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美术快乐的舞蹈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66.04 KB
- 文档页数:3
二年级美术《快乐的舞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舞蹈的基本动态,能够通过绘画表现舞蹈的优美姿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舞蹈的基本动态。
2. 绘画表现舞蹈的优美姿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舞蹈的基本动态,能够通过绘画表现舞蹈的优美姿态。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抓住舞蹈的姿态特点,富有创造性地进行绘画表现。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舞蹈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彩笔、水粉、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舞蹈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舞蹈的姿态,激发学生兴趣。
2. 基本动态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舞蹈的基本动态,如:站、蹲、跳等,引导学生了解舞蹈的姿态特点。
3. 绘画实践(10分钟)教师发放绘画用品,学生根据舞蹈动态进行绘画表现,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作。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舞蹈,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舞蹈动态的绘画方法。
2. 运用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绘画过程,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榜样。
3. 采用分组合作法,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完成绘画作品。
4. 运用评价激励法,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步骤:1. 舞蹈动态欣赏(5分钟):教师展示不同舞蹈风格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并关注舞蹈的姿态。
2. 舞蹈动态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舞蹈的基本动态,如:站、蹲、跳等,并分析舞蹈姿态的特点。
3. 绘画技巧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绘画舞蹈动态的方法和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4. 绘画实践(15分钟):学生根据舞蹈动态进行绘画表现,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二年级下册快乐的舞蹈美术教案第一章:舞蹈与美术的关系1.1 舞蹈与美术的融合介绍舞蹈与美术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舞蹈美术的独特魅力。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舞蹈与美术的融合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1.2 舞蹈动作的描绘教授如何通过美术手段描绘舞蹈动作,例如通过线条、色彩、形状等表现舞者的动作和表情。
学生进行舞蹈动作描绘的练习,培养对舞蹈动作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第二章:快乐的舞蹈构图2.1 舞蹈构图的基本概念介绍舞蹈构图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构图对于舞蹈美术的重要性。
通过图片和实例讲解舞蹈构图的原则和方法。
2.2 快乐的舞蹈构图创作教授如何创作快乐的舞蹈构图,包括舞者的大小、位置、动态等因素的考虑。
学生进行快乐的舞蹈构图创作练习,培养对舞蹈构图的感知和创作能力。
第三章:舞蹈服装与道具的设计3.1 舞蹈服装的设计介绍舞蹈服装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素,让学生了解舞蹈服装的美学要求。
教授如何设计舞蹈服装,包括色彩、款式、材质等方面的选择。
3.2 舞蹈道具的设计与运用介绍舞蹈道具的作用和设计要求,让学生明白道具对于舞蹈表现的重要性。
教授如何设计舞蹈道具,包括形状、材质、色彩等方面的选择。
第四章:快乐的舞蹈场景设计4.1 舞蹈场景的基本概念介绍舞蹈场景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场景对于舞蹈整体表现的影响。
通过图片和实例讲解舞蹈场景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4.2 快乐的舞蹈场景创作教授如何创作快乐的舞蹈场景,包括背景、布景、灯光等方面的考虑。
学生进行快乐的舞蹈场景创作练习,培养对舞蹈场景的感知和创作能力。
第五章:快乐的舞蹈美术作品展示与评价5.1 舞蹈美术作品的展示介绍舞蹈美术作品展示的方式和技巧,让学生明白如何有效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学生进行舞蹈美术作品展示的练习,提高展示效果。
5.2 舞蹈美术作品的评价介绍舞蹈美术作品评价的标准和原则,让学生明白如何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作品。
学生进行舞蹈美术作品评价的练习,培养评价能力和审美观。
第六章:快乐的舞蹈美术创作素材与技巧6.1 舞蹈美术创作的素材介绍舞蹈美术创作中可以使用的素材种类,如绘画纸张、颜料、毛笔等。
教案标题: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7. 快乐地舞蹈3-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舞蹈的基本知识,感受舞蹈的魅力,培养对舞蹈艺术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3. 通过绘画舞蹈动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舞蹈的基本知识:介绍舞蹈的种类、特点、表现形式等。
2. 舞蹈动作的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观察舞蹈动作,分析动作的特点和美感。
3. 绘画舞蹈动作:指导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舞蹈动作。
4. 团队合作:分组进行舞蹈动作的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舞蹈的基本知识、舞蹈动作的观察与分析、绘画舞蹈动作。
2. 教学难点:舞蹈动作的绘画表现、团队合作的组织与协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舞蹈视频、绘画工具、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a. 教师播放一段舞蹈视频,引导学生欣赏。
b. 学生分享自己对舞蹈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2. 舞蹈基本知识介绍(10分钟)a. 教师简要介绍舞蹈的种类、特点、表现形式等。
