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学联盟]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doc
- 格式:doc
- 大小:48.01 KB
- 文档页数:3
苏教版化学课必修1专题三第二单元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打破了以往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的“结构-性质-制备-用途”的传统模式,而是从人们熟悉的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懂得应用事例着手,引发学生思考,进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本节课主要研究的是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根据新课程内容特点、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者情况的分析可从三方面着手:(1)引导学生从已有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旧知识迁移出铁、铜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2)把实验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学生运用氧化还原的观点理解转化的实质,通过推测、设计探究实验以及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认识Fe2+与Fe3+的区别和转化。
从而强化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探究的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思考化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3)最后由学生总结归纳三方面的结论要点,尝试用简洁的图示方法自主构建“铁三角”关系。
2、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及离子反应的相关知识,此外通过前面对钠、镁和铝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这几种典型金属的性质,但对金属的学习方法仍有待指导。
与此同时,学生通过之前的实验练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较简单的实验设计方案的基本流程。
二、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掌握铁的化学性质;2、使学生理解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及相互转变;3、使学生掌握Fe2+与Fe3+的鉴别方法;4、在“实验—反思—再实验—再反思”的过程中体验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二)能力目标1、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2、通过新旧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扩展能力。
3、通过铁制品及其资料的收集和课堂表述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能准确表述有关信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从铁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引入,以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献身科学的热情。
Fe2+、Fe3+的检验及转化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专题三第二单元的内容,是继钠、镁、铝等常见金属元素之后的一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既有金属的通性,又有金属变价的新问题,也是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实际应用,体现了铁元素的特殊性。
Fe2+、Fe3+转化规律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展示出化学科学的实用性。
采用实验设计、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规律,体现了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也体现学科魅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铁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的基本性质,知道如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能够在给定试剂的条件下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解释实验结果。
教学目标:学会用化学方法鉴别Fe2+、Fe3+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实现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在了解、掌握Fe2+、Fe3+的性质的同时,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体会Fe2+、Fe3+转化规律的应用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教学重难点Fe2+、Fe3+的鉴别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教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Fe2+、Fe3+的检验及转化一、Fe2+、Fe3+的检验1、外观2、加NaOH溶液3、加KSCN溶液Fe3+ + 3SCN- = Fe(SCN)3 (血红色)二、Fe2+、Fe3+的检验及转化Fe2+→Fe3+,加氧化剂:O2, Cl2, Br2, HNO3, KMnO4, H2O2Fe3+→Fe2+,加还原剂:Fe, Cu, H2S, I-2FeCl2 + Cl2 = 2FeCl32Fe2+ + Cl2 = 2Fe3+ + 2Cl-2FeCl3 + Fe = 3FeCl22Fe3+ + Fe = 3Fe2+。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教案(修改稿)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过滤、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2.学会Cl-、SO42-、CO32-、NH4+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能用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的实验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实际事例讨论遵守实验安全守则的重要性。
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分离物质等基本实验技能;Cl-、SO42-、CO32-、NH4+等离子检验;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设计思路:本课重点在于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让他们体验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了解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学过程:[导入](展示一个有过滤网的茶杯)让我们继续用化学家的眼光来观察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这个茶杯比普通茶杯多了一个金属网,其作用是什么?在泡茶时茶叶中能溶于水的成分形成了茶叶水,为饮用方便,我们加了一个金属网,实现茶叶和茶水的分离。
