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七上第三节《 吸收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19.57 MB
- 文档页数:21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吸收作用》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中的一课《吸收作用》;内容主要围绕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作用展开,进一步解释根吸水、失水的原理,并联系生活实际和农业生产中的相关问题。
在前两节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础上,本节内容从更深层次探讨植物的生理过程,为后续学习蒸腾作用和运输作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分和无机盐。
2.理解并阐述植物细胞和根毛吸水、失水的原理。
3.识别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
4.说出氮、磷、钾对植物生活的作用。
5.了解无土栽培的要领和发展前景。
【能力目标】;1.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的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无土栽培技术资料的收集和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处理、分析、获取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2.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科学现象,鼓励他们平时积极观察,收集资料,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
2根毛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3.绿色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
【教学难点】:1.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大主要的生活方式,对植物的生理过程相关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初步掌握了相关的学习方法。
但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较为薄弱,对有些概念如无机盐等理解不够深入,课堂上需要更多地依靠多媒体将抽象原理具体化。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合作交流法、观察法、归纳总结法以及信息技术融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探究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吸收作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
⑴了解植物在生活过程中不仅需要水,而且还需要无机盐;
⑵熟记氮、磷、钾对植物所起的作用;
⑶了解无土栽培的概念.
2.技能
⑴能够运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
⑵通过讨论可以自己归纳总结实验结论;
⑶尝试去做无土栽培的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的情感;
⑵体会生物技术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重点】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氮、磷、钾对植物所起的作用
【难点】不同植物以及同一植物不同生长期, 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教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在教师引导和学生思考、讨论、发疑和解惑的过程中,再辅以演示实验、幻灯片和讲授等方法,促进课堂教学活跃、有序的进行。
【学法】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时,适当的诱导学生向所需了解的现象方面靠拢,教师适宜的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观察实验;学生讨论活动中,给予启迪、点拨、提问,并尽量扩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活跃学生的思维.
【用具】小麦幼苗, 试管,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