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版2018中考历史总复习第2编热点专题速查篇专题3中国近现代化的探索精练试
- 格式:doc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4
【专项训练】1. 钱秉旦评价某一件事时说:“它接受现代化,但只能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
”这一事件()A. 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B. 拉开中国近代史序幕C. 开启政治近代化探索D. 以建立共和国为目标【答案】A【考查点】洋务运动。
【解题思路】依据题干关键字信息“现代化”“形式”“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可判断出是洋务运动,它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A项正确;拉开中国近代史序幕的是鸦片战争,B项错误;开启政治近代化开端的是戊戌变法,C项错误;辛亥革命以建立共和国为目标,D项错误。
选A。
2. 19世纪70年代,淮军已“尽弃中国习用之抬鸟枪,而变为洋枪队”……洋务派的海军建设成效尤为卓著,尤以北洋水师实力最强,其规模时居世界第4,其中定远、镇远舰的购置,给日本以很大的威慑,推迟了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时间。
以上史实表明洋务运动()A.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B. 一定程度上增强清朝国防力量C. 促进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D. 使中国成为了当时亚洲的强国【答案】B【考查点】洋务运动。
【解题思路】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洋枪队”“洋务派的海军建设”“北洋水师实力最强”“给日本以很大的威慑”可知军事力量强大了,威慑了日本,据此说明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清政府的国防力量得到了增强。
故选B。
3. 下图是一幅名为《日本,巨人杀手》的漫画。
漫画中,中国巨人狼狈不堪地摔倒在地,小矮人手持军刀,双脚踏在巨人身上。
针对漫画这一现象所引发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A. 地主阶级迈出近代化历程第一步B. 资产阶级初步尝试变革社会制度C. 农民阶级发动起义打击西方列强D. 无产阶级承担民主革命领导任务【答案】B【考查点】戊戌变法。
【解题思路】漫画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受此影响,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在此背景下,资产阶级开展维新变法运动,初步尝试变革社会制度,B项正确;A项是指洋务运动,发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指太平天国运动,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是在五四运动后,排除。
专题三中国近代化的探索——2018年是戊戌变法120周年【热点新闻】线索一不同阶级的探索奕、曾1.近代前期抗争探索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1)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2.中国探索近代化的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及对近代化的积极作用?(1)思想主张:洋务运动——“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维新运动——戊戌变法(或变法图强;或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或救亡图存)。
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或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2)积极作用:洋务运动——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经济近代化开辟道路。
维新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中国近代化进程艰难曲折的原因与启示。
原因:清政府的腐败和封建制度的落后;列强的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等。
启示:(1)中国要想发展,既要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更要靠自力更生,走自主发展之路。
(2)在改革中,要变革、废除旧的生产关系、旧的制度,以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
(3)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行不通。
(4)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5)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态度和原则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近代报刊的创办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5.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体现了人们什么样的社会观念?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都体现了开放、民主、平等的观念。
专题三 中外近代化的探索2018 广东目 录 CONTENTS 真题回顾综合训练真题回顾领域事件概况意义或影响思想近代化文艺复兴(1)时间:14—16世纪;(2)代表人物及作品:但丁创作《神曲》、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3)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启蒙运动时间:17—18世纪;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等;核心思想:理性主义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领域事件概况意义或影响政治民主化《权利法》1689年由英国议会颁布,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明确的制约,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开创了君主立宪制的民主政治形式《独立宣》1776年7月4日由大陆会议发表,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阐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宣告了美国的诞生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由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三个机构组成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制度和三权分立的原则领域事件概况意义或影响政治民主化《人权宣》1789年由制宪会议颁布,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力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否定了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明确了人权、法治的原则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1861年由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宣布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规定地主不得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由林肯颁布,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所有南部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一律获得人身自由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颁布,日本开始了有限的宪政统治确立分权体制,为日本“西方化时代到来”提供法律保障领域事件概况意义或影响经济工业化新航路的开辟(1)哥伦布所率船队从西班牙起程,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2)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航路;(3)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往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首先从英国开始,使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兴起,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最终东方从属于西方领域事件概况意义或影响经济工业化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西方国家开始走上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道路,同时也巩固和加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加深,最终引发一战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事件领导阶级代表人物目的思想主张性质影响相同点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都是在列强的刺激下进行的;都体现了救国的目的;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事件领导阶级代表人物目的思想主张性质影响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变法图强变法图强,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三民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事件领导阶级代表人物目的思想主张性质影响新文化运动先进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反对封建思想前期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谢谢观看Exit。
专题三中国近现代化的探索一、选择题1.(2017郴州中考)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最明……实非中国所能及。
”材料反映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 (C)A.民主思想 B.政治制度C.军事技术 D.风俗习惯2.(2016黔西南中考)下列历史人物中,既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又为清政府收复新疆作出贡献的是( C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左宗棠 D.张之洞3.西方近代化是从思想文化到制度确立再到技术成熟,而中国近代化则是( A )A.由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B.由思想文化——技术——政治制度C.由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技术D.由技术——思想文化——政治制度4.1895年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痛陈《马关条约》的危害,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 C )A.拒和 B.迁都 C.变法 D.革命5.(2017庆阳中考)徐中约曾说:它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
这里的“它”是指(C)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6.小明同学将下列四幅图片罗列在一起,他研究的主题最准确的是( C ),福州船政局,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所,谭嗣同英勇就义,《新青年》A.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B.中国人民的奴役史C.中国人民的近代化探索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7.(2017长沙中考)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 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
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A)A.救亡图存 B.巩固清朝统治C.向西方学习 D.发展资本主义8.下列历史人物中,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是( D ),A,B,C,D9.(2017河北中考)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道路。
