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可研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768.00 KB
- 文档页数:77
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一、项目背景煤炭资源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煤矿作为煤炭资源的主要开采地,对于国家的能源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煤矿开发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大规模的能源消耗下,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还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因此,对于煤矿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煤矿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煤矿项目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为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持。
2. 意义:通过可行性研究,可以全面了解煤矿项目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技术可行性和环境影响,为项目的推进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还可以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
三、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范围1. 项目概况:对项目的背景、发展现状、规划目标等进行介绍。
2. 市场分析:对国内外煤炭市场进行分析,评估市场需求和供给情况。
3. 技术可行性:对煤矿开采技术、设备等进行评估,分析项目的技术可行性。
4. 经济效益:对项目的投资成本、运营成本、回报期等进行经济分析。
5. 环境影响:对煤矿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
四、可行性研究方法1. 调研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等方式,对煤矿项目进行实地了解。
2. 数据收集:收集项目相关的经济、技术、市场和环境方面的数据资料。
3. 统计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项目的评估结论。
五、可行性研究的实施步骤1. 初步分析:对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梳理,明确可行性研究的目标和范围。
2. 资料收集:收集项目相关的背景资料、市场状况、技术设备和环境影响等数据。
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项目的市场前景、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
4. 结论和建议:通过数据分析得出项目的可行性结论和建议,为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
六、煤矿可行性研究的风险和对策1. 技术风险:可能存在技术难题和安全风险,需要进行全面的技术调查和评估。
2. 市场风险: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等风险需要提前预测和评估。
锦界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述锦界煤矿位于中国西部地区,地处交通便利的地带,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煤矿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开采、加工、销售等环节,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主要围绕煤矿的开发利用和经济效益展开。
二、市场分析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需求量日益增加。
煤炭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工业生产、城市供暖、电力生产等领域都离不开煤炭。
加之近年来环保政策的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的方向也为煤炭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机遇。
因此,锦界煤矿项目的市场潜力巨大,并且具有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三、资源优势锦界煤矿铺展广阔,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同时,矿区周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发达,便于原材料的采购和产品的销售。
此外,矿区附近存在着较为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为煤矿项目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技术及设备煤矿项目需要投入相应的设备和技术支持来进行开采、加工和运输。
通过市场调研,我们确定了适合煤矿项目的最新技术和设备,并与相关生产厂家取得了联系,达成了合作协议。
同时,我们也进行了技术人员的培训,为技术及设备的运营和维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五、资金投入及经济效益分析煤矿项目的前期投资主要包括土地开发、设备购置、矿井建设等。
根据对煤矿开发的需求和市场预期收益,我们确定了适当的投资额度,并通过多方渠道筹集了项目所需的资金。
同时,我们也对煤矿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市场预期收益、成本控制、风险评估等方面,确保项目具有可持续和稳定的经济效益。
