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徒县大港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第一章 走进细胞 1.1 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3
《走近细胞》教师教学实施方案授课年级高一课题第 1单元走近细胞课程类型新授课目标1.举例说明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2.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3.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掌握高倍镜的使用方法;4.认同细胞学解读课程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识记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
学习目标重点重点: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2. 高倍镜的使用。
难点难点: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课前1.PPT 演示:病毒的种类、增殖等的资料,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概念模型图,反射弧结构模式图,病毒、细菌、蓝藻的结构示意图,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比较表,细胞学说建立过程图解及准备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板书设计及教学过程中相关的问题及答案等。
2. 材料用具:显微镜课程导学教师可通过播放病毒、细菌、蓝藻的结构示意图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界建议中存在不同基本结构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强调细胞是最微小的结构层次,教学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通过分析细菌、蓝藻的基本结构,借助显微镜观察不同类型的细建议胞,指导学生了解细胞的多样性,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及高倍镜的使用方法;通过对细胞学说建立过程图解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掌握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理解建立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程序学习内容时间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1.PPT 演示:病毒的种类、增殖等的资料 1. 观看 PPT演示的内容,和病毒、细菌、蓝藻的结构示意图。
揣摩教师的教学意图,努力PPT 演示2. 引导学生进入微观世界,走近细胞。
找出所展示内容之间的关图片及问3. 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细胞”进行遐联。
题和答案导入创设1min 想, 2. 思考问题。
新课情境 4.PPT 演示问题,如:①若将自然界中的生物分为①若将自然界中的生物分为两大类,可怎两大类,则可分无细胞结构样分类?生物(病毒)和细胞生物。
高中生物教案设计走进细胞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 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3. 能够描述细胞的功能和生物学意义。
4.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难点: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验操作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显微镜
3. 实验用玻片和载玻片
4. 浦板
5. 染色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5分钟)
老师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细胞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对生命的重要性,为今天的学习做铺垫。
二、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5分钟)
1. 老师讲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介绍细胞的功能,如新陈代谢、遗传信息的传递等。
三、实验操作 (30分钟)
1.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演示。
2. 学生自行观察干酵母细胞、植物细胞等样本,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
3. 学生利用浦板和染色片,在玻片上制作细胞标本,并观察细胞的剖面结构。
四、总结 (10分钟)
1. 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2. 学生发言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布置
布置综合练习题,以巩固今天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结合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使学生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还可以加入更
多的案例和应用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认识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细胞的生命活动。
教学难点: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2. 细胞的生命活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命吗?2.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3. 引出课题:走进细胞。
二、新课教学1. 细胞的结构(1)展示细胞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
(2)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
(3)分析细胞结构的功能。
2. 细胞的功能(1)讲解细胞的生命活动:代谢、生长、分化、繁殖等。
(2)举例说明细胞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细胞结构图。
2. 让学生分析细胞在生物体中的具体作用。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细胞的结构、功能、生命活动。
2. 引导学生思考:细胞是如何完成生命活动的?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细胞的结构、功能、生命活动。
2. 提问:细胞是如何完成生命活动的?二、新课教学1. 细胞的代谢(1)讲解细胞的代谢过程: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2)举例说明细胞代谢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2. 细胞的生长与分化(1)讲解细胞的生长与分化过程。
(2)举例说明细胞生长与分化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细胞代谢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2. 让学生讨论细胞生长与分化对生物体的影响。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细胞的代谢、生长与分化。
