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2年高三10月月考化学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361.50 KB
- 文档页数:19
精品 Word 可修改 欢迎下载 高三月考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相对原子量:P-31 CI-35.5 N-14 Cu-64 Mg-24 H-1 O-16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
1. 化学与材料、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某新型航天服材料主要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 玛瑙饰品的主要成分与建筑材料沙子相同
C. 明矾净水时发生了化学及物理变化,能起到净水作用,而没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D. 医用酒精是利用了乙醇的氧化性来杀菌消毒的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这些无机物,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说法正确;B、玛瑙和砂子的成分都是SiO2,故说法正确;C、明矾净水的原因,Al3++3H2OAl(OH)3(胶体)+3H+,利用胶体表面积大,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达到净水目的,但没有强氧化性,不具有杀菌和消毒,故说法正确;D、医用酒精消毒不是利用其氧化性,利用能使蛋白质变性,故说法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SYS等知识。
2.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热的烧碱溶液除去瓷器表面污垢
B. 铝制餐具不宜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物质
C. 漂白粉长期放置空气中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
D. 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答案】B
【解析】A.瓷器的主要成分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会腐蚀瓷器,故不可用烧碱除去瓷器表面污垢,故A错误;B.金属铝可以和酸以及碱反应、在电解质溶液中易发生电化学腐蚀,所以不可用铝制餐具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物质,故B正确;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易分解,次氯酸钙没有被氧气氧化,故C错误;D.汽车发动机中高温条件下,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汽油中不含有氮元素,故D错误;故选B。
点睛:熟悉常见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D,汽车发动机中高温
精品 Word 可修改 欢迎下载 条件下,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而汽油的主要成分是烃的混合物。
3. 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不可行的是( )
A. 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 B. 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具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C. 少量的钠保存在汽油 D. 漂白粉在运输中要密封保存
【答案】C
【解析】A.浓硝酸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A正确;B.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易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钠,盛NaOH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橡皮塞,故B正确;C.金属钠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易与水反应,但不与煤油反应且钠的密度比煤油大,保存在煤油中可隔绝空气,防止钠变质。汽油燃点太低,即使是碰撞也有可能引发事故,相比之下煤油要安全的多,故C错误;D.漂白粉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能够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导致变质,应该密封保存,故D正确;故选C。
点睛:实验室保存化学试剂,应根据化学药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采取正确的保存方法,如易挥发药品要密封保存,易分解物质和避光、低温保存,具体物质要具体分析。
4. 等量的铁粉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水蒸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则在相同的条件下,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 1:1 B. 3:4 C. 2:3 D. 4:3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解:设Fe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Fe +2HCl =FeCl2 +H2↑
1mol 1mol
3Fe+4H2O(g)Fe3O4+4H2
1mol 4/3mol,
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两反应中生成氢气体积之比为1mol:4/3mol=3:4,
答案选B。
考点:考查根据方程式的计算。
5. 下列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有关溶液组成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四氧化三铁固体溶解在稀硝酸中:Fe3O4+8H+==2Fe3++Fe2++4H2O
B. 铵明矾[NH4Al(SO4)2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A13++2SO42-+2Ba2++4OH- ═[AI(OH)4]-+2BaSO4↓
C. 弱碱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K+、C1-、HCO3-
D. 中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Fe3+、K+、C1-、SO42-
