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分光试点总结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5.10 KB
- 文档页数:2
分光计实验报告
目录
1. 实验目的
1.1 实验原理
1.1.1 分光计的基本原理
1.1.2 分光计的组成部分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步骤
1.4 数据处理
1.5 实验结论
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分光计这一仪器,掌握光的分光技术,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加深对光的波动性质的理解。
1.1 实验原理
1.1.1 分光计的基本原理
分光计是一种用来测量光的颜色和强度的仪器,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的折射、反射和干涉等特性,将光分解成各个波长的光束,从而实现光的分光分析。
1.1.2 分光计的组成部分
分光计主要由光源、准直系统、样品室、光栅、检测器等部分组成。
光源提供光源,准直系统使光线变得平行,样品室放置待测样品,光栅用于分解光,检测器用于检测光的强度。
1.2 实验仪器
在本实验中,主要使用的仪器是分光计和光栅。
分光计用于测量光的波长和强度,光栅是用来分解光束的光学元件。
1.3 实验步骤
1. 将分光计接通电源并校准。
2.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光栅。
3. 调节分光计,使得光线准直。
4. 放入待测样品,并记录光的强度和波长数据。
5. 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1.4 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整理数据表格、绘制图表、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1.5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总结本次实验的主要发现和观察。
等级医院评审工作总结篇一:办公室等级医院评审阶段性工作总结OffeWord文档3同心协作众志成城共铸辉煌办公室为促进医院加强内涵建设,保证医疗安全,持续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切实促进医院发展,行政科坚持以评促改、评建并举的工作方针,根据创甲办分工现将工作进展汇报如下:(一)工作回顾自20年月召开等级医院评审动员会以来我科进一步明确分工、全力配合创甲办开展工作。
根据“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创甲办为我科室分配“医院功能任务”、“科学规范内部管理机制”、“承担政府指令任务”、“应急管理”、“医院管理”、“明确管理职责与决策执行机制,实行管理问责制”、“院务公开管理”、“医院社会评价”等大项余条。
(二)周密部署,对标定位为了医院评审能够成功,我科主任召集工作人员认真部署,对照标准,寻找差距,制定方案,积极解决,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与松懈。
可以说为达到标准,我们已是举科室之力,全力以赴。
进过我科室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现已对9大项50条的评审内容全部完成。
“应急管理”的各条款达到A、“医院功能任务”的条款已达到A,“内部管理机制”中的1〃2〃1和1〃2〃6项已达到A,“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中的1〃3〃1条、1〃3〃3条已进行改进已达到A标准。
其余的各项条款在工作中不断持续改进,争取达到更高的标准。
(三)同心协力,全力以赴经过外出学习,请专家人指导,专家用严谨的工作态度,系统思考问题的深度,给我们提出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让我科职工感到了压力,因此针对每一个问题,我们都是举一反三,进行梳理消化,拿出解决办法,落实责任人,限定完成时限,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得完美,同时经过这次检查,让所有人感受到我们是特别能战斗的集体。
在这段繁忙而充实的日子里,每个人在自已的工作岗位上都创造着奇迹,释放着潜力。
科室内无论白天和黑夜,都好象奏响了进行曲乐章,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发出了和谐的音响。
无论科主任还是普通人员都在忙碌,工作虽然沸腾,但依然有序而紧张。
监测分站工作总结报告
近期,我们对监测分站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分析。
通过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亮点,也为未来的工作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发展的建议。
首先,我们发现在过去的工作中,监测分站的运行效率有所下降。
这主要是因为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等原因导致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加强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监测分站的运行效率。
其次,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工作中存在的管理问题。
例如,监测分站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没有及时跟进,导致了部分数据的遗漏和延误。
