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习题课教程文件
- 格式:ppt
- 大小:824.50 KB
- 文档页数:70
18.2 课后习题详解1. 选择一种镧系金属,写出其与稀酸反应的方程式,并用有关电极电势和镧系元素形稳定氧化态的规律说明所得结论。
解:选择La 元素,其与稀酸的反应方程式为322623La H La H +++=+。
镧系金属的特征氧化值为+3价,酸性条件下,镧系金属的3(/) 1.98A E Ln Ln V θ+≤-,La 与H +反应生成04f 全空的稳定结构的3La +。
2. 在镧系元素中哪几种元素最容易出现非常见氧化态,并说明出现非常见氧化态与原子的电子层构型之间的关系。
解:镧系金属的特征氧化值为+3价,但是Ce 、Pr 和Tb 还有+4价氧化态,Sm 、Eu 和Yb 还有+2价氧化态,这与其电子构型有关。
其对应的电子构型分别为40(4)Ce f +、41Pr (4)f +、47(4)Tb f +,26(4)Sm f +、27(4)Eu f +、214(4)Yb f +。
而04f 、74f 和144f 为全空、半满和全满的稳定结构,容易形成。
3. 根据有关化学性质的知识推和铈和铕为什么在离子交换等现代分离技术发展起来之前是镧系元素中最易分离出来的元素?解:由于铈具有112456f d s 的稳定电子构型,除能形成3Ce +外,还能形成4Ce+;4Ce +在水溶液中或在固相中都能稳定存在。
当pH 值为6时,,在弱酸中或弱碱溶液中,氯气等氧化剂能将Ce 3+氧化为4Ce +,而且4Ce +易水解,在碱性溶液中能生成CeO 2·xH 2O 沉淀,甚至pH 在0.7~1的条件下就能沉淀出来;其他+3稀土元素则要pH 在6~8时才沉淀。
这样,可将铈在分离其他稀土元素之前就分离出来。
铕得电子构型为4f 26s 2,可形成Eu 2+。
Sm 3+,Eu 3+,Yb 3+比其他稀土离子较易还原为Ln 2+,特别时Eu 3+更易被还原。
这可从下列电对的值看出:,可用Zn 做还原剂将Eu 3+还原为Eu 2+,而Sm 3+,Yb 3+等不被还原。
1.1 在定量分析中,天平零点稍有移动,则误差类型为(B )A. 系统误差B. 偶然误差C. 过失误差1.2 在定量分析中,砝码锈蚀,则误差类型为(A )A. 系统误差B. 偶然误差C. 过失误差1.3 在定量分析中,滴定时不慎从锥形瓶中溅出一滴溶液,则误差类型为(C )A. 系统误差B. 偶然误差C. 过失误差1.4在定量分析中,基准物放置空气中吸收了水分和CO或所含结晶水部分风化,则误差类型为( A )A. 系统误差B. 偶然误差C. 过失误差1.5 在定量分析中,滴定剂中含有少量待测组分,则误差类型为(A )A. 系统误差B. 偶然误差C. 过失误差1.6 在定量分析中,沉淀洗涤时,少量沉淀因溶解而损失,则误差类型为(A )A. 系统误差B. 偶然误差C. 过失误差1.7 在定量分析中,过滤沉淀时,出现穿滤现象而未发现,则误差类型为(C )A. 系统误差B. 偶然误差C. 过失误差1.8 在定量分析中,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则误差类型为(B )A. 系统误差B. 偶然误差C. 过失误差1.9 在定量分析中,移液管、容量瓶的相对体积未进行校准,则误差类型为(A )A. 系统误差B. 偶然误差C. 过失误差1.10 在定量分析中,甲乙两人用同样的方法测定,结果总不能一致,则误差类型为( B )A. 系统误差B. 偶然误差C. 过失误差1.21在差减法称量中第一次称量使用了磨损的硅码,则消除误差的方法 (A.B.C.D.E.F.1.22A.B.C.D.E.F.1.23A.B.C.D.E.F.1.24 (A.B.C.D.E.F.1.25A.B.C.D.E.F.1.26A.进行对照试验进行空白试验增加测定次数遵守操作规程校准仪器校正分析方法把热溶液转移到容量并立即稀释至标线,产生的该误差需( A )0进行对照试验进行空白试验增加测定次数遵守操作规程校准仪器校正分析方法配标准溶液时,容量瓶内溶液未摇匀,消除该误差需( D )0进行对照试验进行空白试验增加测定次数遵守操作规程校准仪器校正分析方法。
大连理工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26 科目名称:分析化学及分析化学实验大连理工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分析化学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复习大纲如下:一、化学分析1、酸碱滴定分析:酸碱平衡、pH计算及缓冲溶液的配置、酸碱滴定曲线、酸碱滴定指示剂。
2、络合滴定法:络合滴定原理、条件稳定常数、酸效应系数和副反应系数、配位滴定中的干扰及消除、EDTA标准溶液配置。
3、氧化还原滴定法:条件电极电位、氧化还原滴定原理、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4、沉淀滴定法及重量分析法:沉淀滴定法原理;Mohr法、Volhard法和Fajans法;溶解度、溶度积和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沉淀类型、形成过程和不同沉淀条件的选择。
