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大师
- 格式:ppt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20
语言大师和他的趣味故事在语言学领域,有一个被誉为“语言大师”的人物,他的名字是杰克逊。
杰克逊对于各种语言的掌握非常出色,他几乎可以流利地说出全世界的主要语言,包括中文、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等。
然而,杰克逊并不是一个沉闷的学者,他善于用幽默和趣味来教授语言,使得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他的学生们都非常喜欢上他的课,因为在他的课堂上,他总能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们沉浸在语言的世界中。
有一次,杰克逊讲述了一个关于语言变异的故事。
他说,在一个偏远的小村庄里,人们的语言发生了奇怪的变异。
每个人都会在说话的时候加上额外的音节,造成了一种非常滑稽的效果。
村民们开始互相取笑,每个人都想要说得更搞笑一些。
结果,这种奇怪的语言变异在整个村庄蔓延开来,村民们变得更加幽默和友善。
听完这个故事,学生们都哈哈大笑,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和趣味。
杰克逊告诉他们,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它还可以成为人们之间的纽带和乐趣来源。
除了讲故事,杰克逊还经常组织一些语言游戏,让学生们通过游戏的方式锻炼语言能力。
例如,他会给学生们一张纸,上面写着一些单词,学生们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这些单词尽可能多地组合成句子。
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杰克逊并不满足于仅仅在课堂上教授语言知识,他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组织语言交流活动。
他会邀请外国人来参与这些活动,帮助他们学习当地的语言和文化,同时也给本地人提供了一个了解其他文化的机会。
通过这样的交流,不仅促进了语言的学习,还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杰克逊的趣味故事和创新教学方法为语言学习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
他的学生们都成为了他的忠实粉丝,并且在他的激励下,不断探索语言的奥秘。
他们通过学习语言,不仅收获了知识,还发现了语言的趣味和乐趣,成为了真正的语言爱好者。
语言大师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外来词的是:A. 沙发B. 苹果C. 电脑D. 手机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论语》B. 《孟子》C. 《道德经》D. 《庄子》3. 以下哪个成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A. 画龙点睛B. 锦上添花C. 多此一举D. 画蛇添足4. “螳臂当车”这个成语用来比喻:A. 力量微小,不足以抵挡B. 勇敢面对困难C. 做事不计后果D. 善于利用环境5. “春眠不觉晓”的下一句是:A. 处处闻啼鸟B. 夜来风雨声C. 花落知多少D. 明月几时有6. “白日依山尽”的下一句是:A. 黄河入海流B. 黄河远上白云间C. 欲穷千里目D. 更上一层楼7. “举头望明月”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8.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之涣9. 下列哪个词是多音字?A. 银行B. 行李C. 行李员D. 银行家10. “朝辞白帝彩云间”中的“朝”字的正确读音是:A. zhāoB. cháoC. zhāo/cháoD. zhāo/zhū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________”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罗贯中所著。
2. “________”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 “________”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________”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圣”。
5. “________”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 请简述“论语”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论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老舍(1899.2.3-1966.8.24),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
老舍是他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的笔名。
他的笔名还有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
1918年老舍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
1924年夏,赴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教员,并从事文学创作。
1926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在《小说月报》17卷第7号上连载时,署名为“舒庆春”。