为了改进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对监测分站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数据的及时收集和分析,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工作中的亮点和创新。
例如,监测分站在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时表现出色,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了监测分站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我们建议在未来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预案制定和应对能力,提高监测分站的应急能力。
总的来说,通过对监测分站工作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亮点,也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发展的建议。
我们相信,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监测分站的工作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为监测分站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ODN光分配网一二级分光扩容分析作者:***来源:《无线互联科技》2021年第14期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业务、新应用不断出现,特别是“三网融合”的推行,使得人们对网络接入带宽的需求持续增加。
文章对FTTH家庭宽带扩容进行了研究,得出FTTH扩容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是进行ODN光分配网一二级分光扩容的结论。
关键词:光分配网;一二级分光;扩容1 FTTH网络概述FTTH是指将用户接入设备即光网络单元(ONU)安装在用户家中,通过入户的光纤接入网络中,通过光波分复用技术实现语音、数据、数字电视及各类智能化系统功能的一种接入方式。
FTTH接入可提供全业务、高速率、长距离接入,已成为当今宽带接入网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发展方向[1]。
FTTH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FTTH光线路终端(OLT)、光分配网(ODN)和FTTH光网络终端(ONT)3大部分,ONT即安装在家中的ONU设备[2]。
图1为FTTH系统结构图。
2 ODN光分配网建设模式2.1 ODN光分配网ODN接入层建设总体思路参照铜缆网结构,将光接入网划分为主干、配线、接入3个层次[3],整个ODN结构分为 3段,即:OLT至一级分光器定义为主干光缆段;一级分光器至二级分光器(含一级分光模式下分纤箱)定义为配线光缆段;二级分光器(含一级分光模式下分纤箱)以下定义为户线光缆。
从图2中可以看到,FTTH接入网是一种点到多点的网络结构,即利用分光器将中心局端信号传送到多个终端用户。
分光器在FTTH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分布方式:集中分布和级联分布,分别对应一级分光和二级分光两种分光模式。
2.2 一二級分光建设区别2.2.1 光缆布放及分光器分布区别如图3所示,一级分光是指光线路终端(OLT)和光网络单元(ONU)之间的光分路器是并行的,其基本表现形式为“OLT→光分路器→ONU”,这里使用的光分路器的分光比通常是1∶64。
在一级分光应用中,为了节省光缆成本,分光器通常设置在配线光交处;局端和光分路器通过主干光缆连接,用户终端和光分路器通过配线光缆连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级分光规范篇一:二级地图出图规范一、按纸面横放方式,上北下南;二、提供jpg格式的电子版,大小为2m以内;三、在图中显示村支部、牌坊、商户(有名字的、规模较大的,如超市、饭店等)、庙或祠堂等标志性建筑;四、覆盖范围的划分规则(如:按照村中主街道、分光器或分纤箱覆盖范围确定每台网络设备的覆盖边界,将城中村平面图进行网格化划分);五、房屋编号规则(可提供电子图,后期由运行维护部进行完善、细化);(一)平房区院落需提供院内房间数;(二)平房区有门牌号码的需提供门牌号码、院内房间数,还需考虑有房屋出租情况,有出租情况的需虚拟房屋号码。
(三)无门牌号码的需按主街道以东西或南北划分进行门牌号码编号,或以分光器覆盖范围划分开的网格进行划分门牌号码,有出租情况的需虚拟房屋号码。
(四)每个院落按照一个单元来划分标准地址;(五)不同期工程要在一张图展现;(六)平面图的比例,准确性;(七)市区多层、高层小区平面参照城中村平面图,展示楼宇、单元相对位置,编号。
篇二:基本标准(二级中医院)【基本标准】二级中医医院基本标准【基本标准】二级中医医院基本标准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80至2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中医内科、外科等五个以上中医一级临床科室;(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等医技科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有0.88名卫生技术人员;(二)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三)至少有4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师、1名中药师和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等技术人员。
