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水浒传》的全面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水浒传》讲解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描述宋朝末年英雄豪杰聚义梁山泊为主线,展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江湖世界。
本文将从《水浒传》的背景、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讲解。
一、背景介绍
《水浒传》发生在北宋末年,当时的中国社会处于政治腐败、民生困苦的动荡时期。
主要故事发生在梁山泊,一群被剥夺了生存权利的英雄豪杰相聚在一起,共同抵抗不公与压迫。
二、主要人物
1.梁山泊首领:宋江、林冲、李逵等
2.梁山泊兄弟:鲁智深、武松、卢俊义等
3.朝廷官员:晁盖、阮小二、柴进等
三、故事情节
1.宋江被逼成为盗匪,最终聚集了梁山泊的豪杰,与朝廷展开斗争;
2.梁山泊劫富济贫,保护百姓,成为民间英雄的象征;
3.与朝廷决裂,被朝廷追捕,最终被宋江主动归降;
4.宋江等人入朝,成为抵抗外敌的忠诚将领。
四、社会影响
1.反映社会现实:《水浒传》通过描绘社会腐败、官员贪污等问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2.塑造英雄形象: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人物,激励了人们在困境中勇往直前。
3.传承忠诚精神:作品中强调忠诚、正直的品质,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
总结:《水浒传》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深入人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同时传递了积极的价值观念。
通过对《水浒传》的讲解,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这部杰出的文化之作对中国文学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名著《水浒传》简介水浒传的主要内容介绍
导语:《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
根据宋金元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加工编成话本,200多年后,施耐庵根据话本、民间故事、戏曲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
根据宋金元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加工编成话本,200多年后,施耐庵根据话本、民间故事、戏曲写出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在我国白话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水浒传》对封建社会的一切,几乎都有涉及,医卜星相、勾栏瓦舍、吹拉弹唱等等,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北宋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风俗画卷。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了一批聚集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的独特性格和各人被逼上梁山的成长道路。
108个英雄好汉,每人有每人的语言,通过这些语言,人物的迥异性格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李逵的心粗胆大、率直忠诚,鲁达的粗中有细、仗义刚正,武松的勇武利落、心思精细,林冲的忍让,宋江的谦恭,吴用的足智多谋,通过他们的语言,无不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全书大故事套小故事,长篇中孕含短篇,至今仍然影响着众多文艺作品。
小说语言生动活泼,高潮迭起,可读性极强,是中国长篇侠义小说的鼻祖,明清侠义小说,以及当代武侠小说,都可以看到《水浒传》的影响。
除了对文学的影响,《水浒传》的故事和人物涉入了许多艺术领域,500年来,各门类艺术家都对《水浒传》进行着一次次再创造,相关的曲艺、戏剧、电影、电视、绘画、雕塑已成为我们文化生活中巨大的内容。
《水浒传》是一部产生于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
它生动而深刻地描写和反映了北宋末年一支以宋江为领袖、有众多英雄豪杰参加的农民
生活常识分享。
《水浒传》文学常识介绍1. 《水浒传》的背景《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该部小说以北宋末年为背景,主要讲述了一群义薄云天的好汉在水泊梁山为国家效力的故事。
2. 《水浒传》的作者《水浒传》的作者是元代的施耐庵和明代的罗贯中。
施耐庵是这部小说的第一作者,而罗贯中在施耐庵去世后继续修改完善了小说的内容。
这也是为什么《水浒传》有些版本标注为“施耐庵撰,罗贯中整理”的原因。
3. 《水浒传》的题材和风格《水浒传》的题材主要是以梁山泊为基地的农民起义斗争。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多为曾经受过不公正待遇的普通百姓,通过起义来反抗社会的不公平和腐败。
小说中描写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汉,在困境中团结一心,勇敢抵抗。
《水浒传》的风格独特,既有战争场面的激烈描写,又有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
小说中人物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特点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水浒传》主要人物介绍4.1 林冲林冲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梁山泊中的首领。
他有着聪明才智,勇敢无畏,善于用计策。
他深受众人的敬仰和爱戴。
4.2 武松武松是《水浒传》中另一个重要的人物,也是梁山泊中的猛将。
他力大无穷,技艺高强,勇猛善战。
在小说中,他以一己之力杀死了凶恶的西门庆,为民除害。