但自第8号起连载上的署名改为“老舍”,直一小说全部载完。
这标志着老舍文学创作道路的开端。
接着,又发表了《赵子曰》、《二马》,从而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1929年,老舍取道新加坡回国。
在新加坡写了中篇小说《小坡的生日》,这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描写了生活在新加坡的华侨少年与各被压迫民族的小伙伴一起,反对强权奴役的故事,体现了团结奋斗、强国救民的思想境界。
1930-1936年,老舍先后在山东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
此间,他看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肆意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行径,创作了长篇小说《大明湖》,为济南人民以及所有蒙受侵略之苦的祖国人民抒发愤慨。
在这部小说里,他第一次描写了共产党人的形象。
此后四年,他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
还出版了包括《黑白李》、《微神》等15部短篇小说在内的短篇小说集《赶集》以及幽默诗文集《老舍幽默诗文集》。
1936年老舍辞职,从事专业写作。
在青岛工作和生活的这段时期,是他一生中创作的旺盛期之一。
他先后编了两个短篇集《樱海集》、《蛤藻集》,收入中短篇小说17篇。
创作了《选民》(后改题为《文博士》)、《我这一辈子》、《老牛破车》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杰作《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引言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是语言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其目的是研究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规则。
在中国,有许多著名的汉语语法学者被称为“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他们对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介绍这八位学者的名字、主要研究领域和贡献。
一、郭宝昌1. 个人简介郭宝昌,生于1928年,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校任教。
郭宝昌在语法研究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特别是在句法和语义学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2. 主要研究领域•句法分析•语义学3. 贡献郭宝昌在汉语句法理论研究中提出了很多重要观点和方法,对现代汉语句法分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的“双层结构”的句法分析方法,为现代汉语句法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此外,郭宝昌还在汉语语义学方面做出了深入的研究,为汉语语义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林语堂1. 个人简介林语堂,生于1895年,是中国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和语言学家。
他是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也是中国汉语在国际上的宣传者。
2. 主要研究领域•汉语语法•汉字文化3. 贡献林语堂通过深入研究汉语语法,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的观点和理论。
他在研究汉语动词和形容词的时态、语气、语态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此外,林语堂还致力于推广中国汉字文化,通过他的著作和国际交流活动,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和学习汉语。
三、赵元任1. 个人简介赵元任,生于1892年,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家。
他是中国汉语语音学和语法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汉语语法研究的开创者。
2. 主要研究领域•汉语语音学•汉语语法3. 贡献赵元任对汉语语音学和语法学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系统研究了汉语的音韵系统和语法规则,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概念,推动了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
赵元任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四、胡秋原1. 个人简介胡秋原,生于1900年,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简述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老舍称得上“语言大师”,他在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创造与发展上,有着突出的贡献。
