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羊场羊破伤风病的诊断与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3
圆图园岛
doi:1 0.3969/j,issn.1 008-4754.201 7.08.028
现代化羊场羊破伤风病的诊断与治疗
崔金霞
(寿光市田柳镇畜牧兽医管理站山东潍坊262713)
摘要:现代化养羊过程中发生羊群感染破伤风的情况时有发生,并容易传染给饲养人员,需要特别注
意。本文对羊破伤风病的病原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致病机理、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并提出了诊断和防
治措施,以期为广大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破伤风;诊断;防治
引言 羊是一种食谱很广的草食家畜,加上其性格活
泼好动,爱清洁、爱干燥的习性,一般情况下,抗病
能力较强,不易生病。但是羊在奔跑、攀高发生意
外,导致身上有外伤时,就可能会得破伤风。羊破伤
风又名强直症、锁口风,属于人畜共患病之一,由破 伤风梭菌经创伤感染后而导致,常见为急性中毒性
传染。该病为散发,没有季节性,必须经创伤才能感
染,特别是创面损伤复杂,创道深的创伤更易感染
发病。本病的特征是运动神经中枢应激性增高和肌
肉强直性痉挛。
1 病原
本病病原为破伤风梭菌,该菌在自然界中极为
常见,分布范围广,是梭菌属成员之一。菌体细长,
两端钝圆,正直或稍弯曲的大杆菌,多数菌株有鞭 毛,能运动,在动物体内外都可以形成芽泡。芽孢呈
圆形或椭圆形,位于菌体的末端,使细菌呈鼓糙状。
革兰氏染色阳性。
1.1细菌的培养
本菌为严格厌氧菌,接触氧后很快死亡。最适生
长温度为37%,最适pH 7.0—7.5。在血液琼脂培养
基上可形成4~6ram的菌落,在菌落的周围有狭窄
的B溶血环。在厌氧菌肉肝汤呈轻度浑浊,有黏稠
灰白色沉淀。
1.2抗原性
本菌有不耐热的鞭毛抗原,用凝集试验可分为
l0个血清型,我国最常见的为第V型。本菌能产生
破伤风痉挛素和溶血素。前者可引起神经兴奋和肌
肉痉挛,后者可溶解红细胞。
1.3抵抗力
的关键途径。在日常饲养中,养鸡人员应定期做好
防疫消毒1:作,保持良好、干净的饲养环境,最大限
度减少人员流动,减少各病原微生物;降低饲养密
度,保证适宜的鸡群饲养密度;科学喂养,选择新鲜
优质饲料,有规律地进行投料喂养,并适当根据鸡
群发育情况辅以功能性营养品喂养,定期监测疫
病,积极处理发病畜禽;每日提供充足且干净饮水,
以防止发生消化道病症。
4.3药物治疗
引入抗菌药物治疗是缓解患鸡病症的主要方
式,然而抗菌药物不可从根本上改善症状,后期病
58中国动物保健2017年(第19巷)第8期 情复发的几率较高。此外,大量滥用或长期应用抗
菌药物治疗,可导致患鸡支原体耐药菌种增多,耐
药性不断增强而加大治愈难度。研究人员指出,中
药引入治疗的疗效也比较明显。为此,养鸡人员可
考虑应用中药方剂对患鸡加以治疗,具体可根据患
鸡病情取适量苇茎、薏苡仁、丝瓜络、鱼腥草、瓜子
金、全栝蒌等药材熬制,连服3日,1次/d。 5结语
总之,养鸡人员应重视鸡支原体肺炎早期的诊
断及防治,科学强化管理及饲养,并注重做好免疫
工作,降低支原体肺炎感染的风险。■ 疾病防治
芽孢型破伤杆菌的抵抗力很强,在表层土壤中
可以存活数年,煮沸1~3h才能杀死。高压121 oC
l5min可将其灭活。
2流行病学
2.1易感动物
多见于羔羊及产后母羊。 2.2传染来源
破伤风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特别是种植
园的土壤中。病原必须经伤口传播。
2.3传播途径
在创伤深,创口小,创伤内组织损伤严重,有出
血和异物,适合破伤风芽孢发育繁殖的伤口更易产
生外毒素而致病。破伤风常见的感染伤有钉伤、刺
伤、脐带伤、阉割伤及手术伤。现代化养羊大多数采
用圈舍饲养模式,各种捆绑铁丝以及饲料中的异物
等为出现这些刨伤制造了条件。伤口经破伤风梭菌
感染后,如果比较深入,外界空气被皮肤或者肌肉
组织隔绝在外而营造出缺氧环境,破伤风梭菌即会
大量增殖并产生大量毒素,进而出现相关临床症
状。部分病例下临床上找不到伤口,常常是皮肤创
伤部位已经愈合而破伤风梭菌已经在体内潜伏所
致,或者是消化道黏膜受到创伤而引发感染。
2.4传播方式
动物之间无传播。
2.5流行特点
本病的发生没有季节性,多为散发。
3致病机理
当破伤风梭菌芽孢由伤口侵入羊体内以后,缺
氧条件下其芽孢即会复苏进而依靠坏死组织进行
大量增殖,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毒素代谢产物,毒
素随组织中的毛细血管网而进入血液,并传递到全
身各处,当其到达中枢神经系统时,即与神经苷脂
相结合而引起信息传导介质抑制,造成神经兴奋性
难以减退,引发痉挛或强直,同时伴随水肿等各种
临床症状。长时间的强直症状可导致循环器官的损
伤及血液动力学的紊乱,造成病羊死亡。
4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潜伏期1~2周,最短的1d。成年羊病初症状不
明显,只表现不能自主卧下或起立。病的中、后期出
现特征性症状,表现为四肢逐渐强硬,高跷步态,开 口困难,牙关紧闭,流涎,瞬膜外露,瘤胃臌胀,腹
泻,角弓反张,全身僵直。病羊易惊,但奔跑中常摔
倒,摔倒后四肢仍呈”木马样”开叉,急于爬起,但
无法站立。母羊的强直症多发生于产死胎或胎衣停
滞之后,羔羊多因脐带感染,病死率很高。体温一般
正常,死前可升高至42 ̄C。本病病理变化无特征性。
5诊断要点
根据病羊的创伤史和临床的症状易做 诊断。
5.1细菌学诊断
从创伤感染部位采取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
定、动物接种试验等检验,可做出确诊。
5.2鉴别诊断
本病要注意与马钱子中毒、癫痫、脑膜炎、狂犬