六、环保和安全保障煤矿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包括引进环保设备,进行环保治理,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
七、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煤矿项目的发展过程中会面临一定的风险与挑战,主要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政策风险等方面。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我们对各种风险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不同风险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为项目的平稳发展提供了保障。
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1. 概述本报告是针对申请人提交的《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估和批复。
经过全面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和建议。
2. 项目背景该煤矿项目是位于XX省的一个潜在煤矿资源区域。
煤矿行业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项目拟在此开展煤矿勘探、开采和加工活动。
项目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矿区选址、矿井设计、生产规模、环境保护等方面。
3. 项目可行性研究3.1 资源评估根据研究报告提供的数据和资料,我们对煤矿资源进行了评估。
通过地质勘探、化验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得出了该煤矿区域具有丰富的煤炭储量和资源潜力的结论。
煤炭资源的质量和可采储量符合项目建设的需求。
3.2 市场需求在市场需求方面,我们对国内外煤炭市场进行了分析。
根据煤炭需求的发展趋势和预测,该项目的生产规模和产能是符合市场需求的。
煤炭的价格和销售渠道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满足项目的盈利和回报要求。
3.3 技术可行性对于矿区选址、矿井设计和生产工艺流程,我们对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
研究报告中提到的采煤方法、矿井通风系统和矿产公司的施工能力等方面,都是符合行业标准和技术要求的。
因此,项目在技术层面上是可行的。
4. 环境评价煤矿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项目所在地区有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因此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较高。
在研究报告中,我们对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矿区生态修复、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等,可以有效减轻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5. 经济评估煤矿项目的经济效益是该煤矿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研究报告中的投资估算和财务分析进行审核,我们认为该项目在经济层面上是可行的。
预计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合理,能够为投资人带来一定的经济回报。
6. 安全评估煤矿行业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对于煤矿项目,安全评估是必要的。
我们对项目的安全管理措施、安全预警机制和安全培训计划进行了评估。
研究报告中提到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设施设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能够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
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一、项目背景煤矿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对于煤矿的开采和使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评估煤矿的可行性,本报告对某煤矿项目进行了综合的研究和分析,以提供合理的决策参考。
二、项目概况该煤矿项目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占地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项目拟开采的煤炭储量达到30亿吨,且为优质煤炭资源。
根据初步规划,该煤矿将建设矿井、选煤厂、生产车间等设施,并配套建设输送设备和相关基础设施。
三、资源评价1. 煤炭储量经过地质勘探和实地调查,该煤矿区域的煤炭储量充足,且质量较高。
煤炭的热值和硫分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2. 地质条件煤矿所在地质条件稳定,矿层较厚,具有适宜的开采条件。
周边区域的水资源丰富,有利于矿井生产和设施建设。
3. 环保影响考虑到当前环保形势,煤矿项目必须充分考虑环保因素。
煤炭开采和使用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和废水,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处理工艺和设施,以减少环境污染。
四、经济效益1. 投资成本煤矿项目预计总投资约100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设备采购、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成本等方面。
2. 生产成本煤矿生产成本主要包括折旧、能源消耗、人工成本等方面,根据市场行情和周边资源供应情况,预计每吨煤炭的生产成本为200元。
