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琐窗寒·暗柳啼鸦翻译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9.02 KB
- 文档页数:5
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
出自宋代周邦彦的《琐窗寒·寒食》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
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
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
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
迟暮。
嬉游处。
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
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
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
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1全文赏析本篇上片忆旧,下片伤今。
题旨终是怀念旧日情人。
篇末三句作伤心无奈语,最是可怜。
俞平伯《清真词释》评论说:“‘想东园’以下直贯结尾,一气呵成,自为清真之惯技,固一篇之警策也。
意谓春光晼晚,尚有残英可陪樽俎,而小唇秀靥则何如耶?着一‘否’字,又着一‘定’字,在有意无意间。
‘定’字有‘或’、‘应’的意思,却较重,亦半虚半实也。
”1全文翻译及注释全文翻译柳荫深处传出乌鸦的啼鸣,我掀起小帘,站在朱门之内,身穿单衫凝神伫立。
半亩大的庭院里开满了桐花,静静地笼罩着庭院,阴雨阵阵更使人愁思万端。
雨滴洒落在空落落的台阶上,竟彻夜未停。
何时故友相逢与我在西窗下剪烛,谈心。
今夜的孤零恰如往昔夜宿楚江之畔,江风吹得灯火昏暗,说不尽少年羁旅的无限凄惨艰难。
如今我已年老,时有垂暮之感。
春游嬉戏的地方,旅舍酒店烟火不举,正巧是全城禁火过寒食节。
酒楼上呼唤美酒的兴致一扫而光,姑且把这段豪情。
琐窗寒·寒食翻译及赏析琐窗寒·寒食翻译及赏析古诗原文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
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
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
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
迟暮。
嬉游处。
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
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
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
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译文翻译柳荫深处传出乌鸦的啼鸣,我掀起小帘,站在朱门之内,身穿单衫凝神伫立。
半亩大的庭院里开满了桐花,静静地笼罩着庭院,阴雨阵阵更使人愁思万端。
雨滴洒落在空落落的台阶上,竟彻夜未停。
何时故友相逢与我在西窗下剪烛,谈心。
今夜的孤零恰如往昔夜宿楚江之畔,江风吹得灯火昏暗,说不尽少年羁旅的无限凄惨艰难。
如今我已年老,时有垂暮之感。
春游嬉戏的地方,旅舍酒店烟火不举,正巧是全城禁火过寒食节。
酒楼上呼唤美酒的兴致一扫而光,姑且把这段豪情都交付酒徒料理。
回想起故乡园中的桃李,必是迎春怒放,那如同美人嘴唇酒窝般的花朵,不知今天是否还挂在树枝?待到我归乡之时,一定还会有残存的花儿,等待着我与宾客举杯痛饮,一洗烦襟。
注释解释剪烛西窗语:借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语,抒发怀乡之情。
百五:指寒食节。
冬至后一百零五日为寒食。
旗亭:指酒楼。
高阳俦侣:西汉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
靥(yè):脸上的酒窝。
诗文赏析这首词抒发的是词人的羁旅情怀,清真工羁旅行役之词,人所公认。
词作的上片写暮春欲雨之时,由日转夜,从夜雨说到话雨,又从话雨想起昔年楚江暝宿时旅况,羁旅情味,由外及内使人深思。
下片叙写寒食及节日思乡之情。
寒食禁烟而饮酒,人到老年,回忆往事不胜感慨。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开首三句即点明时间和词人彼时所处环境。
薄暮时分,柳色渐渐昏暗,乌鸦盘旋聒噪,词人正站在朱户之中,小帘之后凝神沉思。
首三句虽为叙写眼前景况,但仍起着渲染气氛的作用。
薄暮时分,天气渐暗,群鸦乱啼,单身一人置身其间,词人的愁思、烦乱心情,即已呼之欲出了。
淡黄杨柳暗栖鸦。
玉人和月摘梅花。
意思|赏析楼角初销一缕霞。
淡黄杨柳暗栖鸦。
玉人和月摘梅花。
笑捻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
东风寒似夜来些。
注释①洞户:室与室之间相通的门户。
②些(su ):句末语气词,是古代楚地的方言。
作者:佚名此词词牌题作《减字浣溪沙》。
唐宋曲子词,本须按谱填写,词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格律非常严格。
但也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字数上可稍作增减,声律上稍作变更。
