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表类型定义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线性表什么是线性表?线性表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它由一系列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元素组成。
线性表中的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线性关系,即每个元素都有唯一的直接前驱和直接后继(除了第一个元素没有直接前驱和最后一个元素没有直接后继)。
线性表可以用来存储一组有序的数据,例如整数、浮点数、字符等等。
它可以通过下标来访问元素,支持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
线性表的分类线性表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顺序表和链表。
顺序表顺序表是将线性表的元素按照顺序依次存储在一块连续的存储空间中。
在顺序表中,按照元素插入顺序分为静态顺序表和动态顺序表。
静态顺序表静态顺序表是指事先申请好固定大小的存储空间,用于存储线性表的元素。
静态顺序表的大小在编译时确定,无法动态调整。
当静态顺序表已满时,如果需要插入新的元素,就无法继续插入,需要进行额外的处理。
动态顺序表动态顺序表是指不事先申请固定大小的存储空间,而在需要时进行动态扩容和缩容的顺序表。
动态顺序表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动态调整,使得线性表可以动态增长或减少。
链表链表是一种通过指针将线性表的元素链接在一起的数据结构。
链表中的每个元素都包含一个指针,指向下一个元素。
链表的存储空间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
单链表单链表是链表的基本形式。
每个节点包含数据域和指针域,数据域用于存储元素的值,指针域用于指向下一个元素。
链表的头节点没有前驱节点,尾节点没有后继节点。
双链表双链表是在单链表的基础上进行扩展的。
每个节点除了有指向下一个元素的指针,还有指向前一个元素的指针。
双链表可以支持双向遍历和双向操作,但相应地增加了额外的指针域,占用更多的存储空间。
线性表的操作线性表的常用操作包括插入、删除、查找、遍历等。
插入插入操作可以在线性表的指定位置插入一个新的元素。
插入元素时,需要移动后续元素的位置来腾出空间,并调整相应的指针。
插入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n)。
删除删除操作可以删除线性表中指定位置的元素。
删除元素时,需要调整前后元素的指针,使得元素之间重新链接。
顺序表类型定义
顺序表类型定义是一种数据结构,由相同类型的元素连续存储在内存中形成一个逻辑上有序的序列。
顺序表又称为线性表,它是一种可以容纳任意类型的数据的数据结构,也是计算机中最常用的数据结构之一。
顺序表的特点是:存储方式简单,因为它只需要连续的内存单元就可以存储元素;查找快,因为它具有索引,可以快速查找到需要的元素;插入和删除方便,因为顺序表本身就是一个有序的结构,只需要移动一小部分元素就可以实现插入和删除;可以随机访问,因为它具有索引,可以根据索引快速访问到指定位置的元素。
顺序表的缺点是:容量有限,因为它需要连续的内存空间,如果存储的元素太多,就会导致内存空间不够用;插入和删除效率较低,因为顺序表本身是一个有序的结构,插入和删除时需要移动大量的元素,所以效率较低。
顺序表在程序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来存储数据、实现算法、实现抽象数据类型(ADT)等。
在算法设计中,顺序表可以用来实现查找、排序、插入、删除等常见的算法;在数据结构设计中,顺序表可以用来实现栈、队列、双端队列等复杂的数据结构;在ADT设计中,顺序表可以用来实现字符串、集合、图等常见的ADT。
总之,顺序表类型定义是一种简单易用的数据结构,它可以用来实现各种常见的算法和数据结构,而且可以满足大多数应用场景的需求。
线性表的概念
线性表是计算机科学中一种重要的数据结构,广泛应用于各种计算任务的解决。
它定义为一种有序的存储结构,由一系列相同数据类型的元素组成,可以顺序访问和操作,元素可以通过索引来查找和修改。
线性表的数据结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顺序存储。
线性表中元素是有序排列的,每个元素在内存中都有一个固定的地址。
(2)单向链接。
线性表中的元素只有一个指针,只能指向它的下一个元素,形成一个单向链表,使其更容易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
(3)元素类型。
线性表中的元素类型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数据,甚至可以是结构体或联合体。
(4)存储量受限。
线性表只能存储有限数量的元素,超出它的存储量后可能要重新分配存储空间,降低程序的效率。
线性表有很多应用场景,比如用于存储处理图形信息的图算法,编码解码软件,操作系统的程序管理,数据库的索引查询等。
线性表的应用场景受到数据结构的影响,有时需要考虑复杂度和存储空间等问题。