4.3 其他人物除了林冲和武松之外,《水浒传》还有其他众多的重要人物,如宋江、杨志、晁盖等。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故事,给整个小说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5. 《水浒传》的影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水浒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水浒传》的创作形式和题材为后世的各种传奇小说提供了借鉴与模范。
同时,《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也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人们常常以其中的人物形象来描述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人物。
6.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水浒传》通过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中国民间英雄的力量和拼搏精神。
同时,小说中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对社会的不公正和腐败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
它也是汉语言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水浒传名著导读《水浒传》名著导读一、序言《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以宋朝末年为背景,讲述了宋江带领一群忠义之士组成的“好汉”队伍,与腐败无能的官员和土豪恶霸斗争的故事。
本导读将带您一窥这部经典之作的精髓,理解其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二、第一回: 梁山泊初聚义该章节主要讲述了宋江、吴用等众多英雄聚集在梁山泊山寨,共同发展反抗官府的力量。
其中,包括各个英雄的介绍以及他们与宋江的相识过程。
三、第二回: 晁盖大闹铁塘在这一章节中,晁盖等人针对铁塘官府的压迫采取了激烈的抗争措施。
其中包括了晁盖等人的聚义、梁山泊的规模扩大,以及他们与铁塘官府的斗争过程。
四、第三回: 张顺义擒生辰纲该章节讲述了张顺义等人抢夺生辰纲的故事。
生辰纲是一种重要的税收,这次抢夺被官府视为重大挑战,因此张顺义等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同时,本章还描述了剧情的发展以及一系列精彩的对抗场景。
五、第四回: 战方腊白酒店这一章节着重描述了梁山泊人马与方腊及其手下的斗争。
梁山泊众人借助智谋和勇气,成功解决了危机,并对方腊实施了深入的打击。
本章揭示了梁山泊的实力和能力。
六、第五回: 董平献计骗杨志在这一章节中,董平通过策略骗取了杨志的信任,并最终将其招入梁山泊。
这一系列的骗局和梁山泊众人的智慧展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反应。
七、第六回: 张横破忠义山本章节描述了张横用诡计打败了位于忠义山的官府队伍,并成功迎接了忠义山上的义士们加入梁山泊。
该章节展示了梁山泊众人的机智和勇气。
八、(以此类推,逐一列出各个章节的介绍)附件:1、《水浒传》电子书2、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和评论法律名词及注释:1、聚义厅:梁山泊地下结社的地点,相当于反抗势力的总部。
2、图财害命:指为了获取财富而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伤害他人的行为。
3、智取威虎山:指晁盖等人通过伪装被官府捉拿,闯入威虎山官兵的暗中行动,最终成功夺取了威虎山。
《水浒传》作者及作品简介《水浒》是一部在人民群众上百年集体创作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创作出来的伟大作品。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水浒传》作者及作品简介,欢迎阅读。
施耐庵简介施耐庵(1296—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
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
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大丰),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35岁中进士。
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
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
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
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水浒传》简介《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
[1] 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
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内容简介《水浒传》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义士,当他被逼上梁山之后,“替天行道”,壮大了起义军的声威,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水浒传》作者及作品简介施耐庵简介施耐庵(1296—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名耐庵。
泰州兴化人,原籍苏州。
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大丰),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35岁中进士。
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招聘不该;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好,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