一般把按原来词牌填写的称正体,把有了变化的称别调。
贺铸这首词,乃按《浣溪沙》正格填写,并未减字。
另有《摊破浣溪沙》,上下片比正格均多三个字。
此词写一位纯静高洁、貌美如玉的年轻女子从傍晚到夜间的一些活动,充满了词人倾慕和爱恋的情感。
上片写户外,前两句专力写景。
楼角初销一缕霞,首先出现在画上的是一座佳人居住的红楼,但词人并不描绘楼的全貌,而只勾勒出它的一角。
时间是太阳落山的一瞬。
起初,残阳斜射,楼角镕金,色彩极其艳丽;继而,阳光迅速消失,楼角变得暗淡,朦胧,以至被夜幕挂上了面纱。
淡黄杨柳暗栖鸦,接着写红楼附近杨柳,这杨柳是淡黄色,说明抽叶不久,时间应是初春。
在这嫩绿柳树的枝叶间,栖卧着归林的乌鸦,在栖鸦前加一暗字,既显此处人静,又显此时夜深,栖鸦与淡黄杨柳已经融为一体了。
通过时间的推移,作者为读者描绘了一个幽静、朦胧的夜景,为下边人物的活动设置了一个适宜的环境。
玉人和月摘梅花,玉人,像美玉一样漂亮标致的人,既可指男子,又可喻女性。
此词所写,应是一位年轻的姑娘。
这如花似玉的佳人,披着银白似水的月光,采摘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梅花,月、花、人三美相映,意境灵动,画面幽洁,令人拍案叫绝。
在上片景物描写中,还充分显示了色彩的多姿和变幻,红楼、金霞、淡黄杨柳,黑色乌鸦,银白月光,嫣红的梅花,织成了一幅斑烂绚丽的图画。
人物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中活动,犹如仙境一般。
下片写室内,笑捻粉香归洞户,写女子由院子回到了室内。
年轻的佳人采罢梅花,她面含微笑,手指轻轻拈动花枝,迈动款款碎步,她要回房去了。
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
出自宋代周邦彦的《琐窗寒·寒食》
原文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
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
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
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
迟暮。
嬉游处。
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
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
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
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
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
语言典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集》传世。
创作背景:
译文
柳荫深处传出乌鸦的啼鸣,我掀起小帘,站在朱门之内,身穿单衫凝神伫立。
半亩大的庭院里开满了桐花,静静地笼罩着庭院,阴雨阵阵更使人愁思万端。
雨滴洒落在空落落的台阶上,竟彻夜未停。
何时故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梧桐的诗句及大意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梧桐的诗句及大意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 描写梧桐树的诗句常见诗句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1个愁字了得。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孤独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酒阑人散草草,闲阶独倚梧桐。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这里我列1首: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孤独梧桐深院锁清秋。
[一]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二]别是1般味道在心头。
[三]:[一]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覆盖。
[二]离愁:指去国之愁。
[三]别是1般:亦做“别是1番”,另有1种之意。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1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原来,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由于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西楼凭栏之所见。
1弯残月映照着的孑然1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3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覆盖。
