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二讲物态变化玩转真题2
- 格式:doc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9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物态变化知识点回顾一、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不同的物质在熔化时,表现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一类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由固态全部熔化为液态,温度才上升。
这类固体称之为晶体。
另一类物质在熔化时,没有一定不变的温度,在吸热后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全部变为液态,温度不断升高,这类物质称之为非晶体。
(2)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晶体溶液在凝固过程中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
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一般是不相同的。
(3)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在于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解读:熔化和凝固图象如图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和凝固图象,由图可知:A点开始计时,B点表示t=5 min时萘的温度为80 ℃,此时萘仍全部处于固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萘不断吸收热量,萘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萘的熔化,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萘的熔点是80 ℃。
BC段与时间轴平行,到C点全部熔化成液态。
此后,萘继续吸热升温,如CD段所示。
从图象看出,B点是80 ℃固态的萘,C点是80 ℃液态的萘,BC之间是80 ℃固液共存状态的萘。
若从D点起停止加热后,液态萘温度不断降低。
当降到E点(80 ℃)时,开始凝固,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仍保持80 ℃不变,直到F点全部凝固。
以后,固态萘放热,温度才开始下降,即图线中FG段。
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凝固时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二、汽化和液化1.汽化(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过程中物质要吸收热量。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蒸发:只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蒸发要吸热,所以有制冷作用。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测试(苏科版)测试卷(2)物态变化一、单选题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夏天水管外壁出“汗”B.冬天室外堆的雪人变小C.河面上飘起白雾D.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霜2.关于生活中常见的四个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雕在冬天会变小,是因为热胀冷缩B.太阳出来后,大雾逐渐散去是升华现象C.小草上挂的露珠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D.冬天湖水结冰时,要放出热量3.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晶体的熔化过程持续了35 minB.该晶体的熔点是80 ℃C.该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吸收热量D.该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内能不变4.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这种物质是非晶体B.该图像是物质的熔化过程图像C.该物质的熔点是50℃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5.2021年春节期间,为加强预防新冠病毒,人们外出必须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但是容易使眼镜“起雾”给生活带来不便。
关于“雾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加热镜片可以防止“雾气”生成B.“雾气”的形成需要吸热C.夏天佩戴口罩眼镜也会出现“雾气”D.“雾气”其实质就是水蒸气6.天气炎热,小易从冰箱里拿出一支冰棍,细心的他发现冰棍表面有一层“白霜”,冰棍周围冒着“白气”,他咬了一口冰棍,舌头立即感觉凉凉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霜”和雾、雾凇的形成原因相同B.“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C.“白气”形成过程是吸热过程D.“白霜”形成过程是放热过程7.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初春,冰封的河面解冻,是由于冰吸热熔化B.盛夏,从冰箱拿出的冰糕冒“白气”,是水汽化形成C.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D.北方冬季贮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时放出热量8.如图所示的泡沫塑料被广泛应用于消音隔热缓冲防震等领域,制作时将低沸点的烃类发泡剂用泵送入装有熔融塑料的挤塑机中,挤塑机内的高压把烃类发泡剂保持液态形式溶于聚合物中,聚合物熔体出挤塑机后,骤然降压迫使发泡剂变为气体放出,从而形成泡沫塑料。
2024届陕西省中考物理第一轮专项模拟复习——物态变化一、单选题A.组装图甲的实验装置时应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组装B.图乙中,能正确表示水沸腾时现象的是图BC.由图丙可知,在当时实验条件下水的沸点是98℃D.由图丙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不需要吸收热量3.(2023·陕西宝鸡·模拟预测)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12A .冰激凌盒中的牛奶瞬间制成冰激凌,该过程与霜的形成过程一致B .分子冰激凌周围“烟雾缭绕”,这些“烟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C .将沸点为-196℃的液氮倒入容器中,液氮瞬间消失不见,该过程属于升华现象D .吃到嘴里的冰激凌解暑降温,这个过程需要吸热5.(2023·陕西延安·模拟预测)如图所示,是物质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液、气三种物态之间转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甲为液态,由甲到乙可能是灯丝变细的过程B .乙为气态,由乙到丙可能是露珠的形成过程C .丙为液态,由丙到甲可能是铁化成铁水的过程D .乙为气态,由甲到乙可能是湿衣服变干的过程6.(2023·陕西榆林·模拟预测)如图所示,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 .雨水,冰雪消融B .立夏,雾绕山峦C .霜降,霜满枝头.2023·陕西渭南·统考一模)如图是环境下才能成功。