b. 学生了解舞蹈的基本知识,为后续绘画舞蹈动作打下基础。
3. 舞蹈动作观察与分析(15分钟)a. 教师播放一段舞蹈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舞蹈动作。
b. 学生分析舞蹈动作的特点和美感,提高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4. 绘画舞蹈动作(20分钟)a. 教师示范如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舞蹈动作。
b. 学生动手绘画舞蹈动作,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 团队合作(25分钟)a. 学生分组进行舞蹈动作的绘画创作,培养合作意识。
b. 教师巡回指导,协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a.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作品,互相欣赏、评价。
b. 学生分享创作心得,提高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六、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共同欣赏一段舞蹈,并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舞蹈动作。
快乐的舞蹈美术教案快乐的舞蹈美术教案1活动目标:1、运用身体同构的方式学习画螺旋线和折线,以表现小动物的动态。
2、迁移观察经验以及对电脑课件的感知,学会画螺旋线和折线的方法。
3、体会用身体、手指、画笔“跳舞”的乐趣。
活动准备:1、教具:⑴课件(蜜蜂和螃蟹的动态及其留下的痕迹)⑵电脑⑶电视2、学具:⑴画纸四张(蜜蜂、螃蟹、花园)⑵油画棒若干3、幼儿经验:⑴提前给蜜蜂、螃蟹涂色⑵知道蜜蜂、螃蟹是怎样行动的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逐个出示范画“昨天我们给小蜜蜂、小螃蟹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它们很高兴,今天呀,他们想和我们一起玩游戏,我们欢迎它们。
”出示flash课件首页中的静止画面彩色动物图片的.呈现让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也为后面的活动做了铺垫。
提前给蜜蜂和螃蟹涂色,增加对这两种动物的熟悉度,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师引导幼儿用身体表现两种动物活动时的样子。
“小蜜蜂是怎么飞来的?小螃蟹又是怎么爬来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幼儿迁移生活中的经验,用身体动作表现蜜蜂和螃蟹的行动方式,更好的感受用身体“跳舞”的乐趣。
三、学画螺旋线和折线1、“看到我们这么多可爱的小蜜蜂、小螃蟹,它们也忍不住想跳舞了,你们看!”2、师边念儿歌边放第一段flash,让幼儿看出它们行动的轨迹(螺旋线和折线)“刚才它们是怎么跳舞的呀?”3、出示第二段flash,肯定幼儿的观察与讲述。
“我们一起来用手指跟蜜蜂、螃蟹跳跳舞。
”出示第一段flash(无行动轨迹)运用蜜蜂以螺旋线为行动轨迹从左向右飞行;螃蟹以折线为行动轨迹从左向右爬行。
出示第二段flash(有行动轨迹)在幼儿讲述后出示有蜜蜂飞行后、螃蟹爬行后留下的黑色轨迹。
无轨迹线条的flash,能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有轨迹线条的flash,不但能肯定幼儿讲述的内容,而且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出示有轨迹的flash,肯定了孩子的猜测,增添学习画线条的积极性。
呈现本活动的新授知识,让幼儿自主的发现蜜蜂和螃蟹隐形的行动轨迹和用身体同构的方式学习画螺旋线和折线,重点完成目标1。
湘美版美术二年级下册《7. 快乐地舞蹈》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快乐地舞蹈》是湘美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掌握舞蹈画面的构图和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舞蹈画面的示例,以及一些舞蹈动作的描述,帮助学生理解和表现舞蹈的动态美。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色彩、线条有一定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但他们对于舞蹈画面的表现,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观察、实践和指导,来提高他们的表现力。
此外,学生对于舞蹈的认知和理解,也各不相同,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体验、交流,从而达到共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舞蹈画面的构图和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观察、实践,让学生能够独立或合作创作出富有动态美的舞蹈画面。
3.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舞蹈画面的构图和表现方法。
2.如何表现舞蹈的动态美。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舞蹈画面的构图和动作,引导学生发现舞蹈的动态美。
2.实践法:让学生通过绘画实践,表现舞蹈的动态美。
3.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分享绘画心得和经验。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舞蹈视频或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舞蹈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舞蹈的动态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舞蹈画面,让学生观察、分析舞蹈画面的构图和动作,引导学生发现舞蹈的动态美。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尝试用绘画表现舞蹈的动态美,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学生欣赏、评价,教师总结评价,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舞蹈画面,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合作的作品。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舞蹈画面的构图和动态美的表现。
湘教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7快乐的舞蹈》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7快乐的舞蹈》是湘教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舞蹈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让学生了解舞蹈的美学特征,体验绘画创作的乐趣。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他们在上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颜色、构图等。