“孤独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孤独”者毕竟是梧桐还是,已无法、也无须辨别,由于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3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1般味道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亮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3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很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求一句描写梧桐树的古诗词句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求一句描写梧桐树的古诗词句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求一句描写梧桐树的古诗词句一、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唐代戴察译文:萧瑟稀疏的梧桐树叶上,借着刚刚升起的满月,露水泛出闪亮的光茫,闪亮的光线装扮了这朴实的寒夜。
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找觅》译文: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三、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出自宋代刘翰的《立秋》译文:睡梦中朦朦胧胧地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是醒来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朗朗的月光中。
四、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孤独梧桐深院锁清秋。
——出自五代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译文:孤独的人无语,独自一人缓缓登上西楼。
仰视天空,残月如钩。
梧桐树孤独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覆盖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五、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出自宋代周紫芝的《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译文:三更雨点点洒上梧桐,一叶叶、一声声,都是离别的哀音。
六、断香残酒情怀恶。
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孤独。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忆秦娥·咏桐》译文:香火就要熄灭,酒也所剩无几,这光景令人内心好不悲苦凄切。
严酷萧瑟的秋风,催逼、加快了梧桐的飘落。
梧桐落,就是那种不愿见到的、一片衰败的景色,它是那么叫人感到孤独、冷落。
二.求一句描写梧桐树的古诗词句牛丛蹑石攀萝路不迷,晓天风好浪花低。
洞名独占朝阳号,应有梧桐待凤栖。
薛能独坐东南见晓星,白云微透泬寥清。
磷磷甃石堪僧坐,一叶梧桐落半庭。
邵谒辘轳声绝离宫静,班姬几度照金井。
梧桐老去残花开,犹似当时美人影。
陆龟蒙朱阁前头露井多,碧梧桐下美人过。
《琐窗寒·玉兰》原文、翻译及赏析《琐窗寒》一名《锁窗寒》,双调九十九字。
前片十句,四仄韵;后片十句,六仄韵。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琐窗寒·玉兰》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琐窗寒·玉兰宋朝吴文英绀缕堆云,清腮润玉,汜人初见。
蛮腥未洗,海客一怀凄惋。
渺征槎、去乘阆风,占香上国幽心展。
□遗芳掩色,真恣凝澹,返魂骚畹。
一盼。
千金换。
又笑伴鸱夷,共归吴苑。
离烟恨水,梦杳南天秋晚。
比来时、瘦肌更销,冷薰沁骨悲乡远。
最伤情、送客咸阳,佩结西风怨。
《琐窗寒·玉兰》翻译/译文①汜:一作“记”。
②海客:一作“海谷”,一作“梅谷”。
《琐窗寒·玉兰》赏析/鉴赏《琐窗寒》一名《锁窗寒》,双调九十九字。
前片十句,四仄韵;后片十句,六仄韵。
据近人杨铁夫《梦窗词笺释》中说:“题标‘玉兰’,实指去姬,诗之比体;上阕映合花,下阕直说人,又诗之兴体。
”“梦窗一生恨事全见。
”“绀缕”三句,状玉兰的叶与花形。
“绀缕”,“绀”,即天青色;“缕”,凡是细长的东西,都可叫缕,如柳缕、烟缕。
“绀缕”即是天青色的玉兰叶。
“汜人”,“汜”,《楚辞·卜居》:“将汜汜若水中之凫乎。
”注:“汜,一作泛。
”,“汜人”,即是浪迹天涯之人。
此处是说:天青色的玉兰叶重重叠叠似美人的云鬓堆砌,玉兰花白玉般的色泽,又似美人洁白的脸腮。
像这样美丽的花儿,即使是如我这样一位四处羁游,见多识广的人也是初次见识的。
另据沈亚之《湘中怨》词:“垂拱中,太学生郑生乘月步洛阳桥.以桥下有哭声,见一女子,挟归与居,号曰‘汜人’。
又周密题赵子固《凌波图》词“经年汜人重见”。
又纪文达诗“无复江中见汜人”。
杨铁夫按:此以玉兰喻姬,故起即用“绀缕”、“清腮”等字掩映,仍恐未醒,更用“汜人”点晴。
此初见钟情,则当时事实也。
“蛮腥”两句,闻香生感。
“蛮腥”,指长于南国的玉兰的花香。
“海客”,喻浪迹四方的人,即词人自称。
此言玉兰花的清香扑鼻而来,充斥四周,然而浪迹天涯的“我”闻花香反而触动起一种感伤的情怀,所谓“感时花溅泪”,就是这种环境与心情的反差。
有关清明诗词《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此诗一个难字没有,一个典故不用,通俗易懂,挥洒自如,毫无经营造作之痕,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广为传诵。