关于“泼水成冰A.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B.图中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遇冷放热直接凝华成小冰晶C.和“泼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现象还有雾的形成.云开雾散.流水成冰.呵气成霜.气结成露2023·陕西汉中·模拟预测)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34D .清洗完的运动服,结冰后变干的过程中放出热量10.(2023·陕西商洛·模拟预测)暑假里,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内拿出一根棒冰,发现包装纸上有一层“霜”,撕开包装纸后,棒冰冒出“白气”。
陕西省2021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精练含答案20份2021年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精练目录第一讲声现象精练版第一讲声现象玩转真题第二讲物态变化精练版第二讲物态变化玩转真题第三讲光现象精练版第三讲光现象玩转真题第四讲透镜及其应用精练版第四讲透镜及其应用玩转真题第五讲机械运动精练版第五讲机械运动玩转真题第六讲质量与密度精练版第六讲质量与密度玩转真题第七讲力运动和力精练版第七讲力运动和力玩转真题第八讲压强精练版第八讲压强玩转真题第九讲浮力精练版第九讲浮力玩转真题第十讲简单机械和功精练版第十讲简单机械和功玩转真题I陕西省2021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含答案第一讲声现象(时间:30分钟分值:42分)评分标准:选择题每小题2分,填空题每空1分一、选择题1. (2021长沙)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 m/s B. 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D. 真空也能传声2. (2021青海)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运动会上,同学们的呐喊声越大,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 B. 音乐会上,观众能够辨别美妙的琴声,是依据音调的不同C. 教室里,听到开始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说明铃声可以传递能量D. 中考期间,为减小噪声对同学们的影响,停止校园周边工地的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 (2021山西)位于我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3题图A. “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B. “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 D. “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4. (2021衡阳)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B. 医生用“B 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 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1陕西省2021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含答案D. 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5. (2021原创)如图所示为向保温瓶中灌开水的情景,下列对此情景解释正确的是( )第5题图A. 灌开水时听到的声音是由保温瓶的振动产生的B. 灌开水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水传入人耳的C. 灌入水的过程中,由于空气柱长短的变化声音的响度在不断变化D. 灌开水时通过音调可以判断瓶内水位的高低6. (2021原创)下列成语描述的情境中,表述正确的是( ) A. “声振屋瓦”说明发声体在振动B. “脆如银铃”主要说明的是声音的音色 C. “掩耳盗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D.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7. (2021通辽)笛子爱好者小亮在午休期间吹起了他心爱的笛子,悠扬的笛声传遍宿舍楼,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悠扬的笛声是笛子振动发出的B. 笛声在传播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C. 因为笛声悠扬,所以小亮的笛声不是噪声D. 按住不同的笛孔发声的音调会改变8. (2021本溪)吉他是演唱校园民谣的主要伴奏乐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吉他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 演奏时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目的是改变吉他发出声音的音调C. 练琴时琴手经常关闭门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轻轻拨动琴弦,发出微弱的声音,此时吉他发出的是次声波第8题图2陕西省2021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含答案9. (2021原创)锣是我国传统的金属类打击乐器,演奏者用锣槌敲击锣身正面的中央部分而发声.关于锣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第9题图A. 锣声是由锣面振动产生的B. 表演时,击锣的频率越高锣声的音调就越高C. 人通过音色区分锣声和鼓声D. 敲击大小不同的锣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10. (2021淄博)中国“海巡31”轮船配有强声设备,可以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dB的警示音,用于警示海盗等人员.关于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是超声波B. 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警示音,以保护听力D. 发射器外形呈喇叭状可以减少警示音的分散,从而使音调变高11. 智能手机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尽可能多方位解决用户问题,以苹果手机为例,自带智能应答siri,甚至可以一应一答式和你聊天!当小丽对着手机说话的时候,它会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当说话结束后,它会就你的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手机发出声音时,通过扬声器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B. 人和siri说话时,siri通过声音的音色不同,能够区别出来他的性别C. 当对着手机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siri没有反应.说明发出的声音需要足够高的响度才能使手机接收到信号D. siri和小丽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中,但传播速度各不相同12. (2021内江)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3陕西省2021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含答案第12题图A. 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 该实验说明声音不能传递能量C. 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D. 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二、填空题13. (2021乌鲁木齐)2021年5月5日,凝聚着国人梦想的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C919首飞时,由于发动机的________而产生的轰鸣声是通过________(填具体介质)传入人耳的.C919返回首飞现场时,现场见证者心情愈发激动,随着声音的________(选填“响度”或“频率”)越来越大,飞机开始着陆,最终首飞取得圆满成功.十年心血,终于破茧成蝶,现场C919研发专家们流下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对于他们来说,C919发动机的轰鸣声是属于________(选填“乐音”或“噪声”).第13题图14. (2021徐州)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________产生,通过________传入人耳的.改变试管内的水量,会使声音的________发生改变.第14题图三、基础小实验15. (4分)按要求完成填空.4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专题02物态变化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1.物质的三种状态:(1)固态:像铁钉、冰块这类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