但学生在舞蹈绘画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对舞蹈美学的感知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舞蹈的美学特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舞蹈动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引导学生体验舞蹈与绘画结合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舞蹈动作的表现2.舞蹈美学的感知3.舞蹈与绘画的结合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舞蹈动作,理解舞蹈的美学特征。
2.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绘画,提高绘画技巧。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2.绘画材料:彩笔、水粉、画纸等3.舞蹈视频或图片4.教学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舞蹈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舞蹈动作和美感。
提问:“你们觉得舞蹈美吗?为什么?”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本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呈现舞蹈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舞蹈动作的表现和美学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舞蹈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观察舞蹈动作,并进行实地绘画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舞蹈绘画创作,教师参与指导。
学生相互欣赏作品,交流心得。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舞蹈与绘画结合得更紧密?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创意。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舞蹈动作的表现、舞蹈美学的感知和舞蹈与绘画的结合。
快乐的舞蹈美术教案【篇一:快乐的舞蹈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快乐的舞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舞蹈是学生常见并乐于参与的艺术活动。
人们在舞蹈时身体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美的运动,再加上舞蹈者的服饰、道具等极具表现性,非常适合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
本课的学习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感受,充分运用所掌握的形色知识和方法进行感性表现,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爱的表现形式,对于人物动态画得准确与否不作过高的要求。
教材中呈现的画家赵士英的几幅舞蹈速写,以简洁、流畅、富有韵律感的笔触,快速而生动地描绘了舞蹈者的各种姿态。
此图的选用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舞蹈动作是靠身体各部位和谐优美的运动所产生的,只有大胆地画出人物头、躯体、四肢的动态,才能表现出舞蹈者的姿态。
教材还提供了三幅学生作品和一些小朋友身着漂亮民族服装、手拿道具的舞蹈表演造型图片。
这些画和图片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素材,丰富了学生的记忆表象,从而启发学生进行有个性的表现。
教学目标:1、简单认识各种舞蹈,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
2、了解人物动态产生的原理,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3、在绘画中感受舞蹈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在作品中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教学准备:1、教具:教学课件。
2、学具:油画棒。
教学思路:这是一节美术和音乐、舞蹈综合的课目,教学中必须考虑利用多方面的因素,如音乐、道具等手段来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融入到音乐的欢快节奏中,从而大胆自由地表现。
教学过程的安排如下:欣赏感受——学习探讨,综合体验——回忆构思,大胆表现——交流创作。
教学过程:一、欣赏感受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快乐的舞蹈》!(出示课题)3、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轻松的交谈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
)二、学习探讨,综合体验1、师:舞蹈可以很好的将我们内心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作为我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
美术《快乐的舞蹈》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舞蹈的基本元素,如动作、节奏、表情等。
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快乐的舞蹈场景。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对舞蹈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交流和分享,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舞蹈带来的快乐和乐趣,培养对舞蹈的热爱和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题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不同的舞蹈场景,引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好奇心。
2.2 基本概念:介绍舞蹈的基本元素,如动作、节奏、表情等。
解释快乐的舞蹈场景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3 实例分析:欣赏和分析优秀的舞蹈绘画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快乐的舞蹈场景的表达方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绘画技巧指导:讲解和示范绘画舞蹈动作的方法,如线条、形状、比例等。
指导学生运用色彩和阴影来表现快乐的氛围和情感。
3.2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个快乐的舞蹈场景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辅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改进作品。