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
朱元璋屡征不该;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
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水浒传》简介《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绘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豪杰在梁山聚义,以及聚义以后接受招安、四周征战的故事。
《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点的作品之一。
[1]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
版本众多,流传极广,交口称赞,对中国以致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绘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它形象地描述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露了起义的社会本源,满腔热忱地颂扬了起义英豪的抗争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详细揭露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由。
《水浒传》内容简介《水浒传》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经过各个英豪被走投无路的不一样经历,描绘出他们由个体觉悟到走上小规模结合抗争,到发展为浩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铤而走险”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定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集体形象,深刻反应出北宋末年的政治情况和社会矛盾。
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颂扬了农民起义领袖们劫富济贫、吊民伐罪的正义行为,必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义士,当他被走投无路以后,“替天行道”,壮大了起义师的声威,获得了一系列成功。
但因为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限制性,在起义事业登上峰巅之时选择了妥协、招安,终于断送了起义事业。
四大名著:《水浒传》简介《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
它以深刻的思想,广泛的内容,杰出的艺术谱写出了一曲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革命悲剧,反映出没落衰败的封建社会深重的剥削和残酷的压迫激化着阶级矛盾,反动统治的黑暗腐朽造成广大人民的反抗斗争。
《水浒传》善于通过人物的行为、语言来揭示复杂的内心世界,如林冲抓住高衙内欲打又不敢下拳的瞬间,就包含了他微妙复杂的心理斗争过程。
在表现相近人物的个性时,小说常用同中见异的表现手法,来区别他们的不同。
鲁达与李逵的个性都豪爽粗扩,又粗中有细,但细比较起来,却相差甚远。
李逵的“细”中显得天真、可爱,如他初次见宋江迟迟不肯下拜,原因是怕受戏弄;而鲁达的“细”中则见江湖的老道和经验,如打死镇关西后说他装死,机智地逃走就是很好的说明。
《水浒传》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即将人物置身于不同的环境中,通过他们不同的经历、身份来表现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不同的反抗道路。
象林冲、杨志、鲁达同为军官,林冲生活优越,安于现状,但同时他又具有耿直、侠义、不甘居人下的个性,因此,在一再被迫害,一再退让之后,终于一怒冲天,雪夜杀敌,奔赴梁山。
将门之后杨志满腹功名利禄,面对仕途的曲折,高俅的排挤,他宁可委屈求全,直到一切后路断绝,才不得已上了梁山。
与他们相比,鲁达的反叛更具主动性,这与他酷爱自由、豪爽、好打抱不平的个性与现实社会根本对立有直接关系。
在众多的水浒英雄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鲁达。
他天生的疾恶如仇,任侠尚义,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他除强扶弱,并不像宋江等人是为了要提高自己在江湖中的声望,带有某种刻意的追求。
他做事,完全是出于自发的本性,完全没有其它刻意的用心。
他为了一对素昧平生的卖唱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事后才觉得事情的严重性,不得不因此丢官潜逃。
水浒传概括《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部小说是施耐庵在明代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描写宋朝末年梁山泊起义为主线,展现了农民起义的英雄壮举和对封建统治的反抗精神。
本文将从梁山泊起义、人物形象以及反映社会现象等几个方面来概括《水浒传》。
首先,梁山泊起义是《水浒传》的核心情节之一。
小说中描绘了一个由身处水泊之地、身经百战的英雄聚集而成的农民起义势力。
梁山泊的英雄聚集地成为了一个割据势力,与朝廷势力进行着长期的斗争。
这是一场反抗统治者、争取自由的战斗。
梁山泊起义不仅展现了农民起义的壮举,也表现了人民群众对封建统治的反抗精神。
其次,人物形象是《水浒传》的一大特点。
小说中塑造了108个英雄人物,每个人物有着独特的个性和特点。
例如,李逵是一个体格强壮、勇猛无敌的英雄;宋江则是一个有着智勇双全的领导者;林冲是一个机智灵活、善于谋略的英雄。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栩栩如生地展现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也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展示了水浒英雄们对社会不公、封建贵族与百姓之间矛盾以及忠义道德等议题的思考。
此外,小说还通过描写一系列的社会现象,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水浒传》对封建社会的政治腐败、社会不公以及经济剥削等进行了揭露。
