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9课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9课光的魅力》人教版教学内容《第19课光的魅力》是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光与物体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光感,进而创作出具有立体感和生动感的美术作品。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特性,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光感,培养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光与物体之间的明暗关系。
2. 线条和色彩的运用。
3. 立体感和生动感的营造。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投影仪、光与物体关系的图片、优秀美术作品。
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水粉颜料、画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光与物体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光的特点。
2. 新课内容:讲解光的基本特性,演示线条和色彩表现光感的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合作,观察实物,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实践。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与物体之间的关系及表现方法。
板书设计1. 课题:《第19课光的魅力》2. 教学目标:掌握光的基本特性,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光感,培养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3. 教学难点:光与物体之间的明暗关系,线条和色彩的运用,立体感和生动感的营造。
4. 教学内容:观察分析光的特点,学习表现光感的方法,实践绘画。
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光感,创作一幅具有立体感和生动感的美术作品。
2. 家庭作业: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用绘画形式记录下来,下次课分享。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光的基本特性有了深入了解,能较好地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光感,作品具有一定的立体感和生动感。
2. 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在表现光感时,对明暗关系的处理不够自然,需进一步加强指导。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9课小英雄雨来课堂笔记
《小英雄雨来》是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的第19课。
这篇课文
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雨来在家庭中的种种英勇事迹。
课文开始,雨来的爸爸称赞他是一个小英雄,因为他在家里疏通下水道、救鸟、灭火的时候,都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敢和智慧。
接着,课文介绍了雨来的爸爸得知他在学校里也是一个小英雄,就更加自豪。
然后,课文回到了家庭中,雨来的妈妈说他是一个小设计师,因为他在家里能够精心设计各种方案来解决问题。
雨来的妹妹也称赞他是一个小天使,因为他总是能够帮助她解决难题。
最后,课文提到了雨来的奶奶,她说雨来是她的小老师,因为他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知识,能够帮助她解答问题。
通过这个故事,课文想要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小英雄,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学校中,只要我们勇敢、智慧地解决问题,并且帮助他人,就能成为一个小英雄。
这是一个非常感人、励志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并乐于助人。
同时也让我们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价值,只要我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就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是我对《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的课堂笔记。
四年级下册语文19课课文是《小英雄雨来》。
以下是该课文的批注:1.背景介绍:这篇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
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
2.主要人物:主人公雨来,还有雨来掩护的革命干部,以及敌人。
3.情节梳理: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写了雨来与敌人巧妙周旋、掩护
被捕、遭受毒打、成功脱险等几个情节。
4.主题思想:课文通过雨来的故事,表现了抗日根据地少年的机智勇敢
和爱国精神,以及与敌人斗争的顽强意志。
5.写作手法:课文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亲切自然,使读者有身
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故事中运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雨来的形象。
6.佳句欣赏:“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
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这个描写生动地表现了雨来的活泼可爱和机智勇敢。
7.阅读启示:阅读本篇课文,可以感受到抗日根据地少年的英勇形象和
爱国精神,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顽强意志和伟大精神。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生命生命》教案(一)一、介绍作者,导入课题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人,她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作者──杏林子。
