此时,在意识形态方面则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呈现为诸家争鸣,思想活跃的政治局面。
豪门士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皇权为首的封建官僚机构的统治,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使得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
这些变化,促成了造园活动从产生到全盛地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为中国风景式园林发展打下了基础。
3.全盛时期。
中国园林的全盛时期,相当于隋,唐时期。
中央集权的封建官僚机构更为健全,完善。
在前一时期诸家争鸣地基础上,形成儒,道,释互补,儒家仍居正统地位的格局。
唐王朝的建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全盛时代。
从这个时代,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从未有过的宏放风度和旺盛生命力。
园林的发展也相应地进入了它的全盛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其所具有的风格特征也已经基本形成。
4.成熟时期。
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到清初时期。
继隋唐盛世之后,中国封建社会发育定型,农村的地主小农经济稳步成长,城市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市民文化有兴起,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
封建文化的发展虽已失去了汉,唐的宏放风度,但日益缩小的精致境界中,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
相应的,园林的发展亦由盛年时期升华至富于创造进取的境地。
5.成熟后期。
中外园林史中国园林史一、中国古典园林概况萌芽时期夏~东周出现了囿,台,沼,苑生成时期秦汉出现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山水园林出现转折时期三国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寺观园林,中国园林体系完成全盛时期隋唐宋园林技术发展迅速,写意山水园发展迅速成熟时期元明清皇家,私家园林得到长足发展,三大私家园林区域的确立二、总论园林类型:构园方式: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从属关系:皇家,私家,寺观,陵寝,公园功能:综合性,专门性,专题性,纪念性,自然保护区体系:东方,西方,伊斯兰园林要素:山石,建筑,植物,水体,动物中国园林特点:1.本与自然,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3.浓郁的诗情画意4.深邃高雅的意境三、萌芽时期(夏~东周)一.专有名词解释囿:蓄养动物观赏狩猎,在空地上种植树木,经营果蔬,开凿水渠作灌溉,还简单的建筑物与构筑物。
台:用土堆积而成的高台,沼:囿中水体建筑物二..填空与选择1.中国古典园林孕育完成于囿,台的结合2 狩猎与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个基本功能3 囿,台,沼的完美结合:灵台,灵囿,灵沼4.城郭建筑的确立的基本原则:四面三门,九经九纬,左祖(庙)右社,前朝后市,王室居中,前朝后寝5 .宫室建筑的完备:1).宫室制度2).明堂,辟雍6 .指导思想: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神仙7 .由囿发展到苑的建筑标志:台苑。
举例:姑苏台,荆台,章华台,丛台,冀阙,惠庄公宫室四、生成时期(秦汉)一.名词解释一池三山:最早出现在西汉,其中一池为太液池,三山为方丈,瀛洲,蓬莱二.选择与填空1. 秦代皇室宫苑:信宫(极庙),阿房宫,兰池宫2. 长安宫苑:长乐宫,未央宫(存在时间最长),建章宫,甘泉宫,上林苑,3. 洛阳宫苑:鸿池苑,上林苑,广成苑4. 两汉私家园林:王侯官僚的苑囿(梁孝王的兔园,梁冀的苑囿)富商巨贾的苑囿(袁广汉园,樊重园)5. 皇家园林的特点:广阔,壮丽,豪放6.假山的首创形式:土石的结合。
创造了石假山的记录在袁广汉园三.简答与综述1.简述秦汉园林概况初期为皇帝王侯富商所专有,建筑宏伟壮观,装饰穷其奢华,规划宏放。
中国古典园林史中外园林史绪论一、人类造园活动总论世界园林体系1、东方园林体系——中国、日本(佛教)2、西欧园林体系——意大利、法国、英国(基督教)3、西亚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波斯、西班牙、印度(伊斯兰教)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史概述中国古典园林发展阶段一、生成期——先秦至两汉园林产生与成长的幼年期,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初步形成,相应的,皇家的宫苑、园林规模宏大,气魄宏伟,为这个时期园林建设的主流。
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入侵,帝国处于分裂状态。
意识形态上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呈现为百家争鸣、思想活跃的局面。
相应的,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而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也使得寺观园林开始兴盛。
园林艺术兼容儒、道、玄等诸家美学思想而向更高水平跃进,奠定了中国风景是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三、成熟期——隋唐时期帝国复归统一,豪族势力和庄园经济受到抑制已不占主要地位,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加健全、完善。
意识形态方面,儒、道互补共尊而以儒家为正统。
唐王朝的建立开创了帝国历史上一个意气风发、勇于开拓、充满活力的全盛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显示了其闳放的风度和旺盛的生命力。
园林的发展也相应的进入了成熟或者说全盛的时期。
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的独特风格已经基本形成。
四、鼎盛前期——两宋至清初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已经发育成型,农村的地主小农经济稳步成长,城市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市民文化的勃兴为传统的封建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封建文化的发展已失去了汉唐的闳放风度,而转化为在日益缩小的精致世界里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
相应的,园林的发展也由成熟期而升华为富于创造和进取精神的鼎盛时期。
五、鼎盛后期——清中叶至清末清乾隆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繁盛时代,表面的繁盛已经掩盖着四伏的危机。
其后,封建社会盛极而衰并逐渐趋于解体,封建文化也愈来愈呈现出颓废的迹象。
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了前一个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了衰颓的倾向,逐渐流于繁琐与僵化,丧失了前一个时期的积极和开创精神。
世界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园林史1.东方园林体系:a中国b.日本======佛教2.西欧园林体系:a.意大利b法国.c.英国======基督教3.西亚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a.波斯b西班牙c.印度=====伊斯兰教.第一节中国古代园林史概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阶段·(1)生成期------先秦至两汉·即园林生产与成长的幼年期,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初步形成,相应的,皇家的宫苑园林规模宏大、气魄宏伟,成为这个时期园林建设的主流。
·(2)转折期------未经南北朝时期·小农经济收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北方的少数名族南下入侵,帝国处于分裂状态,意识形态上突破;儒学的正统地位,呈现为住家争鸣,思想活跃的局面。
相应的,民间的私家园林之前是手抄的2.汉代的宫苑建设·汉武帝在锅里强盛之时大造宫苑。
其中上林苑的占地之广空前绝后,被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家园林,据考证上林苑地跨现在西安市和咸宁、周至、户县、蓝田四县的县境,苑墙长度130--160公里。
·《汉旧仪》:“上林苑方三百里,苑中养百兽,天子秋冬射猎取值,其中离宫700所,皆容千乘万骑·《关中记》:”上林苑门12,中有苑36,宫12,观35”·可以看出,汉代的皇家禁苑上林苑,证明了“故谓之囿汉谓之苑”的历史发展事实,一方面苑中养百兽供帝王狩猎,着完全继承了古代囿的传统,而汉代的苑中又有宫与观等建筑,并作为苑的主题,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人工内容铸剑成了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各个不同的苑,可看出上林苑的活动与使用内容是比较多的,如果贤苑的建造师专门为招宾客,实际上是搜罗人才的地方。
御宿苑则是汉武帝的禁苑,是他在上林苑中的离宫别馆:“游观止宿其中,故曰御宿”当时的造园者在总体布局与空间处理上,吧全国划分若干景区和空间,使各个景区都有景观主题和特点,后来我国历代皇帝所造园林都师承了汉代苑的活动内容,并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