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营小水电管理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 格式:pdf
- 大小:628.58 KB
- 文档页数:1
047商业故事BUS | NESS STORY加强民营小水电管理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郭 萍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神农架供电公司 湖北 神农架林区 442400 摘要:小水电是可再生资源,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从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各地就已开始兴建,如今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开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有效地促进了各地的经济发展。但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不规范,资源利用效率低等。本文就民营小水电的开发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创建和谐文明的水生态。 关键词:小水电;管理;水资源;利用效益 引言 我国水力资源丰富,全国各地都有着大大小小的河流、水系,国家更是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小水电的开发建设,来解决电力的供应不足。截止目前,我国已有1600余县建设了小水电,小水电的撞击容量和年发电量居世界首位。虽然窝工的小水电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水域规划滞后、用电需求量剧增等原因导致一些小水电站规划不足、建设仓促,亟待加强民营小水电的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 一、当前存在问题 (一)进行违规建设,存在安全隐患 小水电站建设权下发到民营企业,存在部分投资者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不按建设规划进行施工的现象,甚至出现“四无”水电站。企业为获得高利润而降低工程造价,违反工程建设的相关规定,造成安全隐患。部分水电站采用引水式和混合式开发,容易改变河流流向,造成区域性或季节性断流,破坏水生态的平衡,影响当地用水。此外,水电站的建设涉及上下游及左右岸的利益关系,容易造成矛盾纠纷,影响社会安定。 (二)流域规划不健全,政府监管不到位 小流域河流没有流域规划,导致部分水电站缺乏规划依据,水资源的开发权界定归属不明确,造成各企业抢占资源点的无序现象,掠夺性开发严重。水电管理职能转变频繁,权责不统一,政府无法对小水电站进行有效的监管。水电站的建设关乎防洪度汛和公共安全,但河道主管部门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约束和管理。同时行政主管部门难以对违规违建的水电站进行准确的统计工作,缺乏科学有效的运行分析,影响统一规划。 (三)设备老化严重,枯水期电量供给不足 部分小水电站因为建设年代久远,在长时间的运行后,设备已经严重老化,难以正常运行,建筑外表也受风蚀水侵破坏,濒临报废。况且小水电电价长期偏低,企业经济效益低下,难以进行设备的更新改造,甚至日常维护运行都难以维持。此外,民营小水电多开发地表径流,缺乏良好的调节性能,受汛期影响较大,丰水期电力供应充足,枯水期电力供应严重不足。 二、如何加强民营小水电管理 (一)加强安全监管力度 对参建企业单位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对“四无”水电站进行严格的清理整顿。评估各类水电站的安全情况,对保护措施不足的水电站进行停产整改,并定期对工程设备、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完善小水电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符合国家要求的安全规程,实行全员持证上岗。做好应对小水电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健全小水电防洪度汛的保护措施。 (二)提高工程运作效率 成立水务集团,对于现有小水电进行改造,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要对旧有老化水电站进行相应的改造升级,提升水资源利用率。首先,要对那些具有较好基础、投资收益比较大的水电站进行技术改造,通过科技的力量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其次,增强电站的调度管理水平,降低弃水损失,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同时要建立起相应的供电网络,保证其具有合理的布设,能够进行方便的调度以及有序的管理,从而最大程度上降低发送电过程的电能消耗;最后,加强设备完好率,实施技改增容。对于机电设备进行有效管理,避免出现安全问题,降低小水电的运行成本。要针对那些年利用小时较高以及装机容量相对较小的电站通过技术改造来增加其容量,这样能够提升水资源利用率,提升上网电价,增加经济收益。 (三)发挥政府监管作用 严格按照《水法》、《防洪法》和地方性相关法律法规,对民营小水电进行监督管理,依法要求审批手续不全、进行升级改造的部分电站进行报批备案。明确领导职责,统一管理具体负责,确保监管工作的有效落实。严格执行发电审核,对水电入网设计进行审批,验收成功后才准许发电。制定年度用水计划,实行计划用水,促进水资源的有序开发,避免河道工程性干涸,保护当地的水生态,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三、结术语 要想促进我国民营小水电更好更快的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并完善水资源的规划,使之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要大力整治不合规定的小水电建设,在进行开发的同时做好保护工作,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提高水电行业的管理水平,形成技术更新促进行业发展、行业发展带动技术更新的良性循环,实现我国民营小水电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助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参考文献 [1]刘莉,张伟利.农业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创新管理机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4):237. [2]丁东华.陕西水资源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陕西水利,2009(6):7-9. [3]李遵栋,高磊,高瑞峰.黄河河口水资源管理现状、问题及建议[J].山东水利,2009(1):96-98. [4]王以佑,李宗礼,赵文举,等.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问题分析[J].中国水利,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