专题二近现代化的探索一、选择题1.(2016南充中考)中国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性质是( C )A.农民运动B.资产阶级改良运动C.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D.资产阶级革命运动2.(2016潍坊中考)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
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
”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 D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兴办近代军事工业3.(2016重庆A卷)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B ),曾国藩,康有为,邹容,陈独秀A B C D4.(2016泰州中考)“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
”对联歌颂的是( B )A.康有为 B.孙中山C.毛泽东 D.邓小平5.(2016陕西中考)1918年11月,蔡元培提出的“劳工神圣”“此后的世界,全是劳工的世界”口号很快风靡全国。
这说明( B )A.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思想主流B.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新希望C.“民主”和“科学”成为两面大旗D.五四运动促进了新的思想解放6.(2016苏州中考)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其中“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两“步”应指( B )A.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B.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C.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D.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7.(2016枣庄中考)某校历史小组以“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下列内容不属于这一主题的是( A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8.(2016呼和浩特中考)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 C )A.思想-制度-器物 B.制度-器物-思想C.器物-制度-思想 D.思想-器物-制度二、非选择题9.(2016贵阳适应性考试)【国是家,孝当先,勤为本,俭为德】把孝悌作为家庭和社会伦理准则,对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专题二中国近(现)代化的探索——“2017侨商广西行走进美丽防城港”在防城港举行1. 中国的近代化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中国近代化的发展离不开仁人志士的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在这百天之内,康有为及其同志推行了不少的新政。
其中最要紧的有二件事。
第一,以后政府的考试不用八股文,都用政治、经济的策论。
换句话说,以后读书人要做官不能靠虚文,必须靠实学。
第二,调整行政机构。
康有为裁汰了许多无用的衙门和官职……同时他添了一个农工商总局……他们(指读书人)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之乎者也里面升官发财。
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
难怪他们要骂康有为洋奴汉奸。
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恨。
材料三150年前,孙中山先生出生之时,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统治,战乱频发,民生凋敝,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灾难深渊,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中华民族从未屈服,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可歌可泣的抗争。
孙中山先生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我疗伤”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我国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材料二所述内容是哪一历史事件的措施?依据材料概括该事件中政治方面的措施并指出颁布这些措施的主要意图。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先生是如何“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的?他的这一探索有何历史意义?2. 中国近代化是由表及里地艰难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推动着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1861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开始了。
陈旭麓先生在文章中提到这次探索时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专题三中国近现代化的探索
一、选择题
1.(2017郴州中考)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最明……实非中国所能及。
”材料反映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 ( C )
A.民主思想 B.政治制度
C.军事技术 D.风俗习惯
2.(2016黔西南中考)下列历史人物中,既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又为清政府收复新疆作出贡献的是( C )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左宗棠 D.张之洞
3.西方近代化是从思想文化到制度确立再到技术成熟,而中国近代化则是( A )
A.由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B.由思想文化——技术——政治制度
C.由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技术
D.由技术——思想文化——政治制度
4.1895年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痛陈《马关条约》的危害,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 C )
A.拒和 B.迁都 C.变法 D.革命
5.(2017庆阳中考)徐中约曾说:它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
这里的“它”是指( C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6.小明同学将下列四幅图片罗列在一起,他研究的主题最准确的是( C )
,福州船政局,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所
,谭嗣同英勇就义,《新青年》
A.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B.中国人民的奴役史
C.中国人民的近代化探索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7.(2017长沙中考)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 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
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 A )
A.救亡图存 B.巩固清朝统治
C.向西方学习 D.发展资本主义
8.下列历史人物中,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是( D )
,A ,B ,C ,D
9.(2017河北中考)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道路。
“革命道路”是指( B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和平民主建国
D.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10.(2017呼和浩特中考)中共七大提出:打败日本侵略者后,中国要选择的发展道路是( B )
A.社会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民族主义 D.共产主义
11.(2017武威中考)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A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三大改造的完成
12.1978-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年均增长495亿公斤,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增长率达14.55%。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D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B.设立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C.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英国人不该对香港的回归耿耿于怀,邓小平的构想是最富有天才的创造。
”“天才的创造”是指( D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的构想
14.如图是某同学在历史课上记录的复习提纲,据此判断,这节课复习的专题是( C )
提纲: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1992年南方谈话
5.党的指导思想
A.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B.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C.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D.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二、非选择题
15.(2017巴中中考)图片资料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下图片折射出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请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1 江南制造总局图2 康有为
图3 武昌起义纪念章图4 《新青年》杂志
(1)图1的企业是在什么运动中创办的?这场运动的倡导者创办的另外两大军事工业是什么?
答:洋务运动。
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
(2)图2中人物领导了什么变法?图3起义成功后,孙中山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什么?
答: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图4中杂志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五四运动后,该运动主要宣传的思想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4)纵观中国近代化历程,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答:中国近代化探索之路艰难曲折,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在中国走封建改良道路行不通,走资本主义道路也行不通。
16.(2017宁波中考)“历史时期”是历史学的基本概念。
阅读“我国1919年以来主要历史时期年代尺”,回答问题。
(1)写出A时期起止的标志性事件名称。
答: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
(2)B是“十四年抗日战争时期”,说出由“局部抗战”转为“全面抗战”的时间,并说明确定的依据。
答:1937年。
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实现全民族抗战。
(写出一方面即可)
(3)C和D两个时期同处于我国什么发展阶段?D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改革开放。
(4)综观上述四个历史时期,概括我国1919年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答:提示:从国家独立、富强,民族解放、复兴等角度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