例如,朝廷的官员贪污受贿、欺压百姓;富商土豪剥削农民、欺压弱小;甚至还有一些道德败坏的人物纵容淫威、恶行横行等等。
小说以鲜活的形象和生动的情节,将这些社会弊端展示得淋漓尽致,引发了读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不公平的反思。
通过对《水浒传》的概括,我们可以看到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具有娱乐性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性揭露和对人性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它揭示了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动荡,展现了水浒英雄们的英勇与忠诚,通过反抗封建统治、争取自由等主题,唤醒了人们对社会不公平与黑暗的思考。
《水浒传》以其深入的社会描绘和丰富的人物塑造,不仅在当时的明代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而且在后来的历史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水浒传名著导读水浒传名著导读【简介】《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以描绘宋朝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为背景,塑造了一批独具个性的英雄人物形象,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展现了农民起义的崇高理想和英雄壮举,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本文档将为你提供《水浒传》的详细内容概述,每个章节都会有细致的介绍,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部名著的精髓。
【第一回】梁山泊聚义本回介绍了梁山泊的形成,主要以宋江为核心人物,讲述了他的遭遇和与其他英雄的相识相聚过程。
同时,也揭示了宋朝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现象。
【第二回】晁盖初上梁山晁盖作为梁山泊的首领之一,他的背景和加入梁山的过程被详细描绘。
本回还介绍了其他一些英雄好汉的加入过程,展示了他们的豪情壮志。
【第三回】晁盖大战辕门射戟本回讲述了晁盖与辕门射戟三败的故事情节,展示了晁盖的勇武和机智。
【第四回】英雄胆气盖世驰名笑傲梁山以宋江、吴用、李逵为主线,描写了一系列英雄事迹,如智取生辰纲、立地成佛等,展示了梁山泊英雄的智勇过人。
【第五回】张清因寡妇杨志破家八百里本回以“空城计”为线索,讲述了杨志智勇双全的故事,并揭露了张清等人的真实面目。
【第六回】抄寨杀宋江打渔万人斩讲述宋江出任江州知州后,发现官府贪污腐败,一心想拯救百姓的故事。
【第七回】守江城正胜兵天罗地网宋江走投无路时智取江州,解救了梁山好汉,巧妙运用儿戏的战术,取得了关键胜利。
【第八回】左宗棠毁梁山走功罪枉陷本回以雷横出卖关键情报为线索,讲述了宋江和梁山好汉被官府追捕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贪污腐败:指官员滥用职权,利用职务上的权力或地位谋取私利的行为。
2·农民起义:指农民由于受到剥削和压迫而发起的反抗运动,旨在改变社会现状并争取权益。
3·英雄人物:指具备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的人,通常在重大事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勇敢、智慧和牺牲精神等特质为标志。
名著导读:《水浒传》一、背景资料《水浒传》写的是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1前后)宋江等聚众起义的故事。
事在《宋史》和宋人笔记里有多种记载,虽不一致,但都说到力量强大,威胁朝廷,在民间影响深广。
南宋人龚圣与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
”说书中也有宋江等人的故事。
到宋、元年间,话本、杂剧广泛演说,有些存留到现在,如话本《大宋宣和遗事》和元人杂剧。
施耐庵把宋元以来史书、传说、话本和杂剧等“水浒”故事加以汇集、选择、加工、创作而写成《水浒传》。
二、作者介绍一般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施耐庵。
从明代到现在说法概有三种:一是施耐庵作;二是罗贯中作;三是施、罗合作。
施耐庵生平材料极少,据笔记和新发现材料推考,其生平大致是:元末明初(约1296─1370)人。
传说为船家子弟,中过秀才、举人和进士。
曾在钱塘(今杭州)任官,因与当权者不合,任期不满便辞官回苏州,著书于家。
张士诚占据江苏时,曾征召,开始时辞免,后入幕府。
但不久离去,往河阳山(今江阴、常熟)一带做塾师。
明朝初年,北归兴化,居白驹镇(今大丰);刘基来访,欲举荐为官,辞而不就;卒于淮安,约70岁。
三、《水浒传》书名的由来《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四大名著之一。
该书的作者是施耐庵,而书名却是罗贯中所起。
作者施耐庵是元朝人,由于厌恶尔虞我诈的官场,仅供职两年,便辞官回到老家,一面教书,一面写《江湖豪客传》。
书终于脱稿了,施耐庵对书中的情节都很满意,只是觉得书名欠佳。
当时还是施耐庵学生的罗贯中建议书名为《水浒传》,施耐庵一听,高兴得连声说:“好,好!这个书名太好了!‘水浒’,即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且合《诗经》里‘古公檀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妙哉!”于是将《江湖豪客传》正式改名为《水浒传》。
治者还采用“借刀杀人”的策略,命令梁山好汉前去征,几经征战,梁山英雄凯旋而归;接着叉奉命至江南征讨方腊。
结果,方腊被打败了,义军也伤亡惨重,弄得一百零八条好汉死的死、残的残、溜的溜、隐的隐,稀稀落落,只剩下了二十七个人。
水浒传主要内容100字简单概括《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
《水浒传》主要内容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中心思想全书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义士,当他被逼上梁山之后,壮大了起义军的声威,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但由于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义事业登上巅峰之时选择了妥协、招安,最终葬送了起义事业。