近年来,有关线性表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举例来说,基于线性表的静态分析和动态编程技术,利用静态分析技术可以更好地识别和分析程序代码中的控制流和数据流,有效提高程序的性能。
而动态编程技术则可以在线性表中根据元素间的函数关系来构造更加高
效的程序。
总之,线性表是计算机科学中一种重要的数据结构,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可以满足各种程序处理的需求。
由于线性表的易学性和多样性,它被广泛用于计算任务的实现中。
数据结构---线性表线性表代码主要参考严蔚敏《数据结构(c语言版)》,有部分改动线性表的定义定义•线性表是具有相同的数据类型的n(n >= 0)个数据元素的有限序列,当n=0时线性表为一个空表•用L表示线性表则L = (a1,a2,a3,…,ano a1为表头元素,an为表尾元素o a1无直接前驱,an无直接后继特点•表中元素个数有限•表中元素具有逻辑上的顺序,表中元素有先后次序•表中元素都是数据元素•表中元素的数据类型都相同,每个元素占的空间大小一致要点数据项、数据元素、线性表的关系线性表由若干个数据元素组成,而数据元素又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数据项是数据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其中姓名,学号等就是数据项线性表的顺序表示顺序表的定义顺序表是指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存储信息表中的数据元素,从而使得逻辑相邻的两个元素在物理位置上也相邻预先定义(为了代码可以运行)#define True 1#define False 0#define OK 1#define ERROR 0#define INFEASIBLE -1#define OVERFLOW -2typedef int Status;第n个元素的内存地址表示为LOC(A) + (n-1)*sizeof(ElemType)假定线性表的元素类型为ElemType,则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类型描述为typedef int ElemType ;#define MaxSize 50typedef struct{ElemType data[MaxSize];int length;}SqList;一维数组可以是静态分配的,也可以是动态分配的。
静态分配后大小和空间都固定了,下面使用动态分配的形式typedef int ElemType ;#define InitSize 100 //表长度的初始大小定义#define ListIncreasement 10 //线性表存储空间的分配增量typedef struct{ElemType *data;int MaxSize,length;}SeqList;顺序表的初始化顺序表的初始化,&是C++的引用,可以使用指针代替Status InitList(SeqList &L){L.data = (ElemType *) malloc(InitSize * sizeof(ElemType));if(! L.data) exit(OVERFLOW);//存储分配失败L.length = 0;L.MaxSize = InitSize;return OK;}顺序表的插入在顺序表L的第i(1<= i <= L.length +1)个位置插入新元素e,需要将第n 个至第i (共n-i+1)个元素向后移动一个位置【最后一个到倒数第n-i+i个元素向后移动一位】。
线性表知识点总结定义:线性表是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n(n≥0)个数据元素的有限序列。
其中n为表长。
当n=0时 线性表是⼀个空表特点:线性表中第⼀个元素称为表头元素;最后⼀个元素称为表尾元素。
除第⼀个元素外,每个元素有且仅有⼀个直接前驱。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称为顺序表。
它是⽤⼀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如C语⾔⾥⾯的数组),依次存储线性表中的数据元素,从⽽使得逻辑上相邻的两个元素在物理位置上也相邻。
建⽴顺序表的三个属性:1.存储空间的起始位置(数组名data)2.顺序表最⼤存储容量(MaxSize)3.顺序表当前的长度(length)其实数组还可以动态分配空间,存储数组的空间是在程序执⾏过程中通过动态存储分配语句分配总结:1.顺序表最主要的特点是随机访问(C语⾔中基于数组),即通过⾸地址和元素序号可以在O(1)的时间内找到指定的元素。
2.顺序表的存储密度⾼,每个结点只存储数据元素。
⽆需给表中元素花费空间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因为物理位置相邻特性决定)1.插⼊算法思路:1.判断i的值是否正确1 2 3 4 5 6#define Maxsize 50 //定义线性表的最⼤长度typedef int Elemtype // 假定表中的元素类型是整型typedef struct{Elemtype data [maxsize]; // 顺序表中的元素int lengh; // 顺序表的类型定义}Sqlist;1234567891011121314 typedef int Elemtype // 假定表中的元素类型是整型typedef struct{Elemtype *data; // 指⽰动态分配数组的指针int Maxsize,lengh; // 数组的最⼤容量和当前个数}Sqlist;//C语⾔的动态分配语句为#define InitSize 100SeqList L;L.data = (ElemType*)malloc(sizeof(ElemType)*InitSize);/*注意:动态分配并不是链式存储,同样还属于顺序存储结构,只是分配的空间⼤⼩可以在运⾏时决定*/2.判断表长是否超过数组长度3.从后向前到第i个位置,分别将这些元素都向后移动⼀位4.将该元素插⼊位置i 并修改表长代码分析:最好情况:在表尾插⼊(即i=n+1),元素后移语句将不执⾏,时间复杂度为O(1)。