精品 Word 可修改 欢迎下载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稀硝酸有强氧化性,能氧化四氧化三铁固体中的Fe2+,故A错误;
B.铵明矾[NH4Al(SO4)2·12H2O]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除生成[Al(OH)4]-和BaSO4,还有NH3·H2O生成,故B错误;C.HCO3-可以在弱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故C正确;D.Fe3+极易水解,中性溶液中不存在,故D错误,答案为C。
【考点定位】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与离子共存
【名师点晴】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和书写原则,注意电荷守恒分析,反应实质理解。判断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主要从以下几点考虑:①拆分是否合理;②是否符合客观事实;③配平是否有误(电荷守恒,原子守恒);④有无注意反应物中量的关系;⑤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选项A是难点,既要考虑硝酸的酸性,又要考虑其强氧化性。
6.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条件下,2molSO2和1molO2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容器中的分子数大于2NA
B. 标准状况下,22.4L二氯甲烷的共价键数为NA个
C. 含4.8g碳元素的石墨晶体中的共价键数为1.2NA个
D. 2mL0.5mol/L硅酸钠溶液中滴入过量盐酸制备硅酸胶体.所得胶粒数目为0.001NA
【答案】A
【解析】A.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一定条件下,2molSO2和1molO2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容器中的分子数大于2NA ,故A正确;B.标准状况下,二氯甲烷不是气体,22.4L二氯甲烷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故B错误;C.石墨中每个碳原子参与形成三条共价键,即每个碳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的个数=3×=1.5,含4.8g碳元素的石墨晶体中,含有碳原子是0.4mol,共价键是0.4mol×1.5=0.6mol,故C错误;D. 硅酸胶体中胶体粒子是多个分子的聚合体,2mL 0.5mol/L硅酸钠溶液中滴入过量盐酸制备硅酸胶体,所得胶粒数目小于0.001NA,故D错误;故选A。
7. 下列各组物质中,任意两种物质在常温下均能发生反应都是
甲 乙 丙
A NH3 CuO 稀HNO3
B A1 盐酸 Fe2O3
C Si O2 H2
精品 Word 可修改 欢迎下载 D
SO2 NaOH溶液 新制氯水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A、NH3还原CuO,条件是加热,故A错误;B、Al与Fe2O3反应需要加热,故B错误;C、Si与O2,H2与O2,需要加热进行,故C错误;D、符合条件,故D正确。
点睛:本题需要注意:常温下能够进行。
8. 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制取氧气 B. 制取NaHCO3
C. 分离NaHCO3 D. 干燥NaHCO3
【答案】C
【解析】A.氯化铵不稳定,加热易分解,温度稍低又可生成氯化铵,制备氨气,应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为反应物,故A错误;B.应将二氧化碳从长导管通入,否则会将液体排出,故B错误;C.从溶液中分离碳酸氢钠固体,可用过滤的方法,故C正确;D.碳酸氢钠不稳定,不能直接加热干燥,可低温烘干或用滤纸吸去表面的水,故D错误;故选C。
9. 用海水制盐工业中的母液来生产金属镁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精品 Word 可修改 欢迎下载 A. 上述工艺流程中未涉及置换反应
B. 设计步骤①、②、③的主要目的是富集MgCl2
C. 脱水时在HCl气氛中进行可抑制MgCl2水解
D. 电解得到的炽热镁粉可在氮气中冷却
【答案】D
【解析】A、发生反应有CaO+H2O=Ca(OH)2、MgCl2+Ca(OH)2=Mg(OH)2+CaCl2、Mg(OH)2+2HCl=MgCl2+2H2O、MgCl2Mg+Cl2↑,涉及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没有置换反应,故A说明正确;B、海水中镁元素富集程度低,因此①②③目的是富集MgCl2,故B说法正确;C、MgCl2+H2OMg(OH)2+2HCl,加热促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得到氧化镁,因此在氯化氢的氛围中加热,可以抑制Mg2+的水解,故C说法正确;D、Mg和CO2反应,生成MgO和C,因此不能在CO2中冷却,故D说法错误。
10. PbO2是褐色固体受热分解为Pb的+4和+2价的混合氧化物,+4价的Pb能氧化能盐酸生成CI2;现将1mo1PbO2加热分解得到O2,向生育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浓盐酸得到CI2,O2和CI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剩余固体的组成及物质的量比是( )
A. 1:3混合的Pb3O4、PbO B. 1:2混合的PbO2、Pb3O4
C. 1:4:1混合的PbO2、Pb3O4、PbO D. 1:1:4混合的PbO2、Pb3O4、PbO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PbO2中的+4价Pb最终转变为+2Pb,得到电子来自于O和Cl,设氧气的物质的量为3x,则氯气的物质的量为2x,根据得失电子数目守恒,1×(4-2)=3x×2×2+2x×2×1,解得x=0.125mol,剩余固体中n(O)=(2-0.125×2×3)mol=1.25mol,n(Pb)=1mol,因此n(Pb):n(O)=1:1.25=4:5,因此选项AD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
11. 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至过量,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Cu1,溶液变为棕色。再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过SO2气体,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Cu2+>I2>SO2
B. 通入SO2时,SO2与I2反应,I2作还原剂
C. 通入SO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D. 滴加KI溶液时,转移2moIe-时生成Imo1白色沉淀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