3. 市场需求考虑到全国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清洁能源替代市场逐渐显现,煤炭市场需求仍然稳定增长。
预计煤矿项目年产能将达到500万吨,能够满足周边地区和全国市场的需求。
五、风险评估1. 政策风险受全球环保形势影响,政府对于煤炭资源的开采和使用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政策法规。
因此,项目必须与政策相适应,注重环保和能源清洁化的发展。
2. 市场风险随着新能源的发展和替代,煤矿项目可能面临市场需求逐渐下降的风险。
因此,在项目规划和投资中需要考虑到市场变化的因素。
六、可行性分析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煤矿项目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和潜力。
煤矿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和意义煤矿是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
针对当前煤矿行业面临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安全生产等问题,开展煤矿预可行性研究,旨在科学评估煤矿开发的可行性,为煤矿开发提供决策依据,推动煤矿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煤矿地质勘探、煤炭储量评估、矿产权调查、环境影响评价、经济效益评估等内容。
2. 研究方法:采用实地考察、文献调研、专家访谈、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煤矿预可行性研究,全面了解和评估煤矿项目的可行性。
三、煤炭资源概况和开发现状中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同时也是煤炭资源消耗最为严重的国家。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西南等地区,其中华北地区是中国的主要煤炭生产区域。
目前,中国煤照采矿业正在面临煤矿资源逐渐枯竭、生产环境恶化、矿井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亟需开展煤矿预可行性研究,科学评估煤矿项目的可行性,探索新的煤矿开发模式。
四、煤矿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煤矿开发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大气环境等方面。
本研究将对煤矿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提出环保措施和治理建议,以减轻煤矿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五、经济效益评估煤矿开发的经济效益主要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本研究将对煤矿项目的投资、产值、盈利能力、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进行评估,为煤矿开发项目的实施提供经济依据。
六、煤矿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本研究报告将包括煤矿地质特征、煤炭储量评估、矿产权调查情况、环境影响评价、经济效益评估等内容,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煤矿项目开发的建议和对策。
同时,报告还将结合实际情况对煤矿预可行性研究进行判断,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七、结论和展望煤矿预可行性研究是煤矿开发的前期工作,对促进煤矿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对煤矿开发的可行性进行全面评估,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推动煤矿行业的发展。
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1.引言煤矿作为传统的能源行业,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能源转型的推进,煤矿产业面临诸多的挑战和困境。
本报告旨在对煤矿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评估,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2.市场分析2.1供需状况目前煤炭需求量仍然庞大,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供给方面,煤矿技术不断提升,生产效率逐渐提高。
2.2煤矿价格煤炭价格在国内外市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能源政策、煤矿产量和需求变化等。
价格的波动性较大,投资者需要注意市场风险。
3.资源评估3.1煤矿储量评估煤矿的可行性需对煤矿储量进行准确的估计。
通过现场勘探和地质勘测,了解煤矿的储量和品质,为后续开发提供依据。
3.2矿区环境保护煤矿开发必须关注环境问题,尤其是大气污染和水资源的保护。
合理规划和科学开采是保护矿区环境的重要手段。
4.技术条件4.1采煤技术合理的采煤技术对煤矿的可行性至关重要。
精细化管理和高效的采掘技术能够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
4.2煤矿安全煤矿安全问题是煤矿可行性研究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合规的安全措施和科学的管理能够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
5.投资成本5.1开发投资5.2运营成本运营期间的成本包括人力成本、能源费用、设备维护等方面。
投资者需要合理规划运营成本,确保煤矿的可持续发展。
6.风险评估6.1宏观经济风险宏观经济因素会对煤矿产业产生影响,例如经济周期、政策调整等。
投资者需要预测和规避宏观经济风险。
6.2市场风险煤炭市场价格波动性较大,投资者需要及时了解市场情况,制定合理的风险把控策略。
7.可行性评价综合考虑煤矿资源、技术条件、投资成本和风险等因素,对煤矿的可行性进行评价。
通过成本收益分析和市场需求预测,得出煤矿的发展前景和可行性。