(2)液态:像水和牛奶这类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的物质。
(3)气态:像空气这类既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的物质。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3.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1)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要点:(1)通常说的水是液态的;冰是固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
(2)固、液、气特征表:状态形状体积固态有一定形状有一定体积液态没有固定形状有一定体积气态没有固定形状没有一定体积(3)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必须保证液体不凝固、不汽化。
(4)体温计使用时不“甩一甩”,会造成温度“只上升、不下降”、即“低温不准高温准”。
二、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吸热;2.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放热。
3.汽化有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高低(2)液体表面积大小(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5.沸腾:(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3)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6.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要点诠释:(1)液体沸腾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不变。
(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不同物质蒸发快慢不同,如:酒精蒸发比水蒸发快。
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熔化要吸热。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凝固要放热。
3.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称为晶体。
如:冰、海波、各种金属。
第二讲物态变化(时间:30分钟分值:48分)评分标准:选择题每小题2分,填空题每空1分一、选择题1. (2017常德)夏季,汗流浃背的同学吹电风扇感觉凉爽,下列现象在物态变化上与此相同的是( )A. 夏天,湿衣服变干B. 春天,冰雪消融C. 深秋的早晨,树叶上挂满露珠D. 用久了的灯丝变细2. (2017扬州)天气炎热,小明在吃冷饮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凝固造成的B. 包装盒外面的霜,是液化造成的C. 打开冷饮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升华造成的D. 吃冷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凝华造成的3. (2017云南)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4. (2017辽阳)下列物态在形成过程中吸热且保持温度不变的是( )5. (2017重庆A卷)“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6. (2017河南)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 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B. 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C. 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D. 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7. (2017淮安)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水污染日益加剧,因此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所示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先熔化,后凝固B. 先汽化,后液化C. 先升华,后凝华D. 先汽化,后凝固第7题图8. (2017德州)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第8题图A. 吃冰棒解热B. 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C. 烧开水时冒“白气”D. 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9. (2017滨州)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B. 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却需要不断吸收热量C. 水的温度必须达到100 ℃时,水才会沸腾D. 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第9题图10. (2017日照)海波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第10题图A. 海波的熔点是48 ℃B. 海波是晶体,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 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收热量D. 在CD段海波处于液态,吸收热量二、填空题11. (2017甘肃省卷)冬天的早晨,小梅发现家里的玻璃窗上有很多美丽的“冰花”,这是因为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形成的,此过程中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12. (2017成都A卷)冰箱内壁的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要________热量.市面上销售的“无霜冰箱”是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将霜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后马上恢复制冷,因此“无霜”.13. (2017无锡)2017年5月5日,我国首型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首飞,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舱门件,3D打印的技术之一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凝固成型.14. (2017吉林省卷)图是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水的初温是________℃;加热至水沸腾用了________min;在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________保持不变.