各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中医师;(四)每床至少配备0.3名护士。
四、房屋: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35平方米。
五、设备:(一)基本设备:心电图机自动洗胃机给氧装置呼吸机麻醉机电针仪手术器械手术床酸度计分析天平钾钠分析仪培养箱电冰箱干燥箱分光光度计x光机纤维胃镜结肠镜妇科检查台蒸馏水器高压灭菌设备中药煎药设备电动吸引器心脏除颤器各类针具无影灯尿分析仪洗衣机(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床被子褥子被套枕头床头柜床头信号灯床垫床单枕套病员服显微镜离心机b超骨科牵引床紫外线杀菌灯1张1.2条1.2条2条2个1个1个1.1条2(二级分光规范)条4个2套(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实验报告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实验报告引言: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药学等领域的实验仪器,它可以测量物质溶液中的吸光度,从而得到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本实验旨在探究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在测量溶液浓度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实验目的:1. 理解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2. 学习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吸光度测量;3. 验证分光光度计在测量溶液浓度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实验材料:1. 分光光度计;2. 不同浓度的溶液样品;3. 紫外可见光谱分光光度计操作手册。
实验步骤:1. 打开分光光度计,预热5分钟,确保仪器处于稳定状态;2. 根据溶液样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波长范围;3. 使用试管或石英比色皿,将待测溶液样品装入;4. 将装有溶液的试管或石英比色皿放入分光光度计的样品室中;5. 调节光谱仪的参考光强度,使其与样品光强度相等;6. 记录吸光度数值,并根据标定曲线计算出溶液的浓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三个不同浓度的溶液样品进行测试,分别为0.1 mol/L、0.05 mol/L和0.01 mol/L。
通过测量吸光度数值,并参考标定曲线,我们得到了每个溶液样品的浓度。
结果显示,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吸光度数值也随之增加。
这与我们的预期相符,因为溶液中物质的浓度越高,吸光度也会越大。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分光光度计可以准确测量溶液中物质的浓度,并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实验中还发现了一些误差来源,如溶液中杂质的存在、光谱仪的校准不准确等。
为了减小这些误差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使用纯净试剂、定期校准光谱仪等。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并验证了其在测量溶液浓度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分光光度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仪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快速、准确、可靠的测量手段,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药学等领域。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仍然需要注意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分光器实验报告华南理工大学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器材与设备四、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五、实验结论六、参考文献一、实验目的本次分光器实验的目的是加深对于光学原理的理解,通过分光器将白光分成不同波长的颜色,并探究不同颜色光线在介质中传播时的特性。
二、实验原理1. 分光器原理:分光器是一种能够将白光分解成不同波长颜色的仪器。
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入射端口,反射镜和出射端口。
当白光经过入射端口进入后,会被反射镜反射并折射出去,此时不同波长的颜色会因为折射率不同而偏转角度也不同,最终形成一个彩虹谱线。
2. 光线在介质中传播特性:当光线从空气进入到玻璃等介质中时,由于介质中折射率大于空气中折射率,所以会发生折射现象。
同时由于不同波长颜色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因此不同波长颜色的光线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
三、实验器材与设备本次实验所需器材和设备如下:1. 分光器:用于将白光分解成不同波长颜色的仪器。