总的说来,老舍的语言呈现以下几个特色:(1)幽默风趣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整体风格特色。
这种幽默风趣带有北京市民特有的“打哈哈”性质,既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以“笑”代“愤”的发泄,又是对自身不满的一种自我解嘲。
老舍的小说、戏剧、散文中无不充满幽默风趣的色彩,尤其在小说中表现得最为典型。
如《离婚》中幽默风趣的语言可谓不胜枚举:写张大哥全身整个儿是显微镜和天平,“在天平上,麻子和近视眼恰好两相抵消,上等婚姻”;写老李嫌弃自己的老婆,然而自己却是“穿上最新式的西服会在身上打转,好像里面絮着二斤滚成蛋的碎棉花”等等。
(2)俗白精致老舍的语言俗白优美、雅俗共赏,并不是通俗易懂且不加修饰,直白浅露地对大众口味完全趋附、投合,而是在俗白中体现出艺术性、审美性,具有雅的色彩。
老舍的“俗”不是“庸俗”之“俗”,而是通俗,即普通老百性的日常用语;老舍的“白”就是不做过多修饰的白话,清浅通畅。
如《月牙儿》的语言就是“俗”且“白”的,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刻意的修辞,但又于俗白中体现出一种精致之美。
(3)饱含温情老舍作品的语言温和而不过激,虽婉而多讽,但蕴涵心酸、饱含同情。
特别是对小人物的描写,老舍的语言是宽厚温和的善意的奚落。
老舍的温情在《济南的春天》一文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作者笔下的冬天没有那么寒冷,而是温暖可爱。
(4)富含潜台词主要体现在戏剧中,如《茶馆》的第一幕中庞太监与秦仲义的舌战,充满了刀光剑影。
这些潜台词调动人们的兴味与深思,耐人咀嚼。
(5)浓郁的北京风味老舍的作品多用富有生命力的北京口语词汇,使作品充满独特的北京韵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如《离婚》中充满了“敢情”“瞎掰”“吃劲”以及“莲花白”酒、“杏仁茶”、“酸梅汤”等市民日常生活用语;《骆驼祥子》中关于洋车夫的描写体现了独特的北京地方风味等。
(6)“谈话风”式的语言老舍“谈话风”式的语言平易自然、简练明白、朴素随性,多用白描、极少雕琢。
中国语言学界的璀璨明珠赵元任赵元任先生,江苏常州人,生于1892年,卒于1982年,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创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
由于其自身出色的语言天赋,他熟练掌握了多国外语及中国各地近33种的地方方言,为我国的方言研究做出巨大贡献,其代表作品有《现代吴语的研究》《湖北方言调查报告》等等。
先生在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上的贡献也是犹如明珠一般璀璨,让人见识过一次就无法忘怀。
赵元任先生是一个文理双全的全才,其最开始是在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学习数学,选修物理和音乐,在哈佛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赴康奈尔大学物理系任教,后选择回国在清华大学教授物理、数学和心理学的课程,之后又在多处学习,并于1947年之后父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和语言学。
赵元任先生多方面涉猎,且在各方面都有突出成就,但他最终选择了语言学,并持续在语言学上进行了长达六十多年的研究,为我国的语言学发展和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点了一盏明灯。
在美国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时期,赵元任先生显示出了他先进独特的语言观,他认为:“语言是人跟人互通信息,用发音器官发出来的,成系统的行为方式。
”这已经充分显现了赵元任先生对于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沟通和交际这一理解。
基于他这一语言观,先生总结了两条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其一是要遵循发音、语法和词汇的顺序教学,其二是要想法子让学习者跟语言本身接触。
也正是因为如此,听说能力的培养在赵元任先生的教育中占有绝对的优先地位。
而其语言教学的成功也体现在他对于教学模式的创新,他班级分为大班小班,大班由其自己负责授课,小班由各助教负责,先生负责指导。
同样贯彻其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他一天只给大班讲课一小时,剩余时间都让学生练习听力,对于语言接触,沉浸在语言之中。
这样的模式持续一个月后,虽不说每个人都学得很好,但在听说这样的交流上进步却非常显著。
“听说先行,读写跟上”也是我们现如今开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种所贯彻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
形容语言大师的成语
1. 妙语连珠!你看那些语言大师,一开口那话语就像珍珠一样一个接一个,多厉害啊!比如郭德纲在舞台上,那真是妙语连珠,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2. 口若悬河呀!语言大师就是能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像河水一样流淌不息。
就说那个演讲家吧,在台上口若悬河,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3. 能言善辩呢!他们可会说了,不管啥问题都能应对自如。
像那些辩论高手,不就是能言善辩嘛,把对方说得哑口无言。
4. 舌灿莲花哇!语言大师的口才就如同绽放的莲花般美妙,多神奇呀!就像那个主持人,说话舌灿莲花,太吸引人了。
5. 出口成章啊!他们张嘴就能说出有文采的话,简直太牛了。