第14题图15. (2017镇江)如图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________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__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________温度.第15题图16. (2017广东省卷)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题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________而成(填物态变化名称).第16题图17. 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酒精提纯装置.该装置利用水浴法给装有酒精的试管加热的优点是____________,在提纯过程中,酒精先后发生了________和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第17题图18. (2017莱芜)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变暖,使全球冰川________,使海面上升,使低地被淹,影响城市供水.生活在海边的小明同学设计了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的方法:在地上挖一个水池,往池内灌入海水,按照如图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在阳光照射下池内的海水经过__________________后,在塑料袋上形成小水滴,小水滴滑到最低处滴入桶中得到淡水.(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第18题图三、实验与探究题19. (2017爱知中学模拟)(8分)同学们在研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第19题图(1)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固定________(选填“A”或“B”)的位置.(2)图1是小明用“水浴法”做冰的熔化实验装置,待冰完全熔化后,小明又持续加热了一段时间,图3为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的温度为________℃.当温度计示数维持100 ℃不变(外界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时,试管中的水________(选填“沸腾”或“不沸腾”),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2是小明得到的实验图像,由图像可知:实验过程中,冰熔化阶段用时________min;冰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__.(4)小明将试管中的水全部倒入烧杯中,盖上硬纸片如图4所示,则水沸腾时的图像是________(选填“图5”或“图6”).班上其他组同学得到图7中a、b两种不同图像,a、b 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___不同.答案1. A 【解析】汗流浃背的同学吹电风扇主要是利用了蒸发吸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现象.夏天,湿衣服变干也是蒸发现象,属于汽化,A项符合题意;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灯丝变细属于升华现象,故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2. A 【解析】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水凝固造成的,是凝固现象,故A正确;霜是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白气”是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吃冷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熔化吸热造成的,故D错误.故选A.3. B 【解析】冰封的湖面解冻,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发生的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严冬,冰冻的衣服变干,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发生的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因此属于放热的是②③.故选B.4. B 【解析】蜡烛流的“泪”,发生的是熔化现象,蜡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A不符合题意;炽热的铁水,发生的是熔化现象,铁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B符合题意;清晨的露珠,发生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温度降低,C不符合题意;寒冬的树挂,发生的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温度降低,D不符合题意.故选B.5. D 【解析】雾凇和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固体,属于凝华现象,A、B错误;露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C错误、D正确.故选D.6. C 【解析】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是因为身上水蒸发吸热,使身体周围的温度降低的缘故;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夏天用干冰保鲜食品是因为干冰升华吸收热量;冬天,在菜窖里面放几桶水,水凝固放热,这样菜窖的温度不至于太低.故选C.7. B 【解析】在污水净化过程中,污水先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汽化;再由气态变为液态,发生液化,A、C、D错误,B正确.故选B.8. B 【解析】浸入水里的纱布中的水由于汽化吸热,从而使袋内的温度降低,起到保鲜作用.×××9. B 【解析】×××10. C 【解析】从图像可以看出,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在第6~12 min 内温度保持48 ℃不变,由此可得是晶体,且熔点为48 ℃,A正确;分析图像可知,BC段处于熔化过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正确;分析图像可知,BC段处于熔化过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C错误;CD段海波全部熔化,处于液态,随着时间的增加温度升高,所以此过程仍然吸热,D正确.故选C.11. 凝华放出【解析】北方冬天的清晨,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是固体的小冰晶,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发生了凝华现象,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此过程需要放热.12. 放出熔化【解析】凝华的过程放热;霜是固态,水是液态,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熔化吸热.13. 吸收熔化【解析】钛合金金属材料在高温下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凝固成型.14. 90 7.5 温度【解析】液体沸腾的图像,横坐标代表时间,一个小格代表 2.5分钟,纵坐标代表温度,一个小格代表2 ℃,初温90 ℃,加热至沸腾用了7.5分钟.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且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15. 液化放出降低【解析】气态乙醚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出热量;液化的方式除压缩体积外还有降低温度.16. 不会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液化【解析】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达到沸点,而试管中的水温度也达到沸点,二者没有温度差,不会发生热传递,所以试管中的水不能从烧杯中的水中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烧杯口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17. 受热均匀汽化液化18. 熔化先汽化后液化19. (1)B (2)92 不沸腾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3)6 保持不变(4)图6 质量。