8.结论在目前的能源转型背景下,煤矿行业的可行性面临诸多挑战。
投资者在进行煤矿可行性研究时,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技术条件、投资成本和风险等因素。
通过科学的评估和分析,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确保煤矿的可持续发展。
延安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延安煤矿是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一座大型煤矿,地处延川县毛坝镇,矿区总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煤矿之一。
矿区内的煤炭储量丰富,品位较高,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为了探究延安煤矿的开发利用可能性,本报告通过对煤矿的地质和矿藏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通过对煤矿的可行性进行了全面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利用建议。
二、煤矿地质情况分析1. 地质构造和地层条件延安煤矿地处陕北地区的延川县,地处渭河中游与黄河上游丘陵区的过渡地带,地势较为平缓,东西坡面倾斜,地势平坦,适合煤矿的开采。
煤矿所在地的地质结构为岩层构造,主要由石炭系云贵系、秦岭期、华蓥系等构成,煤矿厚度约为5-10米,煤炭储量丰富,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
2. 煤矿地下水情况延安煤矿地下水丰富,主要分布在煤矿煤层之上,并呈现出地下水位沿着地势倾斜的趋势。
对于煤矿的开发利用来说,地下水的管理和利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和管理。
3. 煤矿矿山环境状况煤矿周围环境较为复杂,主要有农田、居民区、工业区等,需要对煤矿的开发利用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充分的评估和规划,确保煤矿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
三、煤矿可行性评估1. 市场需求分析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越来越大。
延安煤矿地处西北地区,周围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对煤炭的需求量增加,市场需求广阔。
2. 技术、成本和效益分析煤矿开发利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才能确保煤矿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同时,煤炭的开采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尘埃和废水等环境污染,需要进行科学的环境保护工作。
3. 政策和法律环境分析目前,国家对煤矿的开发利用有着严格的政策和法律规定,需要确保煤矿的开发利用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遵守环保要求,确保矿山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四、煤矿开发利用建议1. 提高技术水平为了提高煤炭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引进先进的煤矿采矿设备和技术,提高开采效率和降低成本。
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1. 简介煤矿是传统的能源产业之一,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旨在评估一座新增煤矿的可行性,包括市场需求、资源储量、技术实施、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分析,旨在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全面的参考。
2. 市场需求分析在进行煤矿可行性研究之前,首先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
通过研究国内外煤炭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我们可以评估新煤矿的潜在盈利能力。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未来几年内,煤炭需求仍然会维持较高水平,特别是在工业和能源行业。
3. 资源储量评估可行性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估煤矿的资源储量。
通过对矿区的地质勘探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确定矿区的可采储量和品质。
同时,还需要考虑采矿成本和井下工作条件等因素,以确定是否可以保证煤矿的可持续发展。
4. 技术实施方案针对新煤矿项目,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技术实施方案。
这包括选址规划、矿井设计、设备采购、建设进度等内容。
在技术实施阶段,还需要考虑矿井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确保项目能够有效运营。
5. 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评估煤矿可行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投资成本、运营成本和预期收益,以确定新煤矿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政策环境和市场竞争等因素对项目利润的影响。
6. 环境影响评估煤矿的开发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大规模煤矿。
在可行性研究中,我们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包括水土保持、空气质量、噪音污染等方面的考虑。
确保项目在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前提下进行。
