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一课 场景歌
- 格式:pptx
- 大小:5.32 MB
- 文档页数:21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场景歌|人教(部编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1场景歌》。
这首诗歌描绘了大自然中丰富多彩的场景,包括田野、河流、天空等。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学生可以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眼中的大自然,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发音,了解课文大意。
3. 精讲课文:a.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的读音、结构、意义,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
b. 课文内容分析:逐句讲解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一个自己喜欢的大自然场景。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描绘大自然场景的诗歌,分析其写作手法,让学生模仿创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本节课学到的生字词,创作一首描绘大自然场景的小诗。
六、板书设计1. 课题:《1场景歌》2. 生字词:田野、河流、天空、五彩、斑斓等。
3. 课文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绘你喜欢的大自然场景,用上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答案示例:我喜欢夏天的傍晚,太阳渐渐落下,天空变得五彩斑斓。
田野里的庄稼郁郁葱葱,小河里流淌着清凉的水,一切都那么美好。
2. 作业要求:字迹工整,语句通顺,不少于1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较好,但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还需加强,今后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 1 场景歌》《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场景歌〉教学方案》1. 教材分析1.1 《场景歌》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识字课文。
这篇课文以歌谣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四个不同的场景,分别是海边、乡村、公园和校园,通过这些场景中典型事物的组合,如“一只海鸥,一片沙滩。
一艘军舰,一条帆船。
”等,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感受场景的美好,同时认识与场景相关的生字词。
1.2 从语文知识的角度来看,这篇课文重点在于识字与写字,以及对数量词的理解和运用。
文中的生字如“艘”“舰”等结构较为复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书写难度。
而数量词的搭配是汉语中的一种重要语法现象,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数量词搭配概念。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2.1.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滩、艘”等12个生字,会写“园、孔”等10个字。
2.1.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1.3 了解数量词的用法,能够在生活中正确使用数量词。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2.2.1 通过随文识字、字理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2.2 借助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场景,理解课文内容。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3.1 感受场景中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3. 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3.1.1 识字与写字。
文中的生字较多,而且部分生字笔画复杂,如“艘”“舰”“翠”等。
以“艘”字为例,它是左右结构,左边部分笔画较多且紧凑,右边的“叟”也需要学生仔细书写。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要准确记忆字形并规范书写是有一定难度的。
3.1.2 正确使用数量词。
学生需要理解数量词与事物之间的搭配关系,如“一群飞鸟”而不是“一个飞鸟”,这种搭配在汉语中有一定的约定俗成的规则,需要学生掌握。
3.2 教学难点3.2.1 对部分生字字形的理解与记忆。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一课场景歌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课,旨在通过唱儿歌的形式,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使其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模仿、朗读、表演等方式,感受汉语语调、韵律节奏、表达情感的轻松愉快的体验,是一节非常适合小学生开展的语文启蒙课。
二、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方面通过儿歌的演唱,让学生了解儿歌有其特定的韵律和语调,感受语言的美好,培养对语文的兴趣。
2. 认知方面学生能够朗读歌词,并初步理解歌词中的意思。
3. 语言技能方面学生能够通过歌曲的演唱,融入单词的学习,初步掌握歌词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为下一步的句子朗读和口头表达打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歌曲的演唱,让学生能掌握歌曲的歌词和音调。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形式,初步理解歌曲的意思,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歌唱法、互动式口语交流法五、教学过程设计1. 集体活动1.教师和学生一起唱出儿歌。
2.学生聆听儿歌并一起跟着老师唱。
3.老师引导学生掌握儿歌的韵律和语调。
2. 个人活动1.学生跟着老师逐句朗读歌词,并发挥自己的创意表现出唱词的感情。
2.学生将歌词背下,或创造自己的歌曲,并在班里进行汇报。
3. 回顾与提高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和收获,激励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给学生一个简单的汉语作业,要求他们背诵本节课的儿歌歌词。
六、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节课内容,为他们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需要制作相关的板书,包括歌曲的歌词、音调符号及其意义等。
七、教学评估教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随堂练习,包括听力测试、歌曲口语表达、歌曲背诵等。
此外,还可以结合课堂讨论或慕名考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性的评估。
八、教学心得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汉语语调、韵律节奏及表达情感的方法,并对汉语学习产生兴趣。
同时,针对学生不同的语言水平,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难易度,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获得满满的成就感。
深圳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深圳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04年12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以深圳名义申办2015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这是继2001年北京成功举办第21届世界大运会和哈尔滨赢得2009年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运会举办权之后,蓬勃发展的中国大学生体育运动走向世界的又一件大事,受到了各方面的热切关注●2005年6月,深圳市委、市政府正式成立申办执行委员会及下属“一室三部”组成的工作班子●2005年11月,申办执行委员会开始公开向社会征集申办口号,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共得到海内外近800件应征作品。