小说通过宋江起义的失败客观上总结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
小说以高俅发迹作为故事的开端,意在表明“乱自上作”,高俅是封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
作者还写了大批的贪官污吏和地方恶霸,正是他们狼狈为奸,鱼肉百姓,才迫使善良而正直的人们不得不挺而走险,奋起反抗。
同时,小说还对田虎、王庆、方腊等其他地区的农民起义军作了一定的侧面描写,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深刻地挖掘出了封建时代的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以及农民起义的深层原因。
《水浒传》读后感这几天,我读了《水浒传》这本书。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讲述了梁山好汉怎样走到一起,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度过了多少春秋,又怎样与腐败无能的官府周旋,最后归顺了朝廷,有为朝廷南征北战,东挡西杀,却被奸臣杀害的故事。
一年级学生介绍水浒传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我是一名一年级的学生,最近我们班开始学习《水浒传》,这是一本关于英雄好汉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许多有趣的地方。
现在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本书的认识和理解。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的是宋朝末年,一群英雄好汉在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主要介绍了108位好汉的生平和事迹,他们各有所长,有的善于武艺,有的擅长武术,有的聪明机智,有的仗义疏财,他们都是为了正义与邪恶斗争而聚在一起。
这些好汉们的形象各具特色,有的豪迈豁达,有的痴迷于爱情,有的忠厚善良,有的狡诈狠毒,这些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水浒传》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是宋江。
宋江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为误杀座下官员儿子才撤了兵权,为恩师抵债卖房子偿下,但官府却依然追杀。
宋江在此情此景下被逼进入梁山泊,成了梁山泊的首领。
他为人正直仗义,性格豁达,智慧过人,武艺高强,是一位非常令人赞赏的英雄人物。
他不畏强权,敢于挑战不义,代表着中国传统义薄云天的精神。
除了宋江,梁山泊中还有很多有趣的人物,比如林冲、燕青、武松等等。
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经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林冲是梁山泊中的猛将,武功高强,为人正直;燕青则是善于骑射的豪壮汉子,为人义气;武松则是有着刚烈性子的英雄,对不义之事永远不肯妥协。
每个人物在故事中都有不同的表现和成长,他们彼此之间互相勉励,相互帮助,最终完成了梁山泊的使命。
通过《水浒传》,我学会了许多关于忠诚、友情、正义、勇敢等方面的道理。
我明白了一个人只有在困难面前坚定不移,只有懂得团结友爱,才能获得成功。
古代的那些英雄们在面对强权恶势力时,义无反顾,冲锋在前,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维护了安宁善良的社会,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通过学习《水浒传》,我收获了许多,不仅拓宽了视野,还学到了许多关于人生的真谛。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忘初心,牢记古代那些英雄们为了正义和和平所做的努力,永远保持一颗热爱和正直的心。
名著《水浒传》简介水浒传的主要内容介绍>《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
根据宋金元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加工编成话本,200多年后,施耐庵根据话本、民间故事、戏曲写出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在我国白话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水浒传》对封建社会的一切,几乎都有涉及,医卜星相、勾栏瓦舍、吹拉弹唱等等,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北宋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风俗画卷。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了一批聚集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的独特性格和各人被逼上梁山的成长道路。
108个英雄好汉,每人有每人的语言,通过这些语言,人物的迥异性格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李逵的心粗胆大、率直忠诚,鲁达的粗中有细、仗义刚正,武松的勇武利落、心思精细,林冲的忍让,宋江的谦恭,吴用的足智多谋,通过他们的语言,无不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全书大故事套小故事,长篇中孕含短篇,至今仍然影响着众多文艺作品。
小说语言生动活泼,高潮迭起,可读性极强,是中国长篇侠义小说的鼻祖,明清侠义小说,以及当代武侠小说,都可以看到《水浒传》的影响。
除了对文学的影响,《水浒传》的故事和人物涉入了许多艺术领域,500年来,各门类艺术家都对《水浒传》进行着一次次再创造,相关的曲艺、戏剧、电影、电视、绘画、雕塑已成为我们文化生活中巨大的内容。
《水浒传》是一部产生于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
它生动而深刻地描写和反映了北宋末年一支以宋江为领袖、有众多英雄豪杰参加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可歌可泣的事迹。