[板书]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过滤: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上面分离方法就是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过滤,哪种混合物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加以分离?用这个金属网能将化学反应生成的沉淀和溶液分开吗?实验室使用的滤纸必然具有一些——小孔,其大小刚好能使溶液通过,而留下沉淀。
为了保证过滤的效果和速率,实验操作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过渡] 我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往往是混合物,化学上要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首先需要将其中各组分分离开来,以实现物质的提纯。
[设问]分离与提纯,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吗?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且与原状态相同)的过程。
提纯通过一定途径获取混合物中的主要成分的过程。
[讨论1] 现有含MgCl2和泥沙的粗食盐,请设计实验方案,由粗食盐提纯NaCl。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初步学会定量的研究方法。
过程与方法: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联系,能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
讲解法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已习惯于用质量、体积来计量物质,但我们又知道,物质是由大量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等构成,如一滴水(约0.05 ml)中就大约1.7万亿个水分子。
那么,如何知道一定质量或体积的物质中所含微观粒子是多少呢?联系它们的桥梁是什么呢?科学上,我们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就像长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样,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一定数目粒子集合体的多少,其符号为n,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四个字不能分开。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符号为mol.[板书]一、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基本物理量符号单位单位符号长度l 米m质量m 千克Kg时间t 秒s热力学温度T 开尔文K电流强度I 安培 A发光强度Iv 坎德拉cd物质的量n摩尔mol[情景设计]1打铅笔为12支,1包香烟为20支,1令纸为500张,那么1 mol微粒到底有多少个?2.1 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
[计算]已知1个12C的质量为1.993×10-26 kg,求0.012 kg12C中的碳原子数3.1 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单位mol-1。
[提问]大米可否见讲微粒?例:全世界每年生产的大米为6.02×1023个,平均分给每个人,1500粒为1斤,每人可分多少斤?物质的量只规定了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但并没规定粒子种类,所以,使用摩尔时应注明所指粒子是哪种。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第一课时课题: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修改稿)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复习巩固初中已学过的有关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等基本知识,使有关知识系统化。
2、认识化学物质的常用分类方法,了解简单的化学物质的基本属类。
3、了解研究物质的转化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掌握简单物质的转化规律。
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熟悉化学反应的常见的分类方法和化学反应类型。
通过抽象分析,认识化学反应新的分类途径。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习比较、归纳、分类、概括等基本科学方法。
2、通过学习,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理解和应用,物质的转化途径、物质的转化关系教学难点: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理解和应用教学方法:归纳整理法,归纳探究法。
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假设你是一个大商场的经理,仓库有成千上万种物质,你为了要让顾客顺利地找到所需的商品,在商品上货架之前,你会让员工做什么?学生讨论:对将商品进行分类,即根据各种商品的性能和用途进行分类。
过渡:我们身边有无数数不胜数,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我们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使用它们,我们应当怎么做?总结:将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进行分类。
那么,怎么分类呢?首先,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分类。
[板书]一. 物质的分类学生活动:请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课本P3:大家交流讨论)空气、乙醇(C2H5OH)、硫酸铵、铜、碘酒、碘、氢气、石墨、食盐水讨论并归纳:第一种分类结果:混合物:空气、碘酒、食盐水纯净物: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第二种分类结果固体:硫酸铵、铜、碘、石墨液体:乙醇、碘酒、食盐水气体:空气、氢气再如:可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等等……讲述:物质的分类依据很多,根据不同的要求可以进行多种方式的分类,如根据物质的状态、性能和物质的组成等。
第二课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课标要求]1.认识铁、铜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铁、铜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3.掌握Fe 2+、Fe 3+的检验方法及Fe 2+与Fe 3+的相互转化。
1.Fe 的物理特性:能被磁铁吸引;Cu 的物理特性:颜色为紫红色。
2.铁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某些非金属单质(O 2、Cl 2等)、酸、盐溶液等发生反应, 是一种还原性较强的金属。