5、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误差的概念和来源、减小分析误差的方法、有效数字。
二、仪器分析1、电化学分析法:电位分析法、库伦分析法、极谱分析法、循环伏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应用及相关计算。
2、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和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的基本原理、应用及相关计算;超临界流体等现代色谱法的原理及应用。
3、原子光谱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应用及相关计算。
4、X射线光谱和表面分析法: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5.分子发光分析法:化学发光分析法、分子荧光与磷光的基本原理、测量技术与应用。
6、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方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吸收带类型与溶剂效应、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解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7、红外与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分子中基团的基本振动形式、影响峰位变化的因素;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红外谱图解析方法和不饱和度的计算、红外谱图解析;激光拉曼光谱法的原理与特点、激光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的差异与互补性、激光拉曼光谱谱图的解析方法;红外分析仪器的结构流程与特点,试样制备方法。
其平衡常数为K譟sp①,M yers借用了R畅M畅Smith[4]的相关数据。
如果再写出下列两个离子平衡方程式:H++O H-H2O K譟=1/K譟w(2)H++H S-H2S K譟=1/K譟a1(H2S)(3)将反应式(1),(2),(3)相加得到ZnS(s)在酸中的溶解反应式:ZnS(s)+2H+Zn2++H2S K譟spa(ZnS)如果取p K譟a1(H2S)=7.02[4],则K譟spa(ZnS)=K譟spK譟w K譟a1(H2S)≈1021K譟sp(65)式(65)表明M S(s)型硫化物的K譟spa是K譟sp的1021倍。
从上述推导过程可以看出,K譟spa的确定和使用确实避开了K譟a2(H2S)。
M yers还指出,K譟spa(M S)>10-2时,M S(s)在酸中是可溶的,K譟spa在金属硫化物的分离中也是适用的。
主要参考文献 [1]Myers R J.The New Low Value for the Second Dissociation Constant for H2S.J Chem Educ,1986,63:687. [2]Yagil G.The Effect of Ionic Hydration on Equilibria and Rate in Concentrated Elec唱trolyte solutions.Ⅲ.The H-Scale in Concentrated Hydroxide Solution.J Phys Chem,1967,71:1034. [3]Meyer B.Second Dissociation Constant of Hydrogen Sulfide.Inorg Chem,1983,22:2345. [4]Smith R M.Critical Stability Constants Vol4.Inorg Complexes.New York:Plenum,1976.三、习题解析 1(63)畅放射化学技术在确定溶度积常数中是很有用的。
分析化学_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定量分析化学中最突出的概念是()参考答案:量的概念2.用离子选择电极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对加入标准溶液的要求为()参考答案:体积要小,其浓度要高3.可用下列何种方法减免分析测试中的系统误差-参考答案:进行仪器校正4.能够表示固定相对两种组分选择性的参数是()参考答案:相对保留值5.玻璃电极在使用前需要在去离子水中浸泡24小时,目的是()参考答案:形成水化层,使不对称电位稳定6.电位测定时,溶液搅拌的目的是参考答案:缩短电极建立电位平衡的时间7.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测量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应当用()参考答案:F检验8.