就如同古代的诗人,那真的是出口成章,让人惊叹不已。
6. 巧舌如簧嘿!那说话的本事就像簧片一样灵活,多厉害哟!比如那个谈判专家,巧舌如簧,把对方说得心服口服。
7. 对答如流呀!不管别人问啥,都能迅速回答,这不是语言大师是什么。
你想想那些知识竞赛上的选手,不就是对答如流嘛。
8. 娓娓道来呢!他们能把事情慢慢地、有条理地说清楚,多了不起啊!像老师讲课,娓娓道来,让学生们听得明明白白。
9. 谈笑风生啊!在交谈中轻松愉快,这就是语言大师的魅力呀。
你看那些社交场合上的人,谈笑风生,多吸引人呀。
10. 语惊四座哇!一说话就能震惊全场,这得多厉害呀!就像那个小说家分享创作经历时,真的是语惊四座。
我觉得语言大师真的太了不起了,他们用语言的魅力征服了大家,让人好生羡慕啊!。
语言大师的趣味故事
在某个国家,有一个人被称为语言大师。
他非常喜欢研究各种语言,并且对于语言的变化和演化极感兴趣。
一天,他听到有人在街上说着一种新奇的语言,于是他便跑过去询问这些人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这些人告诉他,这是一种全新的语言,叫做“库尔特语”。
语言大师十分惊讶,因为他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语言。
他很好奇这种语言是怎样产生的,于是他开始调查这种语言的历史和背景。
经过调查,他发现这种语言是由几个年轻人创造出来的,并且已经在当地广泛传播开来。
他觉得这件事情非常有趣,于是他决定学习这种语言,并将其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之中。
最终,语言大师成为了这种语言的专家,并且通过研究和教授,促进了这种语言的发展和演化。
这个趣味故事告诉我们,语言是一种不断变化和演化的东西,它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发展。
同时,它也需要有研究和学习的人才能够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语言大师的智慧与魅力。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语言大师们以其独特的语言才华,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此,我愿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语言大师的感悟。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语言大师们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
语言大师们往往是博学多才的学者,他们不仅精通一门语言,还涉猎广泛,对历史、哲学、文学等领域都有深入研究。
正是这种广泛的知识储备,使他们能够在语言表达中游刃有余,将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入作品,为后人留下不朽的佳作。
其次,语言大师们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他们善于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现象,对人性有着深刻的理解。
在创作过程中,他们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将其巧妙地融入作品中,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
例如,我国著名作家鲁迅,他的作品以辛辣的笔触揭示了社会现实,唤起了民众的觉醒。
再次,语言大师们具有独特的审美观。
他们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意象、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内涵。
这种审美观不仅体现在文学作品中,还体现在他们的日常交流中。
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说:“语言是人的第二生命,是人的灵魂。
”此外,语言大师们具有坚定的信念。
他们坚信语言的魅力,坚信文学的力量。
在困境中,他们不忘初心,勇往直前,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例如,我国著名作家巴金,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触为民族解放事业呐喊,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最后,我们要学习语言大师们的人格魅力。
他们诚实守信、勤奋好学、谦虚谨慎、热爱生活。
这些品质使他们成为受人尊敬的楷模。
作为后辈,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语言大师们是时代的精英,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他们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他们的智慧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传承。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语言大师们的精神,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10位英语语言大师的英语学习建议1、林语堂(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英语学习观:凡不以口语为基础的人,一定写不出平易自然,纯熟地道的英文。
近年国内学英语风气甚盛,无论在中学,在大学,或在自修,多少莘莘学子都在用功夫,日求进益,我想据我个人的经验,谈谈这个中的关系。