3.3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评价,强调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4.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他人的作品,给出建议和鼓励。
4.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和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技能掌握和创造力发展。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绘画教材,提供绘画技巧和灵感。
5.2 图片素材:收集各种舞蹈场景的图片素材,用于实例分析和学生创作参考。
5.3 绘画材料:提供学生所需的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颜料等。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准备阶段:学生在课堂上准备好绘画材料,教师检查学生的材料是否齐全。
6.2 课题引入:教师通过展示舞蹈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快乐的舞蹈主题。
快乐的舞蹈美术教案【篇一:快乐的舞蹈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快乐的舞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舞蹈是学生常见并乐于参与的艺术活动。
人们在舞蹈时身体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美的运动,再加上舞蹈者的服饰、道具等极具表现性,非常适合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
本课的学习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感受,充分运用所掌握的形色知识和方法进行感性表现,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爱的表现形式,对于人物动态画得准确与否不作过高的要求。
教材中呈现的画家赵士英的几幅舞蹈速写,以简洁、流畅、富有韵律感的笔触,快速而生动地描绘了舞蹈者的各种姿态。
此图的选用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舞蹈动作是靠身体各部位和谐优美的运动所产生的,只有大胆地画出人物头、躯体、四肢的动态,才能表现出舞蹈者的姿态。
教材还提供了三幅学生作品和一些小朋友身着漂亮民族服装、手拿道具的舞蹈表演造型图片。
这些画和图片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素材,丰富了学生的记忆表象,从而启发学生进行有个性的表现。
教学目标:1、简单认识各种舞蹈,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
2、了解人物动态产生的原理,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3、在绘画中感受舞蹈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在作品中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教学准备:1、教具:教学课件。
2、学具:油画棒。
教学思路:这是一节美术和音乐、舞蹈综合的课目,教学中必须考虑利用多方面的因素,如音乐、道具等手段来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融入到音乐的欢快节奏中,从而大胆自由地表现。
教学过程的安排如下:欣赏感受——学习探讨,综合体验——回忆构思,大胆表现——交流创作。
教学过程:一、欣赏感受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快乐的舞蹈》!(出示课题)3、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轻松的交谈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
)二、学习探讨,综合体验1、师:舞蹈可以很好的将我们内心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作为我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
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7. 快乐地舞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舞蹈的基本知识,感受舞蹈的美感,培养对舞蹈艺术的热爱。
2. 使学生掌握绘画舞蹈动作的基本方法,提高绘画水平。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舞蹈的基本知识:介绍舞蹈的定义、种类、特点等。
2. 绘画舞蹈动作:学习绘画舞蹈动作的基本方法,如动态线条、比例、表情等。
3. 舞蹈欣赏:欣赏不同类型的舞蹈,感受舞蹈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绘画舞蹈动作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动态线条的表现、人物比例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舞蹈视频、绘画工具、教材。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舞蹈视频,引导学生欣赏舞蹈,感受舞蹈的美感。
2. 讲解:介绍舞蹈的基本知识,讲解绘画舞蹈动作的方法。
3. 示范:教师示范绘画舞蹈动作,学生跟随练习。
4. 练习:学生独立绘画舞蹈动作,教师个别指导。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舞蹈的基本知识:定义、种类、特点。
2. 绘画舞蹈动作的方法:动态线条、比例、表情。
3. 舞蹈欣赏:不同类型的舞蹈。
七、作业设计1. 绘画一幅舞蹈动作作品,要求动态线条流畅、人物比例准确。
2. 欣赏一部舞蹈作品,写出自己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舞蹈的热爱和绘画的兴趣是否得到充分激发?2. 学生是否掌握了绘画舞蹈动作的基本方法?3.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有趣?4.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有效?5. 如何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1. 导入:通过播放舞蹈视频,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舞蹈的兴趣。
选择视频时,应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节奏明快、动作简单、富有感染力的舞蹈片段。
这样的视频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2. 讲解:在介绍舞蹈的基本知识时,教师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结合图片或实物展示,帮助学生建立对舞蹈的初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