3.Fe 3+的溶液遇KSCN 溶液变成血红色,Fe 2+遇KSCN 不显红色,加入氯水后显血红色。
4.Fe 2+和Fe 3+相互转化:Fe 2+错误!Fe 3+。
5.在溶液中,Fe 3+呈棕黄色、Fe 2+呈浅绿色、Fe(SCN)3呈血红色、Cu 2+呈蓝色。
铁、铜的性质 Fe3+、Fe +2的检验1.铁的性质 (1)物理性质①与非金属的反应:);固体黑色火星四射,生成(4O 3Fe =====点燃2反应 3Fe +2O 2与O )。
色烟红棕剧烈燃烧,生成(32FeCl =====点燃2反应2Fe +3Cl 2与Cl ②与酸反应,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2H +===Fe 2++H 2↑;常温下,Fe 遇浓H 2SO 4、浓HNO 3发生钝化。
③与盐溶液反应,与CuSO 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Cu 2+===Cu +Fe 2+。
2.铜的性质(1)物理性质紫红颜色:良好。
色;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2)化学性质①与非金属反应:与O2反应:2Cu+O2高温,2CuO;与Cl2反应:Cu+Cl2点燃,CuCl2。
(剧烈燃烧,生成棕黄色烟)②与盐溶液反应: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Ag+===Cu2++2Ag。
3.Fe3+、Fe2+的检验(1)检验方法(2)Fe3+与KSCN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一、学习目标:1、熟知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2、掌握Fe2+和Fe3+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的途径;3、学会用化学方法鉴别Fe2+和Fe3+,4、了解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在生产生活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1、Fe2+ 、Fe3+ 的性质及相互转化2 、Fe2+ 、Fe3+的化学鉴别方法。
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铁离子、亚铁离子的化学性质及相互转化的条件。
(2)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深化学生思维,培养学习品质。
四、情感态度1、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及方法,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培养科学素养2、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法、师生讨论法、教师讲授法六、教学媒体:1. 仪器:试管、滴管、烧杯等2. 药品:FeCl3溶液、Fe Cl2溶液、KSCN溶液、还原铁粉、双氧水、稀盐酸等课堂引入铁和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金属材料,铁是具有磁性的银白色金属,铜是紫红色的金属。
同学们日常看到的铁不都是银白色的吗?铁粉是黑色的?【实验探究】⑴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0mlFeCl2溶液和FeCl3 溶液直接观察颜色⑵各滴加几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⑶再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10mlFeCl2溶液和FeCl3 溶液,然后,各滴加几滴加NaOH溶液本节知识一、铁铜的物理性质及应用二、铁的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反应与O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Cl 2; 2Fe + 3Cl 2 =2FeCl 3与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酸反应A 、常温下,遇浓硫酸、浓硝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氧化性酸(如稀硝酸)反应不产生氢气B 、与非氧化性酸(如盐酸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盐溶液反应(如:硫酸铜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铁元素遇弱氧化剂转化为+2价,遇强氧化剂转化为+ 3价三、铁的化合物氧化物 FeO Fe 2O 3 Fe 3O 4颜色状态金属化合价共性 都不溶于水高温时都能被CO H 2 C AL 等还原剂还原生成铁单质氢氧化物 Fe(OH)3 Fe(OH)2制备方法 Fe 2+ + 2OH - = Fe ﹝OH ﹞2 ↓ Fe 3+ + 3OH -= Fe ﹝OH ﹞3转化 Fe(OH)2 Fe(OH)3现象:白色沉淀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化学方程式:3、Fe 2+ 、Fe 3+的鉴别【信息提示】在含有Fe 3+的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KSCN )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离子方程式为Fe 3+ + 3SCN - = Fe ﹝SCN ﹞34.【思【小结】 Fe 2+ Fe 3+ 水溶液颜色 浅绿色 黄色 加入NaOH 白色絮状迅速变为灰绿色) 红褐色沉淀 加入KSCN 无明显现象 (血红色)考】Fe2+与Fe3+之间能否相互转化?【实验】实验室提供如下试剂:铁粉、0.1mol/LFeCl3溶液、0.1mol/LFeCl2溶液、KSCN溶液、新制氯水。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Fe2+、Fe3+的性质及相互转化。
学会用图示法自主构建“铁三角”关系。
学会用化学方法鉴别Fe2+与Fe3+。
系统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材的交流与讨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考、比较并回忆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根据活动与探究中的实验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从实验中总结经验以获得自我探究乐趣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反思-再实验-再反思”的过程中体验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通过列表比较和图示联系的方式,在了解、掌握Fe2+、Fe3+的性质的同时,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
重点:1、Fe2+、Fe3+的性质及相互转化2、学会用化学方法鉴别Fe2+与Fe3+
难点:Fe2+、Fe3+的性质及相互转化;“铁三角”关系的构建
[引言]:大家好,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的方法,也一起学习了铁和铜的物理性质。
在上新课之前,我想和大家一起来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一些知识。
首先,请同学们完成几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请一位同学上来写。
[板书]:Fe+HCl Fe+CuSO4
[学生活动]: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演示实验]:铁粉被磁铁吸引
[教师讲述]:铁粉被吸起来了后面还跟着一串铁粉,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铁还容易被磁化
[板书]:铁和铜的物理性质
[教师提问]:铁和铜有什么化学性质呢?