《寒食野望吟》唐·白居易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寒食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
本诗生动地描绘出清明扫墓、缅怀亲人的凄凉场景。
面对生离死别,天人永隔,怎不让人伤心肠断?《清明即事》唐·孟浩然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诗文用一个"重"字,一个"愁"字,开篇明义。
对于独在异乡的游子,清明节更添孤寂、愁思,与欣欣向荣的大自然、欢愉的郊游人群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
《寒食城东即事》唐·王维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在本诗中,作者表达了“及时行乐”的思想。
全诗描绘出美丽的早春景象,交错着青春朝气的蓬勃力量和家常安宁的闲适气息,充分体现了王维诗“诗中有画”的特色。
《清明二首》唐·杜甫(一)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二)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风水春来洞庭阔,白蘋愁杀白头翁。
第一首,作者由清明景事兴感,叙写悲惨遭遇,最后以高洁自守的志向收束;第二首,着重写飘泊之感,情感挚切深痛而饱满。
【诗歌鉴赏】周邦彦《琐窗寒暗柳啼鸦》原文翻译及赏析【诗歌鉴赏】周邦彦《琐窗寒?暗柳啼鸦》原文翻译及赏析周邦彦《琐窗寒?暗柳啼鸦》原文亮柳落花鸦,单衣矗立,小帘朱户。
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
淋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
似楚江暝毕宿,风灯杂乱,少年羁旅。
迟暮,嬉游处。
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
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
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周邦彦《琐窗寒?亮柳落花鸦》注解、琐窗寒:周邦彦创调。
2、啼鸦:乌鸦鸣叫。
3、单衣:单层无里子的衣服。
4、朱户:红色的门。
5、桐(tóng)花:桐树盛开的花,开于清明之时,花白色。
6、空阶:Lawn的阶台。
7、楚江:长江。
8、暝(míng):日落,天黑。
9、羁旅:身在他乡。
0、迟暮:指黄昏,比喻晚年、禁城百五:据传,冬至节后一百五日,为寒食节,禁火三日,清明始以榆火燃薪。
禁城,全城皆禁火。
百五,指寒食节。
2、旗亭:市楼,存有旗立于上,并设酒肆,为唐宋时文人墨客休憩之所。
3、高阳俦(chóu)侣:高阳酒徒的朋友。
4、自春:花朵照常对外开放。
5、残英:残存未落的花6、俎(zǔ)尊:古代器皿和肉的器皿。
这里指酒和菜肴。
周邦彦《琐窗寒?暗柳啼鸦》翻译较暗的柳树上存有乌鸦在叫做,我穿著单衣东站在朱红小门的帘外,看看被桐花占到了半亩地的庭院,静静地停用着,天在一阵阵地下雪,真叫人犯愁。
雨打在空荡荡的阶台上,已至深夜,还不暂停。
这境况并使我产生与李商隐当年同样的心情:期盼能够有一天与爱妻同在西窗下剪烛,对她倾诉此夜雨中思念的情景。
又似的年轻时,夜宿楚江头,风透进门去,灯不停地摇晃,已经开始尝到了出外飘泊的滋味。
我已大有迟暮之感了。
平时可游乐的地方,现在碰上冬至后一百五日的寒食节,京城里旅店客舍都见不到灶烟。
只好去到酒楼上,跟狂放的酒友们一起买酒求醉。
想起我家的东园里,桃李一定还照样开放,那长着小嘴唇、面颊上有漂亮酒涡的人,如今是否还是老样子呢?当我回到家时,一定还有残余的花朵在等待我这远方归客带着美酒佳肴前去观赏的。
古诗琐窗寒·暗柳啼鸦翻译赏析
《琐窗寒·暗柳啼鸦》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周邦彦。
其古诗全文如下: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
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
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
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
迟暮,嬉游处。
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
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
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前言】
《琐窗寒·暗柳啼鸦》是北宋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描写作者年老远游思念家乡的凄凉感受。
全词就是在忽此忽彼的时空转换中,吞吐复杂心绪。
全词字句典雅,巧妙化用前人诗句而无雕琢之痕。
【注释】
琐窗寒:周邦彦创调,因词有“静锁一庭愁雨”、“故人剪烛西窗语”句,故取以为词调名。
啼鸦:乌鸦啼叫。
单衣:单层无里子的衣服。
朱户:红色的门。
桐花:桐树盛开的花,开于清明之时,花白色。
空阶:空荡的阶台。
剪烛西窗语: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更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楚江:长江。