在别人眼中,杏林子是一个非常不幸的人,十二岁那年,她不幸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从此,脚不能动,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只能终日生活在轮椅上。
然而,在长达50多年的病痛煎熬中,她却写下了40多部剧本和许多散文,是什么让她变得如此坚强,对生活充满了憧憬与希望呢?(板书课题,生齐读)是呀,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可贵的,也是美好的,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聆听作者从心灵深处唱出的这曲珍爱生命的乐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尝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
2、全班交流。
三、品读课文,交流感受1、作者正是用这三个事例来向我们讲述了生命的存在,请同学们在这三个事例中选择让你感触最深,最喜欢的事例,反复地读,用心地读,把你认为写得最精彩、最让你震惊,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画下来,如果能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就更好了!2、交流感受:⑴飞蛾险境求生:重点句子体会“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介绍飞蛾的寿命,体会它强烈的求生的欲望,带着这种感情读课题。
⑵瓜子砖缝生长:重点句子体会“那小小的种子,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在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假如你就是那粒种子,你想说点什么?(体会坚强、勇敢的精神),带着这种感情读课题。
⑶倾听沉稳心跳:重点句子体会“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自己的心跳,说说感受,心情?带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再次读课题。
四、升华课题,课外延伸1、课文学到这你想对作者说点什么?2、杏林子是坚强的,她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读最后一段,总结“生命有限,价值无限”)3、你会把这八个字送给谁?4、听听冰心对生命的感悟。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课堂笔记
课文标题:巨人的花园
生字:
1、溢(yì):充满而流出来。
2、允(yǔn):允许。
3、喧(xuān):喧闹。
4、添(tiān):增加。
5、训(xùn):训练,教训。
6、酷(kù):冷酷。
7、颊(jiá):脸蛋。
8、拆(chāi):拆掉。
词语解释:
1、允许:同意做某事。
2、喧闹:喧哗热闹。
3、增添:增加。
4、冷酷:冷漠无情。
5、愉快:高兴地。
6、训斥:批评,责备。
7、炫耀:夸大地显示自己的本领或特长。
8、拆除:拆掉,除去。
句子解释:
1、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1、这个句子表达了巨人的内心变化,他通过观察和体验,认识到了孩子的重要性。
2、他拆除了围墙,把花园还给了孩子们。
1、这个句子表明巨人采取了行动,将花园还给孩子们,让他们重新回到花园中玩耍。
中心思想:
本文讲述了巨人拥有一座美丽的花园,但因为他不允许孩子们进入,使得花
园失去了春天的美景。
后来,巨人明白了孩子们的重要性,拆除了围墙,让花园重新焕发生机。
文章表达了孩子带给人快乐和生命力的主题。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9课生命生命课文《生命生命》是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9课,这篇课文通过飞蛾求生、瓜苗抗争、倾听心跳三个生活中极小的事来感悟生命的意义。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9课《生命生命》课文,供大家参阅学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9课《生命生命》课文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
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
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
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
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9课《生命生命》课文内容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
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二是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9课我们家的男子汉1.认识本课“徽、谜、拇”等15个生字,积累文中的生字词语,理解文中颇有哲理的语句。
2.学习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
3.体会“男子汉”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征。
4.学习怎样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积累文中的生字词语,理解文中颇有哲理的语句。
2.学习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
1.体会“男子汉”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征。
2.学习怎样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件和相关的图片。
1课时第一课时一、揭题。
1.谈话:一提到“男子汉”,我们的头脑中就会马上联想到。
顶天立地、敢说敢为、正直无私、胸怀宽广等词。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忆写的《我们家的男子汉》,看一看和我们印象中的男子汉有何不同。
2.作者简介:王安忆,中国当代文学女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被视为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自1980年代中期起盛行于中国文坛的“知青文学”、“寻根文学”等文学创作类型的代表性作家。