[交流与讨论]:请同学们讨论并完成书本P72页“交流与讨论”。
[教师活动]:巡视并改正错误。
并请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氧气、氯气等氧化性强的氧化剂能把铁直接氧化到+3价;而氢离子、铜离子、银离子等氧化性较弱的氧化剂只能把铁氧化到+2价,在反应中铁单质表现出的是还原性。
[板书]:
[设疑]:Fe 2+与Fe 3+能否相互转化呢?
[学生回答]:能
[教师提问]:要把Fe 2+变成Fe 3+
,需要加哪类物质? [学生回答]:化合价升高被氧化,要加氧化剂
[教师提问]:那具体哪种可以,有谁知道吗?
[学生回答]:Cl 2、O 2应该可以,因为Cl 2 、O 2氧化性强能把铁单质直接氧化到+3价,应该也能将Fe 2+氧化为Fe 3+
[教师讲述]:好,我们来试试。
做实验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Fe 2+与Fe 3+
区别方法,含Fe 3+溶液中加入KSCN 溶液能看到溶液变血红色,而Fe 3+
加入KSCN 溶液不变色。
[指导学生实验]: Fe 3+的检验
[教师讲述]:知道了如何检验Fe 3+
以后,你们桌上有新制氯水,你们能否设计实验验证Cl 2能否使Fe 2+变成Fe 3+
呢? [学生回答]:在溶液中加氯水,在加KSCN 溶液,如果变红说明有Fe 3+。
[提出问题]:这个方案严密吗?
[学生回答]:不严密,假如Cl 2不能把Fe 2+氧化为Fe 3+,而原溶液中原来就有Fe 3+,则加KSCN 溶液,也会变红色。
[教师提问]:如何优化上述实验方案?
[学生回答]:先加入KSCN 溶液不变色,再加氯水,如果变红说明Fe 2+变成Fe 3+
了。
[教师讲述]:对了,你们自己就来验证一下氯水能否使Fe 2+变成Fe 3+
吧。
[指导学生实验]:氯化亚铁加KSCN 溶液再加氯水。
[学生活动]:记录方案、现象
[设疑]:我们知道Fe 2+能变成Fe 3+
了,那反过来可以吗? 若Fe 2+能变成Fe 3+
,应加氧化剂还是还原剂? [学生回答]:还原剂
Fe Fe 2+ Fe 3+ Cl 2 H
+ Cu 2+
Ag + O 2
[教师提问]:对,我们知道金属一般都具有还原性,现给你们铁粉,你们设计一下实验方案。
[学生回答]:先在有Fe 3+
的溶液中加KSCN 溶液,再加铁粉,如果红色褪去,说明铁粉可以使Fe 3+还原为Fe 2+。
[指导学生实验]:氯化铁加KSCN 溶液再加铁粉。
[师生小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了Fe 2+与Fe 3+能相互转化,要使Fe 2+变成Fe 3+需要加氧化剂,使Fe 3+变成Fe 2+
,加还原剂 [板书]:
[教师讲述]:氯气可以把Fe 2+变成Fe 3+,那其他氧化剂如氧气可以吗?
[学生回答]:可以
[教师讲述]:已知双氧水能使Fe 变成Fe 3+,那能把Fe 2+变成Fe 3+
吗? [学生回答]:可以
[设疑]:铁可以把Fe 3+变成Fe 2+
,那其他金属可以吗,比如铜?我们来试试看。
[指导学生实验]:氯化铁加KSCN 溶液再加铜粉。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书本P73页“活动与探究”;P74页“活动与探究”。
[教师讲述]:在制作印刷电路板的过程中常利用铜与氯化铁溶液的反应。
大家看P74页图3-13。
Fe Fe 2+ Fe 3+
Cl 2 H
+ Cu
2+ Ag + O 2
Cl 2
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