7. 风险评估与对策在进行煤矿可行性研究时,我们还需要全面评估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对策。
这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政策风险等方面的考虑。
通过降低风险,提高项目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8. 结论根据以上可行性研究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该新煤矿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资源基础,技术实现可行,但需要高度关注环境影响和风险管理。
在决策前,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论证,全面评估项目的可行性。
煤矿重大风险分析研判报告尊敬的领导:经过对煤矿进行综合分析和研判,我根据现有数据和实地调查中的观察,得出以下煤矿重大风险分析研判报告:1. 风险一:矿井爆炸煤矿存在矿井爆炸的风险。
这主要由于煤矿中积存的可燃气体和粉尘引发的爆炸。
由于煤矿通风系统存在漏风和气流不畅的情况,火花或明火可能引发爆炸。
此外,煤层中的甲烷气体浓度超过爆炸极限也是引发矿井爆炸的风险因素。
2. 风险二:坍塌和顶板事故煤矿存在坍塌和顶板事故的风险。
由于开采煤炭过程中,采煤机和巷道机械对煤层进行剧烈震动,导致煤层松动。
同时,顶板的稳定性也受到影响。
当煤层松动和顶板失稳时,可能导致坍塌和顶板事故,给矿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3. 风险三:煤尘爆炸煤矿存在煤尘爆炸的风险。
尘埃爆炸是指煤矿中煤尘与氧气相遇并遭受外部能量源引发爆炸。
在煤矸石堆场、磨煤机、输送设备等地方,煤尘积聚的可能性较高。
当煤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一旦遇到火源或静电等能量源,可能引发煤尘爆炸。
4. 风险四:瓦斯爆炸煤矿存在瓦斯爆炸的风险。
瓦斯是煤层中最常见的可燃气体之一,其高浓度与空气混合时,遇到火源或静电等能源可能引发爆炸。
由于部分煤矿通风系统存在问题,导致瓦斯浓度超过爆炸极限的风险增加。
针对以上风险,我向您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 加强煤矿通风管理,确保通风系统运行正常,及时修复漏风和堵塞。
2. 严格执行瓦斯抽放制度,定期检查和维护瓦斯抽放设备,保持瓦斯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3. 定期进行煤矿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加强对煤尘的控制和清理措施,避免积尘引发爆炸。
4. 提高矿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安全培训,确保员工掌握应急逃生知识和技能。
总之,煤矿存在矿井爆炸、坍塌和顶板事故、煤尘爆炸和瓦斯爆炸等风险。
只有加强风险防范和管理,制定科学的安全措施,并使其得到有效执行,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大风险对矿工和环境的威胁。
希望您能重视这份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谢谢!此致礼敬日期。
露天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煤炭作为一种主要能源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煤炭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由于传统地下采煤方式成本高、工艺复杂、安全隐患大等问题,露天煤矿逐渐成为煤炭行业的新宠。
露天煤矿是指利用天然露天矿山的开采方式,顺应了国家煤炭产业发展的需要,并具有开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安全性高等优势。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选址位于某省某市境内,总占地面积约500亩,矿区地质构造稳定,矿体较大,煤矿资源储量丰富。
项目建设主要包括露天煤矿开采设备购置、矿井建设、环保设施建设、办公设施建设等内容。
项目总投资约5000万元,预计年产煤200万吨,年净利润约1000万元。
三、市场分析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对煤炭需求量呈现增长态势。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能源行业的需求带动下,煤炭市场前景广阔。
同时,受环保政策影响,传统煤炭开采方式逐渐受限,露天煤矿作为一种新兴的开采方式将更受青睐。
本项目投产后,将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有望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四、风险分析任何项目的发展过程都存在各种风险,露天煤矿项目也不例外。
主要风险包括煤矿开采安全风险、市场需求不足的风险、煤价波动的风险、政策风险等。
为降低风险,我们将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积极开拓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贸易保护,提前做好市场调研,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保持产品竞争力。
五、项目可行性分析从前期勘探成果来看,项目所在地的煤矿资源储量丰富,质量好,适于露天开采。
项目投资规模适中,投资回收周期短,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项目遵循绿色环保理念,对环境影响较小,符合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综合考虑各方因素,我们认为本项目具备较强的可行性和发展潜力。
六、项目实施方案本项目将采取自筹资金、银行贷款等多种融资方式,按照“安全、环保、高效、节能”的原则进行设备购置、矿井建设等工作。
总论一、项目背景:1、项目名称、隶属关系及所在位置:山西宁武街板沟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宁武县境内,为宁武县新堡乡街板沟村办煤矿,该矿距宁(武)—静(乐)公路8km,其间有简易公路可通,距北同浦铁路线宁武煤炭集运站55km,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