病及急性风湿病的鉴别诊断。
1)马钱子中毒:发生迅速,呈间断性,不是迅速
死亡,就是快速恢复。
2)癫痫:癫痫的痉挛呈间歇性,不m现牙关紧
闭及反射兴奋性增高。
3)脑膜炎:出现精神沉郁,而牙关不紧闭。
4)狂犬病:不出现牙关紧闭和两耳竖直的症状。
5)急性风湿病:僵硬部位有疼痛而肿胀,并不
紧张,反射兴奋性不增高。
6防治措施
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护理、创伤处理和药
物治疗三个方面。发生外伤时,应立即用碘酒消毒。
阉割羊或处理羔羊脐带时,也要严格消毒。尽量避免
可能出现的伤口是预防本病发生最为重要的环节所
在。因此在饲养过程中一定给羊群营造较为舒适的
饲养环境,使羊群处于安静状态,避免兴奋度过高或
者攻击性增强而出现外伤。如果是体质不好的羊,尽
量定期淘汰处理,若不淘汰则应该注意其营养,防止
因体质虚弱而摔倒、碰伤造成本病发生。 如果有羊出现了伤口感染,则应该对感染创伤
进行有效的防腐消毒处理,彻底排除脓汁、异物、坏
死组织及痂皮等,用3%过氧化氢溶液、2%高锰酸钾
溶液或5%~10%碘配消毒创面,并结合青链霉素.
在创伤周围注射,以清除破伤风毒素来源。
6.1免疫预防
妊娠母羊在临产前一个月肌内注射破伤风抗
毒素,可使机体产生抗体,羔羊可通过吸吮初乳而
中国动物保徭2017年f第79卷)第8期
S9 疾病防治
doi:lO.3969 ̄.issn.1008-4754.2017.08.029
猪科宿主对非洲猪瘟传播的作用比较
邵伟庚’。邸淑娴 ,黄利亚。,王晓龙
(1.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2.东北林业大学保护医学与生态安全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3.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吉林安图133613)
摘要: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发的猪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旅游及国际商业贸易往来等因素
促进了非洲猪瘟迅速传播。许多无非洲猪瘟暴发的国家也面临着该病随时可能侵入的危险局面。猪科动 物在非洲猪瘟传播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从比较猪科不同宿主生态习性入手,对其在非洲猪瘟
传播中的作用及不同宿主中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比较,揭示非洲猪瘟的传播生态学,从而为非洲猪瘟的防
控奠定基础。虽然中国境内从未发生过非洲猪瘟,但从宿主角度,特别是野猪宿主出发,加强预防,目前
来看是较为可行和必要的措施。
关键词:非洲猪瘟;非洲猪瘟病毒;野猪;家猪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传播
迅速并且死亡率极高的疾病…,临床上以高热、皮肤
充血、内脏器官出血、病程短、死亡率高达100%等
为特征。一旦传人,将会对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
食品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
以至于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21。猪科动物是该
病的储藏宿主,并且在非洲猪瘟的传播过程中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关于不同猪科宿主在非洲猪瘟传播
中的作用尚未见相关报道,希望本研究对该病宿主
的认识有所贡献。
1 非家猪宿主的生态特征及其传播方式
1.1非洲疣猪
作者简介:邵伟庚,男,1975年7月生人,山东人,硕士研究生 学历,高级工程师,从事森林资源保护工作。 课题资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7YFD0501800)资 助。 ★通讯作者:联系方式:yttuhh@yeah.net 猪科(Suidae)疣猪属(Phacochoerus)的非洲疣猪
(Wharthog),主要见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非洲疣
猪种群密度大并且分布广泛,这为非洲猪瘟的传播
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非洲疣猪习惯于白天出来活动,
晚上在废弃的非洲食蚁兽的巢穴或洞穴中柄息。在
南部非洲,非洲疣猪是季节性繁育,出生后6~7周
的仔猪一直呆在巢穴中,穴居习性导致其感染率增
大,感染ASF后,出现病毒血症【3J。非洲疣猪耐干旱
耐高温再加上其繁殖能力强,与家猪接触几率高,所
以在ASF的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非洲丛林猪和非洲红河猪
分布于西部和中部非洲的非洲丛林猪(Bush—
pig)和非洲红河猪(Red river hog),都属于猪科非
洲野猪属(Potamochoerus)[31,非洲红河猪是传统意
义上的“非洲野猪”,均可与家猪进行繁殖,对ASF
都易感,可通过直接接触将ASFV传给家猪f4]。二者
无穴居的生活习性,习惯于夜间活动,喜欢栖息于
获得被动免疫。早期应用破伤风高免血清,可一次
分点肌内注射20~8OraL,也可将20~80mL分2~
3次注射,皮下、肌内或静脉注射均可,破伤风血清
在体内可保留两周。
60 中国动物保膳2017年(第79卷)第8期 6.2治疗
用25%硫酸镁注射液10~20mL肌内注射,缓
解肌肉痉挛,也可静脉注射,但要缓慢慎重,防止病
羊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