代表作:《长恨歌》、《小鲍庄》、《流逝》。
二、整体感知,掌握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随意地抽出下列词语卡片。
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安徽谜语大拇指嘴唇和尚倔强沮丧嘱咐情绪熟悉嘹亮妨碍(2)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
重点注意:多音字“强、济”的读音。
强(qiáng)求勉强(qiǎng)倔强(jiàng)经济(jì)人才济济(jǐ)(3)教师再次出示以上的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
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悟。
(一)学习“他对食物的兴趣”。
1.课文从哪几方面写“他对食物的兴趣”预设:(1)他吃饭吃得很好,量很多,范围很广——什么都要吃,而且吃得极有滋味。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第19课小英雄雨来的好词好句1.雨来得猝不及防。
2.大家都为雨来的到来感到兴奋。
3.雨毫不留情地下个不停。
4.雨滴跳跃着落在窗户上。
5.雨水夹杂着清香的气味。
6.雨使大地变得湿润而绿意盎然。
7.雨水像一串珍珠落在地面上。
8.雨来带来了一阵凉意。
9.雨水滴落在花朵上,仿佛在轻轻击打。
10.雨来的声音像是天空在哭泣。
11.雨使人们的心情变得舒畅。
12.雨水给大地带来了生机。
13.雨来的时候,家里的小猫总是躲在床底下。
14.雨水滴落在后花园的草坪上,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15.雨水轻轻拍打着玻璃窗,发出嘀嗒嘀嗒的声音。
16.雨是大自然的恩赐。
17.雨来了,小溪里的水变得清澈见底。
18.雨来了,大家都打起了雨伞。
19.雨滴从树叶上滚落下来,发出沙沙的声音。
20.雨滴洒在人们的脸上,感觉清凉又舒服。
21.雨水淋湿了我的头发,让我感到心情愉快。
22.小雨轻轻拍打着花瓣,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23.雨来了,天空变得灰蒙蒙的。
24.雨来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家里听音乐、看电视。
25.雨水滑落在楼梯上,变得很滑,小心别摔倒了。
26.雨水落在地上,溅起一片片的水花。
27.雨水滴落在窗户上,模糊了外面的景色。
28.雨水洗刷了城市的尘垢。
29.雨来的时候,我喜欢听雨声入睡。
30.雨来了,城市的道路变得湿滑,要小心慢行。
31.雨来了,草地上的小动物都躲进了洞穴。
32.雨水滴落在花盆上,像是在轻轻唤醒花儿。
33.雨水打湿了学生们的衣服,他们在雨中欢笑着。
34.雨来了,花儿们都争相展开笑脸。
35.雨水滴在我的手上,感觉凉凉的。
36.雨水让城市的街道变得更加清洁和美丽。
37.雨水滴在湖面上,溅起一朵朵美丽的水花。
38.雨来了,我们可以在家里做手工、读书,度过美好的时光。
39.雨滴落在地上,发出咚咚的声音。
40.雨来了,我们可以看到彩虹。
41.雨水掉在地上,露出一个个小水洼。
42.雨水滴落在小草上,让小草更加茁壮。
43.雨来了,小溪中的鱼儿都活跃起来。
《小英雄雨来》好词好句
好词:一不留神、物归原主、战战兢兢、七嘴八舌、无边无际。
好句:
1、船,驶过河中心,向对岸摇去。
还乡河好像从来没有这样宽广过,两岸的芦苇,在夜雾里,变得像大海中的岛屿一般。
2、河水轻微的波溅声,铁头、二黑、雨来的身影,头上无边无际深蓝色的天空,又神秘、又伟大。
3、整个院子外面围着一道深沟。
沟外有铁丝网,有削成尖刀一样的木头桩子。
4、雨来想起这些关于狼的故事,就一边走着,不住的瞪大眼向四下里望。
5、迎面的晨风,把他两边的衣襟吹到后面,像鸟儿张起翅膀。
《19.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反思《我们家的男子汉》是四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课文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用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描写了一个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勇敢的男子汉形象。
教学重点:男子汉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征;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细腻传神地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其生动、风趣、幽默而含蓄的语言。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一)质疑标题,用问题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在讲课初,我先从本课标题开始质疑:谁家的男子汉?理解了“我们家的”的意思。
其次质疑:男子汉有什么特点,让学生通读文章,给出答案。
初步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认识和改换标题,明确男子汉的性格特征这篇文章与其他学过的文章最大的不同是文中有许多小标题,我告诉学生这些小标题就是文章的几个部分,都是围绕文章中心来写的。
学生认识了小标题,下一步就是教给学生,指导阅读小标题,从小标题中让学生体会“男子汉”的含义,我采用了改换小标题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用文中的人物语言来给文章换小标题,目的在于让学生能通过认读语言体会片段的主题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以“他对食物的兴趣”为例,我和学生一起探讨得出答案。
随后的几部分,我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放手让他们去讨论哪句话更适合来作小标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体会文章生动、风趣、幽默而含蓄的语言在“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一部分中写道:“去的那天早晨,他一声不吭,很镇静地四下打量着。
当别的孩子哭的时候,他才想起来哭。
哭声嘹亮,并无伤感,似乎只为了参加‘一个仪式’”。
这部分的语言十分生动、风趣、幽默而含蓄,“镇静”“并无伤感”这些词语体现了一个坚强的男子汉的形象,并让学生去找其他的关键词句,并能够在小组内分享这些词语。
二、成功之处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一)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们家的男子汉》说课稿一、说教材:这是一篇成年人写孩子趣事的文章。
课文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
按人物的性格特点组织、安排材料,观察细致,描写细腻,语言风趣、幽默而有含蓄。