●2005年12月20日至25日,国际大体联3位执委来深访问,深圳用东方的礼遇感动了执委,给对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2006年4月30日,市体育局、规划局和建筑工务署联合举行大运中心详细规划及一场两馆建筑设计方案国际竞赛发布会。
参加竞赛的设计单位包括5家体育建筑设计实力雄厚的国外设计单位和3家国内设计单位。
●2006年5月22日,申办执行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深圳申办第26届大运会的口号确定为“深圳,和世界没有距离”。
其主要内涵意义为:深圳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这片热土与五大洲之间没有距离;深圳是海纳百川充满爱心的城市,人与人之间没有距离;深圳是新兴的国际花园城市,人与自然之间没有距离;深圳是充满朝气的年轻城市,人口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全民健身蔚然成风,深圳与世界大学生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之间没有距离。
●2006年6月28日,以广东省政协副主席许德立为团长、深圳市副市长梁道行、中国大体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杨立国为副团长的广东省深圳市世界大运会申办代表团抵达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总部所在地—比利时布鲁塞尔,在我驻比使馆政务参赞张国庆的陪同下,向国际大体联秘书处递交了2015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申办报告》。
●2006年7月1日,申办执行委员会公开征集申办标志。
消息传出后,10多天内,陈绍华、王粤飞、韩家英、韩湛宁等10多名设计师提交了200多幅参选作品。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课场景歌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场景歌》的第一课时。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场景歌,理解歌词中的场景描绘,感受歌词的韵律美。
具体章节为第一课《场景歌》的第一部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场景歌的基本概念,理解歌词中的场景描绘。
2. 培养学生对歌词韵律美的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歌词中的场景描绘,感受歌词的韵律美。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场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中的场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场景歌。
2. 新课内容展示:播放《场景歌》歌曲,让学生跟随音乐一起感受歌词中的场景描绘,引导学生关注歌词的韵律美。
3. 课文学习:a. 学生自读歌词,理解歌词内容。
b.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描绘,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c. 各组汇报,全班交流,共同欣赏不同场景的美。
4. 例题讲解:以歌词中的一句为例,分析其韵律特点,引导学生模仿创作。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尝试创作一句场景描绘的歌词。
六、板书设计1. 《场景歌》第一课时2. 内容:a. 场景描绘:田野、小河、树林、天空b. 歌词韵律:ABAB、押韵c. 学生创作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场景,模仿《场景歌》的韵律,创作一句歌词。
2. 答案示例:如选择公园场景,歌词可以为:“绿草如茵,花儿绽放,小朋友们笑着跑,阳光洒满公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场景歌的基本概念,感受到了歌词的韵律美。
但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方面,还需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以下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上语文园地一《场景歌》的课堂
笔记,供您参考: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
2.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
到了什么?
3. 引导学生自由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课
1. 学习生字词语
(1)引导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圈出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纠正字音。
(3)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记忆生字的办法。
(4)分小组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5)全班齐读课文。
2. 学习重点词语
(1)出示重点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3. 指导书写生字
(1)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结构和占格位置。
(2)教师示范书写,强调重点笔画。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
1. 听写生字词语。
2. 小组内互相检查朗读课文。
3. 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场景歌》,了解了场景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同时也学习了如何记忆生字、理解词语意思以及正确书写汉字等知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积累和运用这些知识。
小学二年级语文《场景歌》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语文《场景歌》教学反思1《场景歌》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场景美,生活美,感知量词的`用法,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并尝试用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想像画面、观察画面来领悟文中所体现的美丽景色。
但文中的四处景物都是南方的景色,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使得学生的想像具有局限性,说得不够到位,在这一点上我还缺乏指导。
如能“以讲促说”可能比看画面效果要好些。
课间游戏我设计了一项师生互动环节,不仅达到了休息的目的,而且也是对数量词的`巩固,在巩固生字这一环节上我选择了学生最喜欢的“宠物小精灵”卡通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我认为我对学生的组织还不够,不能收放自如,在关注学生方面还需大大加强,真正走近学生,融入其中,才能建立师生平等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二年级语文《场景歌》教学反思2《场景歌》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场景美,生活美,感知量词的用法,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并尝试用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在识记生字这一环节上,大部分学生只是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是太高。
而我在教学中也没有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认字的积极性,同时对视识字教学的生活化和情景化。
平时多注重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做“小诗人”这一环节,提出问题后马上让学生合作学习,有点流于形式。
分析对合作学习理解不够深透,忽视了部分学生没能进行充分的个体学习与自我感悟。
对策合作学习要落到实处,在合作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小学二年级语文《场景歌》教学反思3《场景歌》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单元的第一课,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场景歌》的词串为我们展现了四幅美丽的场景图,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