四十年前我在德国,听过柏林大学教出来的操华语的德国人,听起来象在北京长大的,但他们都是成年以后才学的;同时我在上海所见到的留过学的中学英文教员,文法冼练极了,分析词句精透了,而说出英文,毫不地道。
有人以为目标在了解阅读,不在口讲,这是把问题看错了,学习英文的目标,只在清顺自然四字而已。
凡不以口语为基础的人,一定写不出平易自然,纯熟地道的英文。
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可算英文大家,他有名的句子:We shall fight on the hills。
We shall fight in the streets。
We shall fight blood and sweat and tears。
这是多么矫健的句子!何尝有一个不是小学生所能用的字?又何尝有一字夸词浮句?中国人写英文,寻章摘句,多用深句,所以才学不好。
例如对人十分佩服,你说I admire him profoundly。
便是古人做文章的做法,因为英美人士并不这样讲,用admire greatly才是自然,而用I take off my hat to him。
才是真正地道的英文。
你要明白英语言文一致,而骨子里是白话。
愈平易自然愈好,愈少粉饰藻丽语句愈好,愈近清顺口语愈好,愈能念出来顺口成章愈好。
中国人写英文,能写到这个地步的就不多,你写出来,外国人念下去象外国人写,就不容易,所以难能可贵,就在这一点。
中国人要写英文,必先淘汰古人“做文章“的观念,才能打稳正当的英文基础。
因此我们必须以口语入手,才能掌握个中窍门。
大家要注意常用字及口语的用法;英文那个“有“字,当然有have,而口语却是have got ( Have you got any money?) 老外这样说,我们只好这样写! Forget about it(算了)!也是一种口语。
30 语言大师(课文简析)一、课文简析: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文中的主人公是“我”六十开外的奶奶。
她是个极为普通的人,没有受过什么教育,斗大的字认不了几个,但是却被村里的人称为“语言大师”。
为什么要称她为“语言大师”呢?因为她特别会说“老话”,她的“老话”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张口即来。
文章的第1节概括地写了奶奶“老话”多,她用“老话”教育“我”、激励“我”。
第2-4节通过具体的三件事来写奶奶的“老话”。
这“三件事”是:“我”爱睡懒觉,奶奶告诉“我”“早睡早起身体好,晚睡迟起百病长”;“我”贪玩,吃完饭不洗碗,也不洗脸,奶奶告诫“我”“越吃越馋,越玩越懒,人勤出金山,人懒败家产”;表弟不按时做作业,奶奶劝他“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最后一节略写了奶奶的八句“老话”。
文中一共出现了奶奶的十三句“老话”。
这些“老话”是一些流传已久的话,总结了很多人的经验,凝聚了很多人的智慧,说起来押韵,句句在理,能起教育人、激励人的作用。
文中虽然没有对奶奶的外貌进行片言只语的描写,但是生动的对话描写把一个慈祥的、智慧的“奶奶”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大家面前。
二、学习建议:·导入新课本课的导入可以从课题入手,齐读课题以后,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怎样的人可以被称为“语言大师”,在你的心目中谁是“语言大师”?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介绍一些在言语表达方面有突出成就的“语言大师”,如老舍、巴金等。
然后话锋一转:不过,今天的“语言大师”有些特别,居然是个斗大的字识不了几个的六十开外的老奶奶,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带着思考进入课文的学习。
·字词教学字音方面:“勤是摇钿树,简是聚宝盆。
”一句中的“钿”是个比较生僻的字,指导学生读准:diàn。
词语方面:指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押韵”。
押韵在字典上的解释是:把同韵的字有规律地配置在诗词等韵文的句尾。
其主要作用是使声音和谐优美,吟诵顺口悦耳,便于记忆流传。
在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奶奶的“老话”,去找找押韵的字,感受什么是“押韵”。
中国著名语言学家集锦转载语言学家中国的语言学家中国语言文化丰富,因而不乏优秀的语言学家。
根据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语言学家传略》,我国现代语言学家可以列举如下[1]:姓氏拼音以B为首白涤洲鲍怀翘鲍明炜姓氏拼音以C为首曹伯韩曹先擢岑麒祥陈承泽陈刚陈建民陈梦家陈乃雄陈其光陈士林陈望道陈新雄陈亚川陈原陈章太陈振寰陈治文陈宗振程祥徽姓氏拼音以D为首戴浩一戴庆厦道布邓守信丁邦新丁声树董作宾杜松寿姓氏拼音以F为首范继淹范晓方光焘方孝岳费锦昌冯志伟符淮青傅懋?傅子东姓氏拼音以G为首高更生高华年高名凯高元白格桑居冕耿世民龚千炎管燮初桂灿昆桂诗春郭良夫郭沫若郭绍虞郭锡良郭在贻姓氏拼音以H为首哈米提·铁木尔何九盈何乐士何融贺巍洪诚洪笃仁洪心衡侯精一胡厚宣胡明扬胡朴安胡适胡以鲁胡裕树胡增益胡竹安胡壮麟黄伯荣黄淬伯黄典诚黄国营黄家教黄景欣黄侃黄绮黄焯姓氏拼音以J为首季羡林江蓝生姜亮夫蒋礼鸿蒋善国蒋绍愚蒋希文金鹏金兆梓姓氏拼音以L为首劳乃宣黎锦熙李方桂李临定李人鉴李荣李如龙李思敬李新魁李行健李学勤李英哲李振麟梁东汉梁敏廖秋忠廖序东林汉达林茂灿林焘林杏光林语堂刘复刘坚刘盼遂刘师培刘世儒刘叔新刘涌泉刘又辛刘月华刘?刘倬卢戆章鲁国尧陆俭明陆志韦陆宗达吕必松吕冀平吕叔湘罗常培罗福颐罗振玉罗竹风姓氏拼音以M为首马国凡马汉麟马建忠马庆株马叙伦马学良马真马宗霍毛宗武梅祖麟姓氏拼音以N为首倪宝元倪海曙宁忌浮姓氏拼音以O为首欧阳觉亚姓氏拼音以P为首潘悟云潘允中裴学海濮之珍姓氏拼音以Q为首齐佩瑢钱乃荣钱玄同钱曾怡清格尔泰裘锡圭屈承熹确精扎布姓氏拼音以R为首饶长溶饶宗颐任铭善容庚姓氏拼音以S为首单周尧商承祚邵敬敏邵荣芬沈家煊沈兼士沈开木施文涛石安石史存直史锡尧史有为苏宝荣孙常叙孙德宣孙宏开孙良明孙锡信孙诒让姓氏拼音以T为首唐兰唐钰明唐作藩田小琳姓氏拼音以W为首汪平汪荣宝王福堂王辅世王国维王国璋王还王敬骝王静如王均王理嘉王力王宁王士元王维贤王显王尧王?