2. 引导学生思考:细胞是如何完成生命活动的?五、布置作业1.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细胞在生物体中的具体作用。
2.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细胞的生命活动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使学生了解细胞的结构、功能、生命活动。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认识到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 帮助学生掌握细胞的结构组成、细胞器的功能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细胞的结构组成。
2. 细胞器的功能。
教学难点:1. 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 细胞器的功能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细胞模型或图片。
3. 细胞结构相关的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什么是细胞?细胞与生命活动有什么关系?2. 引导学生回顾生物学基础知识,了解细胞的基本概念。
二、新课讲授1. 细胞的结构组成a. 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b. 通过图片或模型展示细胞结构的形态特点。
c. 讲解细胞结构各部分的功能。
2. 细胞器的功能a. 介绍细胞器的基本类型,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b. 讲解细胞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如能量转换、物质合成、信号转导等。
c. 通过实例说明细胞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总结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并记录生活中常见的细胞现象。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二、新课讲授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关系a. 讲解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强调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则。
b. 通过实例说明细胞结构的变化如何影响生命活动。
2. 细胞器的协同作用a. 介绍细胞器之间的协同作用,如线粒体与内质网的关系。
b. 讲解细胞器协同作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细胞器在生命活动中的协同作用。
2.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一章走进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教材分析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为高中必修一的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这节课应是同学们进入高中后的第一堂高中生物的知识性学习课,本节课内容较多,主要是引起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并且导入我们接下来学习的关于细胞的相关知识,因此应该将本节课内容上得生动活泼,但是由于这是第一节课,涉及内容又太多,对于很多知识大家都还没有进行系统学习,所以只需要点到为止,对于书本上比较前沿的实例,正是本节课的一个突破点,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利用大家对初中知识的学习与义务教育相衔接,注重知识的连续性和发展性;既然是引导学生兴趣我们可以设置开放性问题,这样可以让大家积极的参与到我们的学习内容中来,也可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具体我们选择SARS病毒侵害人体肺部细胞作为“问题探究”的素材,有助于服务“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主题,在教学时将病毒与细胞联系起来,同时探讨教材中的问题,达成“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必须依赖细胞才能生活”的认识。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本节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系统的理解这几个层次,在理解这几个层次时,教师可以适当的补充各个层次的名词解释,以利于学生从宏观到微观,步步紧扣的理解生命系统的严密性,层次性和多样性。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刚进入高中(高一)的同学。
他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生物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得生物学基础。
在本节课前已经让同学们下去复习初中相应章节知识,并预习本节内容。
但是由于时间比较长,可能部分同学对相应知识有所忘记,因此必须要给以提示,虽然病毒、生殖、反射等内容都已学习,但都只是了解了一些皮毛,所以必须给以完全的讲解。
学生对于细胞、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认识,有些是合理的,但也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观点。
(例如:有些同学认为病毒不是生物,认为它具有细胞结构,生命能离开细胞等等一系列不科学的观点。
)因此,在教授本节课的时候,教师应该设置情境,暴露学生可能的前科学概念,帮助学生转变前科学概念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举例说明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基础上(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3)初步学会分析生物学知识素材2.过程与方法:体验从生活实例中去探求知识的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整理(精品)第一章走近细胞1.1 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知识结构生命活动离不细胞细胞从生物圈到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二、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解决方法](1)通过分析SARS病毒的结构组成,得到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的认识。
(2)通过4个实例的分析,得到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3)以一只龟为例,引导学生系统地理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解决方法]同上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述法、启示法六、教具准备相关图件七、学生活动1、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病毒的知识,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2、学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回答相关问题,从具体事例上升到普遍意义,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八、教学程序[问题探讨]2003年春夏之交,非典在我国流行爆发,部分城市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产、商业停业的现象,很多与非典患者共同工作和生活的人被隔离在家。