二、说学情:本文通俗易懂,通过生动风趣的语言描写,突出了人物个性。
讲解这篇课文时,首先要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从而抓住关键语句具体地复述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深入研究文章主体部分安排材料的顺序和特点,进而了解文章的主旨,有关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
让学生摘出课文中细腻描写人物的有关句子,体会精彩之处。
三、说教学目标1.自主识字,认读本课“徽谜”等15个生字,学习理解新词。
2.学习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细致地观察和细腻地描写。
3.体会“男子汉”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征。
4.学会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1.较快速度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对小男子汉的喜爱之情。
2.学会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提“男子汉”,我们的头脑中就会马上联想到:顶天立地、敢说敢为、正直无私、胸怀宽广等词。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忆写的《我们家的男子汉》,看一看和我们印象中的男子汉有何不同。
(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者。
师:本文写得如此细腻、温厚,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作者是谁吧!王安忆,当代著名女作家。
其小说《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
王安忆的小说,多以平凡的小人物为主人公,表现他们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经历与情感。
(三)检查预习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读准下列词语不堪设想嘴馋翘起来倔强恍惚嗫嚅胆怯沮丧风靡抱歉搀扶潦草橘子着急人头济济轮廓防碍2.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查工具书,可以网上查找,也可以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下列词语,解释下列词语。
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
恍惚:①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精神恍惚。
② (记得、听得、看得)不真切;不清楚。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9课《生命生命》导
学案
胥丽2011年10月27日
19《生命生命》导学案
潍坊市潍城区实验小学胥丽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对重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朗读,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懂得生命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感悟生命的意义。
学习过程:
导课(约2分钟)
一、自主学习(约10分钟)
▲学习目标
1.快速大声地朗读课文,独立解决生字词。
2.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方法步骤(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加5颗星)
1.快速大声地朗读课文,把生字词读两遍,将你认为难写的生字在田字格里工整地写一写。
2.同伴两个互相检查生字词和课文的朗读情况,能读准字音,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随意抽查课文的一个自然段)
3.完成以上任务,请独立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1)大声读出以下生字,并组词。
扰()欲()茁()撼()
(2)正确流利地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能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3)填空
作者通过()、()、()三个事例,抒发了对生命的感悟。
▲学习目标:有感情地熟读课文,对重点的语句进行理解分析。
★方法步骤:(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小组每人加5颗星)。
1.默读课文2至4段,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思考:你感悟到了什么?(在旁边简单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早完成的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画出来的句子。
2.以小组为单位,按照由D到A的顺序,小组长安排每人选择一个事例,有感情地读一读画出来的句子,并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完成以后,小组长组织组员坐端正,准备汇报。
三、精讲点拨(约10分钟)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地补充、点拨,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目标:
1.通过写话练习,对学生进行生成性训练。
2.补充阅读诗歌《生命之歌》,让学生更加明确生命的意义。
★内容步骤:
1.写话练习:
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内心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能不能把你现在的感受写出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方法步骤:
(1)用一、二句简单的话写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汇报交流。
————————————————————————————————————————————————————————————————————
——————————————————————————————————
2.补充阅读:《生命之歌》
★方法步骤:(1)自己大声朗读。
(2)配乐齐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