王照王宗炎韦悫魏建功温端政吴承仕吴大?吴为章吴文祺吴玉章吴宗济伍铁平姓氏拼音以X为首向熹项楚萧璋邢福义刑公畹熊正辉徐德庵徐复徐烈炯徐仁甫徐世荣徐思益徐枢徐通锵徐中舒徐仲华许宝华许国璋许嘉璐许绍早许世瑛宣德五姓氏拼音以Y为首严学?颜逸明杨伯峻杨春霖杨耐思杨树达杨顺安杨欣安姚孝遂叶蜚声叶籁士叶圣陶叶祥苓殷焕先殷孟伦游汝杰游顺钊于省吾余霭芹余心乐俞敏俞士汶喻世长袁家骅姓氏拼音以Z为首曾宪通詹伯慧詹人凤张斌张涤华张弓张公瑾张拱贵张静张清常张盛裕张世禄张寿康张双棣张舜徽张相张洵如张永言张振兴张政?张志公章炳麟赵诚赵金铭赵克勤赵少咸赵世开赵淑华赵天吏赵荫堂赵元任赵振铎赵仲邑照那斯图甄尚灵郑奠郑锦全郑林曦郑张尚芳周辨明周长楫周迟明周大璞周殿福周定一周荐周清海周有光周祖谟朱德熙朱起凤朱星竺家宁祝敏彻(注:?表示生僻字无法正常显示)中国语言学家主要事迹吕叔湘(1904-1998)吕叔湘先生1904年12月24日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县。
老舍(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老舍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
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
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
1908年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
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
1921年,在《海外新声》上发表《她的失败》的白话小小说,署名舍予,这是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老舍的最早的一篇作品,仅有700字。
[1]1922年,受礼加入基督教,后在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并在北京教育会、北京地方服务团工作。
在此期间,他热衷于社会服务事业,同时还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学补习英文。
[2]1923年,在《南开季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1]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讲师。
1926年,在《小说月报》上连载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第1期署名“舒庆春”,第2期起改“老舍”。
此后三年老舍作品继续创作,在英国共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三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英国的教书生涯使老舍成为一名合格的作家。
1929年夏,离英回国,在新加坡直流半年,任中学教员。
1930年,回国任齐鲁大学教授,边写作边教学。
1931年,与胡絜青女士结婚,同年发表长篇《小坡的生日》。
1932年,创作《猫城记》,并在《现代》杂志连载。
此后几年,老舍陆续创作了《离婚》和《月牙儿》等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1934年,任山东大学文学系教授。
1936年,老舍辞去山东大学教授一职专心从事写作。
林语堂等十个语言大师教你怎么学好英语林语堂等十个语言大师教你怎么学好英语1、林语堂(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英语学习观:凡不以口语为基础的人,一定写不出平易自然,纯熟地道的英文。
近年国内学英语风气甚盛,无论在中学,在大学,或在自修,多少莘莘学子都在用功夫,日求进益,我想据我个人的经验,谈谈这个中的关系。
四十年前我在德国,听过柏林大学教出来的操华语的德国人,听起来象在北京长大的,但他们都是成年以后才学的;同时我在上海所见到的留过学的中学英文教员,文法冼练极了,分析词句精透了,而说出英文,毫不地道。
有人以为目标在了解阅读,不在口讲,这是把问题看错了,学习英文的目标,只在清顺自然四字而已。
凡不以口语为基础的人,一定写不出平易自然,纯熟地道的英文。
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可算英文大家,他有名的句子:We shall fight on the hills。
We shall fight in the streets。
We shall fight blood and sweat and tears。
这是多么矫健的句子!何尝有一个不是小学生所能用的字?又何尝有一字夸词浮句?中国人写英文,寻章摘句,多用深句,所以才学不好。
例如对人十分佩服,你说I admire him profoundly。
便是古人做文章的做法,因为英美人士并不这样讲,用admire greatly才是自然,而用I take off my hat to him。
才是真正地道的英文。
你要明白英语言文一致,而骨子里是白话。
愈平易自然愈好,愈少粉饰藻丽语句愈好,愈近清顺口语愈好,愈能念出来顺口成章愈好。
中国人写英文,能写到这个地步的就不多,你写出来,外国人念下去象外国人写,就不容易,所以难能可贵,就在这一点。
中国人要写英文,必先淘汰古人“做文章“的观念,才能打稳正当的英文基础。
因此我们必须以口语入手,才能掌握个中窍门。
大家要注意常用字及口语的用法;英文那个“有“字,当然有have,而口语却是have got ( Have you got any money?) 老外这样说,我们只好这样写! Forget about it(算了)!也是一种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