为什么人们对非典这么恐惧呢?教师展示SARS病毒的结构示意图,SARS患者肺部的X光照片。
1、结合初中所学病毒的知识,你认为SARS病毒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2、SARS病毒具有怎样的结构?它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3、SARS病毒主要侵害了人体哪些部位的细胞?4、如果离开了活细胞,病毒能够很好地生活和繁殖吗?学生讨论后回答。
总结: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过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贮存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这就是病毒的生活和繁殖。
SARS病毒主要侵害人的肺部细胞,使人发生呼吸困难而死亡。
第一章走进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第一章走进细胞的引入,让他们体会一下学习细胞的好处。
〖板书〗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边思考边回答。
〖生答师提示〗1. 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问题〗以“本节聚焦”引起学生的注意思考。
〖板书及问题〗一、为什么说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列表说明(板书)〗选列出问题空表,学生一边阅读课本一边填写,教师总结。
表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思考与讨论〗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
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
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
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
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
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课标解读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原因简单了解即可。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可结合图片来识记。
3.生命系统中各个层次间的关系及各层次的判断是本节重点,应通过讲练理解和掌握。
●教学地位在高考试卷中涉及本课时的知识点的命题相对较少,但从课程编排的角度上,它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第一节课,担负着初高中相互衔接、承上启下的重要任务,即绪论课。
如何使学生产生对本模块的学习,甚至整个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要解决的首要目标。
●教法指导1.生物体的结构决定功能,因此了解某生物应先弄清生物体的结构,然后再剖析其生理过程及生理功能。
如SARS病毒、HIV病毒的结构→生活增殖等→总结其危害。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本课时的难点。
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图片如P5龟的生命系统层次,提出问题如生命系统包括哪几个层次?从小到大如何排列?继而拓展延伸如把龟换做大肠杆菌或一棵白杨树呢?课前自主导学的知识2,让学生从微观到宏观步步紧扣生命系统的严密性、层次性、多样性,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1.给你一滴水,在显微镜下你可看到很多的物体,你如何判断它们是不是生物?2.能用富含有机物的液体去培养流感病毒吗?3.诗词“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里描述的水稻和稻田里的青蛙隶属的生命系统层次相同吗?●教学流程设计课前自主探究:①阅读教材P2~4,填写“【课前自主导学】知识1及思考交流1”;②阅读教材P4~6完成“【课前自主导学】知识2及思考交流2”。
⇒步骤1:情景导课:以【新课导入建议】中的一种或两种设问方式导出课题。
⇒步骤2:建议通过提问板书如以窗外的一棵常见植物为例写出其所有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等。
⇒步骤3:采取抢答方式完成【课堂互动探究】探究1的“问题导思”并指出“并非一切生物均由细胞构成”。
第一章走进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教学目标:【知识】: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四、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一)引入新课(二)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三)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难点)小结课后练习教师活动以“病毒是不是生物?”问题引入,简单复习病毒的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核心,但是能复制)。
举引起SAS的冠状病毒为例,提出问题,病毒在细胞外不具备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征,它是怎么复制的呢?……冠状病毒在那些细胞里面复制呢?小结上面的内容,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在细胞外表现不出生命的特征,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为什么呢?)细胞的任何一部分脱离了细胞就不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大分子物质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
所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提出问题:细胞能表现出那些生命活动呢?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开展讨论。
小结:(幻灯片展示提纲)细胞为什么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一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是在在细胞生命活动基础上实现各种的生命功能。
(举出一些实例)地球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谓是恒河沙数,但是这些生物,小到组成它们身体的细胞,大到一个生物个体,一个物种、甚至一个生态系统、整个生物圈,都可以一个一个的生命系统(什么是系统呢),而且这些生命系统之间还有层次的关系。
(以一只龟为例分析)单一个心肌细胞就是一个生命系统,(为什么呢?)因为细胞各个部分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而使细胞能表现生命特征;心肌也是一个系统(分析略)。
引导学生分析心脏、循环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等也是一个系统。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问题:病毒是怎么样复制的?(在细胞内)汇报冠状病毒的相关的资料阅读资料并讨论:(实例一:草履虫除了分裂和运动,还能镊食、排泄,生长,应激;实例二:精子和卵细胞作为桥梁,胚胎发育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有关系;实例4:例如疟疾、非典感冒等等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生物系统的层次性、以及尝试分析后面几个层次作为生命系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