下列各项中属于过失误差的是()参考答案:实验中滴定剂溅落到锥形瓶外9.在气-液色谱分析中, 色谱柱中的固定相为参考答案:载体+固定液10.等电位点是指()参考答案:该点电位值不随温度改变11.测定某有机物, 称取 0.2000 g, 溶解后加入 0.01000 mol/L I2标准溶液 10.00mL, 回滴I2时消耗0.01000 mol/L Na2S2O3 19.20 mL, 则此测定的相对误差约是参考答案:百分之几12.分析SiO2的质量分数得到两个数据:35.01%,35.42%, 按有效数字规则其平均值应表示为参考答案:35.22%13.核磁共振波谱法中选四甲基硅烷Si(CH3)4(TMS)作为参比的原因不包括()参考答案:分子量相对较大14.对化学位移没有影响的因素是()参考答案:核磁共振仪的磁场强度15.质量吸收系数a 与摩尔吸收系数κ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参考答案:a =κ/M;16.假设一分光光度计的读数误差DT = 0.1 %,则其测定待测试样浓度的相对误差最小时,其吸光度值为( )参考答案:0.434;17.请按序排列下列化合物中划线部分的氢在NMR中化学位移值的大小 ()a.CH3Fb.CH2OCH3c.(CH3)3N d.(CH3)4C参考答案:a>b>c>d18.在下列化合物中,用字母标出的4种氢核的化学位移值(d)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图片】参考答案:d >c>b>a19.三个不同的质子A, B, C, 其屏蔽常数的次序为:s B>s A>s C, 当这三个质子在共振时, 所需外磁场B0的次序是()参考答案:B 0(B)> B 0(A)> B 0(C)20.下列有关色谱分离过程的正确描述是()参考答案:两相、两相的相对运动以及组分在两相间的多次分配构成了色谱法的基础2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建立的关键突破是()参考答案:特殊光源;22.采用测量峰值吸收系数的方法代替积分吸收,下列条件中哪项是必须的?()参考答案:发射线轮廓小于吸收线轮廓23.通常用来表示原子吸收线轮廓的特征值的是()参考答案:中心频率与半宽度;24.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中单色器位于()参考答案:原子化器之后25.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铷时,加入1%的钠盐溶液,其作用是()参考答案:消电离剂26.用新方法测定标准样品,得到一组测定值,要判断新方法是否可靠,应该使用()参考答案:t检验27.置信度一定时,增加测定次数n,置信度区间变;n不变时,置信度提高,置信区间变()参考答案:小;大28.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吸光物质是()参考答案:火焰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29.置信度的定义是()参考答案:测量值出现在一定范围内的可能性的大小,通常用%来表示30.下列各项造成偶然误差的是()参考答案:在称量时天平的平衡点稍有变动31.下列哪项是正确的定量分析一般过程()参考答案:取样-预处理-测定-分析结果的计算与评价32.获195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是()参考答案:Heyrovsky J33.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则应当用参考答案:F检验34.仪器分析的大发展时期出现在()参考答案:20世纪40年代后35.普遍认为分析化学经历了几次重要变革()参考答案:三次36.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都属于()参考答案:光分析法37.分析化学可分为无机分析,有机分析,生化分析,药物分析,这是()参考答案:按分析对象分类38.按Q检测法(n=4时,Q0.90=0.76)删除可疑值,下列各组数据中有可疑值应予删除的是()参考答案:3.03,3.04,3.05,3.1339.能够指示化学反应终点到达的指示剂必须具有下列何种性质()参考答案:在反应终点前后有明显的颜色变化40.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的光源是()参考答案:空心阴极灯41.在一定温度下,组分的分配系数K参考答案:K越大,出峰越慢42.速率方程正确的是()参考答案:H = A + B/u + C·u43.载气流速高时, 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是()参考答案:传质阻力项44.红外吸收光谱属于()参考答案:分子光谱45.分析结果出现下列情况,属于系统误差()参考答案:称量时试样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46.下列情况中,使分析结果产生正误差的是()参考答案:用于标定标准溶液的基准物在称量时吸潮了47.