2. 白炽灯:用于产生白光。
3. 凸透镜:用于调节光线方向和聚焦。
4. 纸片:用于观察彩虹谱线。
5. 尺子、直尺等测量工具:用于测量物体大小和距离等参数。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1. 实验步骤:(1)将白炽灯放置在分光器入射端口前方,使其能够发出白光。
(2)通过凸透镜调节光线方向并聚焦到入射端口上,使得白光能够进入分光器内部。
(3)观察反射镜反射后形成的彩虹谱线,并使用纸片等工具进行观察和测量。
2.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白光经过分光器后会被分解成不同波长的颜色,形成一个彩虹谱线。
(2)不同波长颜色的光线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因此彩虹谱线中不同颜色之间会存在一定的距离。
(3)通过纸片等工具可以观察和测量彩虹谱线的宽度和颜色等参数,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光学原理。
五、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分光器将白光分解成不同波长的颜色,并探究不同颜色光线在介质中传播时的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白光经过分光器后会形成一个彩虹谱线,不同波长颜色的光线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2. 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包括光源的选择、波长调节、比色皿的清洗和校准等。
3. 通过实验,学会如何根据样品的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绘制标准曲线,并利用标准曲线测定未知样品的浓度。
二、实验原理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单色光通过均匀的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和光程成正比。
公式表示为:A = εlc,其中A为吸光度,ε为摩尔吸光系数,l为光程(通常为比色皿的厚度),c为溶液的浓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1. 分光光度计2. 比色皿3. 移液管4. 容量瓶5. 烧杯试剂:1. 标准溶液:已知浓度的待测物质溶液2. 未知溶液:待测浓度的溶液3. 水为GB/T 6682规定的二级水或去离子水四、实验步骤1. 仪器准备:- 开启分光光度计,预热30分钟。
- 调节光源,选择合适的波长。
- 清洗比色皿,并用待测溶液润洗3次。
2. 标准曲线绘制:- 取若干个比色皿,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 用移液管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标准溶液于比色皿中,加入适量的溶剂,摇匀。
- 将比色皿放入分光光度计中,记录吸光度值。
- 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未知溶液浓度测定:- 取若干个比色皿,分别加入一定体积的未知溶液。
- 用移液管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未知溶液于比色皿中,加入适量的溶剂,摇匀。
- 将比色皿放入分光光度计中,记录吸光度值。
- 在标准曲线上找到对应的吸光度值,即可得到未知溶液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通过实验,成功绘制了标准曲线,证明了朗伯-比尔定律在分光光度法中的应用。
2. 未知溶液浓度测定:根据标准曲线,准确测定了未知溶液的浓度。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未知溶液的浓度,成功实现了定量分析。
实验过程中,掌握了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学会了如何绘制标准曲线和测定未知溶液的浓度。
一级分光和二级分光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书桌上,笔尖在纸上轻轻划过,勾勒出方案的轮廓。
这个方案,关于一级分光和二级分光,已经在我脑海中构思多时,今天,就让我用这流畅的文字,为你展现它的全貌。
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光学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
一级分光和二级分光技术在光通信、光纤传感、激光加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分光效率,降低成本,本项目旨在研究一种新型的分光方案。
二、方案目标1.实现一级分光和二级分光的高效率;2.优化分光系统的结构,降低成本;3.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4.适用于不同场合的光学系统。
三、一级分光方案设计1.分光器选择:选用高性能的分光器,保证分光效率;2.光源:采用波长稳定的光源,确保输出光的一致性;3.耦合器:选用高耦合效率的耦合器,提高光信号的传输效率;4.光路设计:合理设计光路,使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损耗最小;5.调制器:选用高速调制器,实现光信号的快速调制;6.接收器:采用高灵敏度的接收器,确保接收到的光信号质量;7.控制系统: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分光系统的工作状态,调整参数,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四、二级分光方案设计1.分光器选择:与一级分光方案相同,选用高性能的分光器;2.光源:采用波长稳定的光源,确保输出光的一致性;3.耦合器:选用高耦合效率的耦合器,提高光信号的传输效率;4.光路设计:在一级分光的基础上,进行二级分光,设计合理的光路,降低损耗;5.调制器:选用高速调制器,实现光信号的快速调制;6.接收器:采用高灵敏度的接收器,确保接收到的光信号质量;7.控制系统:与一级分光方案相同,采用智能控制系统。