这支队伍的参加者,绝大多数曾程度不同地遭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各种各样的迫害。
为了树起反抗的大旗,他们走到了一起,共同的目标把他们团结起来。
他们开辟了根据地,建立军队。
他们有严格的组织和严明的纪律。
他们进行的是武装的斗争,而不是和平的、“合法的”斗争。
他们的矛头所向,是地主恶霸,是贪官污吏,是封建官府,而不是某一特定的个人。
《水浒传》着重剖析了农民起义的起因,它把王进和高俅的故事安排在正文的开端,紧接着叙述朱武、杨春、陈达被官司逼迫而上山落草,史进弃家逃亡的故事,然后又是鲁智深和镇关西郑屠的故事,林冲和高衙内、高俅的故事,这都不是偶然的。
简介
1.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耳,字子安。
2.体裁:长篇章回体小说
3.之最: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
4.主题: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5.内容: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描写了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
6.阅读感受:
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
②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
③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人物—典型情节—性格特征:
鲁智深(花和尚):
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性格特征: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武松(行者):
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
性格特征: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用(智多星):
智取生辰纲。
性格特征: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冲(豹子头):
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
性格特征: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上梁山。
李逵(黑旋风):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
性格特征:嫉恶如仇、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宋江(及时雨):
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
性格特征: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杨志(青面兽):
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
性格特征: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主要人物的外貌
1.林冲
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
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
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迭纸西川扇子。
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
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2.宋江
眼如丹凤,眉似卧蚕。
滴溜溜两耳悬珠,明皎皎双睛点漆。
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
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
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
志气轩昂,胸襟秀丽。
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
3.鲁智深
头裹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纽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一*爪皮四缝干黄靴。
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胡须。
身长八尺。
腰阔十围。
4.李逵
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
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
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
5.杨志
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托红缨;穿一领白缎子征衫,系一条纵线绦;下面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獐皮袜,带毛牛膀靴;跨口腰刀,提条朴刀;生得七尺五六身材;*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把毡笠子掀在脊梁上,坦开胸脯,带着抓角儿软头巾,挺手中朴刀。
6.吴用
戴一顶桶子样抹眉梁头巾,穿一领皂沿边麻布宽衫,腰系一条茶褐銮带,下面丝鞋净袜,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
7.柴进
马上那人,生得龙眉凤目,皓齿朱唇,三牙掩口髭须,三十四五年纪。
头戴一顶皂纱转角簇花巾,身穿一领紫绣团胸绣花袍,腰系一条玲珑嵌宝玉环绦,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
带一张弓,插一壶箭。
8.卢俊义
目炯双瞳,眉分八字,身躯九尺如银。
威风凛凛,仪表似天神。
9.武松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
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