2、项目建设单位概况:1)矿井现状街板沟煤矿为宁武县新堡乡街板沟村办煤矿,始建于1982年,2006年11月,换领采矿许可证,证号1400000622724,矿区面积为0.6608 km 2,准采标高1700-700米,准采石炭系2#、3#、5#煤层,生产规模为21万吨/年,有效期为2006年11月-2009年11月。
煤炭生产许可证证号为X040707060Y2G2,设计能力: 6万吨/年,有效期为2005年1月-2005年12月。
本矿采用立井-斜井联合开拓,主立井方位0°,长264米;副斜井方位90°,长260米;回风斜井方位16°,长165米。
采煤方法为悬移支架水平分段放顶煤采煤法。
中央边界式通风。
静乐吴家庄、化北屯供电站10kV双回路供电,高压下井。
现采5#煤层,上距3号煤底板58~67m,平均65m。
煤层厚11.94~12.72m,平均12.33m,中夹二层炭质泥岩夹矸,夹矸厚0.12~0.19m,结构较简单。
顶板为砂质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
2)井田内及周边小煤矿开采情况:区内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开采历史悠久,本矿周缘的煤矿:井田西南炭窑沟煤矿,其余周边无在批煤矿,均为空井田。
周边煤矿暂无越层越界现象,对本矿井开采无大的影响。
今后矿方在临近边界处开采时,应认真调查邻矿开采情况,查清邻矿废弃巷道和采空区分布情况,以防止相互贯通引发各类事故。
3、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矿方提供的采掘工程平面图;2)、忻州市煤田地质勘探队提供的《山西省宁武县新堡乡街板沟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3)、2005年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晋煤行发[2005]990号文关于对山西宁武贾家堡煤业有限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的批复;4)、矿方委托我所编制该矿设计的委托书;5)、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安全基本条件核准书、矿长证;6)、煤质检验报告、瓦斯鉴定资料;7)、忻州市煤炭工业局“忻煤行字[2008] 号文。
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本矿位于宁武煤田中西部地带,井田内煤层赋存稳定,煤层倾角60°-80°。
按照省政府“关小建大”、“科技兴煤”的煤炭产业政策,为进一步提升宁武县煤炭的整体竞争力,实现煤矿开采正规化、生产集中化、回采工艺科学化,提高资源回收率,增强矿井防灾抗灾能力,根据忻州市煤炭工业局忻煤行字(2008)号文,山西宁武街板沟煤矿有限责任公司拟进行采煤机械化升级改造,改造后设计生产能力达到450kt/a。
二、项目概况:1、拟建地点:山西宁武街板沟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宁武县境内,为宁武县新堡乡街板沟村办煤矿,该矿距宁(武)—静(乐)公路8km,其间有简易公路可通,距北同浦铁路线宁武煤炭集运站55km,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
2、建设规模与目标:根据矿井资源条件及宁武县煤炭总体发展规划,山西宁武街板沟煤矿有限责任公司采煤机械化升级改造后建设规模为450kt/a的矿井。
设计指导思想:在贯彻执行国家能源开发的方针、政策及煤炭工业《规程》《规范》的前提下,以矿井资源条件及开采条件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矿井经济效益及安全效益为中心,结合矿井技术装备及山西宁武街板沟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目前的生产管理水平及现生产井的实际情况,确定方案经济上要合理、技术上应尽可能采用先进工艺、先进设备,并满足矿方要求和实际生产、生活的需要,充分利用该矿原有井巷工程,平面布置要最大限度的少占耕地,充分利用地形,减少挖填方工程量,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推荐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⑴设计生产能力450kt/a。
⑵开拓方式:立井-斜井联合开拓。
⑶巷道布置:本矿采用采区前进式开拓,5#煤层为特厚煤层,按急倾斜特厚煤层开采巷道布置,新布置521采区开采,采区双翼布置,采区西至+1520辅助运输大巷煤柱,东至521采区界线,北至井田边界煤柱,南至井田边界煤柱,布置正规工作面生产,采区以521采区运输眼、运料眼与行人眼为中心双翼布置,与原有回风大巷沟通。
采区行人眼、运料眼基本沿煤层底板掘进,运输眼沿煤层顶板掘进。
首采工作面运输平巷、回风平巷沿煤层走向掘进沟通并形成切眼。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1、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2005年10月编制的《山西省宁武县新堡乡街板沟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能够满足本次设计要求,但对本矿井水文资料了解程度较低,矿方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要不断收集矿井地质资料,进一步提高地质资料可信程度。
建议在井底车场附近及井田中部、北部补打钻孔,提高地质勘探程度。
2、本矿为急倾斜、特厚煤层,设计5#煤层采用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机采放顶煤采煤法。
矿方在今后采掘过程中,要不断提高生产工人素质,掌握采煤工艺,防止事故的发生。
3、本设计为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施工前必须有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并进行正规的施工图设计。
第一章矿井建设条件第一节概况一、地理概况:一)矿区位置与交通:山西宁武街板沟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宁武县境内,为宁武县新堡乡街板沟村办煤矿,井田走向长670m,宽约1356m,面积0.6608km2,矿区该矿距宁(武)—静(乐)公路8km,其间有简易公路可通,距北同浦铁路线宁武煤炭集运站55km,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