分析数据的可靠性随平行测定次数的增加而提高,但达到一定次数后,再增加测定次数也就没有意义了。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c试卷教学文案大连理工大学2007分析C试卷姓名:__________ 大连理工大学学号:__________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试卷: C 闭卷院系:__________ 授课院(系):___化院___ 考试日期:2007 年8 月 19 日试卷共 7 页_____ 级_____ 班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1.测定碱灰中的总碱度时,已知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0756mol·L-1,它包含四位有效数字。
()2.精密度高,准确度就一定高。
()3.对于多元酸H3PO4,只要有合适的指示剂,每个质子都可分别滴定。
()4.滴定管最后一位读数的不确定性将产生偶然误差。
()5.沉淀滴定中滴定曲线突跃范围的大小取决于形成沉淀的Ksp以及滴定剂和被测物的浓度。
()6.酸效应系数的数值越大,表示酸效应引起的副反应越严重。
()7.如果配位滴定的终点误差ΔpM为0.2~0.5,允许终点误差TE则金属离子能被直接滴定的条件为:cK’MY≥106或lg cK’MY≥6。
()8.碘量法中的主要误差来源是由于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不稳定,容易与空气和水中的氧反应,使滴定结果偏高。
()9.在色谱分析中,如果在某种固定液中两待测组分的分配系数相同,要想使其获得分离,需要增加分离柱的长度。
()10.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是由高纯LaF3晶体制作的。
()11.在紫外光谱中,发色团指的是有颜色并在近紫外和可见光区域有特征吸收的基团。
()12.1802年人们已发现原子吸收现象,但在1955年以前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一直没有建立,这是由于人们一直无法解决吸光度与试样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13.紫外吸收光谱与红外吸收光谱两者都属于分子光谱,差别是两者使用的波长范围有不同,紫外吸收光谱主要获得有关分子中共轭体信息,红外吸收光谱则获得基团是否存在的信息。
()14.氢键对质子的化学位移影响较大,所以活泼氢的化学位移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大连理工大学版《无机化学》典型题精讲精练与课后习题解析大连理工大学版《无机化学》是无机化学学科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对于无机化学的学习来说非常有帮助。
《无机化学》典型题精讲精练与课后习题解析则是针对这本教材的一本辅导读物,通过详细的解析课本中的题目和习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下面,我们来分步骤阐述如何使用这本书进行学习。
第一步,认真阅读课本并理解概念。
在学习无机化学时,最基本的就是要理解概念。
这本辅导读物中,每个章节都有对应的典型题目,学生应该先认真阅读课本,并理解其中的概念,然后再尝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这些概念。
这有助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有助于在解题中运用这些基本概念。
第二步,仔细阅读题目分析和策略。
在阅读典型题和习题时,学生应该注重题目分析和策略,认真理解题目所要求的知识点和解题的思路。
可以先尝试着自己思考解题的方法,然后再仔细阅读书中的解析,理解正确解法,查漏补缺。
第三步,掌握方法和技巧。
在解题过程中,方法和技巧非常重要。
这本书给出了很多解题方法和技巧,包括结构解析法、配位理论法、红ox反应法等等。
学生应该认真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熟练运用于解题中。
第四步,勤做习题并检查答案。
无论是典型题还是习题,只有勤做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
学生可以选择性地做几道典型题和一些习题,通过不断练习和检查答案,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信心,从而更好地掌握无机化学。
总之,《无机化学》典型题精讲精练与课后习题解析通过详细的解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学生只要按照上述步骤认真学习,相信一定会收获不小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