824-计算机基础考试大纲计算机基础包括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两部分内容,每部分内容各占1/2。
I 数据结构课程基本要求:数据结构是在计算机科学中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表、栈和队列、串、数组和广义表、树和二叉树、图、内排序、文件管理和外排序等。
考试的具体要求包括:1. 全面系统地掌握队列、堆、栈、树、图等基本数据结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课程中的典型算法;2. 提高对各种数据结构与算法的程序设计能力,提高对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实际运用能力。
考试内容:1. 线性表1.1. 线性表的类型定义1.2. 线性表的顺序表示与实现1.3. 线性表的链式表示与实现2. 栈和队列2.1. 栈的定义与实现2.2. 栈与递归的实现2.3. 队列的定义与实现3. 串3.1. 串的定义与实现3.2. 串的模式匹配算法4. 数组和广义表4.1. 数组的定义与实现4.2. 矩阵的压缩存储4.3. 广义表的定义与实现4.4. 广义表的递归算法5. 树和二叉树5.1. 树的定义和基本术语5.2. 二叉树的定义、性质和存储结构5.3. 遍历二叉树和线索二叉树5.4. 树和森林5.5. 赫夫曼树及其应用5.6. 回溯法与树的遍历6. 图6.1. 图的定义和术语6.2. 图的存储结构6.3. 图的遍历6.4. 最短路径7. 动态存储管理7.1. 边界标识法7.2. 伙伴系统7.3. 存储紧缩8. 查找8.1. 静态查找表8.2. 动态查找表8.3. 哈希表9. 内部排序9.1. 内部排序算法,插入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归并排序和基数排序等9.2. 内部排序算法的比较10. 外部排序10.1. 外存信息的存取10.2. 多路平衡归并的实现10.3. 选择排序10.4. 最佳归并树11. 文件11.1. 有关文件的基本概念11.2. 顺序文件与索引文件11.3. 直接存取文件(散列文件)11.4. 多关键字文件参考书目:1.《数据结构(C语言版)》作者:严蔚敏,吴伟民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20236852.《数据结构与算法》作者:张铭,王腾蛟,赵海燕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9787040239614II 计算机网络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线性表
顺序表
语言级上的类型定义描述
const maxsize=顺序表的容量:
typedef struct
{datatype data[maxsize];
int last;
}sqlist;
sqlist L;
基本运算的实现
1.插入
void insert_sqlist(sqlist L,datatype x,int i) 2.删除
void delete_sqlist(sqlist L,int i);
3.定位
int locate_sqlist(sqlist L,datatype X)
4.求表长
5.读表元
单链表
语言级上的类型定义描述
typedef struct node *pointer;
struct node
{datatype data;
pointer next;
};
typedef pointer lklist;
基本运算的实现
1.初始化
lklist initiate_lklist()
2.求表长
int length_lklist(lklist head)
3.按序号查找
pointer find_lklist(lklist head,int i)
4.定位
int locate_lklist(lklist head,datatype x)
5.删除
void delete_lklist(lklist head,int i)
6.插入
void insert_lklist(lklist head,datatype x,int i) 7.建表
lklist create_lklist1()
8.清除重复结点
void purge_lklist(lklist head)
双链表
语言级上的类型定义描述typedef struct dnode *dpointer; struct dnode
{datatype data;
dpointer prior,next;
}
typedef dpointer dlklist;
串
语言级上的类型定义描述const maxlen=串的最大长度; typedef str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