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4′50″~111°55′26″北纬38°34′22″~38°35′20″。
二)自然地理该区位于管涔山南麓芦芽山区,地形陡峻,中山地貌,位于汾河源头上游,地形切割强烈,水系、植被发育。
总体地势西高东低,最高点为于矿区西部,海拔标高为+1735.0m,最低点为于矿区东部,海拔标高为+1575.0m,相对高差160.0m。
该区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6.2℃,一月份平均温度-10℃,七月份平均温度20℃,年降雨量470-700mm,无霜期120天。
有一河流从矿区中部流过。
根据(78)省震字29号文,本区地震烈度为6度。
三)区内周边煤矿开采情况区内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开采历史悠久,本矿周缘的煤矿:井田西南炭窑沟煤矿,其余周边无在批煤矿,均为空井田。
周边煤矿暂无越层越界现象,对本矿井开采无大的影响。
今后矿方在临近边界处开采时,应认真调查邻矿开采情况,查清邻矿废弃巷道和采空区分布情况,以防止相互贯通引发各类事故。
二、矿区总体规划及开发现状:本矿地处山西省宁武煤田中西部地带,区内地质勘探程度较低,国家“十一五”规划宁武煤田为重点产煤区。
因此,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对矿产资源开采管理力度的加强,政府鼓励建设和发展资金投入充分、生产规模大、机械装备水平高、安全性好、煤炭回收率高、采用新工艺合理开发的矿井,本井田煤炭资源丰富,提高矿井资源回收率,实现规模化、高效益生产,是本矿井机械化改造和建设的当务之急。
第二节矿井外部建设条件一、交通运输条件山西宁武街板沟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宁武县境内,为宁武县新堡乡街板沟村办煤矿,井田走向长670m,宽约1356m,面积0.6608km2,矿区该矿距宁(武)—静(乐)公路8km,其间有简易公路可通,距北同浦铁路线宁武煤炭集运站55km,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
二、电源据现场调查,山西宁武街板沟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供电电源由化北屯35kV变电站以10kV线路供给作为主供电源,距离10km;另一回从静乐县吴家庄35kV变电站以10kV线路供给作为矿井备用电源,距离10km,形成双回路供电,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三、水源现本矿生活用水主要靠附近村庄的水井供给,水量、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
井田内奥陶系岩溶水为良好的供水水源,今后矿井可考虑打深水井取奥陶系岩溶水作为矿井生活用水,为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
为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生产用水可部分利用净化后的矿井排水。
四、其它宁武县以农业和工业并重共同发展,主要工业为煤炭、化工、焦化、建材等。
区内耕地面积较少,并多为梯田及山坡地。
农作物以碗豆、土豆、玉米等为主,建矿材料及生活必需品均可在本县内解决。
矿区剩余劳动力较多,粮食基本上自给自足。
第三节矿井资源条件一、地质构造及煤层:一)地层:矿区内大部分被第四系黄土、残坡积覆盖,仅在沟谷中出露有古生界二叠系的地层。
赋存地层主要有新生界第四系上更新统(Q3)、上第三系上新统(N2),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h),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山西组(P1s)、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中统本溪组(C2b)、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现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由一套灰黄色泥灰岩,黄色、黄绿色白云质灰岩,灰岩,角砾状灰岩,豹皮状灰岩,钙质页岩组成,厚度>200m。
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本组地层厚度为16.65-60.5m,平均30m。
平行不整合于中奥陶系上马家沟组灰岩侵蚀面上,下部为海陆交替相的铁铝岩建造。
自下而上一般由山西式铁矿、铁铝岩、铝土岩及铝质粘土岩组成。
上部为灰色页岩、砂质页岩和灰白色石英砂岩,中夹石灰岩,但稳定性差。
另外还可见到2层薄煤,均属不可采煤层。
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本组地层厚度为62.21~119.0m,平均107m,为本区主要的含煤地层之一,呈海陆交替相的含煤建造。
由灰或灰黑色页岩、砂质页岩、炭质页岩、灰白色石英砂岩、煤、石灰岩及海相页岩组成。
含可采煤层2、3、5号煤层,主要赋存于中及中下部。
煤层有变薄、分叉现象。
本组中部所夹石灰岩,含有蜿足类化石,横向变化大,层次不定。
本组底部与本溪组地层之间,以一层较薄的砂岩为界,为石英砂岩,其分选良好,粘土胶结,层位较稳定,相当于太原西山的晋祠砂岩。
本组含晚石炭系统希瓦格筵和太原网格长身贝等标准化石及少量假蛋形脉羊齿和长椭圆楔叶等早期华夏植物化石。
4.二迭系下统山西组(P1s)本组厚30.9~85.0m,平均48m。
属陆相含煤岩系,由灰色砂质页岩、灰黑色页岩、灰白色石英砂岩组成。
中夹煤及碳质页岩,主要赋存于下部,横向变化大,稳定性差,分叉、变薄和尖灭现象显著。
含1-3层,均为不可采煤层,植物化石较多,其中以多脉带羊齿甚为繁盛。
5.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本地层厚107.5~211.1m,平均120m,为黄绿、杏黄色陆相沉积岩系,可分为二个岩段。
第一段为黄绿和灰绿色厚层状硬砂岩,黄绿色和灰绿色砂质页岩及少量灰黑色页岩组成,下部偶含煤线及炭质页岩;第二段以黄绿和杏黄色厚层状石英砂岩、黄绿和紫红色砂质页岩为主,中夹少量灰和黄绿色页岩,底部分界砂岩偶含砾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