暝:日落,天黑。
风打零乱:杜甫《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诗:“风起春灯乱。
”
羁旅:身在他乡。
迟暮:指黄昏,比喻晚年
禁城百五:据传,冬至节后一百五日,为寒食节,禁火三日,清明始以榆火燃薪。
禁城,全城皆禁火。
百五,指寒食节。
旗亭:市楼,有旗立于上,并设酒肆,为唐宋时文人墨客游憩之所。
高阳俦侣:高阳酒徒的朋友。
《史记》:郦食其以儒冠见沛公刘邦,刘邦以其为儒生,不见,食其按剑大呼:“我非儒生,乃高阳酒徒也!”因见之。
后因称饮酒狂放不羁者为高阳酒徒。
高阳,地名,属今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
俦侣,即伴侣。
自春:花朵照常开放。
小唇秀靥:李贺诗:“浓眉笼小唇”,又“晚奁妆秀靥”,写女子美貌。
残英:残存未落的花
俎尊:古代盛酒和肉的器皿。
这里指酒和菜肴。
【翻译】
昏暗的柳树上有OrG乌鸦在叫,我穿着单衣站在朱红小门的帘外,看被桐花占了半亩地的庭院,静静地关闭着,天在哗哗地下雨,真叫人发愁。
雨打在空荡荡的阶台上,已到深夜,还不停止。
这境况使我产生与李商隐当年同样的心情:盼望能有一天与爱妻同在西窗下剪烛,对她诉说此夜雨中思念的情景。
又好像年轻时,夜宿楚江头,风透进屋来,灯不停地晃动,开始尝到了在外漂泊的滋味。
我已大有迟暮之感了。
平时可游乐的地方,现在碰上冬至后一百五日的寒食节,京城里旅店客舍都见不到灶烟。
只好去到酒楼上,跟狂放的酒友们一起买酒求醉。
想起我家的东园里,桃李一定还照样开放,那长着小嘴唇、面颊上有漂亮酒涡的人,如今是否还是老样子呢?当我回到家时,一定还有残余的花朵在等待我这远方归客带着美酒佳肴前去观赏的。
【赏析】
这首词抒发的是词人的羁旅情怀,清真工羁旅行役之词,人所公认。
词作的上片写暮春欲雨之时,由日转夜,从夜雨说到话雨,又从话雨想起昔年楚江暝宿时旅况,羁旅情味,由外及内使人深思。
下片叙写寒食及节日思乡之情。
寒食禁烟而饮酒,人到老年,回忆往事不胜感慨。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开首三句即点明时间和词
人彼时所处环境。
薄暮时分,柳色渐渐昏暗,乌鸦盘旋聒噪,词人正站在朱户之中,小帘之后凝神沉思。
首三句虽为叙写眼前景况,但仍
起着渲染气氛的作用。
薄暮时分,天气渐暗,群鸦乱啼,单身一人置身其间,词人的愁思、烦乱心情,即已呼之欲出了。
此外“暗”与“啼鸦”也有暗示欲雨的作用。
“桐花半亩,静销一庭愁雨”,这两句词人继续叙写他伫立帘后所见之景,同时景中含情,词人的愁绪已经跃然纸上。
这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所描写的意境相似。
黄昏时节,再加上绵绵不绝的春雨,这种意境描写虽非清真所首创,却是古典诗词中描写愁绪时最常用的典型环境。
这里词人用一“锁”字使得本为抽象无形的情绪形象化,从而突出了词人此时愁闷难堪的心境。
“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这三句是说那滴哒的雨声洒落在空寂的台阶上,使得词人心绪更加烦乱愁闷,直到夜深仍不停息。
面对此情此景,词人不禁思绪联翩,想到何时才能与故人相会。
这里化用了李商隐《夜雨寄北》诗意:“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词作至此,愁绪的内含已渐渐明朗、具体化了。
歇拍三句:“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这一层词人宕开一笔,由眼前之景转而幻想从前,在变幻境界中感叹风灯零乱,少年羁旅,颇有不胜今昔之感。
关于“楚江”,李白诗有“天门中断楚江开”,杜甫诗有“楚江巫峡半云雨。
”风灯零乱,此形容人生短暂,老年人如风前之烛。
苏轼诗有“过眼百世如风灯”,杜甫诗有“风前春灯乱,江鸿夜雨悬”,所绘即此情景。
下片写节日思乡之情。
“迟暮。
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
”词作由上片末尾的少年羁旅,转入叙写迟暮情景,以前之虚幻,转入眼前之说实;前之遥远回荡,此则转入本题。
章法大开大合。
因寒食
禁烟,故曰“无烟”,“禁城百五”,也是寒食节。
《荆楚岁时记》:“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寒食。
”“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寒食禁烟不禁酒,故可去酒楼饮酒。
李白诗有“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这句的意思是说,寒食节中,旗亭饮酒取乐之事,还是让高阳酒徒们去吧。
这里用的是侧笔,实际上是叙说自己为愁思所缠绕,没精打采,对玩乐毫无兴趣。
“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对羁旅之愁与思家之情化成了具体的内容,那“东园”此时又是一番桃李争春,明媚春光,而那给自己留下美好印象的、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姑娘,如今是否还在?词人描述得越具体,越真切,说明其思念之情越铭心刻骨。
此外,用一“否”字,词人的关切之情更显真切。
歇拍三句:“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词人归心似箭,未踏归途,心早已设想好归家时的情景。
到那时,春意犹在,尚有残花挂在枝头,自己定要好好地款待自己一番。
“客”字,表明词人始终未曾忘记自己的游子身分。
整首词很巧妙地将现实、回忆、设想结合起来,结构天成,含蓄而又细腻,意淡而气厚。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