五、方案优势1.高效率:通过优化分光器、耦合器等关键部件,实现高效率的分光;2.低成本:采用成熟的技术和工艺,降低生产成本;3.稳定性: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测,确保系统稳定运行;4.通用性:适用于不同场合的光学系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分光光度计实验报告概述: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分光光度计检测不同浓度溶液对光的吸收能力,并研究其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从而探索分光光度计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实验器材和试剂:1. 分光光度计2. 待测溶液3. 稀释液(用于制备不同浓度的溶液)4. 色度板实验原理:分光光度计通过向待测溶液中传入一束可见光,并测量透射或反射光的强度,从而确定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
根据比尔定律(Beer's Law),溶液的吸光度与浓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即吸光度正比于溶液的浓度。
实验步骤:1. 首先,将分光光度计设置为所需的波长范围,并进行校准。
2. 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溶液,可通过逐步稀释待测溶液或用稀释液稀释。
3. 将每种溶液放置在色度板中,并依次测量其吸光度。
4. 记录测得的吸光度数据,并制作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图表。
5. 根据图表分析数据,确定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制作了吸光度与浓度的图表,发现两者呈线性关系。
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吸光度也相应增加。
这符合比尔定律的预期结果,从而验证了分光光度计在化学分析中的可靠性。
通过比较不同溶液的吸光度,我们还可以判断不同溶液的浓度差异。
实验中使用的光源波长选取和所测溶液类型有关,这也是进行正确测量的关键。
我们还可以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测量,例如测量某种溶液中特定成分的浓度。
虽然本实验以溶液的吸光度为例,但实际上分光光度计在化学分析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应用。
例如,通过测量反射光的强度,可以了解溶液中的杂质含量。
此外,通过变换光源的波长范围,分光光度计还可以应用于分析不同化合物或溶液的组成及结构。
总结:本实验通过使用分光光度计检测不同浓度溶液的吸光度,验证了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而证明了分光光度计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分光光度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工具,为研究化学物质的光学性质和定量分析提供了有效手段。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更多样化、更精确的化学分析。
二级分光试点总结报告
一、二级分光与带宽的影响
目前二级分光仅在FTTH小区接入中使用,且总分光比为1:64,PON口下行速率为2.5G。
用户同时在线,理论带宽为40M,而目前杭州家庭小区的最大带宽为4M,因此,二级分光对用户宽带无影响。
二、二级分光与组网的影响
(一)上联光缆及PON口需求造成一定的压力。
二级分光的实施,会对上联光缆及PON口需求造成一定的压力。
原组一级分光集中放置的组网方式,即当一个分光器用完,在用一个分光器,可以有效提升PON口利用率。
而二级分光组网中,在用户分布比较分散,渗透率较低的情况下,则有可能需求较多的上联光缆及PON口,PON口利用率较低。
建议在后续二级分光设计中,尽量增加上联光交中分光器的分光比,至少大于(等于)1:8,以减轻上联光缆及PON口需求压力。
举例:某一小区,组网方案一,采用1:64一级分光。
组网方案二,采用1:8*1:8二级分光。
若该小区开户64户。
方案一:只需一个PON口。
方案二:若用户分布在64个1:8分光器(分纤箱内)中,上联8个1:8分光器(上联光交),需要8个PON口。
(二)需重新设计资源管理
原一级分光的资源管理已经不满足二级分光的组网,需重新设计资源管理,以便于后期维护。
三、二级分光与光功率的影响
德胜新村现场测试,上联光交内放置1:8插片式光分路器,分纤箱内分别放置1:8、1:4光分组成1:64、1:32的总分光比环境。
PON口至光分配箱光链路长度为2KM,PON口发光功率+3dBm,二级1:8
分光器下联口收光-19.11dBm,总链路衰减22.11dBm,1:8*1:8总分光比与1:64的插损理论值基本吻合。
二级1:4分光器下联口收光-16.87dBm,总链路衰减19.87dBm,1:8*1:4总分光比与1:32的插损理论值基本吻合。
(详见工程建设部德胜新村FTTH二级分光试点项目实施计划与阶段总结)
结论:经德胜新村试点,二级分光的器件质量、接续工艺与一级分光就光功率参数影响不大,可以实际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