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七年级下册实数
- 格式:pdf
- 大小:107.22 KB
- 文档页数:4
七年级下册数学实数知识点七年级下册数学实数知识点1、实数的概念及分类①实数的分类②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开方开不尽的数,如√7 ,3 √2等;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π/?+8等;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等2、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①相反数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是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
②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a|≥0。
0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
③倒数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
0没有倒数。
④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⑤估算3、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①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性质: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0的算术平方根是0。
②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a≥0 ; a≥0③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表示方法:记作 3 √a性质: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实数集合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实数集合知识。
通过研究本节内容,学生将了解什么是实数集合,以及实数集合的分类和性质。
实数集合的定义实数集合是由所有实数所组成的集合,表示为R。
实数是一种无穷无尽的数集,包括整数、分数和无理数等。
实数集合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涵盖了所有可能的数值。
实数集合的分类根据实数的不同性质,实数集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自然数集合(N):包括正整数和零,表示为N = {0, 1, 2, 3, ...}。
2. 整数集合(Z):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表示为Z = {..., -3, -2, -1, 0, 1, 2, 3, ...}。
3. 有理数集合(Q):包括所有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例的数,表示为Q = {a/b | a和b为整数,且b ≠ 0}。
4. 无理数集合(I):包括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例的数,表示为I = {x | x不是有理数}。
5. 实数集合(R):包括所有的实数,表示为R = N ∪ Z ∪ Q ∪ I。
实数集合的性质实数集合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性质:1. 密集性:实数集合中的任意两个数之间都存在另一个实数。
换句话说,实数集合没有空隙。
2. 有序性:实数集合中的数可以按大小进行比较,即存在大小关系。
3. 可加性:实数集合中的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仍然是实数。
4. 封闭性:实数集合是对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封闭的,即对于任意两个实数进行运算,结果仍然是实数。
总结实数集合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涵盖了所有可能的数值。
根据实数的不同性质,实数集合可以分为自然数集合、整数集合、有理数集合、无理数集合和实数集合。
实数集合具有密集性、有序性、可加性和封闭性等重要性质。
通过研究实数集合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中的数值概念和性质。
参考文献:。
七年级下册实数知识点总结实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所有可能存在的数。
实数包含了所有正数、负数和0。
本文将对七年级下册实数知识点进行总结,分别包括实数的定义、实数的分类、小数的位数与精度、绝对值、数轴、交集和并集等方面。
一、实数的定义实数是指所有可能存在的数,包括正数、负数和0,同时也包括全部的分数、无理数和代数数。
在实数中,每一个数都可以表示为十进制小数,也都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二、实数的分类实数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两大类。
其中,有理数可以表示成两个整数之间的比例,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分数和0;无理数则是不能表示成两个整数之间的比例,主要包括无限不循环小数和代数数。
三、小数的位数与精度小数是实数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它是十进制数在小数点右边的数字,可以表示任意大小的实数。
小数的位数与精度是小数的重要概念。
位数指小数点后面的数字位数,而精度则是指小数的表示精度,直接影响到数值的精度,越高的精度会使得数值更加准确。
四、绝对值绝对值是一个数和0的距离,它与原始数的正负性无关。
对于任何实数a,其绝对值都是一个非负数,一般用两个竖杠表示,即|a|。
五、数轴数轴是一条直线,用于表示所有实数。
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比如,数轴上1和-1对应的分别是正1和负1这两个数。
数轴上的点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实数之间的关系。
六、交集和并集在集合中,交集指的是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构成的新集合,而并集则是两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在实数中,交集和并集的概念同样也适用,可以通过数轴上的区间表示。
以上便是七年级下册实数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各位同学更好地理解实数的概念和分类,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3.1《实数的概念》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3.1《实数的概念》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实数进行系统学习的开始。
本节内容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实数的必要性,进而引入实数的概念,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和无理数,对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实数的定义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实数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性质,能够运用实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实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实数的概念和性质。
2.教学难点:实数的抽象性质和实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实数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发现实数的性质,体会实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3.教师讲解:对实数的性质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实数的概念。
4.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了解实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5.练习与巩固: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实数的概念和性质。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无理数、实数概念》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无理数、实数概念》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理解无理数和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在数学中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初中的重要知识,也是高中数学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初中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是对于无理数和实数这样的抽象概念,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无理数和实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理解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2.让学生能够运用无理数和实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无理数和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2.难点:无理数和实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2.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无理数和实数。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巩固无理数和实数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无理数和实数的教学素材。
3.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手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问题: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那么它的对角线的长度是多少?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教学,呈现无理数和实数的定义,以及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一些与无理数和实数有关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无理数和实数的问题,以巩固他们刚刚学到的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了解无理数和实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了解他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七年级下册数学所有章节1.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 相交线。
- 平行线及其判定。
- 平行线的性质。
- 平移。
2. 第六章实数。
- 平方根。
- 立方根。
- 实数。
3.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 平面直角坐标系。
-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4.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 二元一次方程组。
-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
5.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 不等式。
- 一元一次不等式。
-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6.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 统计调查。
- 直方图。
每个章节都有其重点和难点,您想先了解哪一部分的详细内容呢?。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实数》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6.3《实数》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实数进行系统地认识和理解。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实数的分类,实数与数轴的关系,以及实数的运算性质。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实数的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有理数和无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实数的系统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实数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分类和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2.掌握实数的运算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实数的运算。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实数的分类和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2.实数的运算性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数的概念和性质。
2.利用数轴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3.运用例题和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实数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实数的分类、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实数的运算性质等内容。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实数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数轴:准备数轴教具,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数轴教具,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引出实数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呈现实数的分类,讲解实数与数轴的关系,以及实数的运算性质。
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实数的概念和性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数的运算练习,巩固学生对实数的理解和运用。
4.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实数的理解和运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实数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3.1《实数的概念》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3.1《实数的概念》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实数进行学习。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实数的概念,包括实数的定义、实数的性质等。
教材通过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实数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实数进行简单的运算和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实数概念相对抽象,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实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实数的定义,掌握实数的性质。
2.能够运用实数进行简单的运算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实数的定义和性质。
2.实数的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交流和讨论。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实例和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那么有理数能表示所有的数吗?还有哪些数是有理数无法表示的?”2. 呈现(15分钟)利用PPT展示实数的定义和性质,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例如,通过数轴展示实数,解释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性质如大小关系、加减乘除等。
3. 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实数的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给出一些实数的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讲解答案。
4. 巩固(10分钟)通过问题和小测验的形式,巩固学生对实数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提出一些关于实数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者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实数进行计算。
5.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实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