第二讲物态变化命题点一1. (2016陕西2题C 0.5分)炎热夏天,太阳下摸起来烫手的石头,温度一定高于37 ℃( )2. (2016副题2题C 0.5分)白炽灯正常发光时灯丝温度约500 ℃( )3. (2012陕西2题B 0.5分)考场内的气温约为50 ℃( )4. (2012副题2题D 0.5分)人洗澡时的水温一般约为60 ℃( )命题点二类型一温度计的使用、读数及原理5. (2017陕西30(3)题1分)如图所示,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第5题图6. (2013副题30(2)题1分)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玻璃泡在液体中位置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相应字母).第6题图7. (2013陕西30(1)题1分)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第7题图8. (2010陕西30(2)题1分)图中测得的温度是 ________℃.第8题图类型二教材重点小实验9. (2016陕西30(4)题1分)如图所示,给固体加热时,采用“水浴法”达到的主要效果是让固体____________.第9题图10. (2014副题30(3)题1分)如图所示,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结束后,要把烫手的烧杯移到安全地方,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0题图命题点三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其吸放热判断命题多以自然和生活现象、小实验、小制作及新科技为背景,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查,偶尔也会在综合题中考查.类型一自然、生活现象类11. (2017副题2题2分)小英在烧开水时,发现电热水壶的壶嘴上方冒“白气”,旁边的镜子变模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1题图A.烧水时,壶嘴上方冒“白气”是汽化现象B.镜子变模糊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所致C.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D.水的沸点与气压无关12. (2015陕西1题2分)对图中的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13. (2015副题2题2分)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吃冰棒时,有时舌头会粘到冰棒上是由于舌头上的水凝华造成的B. 炒菜时把没有沥干的菜放入油锅,热油四溅是由于水发生剧烈的汽化造成的C. 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在户外也能变干是由于冰熔化造成的D. 从冰箱里取出的矿泉水瓶,过一会儿表面变湿是由于空气液化造成的14. (2013副题2题2分)玻璃板放在热水上方,待玻璃板上出现一层细密的小水珠后,将其放入冰箱冷冻室内,几分钟后玻璃板上就出现了美丽的冰“花”.在上述过程中,没有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A. 汽化B. 液化C. 熔化D. 凝固15. (2016副题3题2分)许多自然现象都伴随着物态变化过程,如:①积雪消融、②滴水成冰、③云消雾散、④霜打枝头等.其中放出热量的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 (2013陕西1题2分)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A. 山林中雾的形成B. 路面上的水结冰C. 河面上冰雪的消融D. 窗户玻璃上冰花的形成17. (2012副题4题2分)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冰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B. 水蒸气凝华成霜要吸热C. 给高烧病人身上擦酒精降温,利用了酒精汽化吸热D. 用干冰进行人工增雨,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18. (2014陕西1题2分)初夏的早晨,院子里的花儿在空气中散发着淡淡清香,花朵上的露珠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图示的情景中,应用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第18题图A. 花儿能散发出淡淡清香表明花儿在运动B. 阳光下,露珠的蒸发会加快C. 露珠的形成过程是汽化现象D. 露珠的形成过程要吸热19. (2014副题3题2分)清晨,山间升起了飘渺的雾,山体在雾中若隐若现,应用物理知识对图中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第19题图A. 雾是水蒸气B.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 阳光下雾渐渐消散是升华现象D. 雾在消散过程中要放热20. (2012陕西4题2分)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冰雹在下落过程中表面熔化成水需要吸收热量B. 从冰箱里拿出的冰块周围出现“白气”是升华现象C. 水蒸气液化成水,分子间距离增大D. 水沸腾时温度不变,内能不变类型二小实验、小制作、新科技类21. (2009陕西3题2分)在大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图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先汽化,后液化B. 先熔化,后凝固C. 先升华,后凝华D. 先蒸发,后沸腾第21题图22. (2011陕西26题2分)如图是研究碘的物态变化的实验装置,当碘________热量后,直接升华成碘蒸气;碘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板会放出热量,________成固态的碘(填物态变化名称).\第22题图23. (2011副题26题3分)西安世园会使用了一种新型空调系统——地源热泵.热泵机组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阀四部分组成.如图是夏天为房间制冷的循环原理图,它可以将室内的热通过循环物质转移到水中,再由水路循环转移至地下水或土壤里.在冷凝器中循环物质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要________热量;利用水来转移热,是因为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液体比较,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较________.第23题图24. (2010陕西27题4分)(1)干旱地区的农民将装水的塑料瓶底扎个小孔给农作物进行滴灌.小荣同学发现如果瓶子底部小孔不接触土壤,水流出一些后就停止流出,此时瓶内水面上的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气压;若将小孔与土壤充分接触,水会缓慢的流到植物的根部,如图所示,该装置能减少水的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从而节约用水.第24题图(2)小梅常见妈妈将买回的新鲜蔬菜用保鲜膜包裹,保鲜膜可以减少蔬菜中水分的________;将冷藏在冰箱内的蔬菜取出来后,不一会就发现保鲜膜上有一层水珠,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的缘故(填物态变化名称).【拓展提升】如图所示为兴趣小组同学制作的模仿雨水形成过程的实验装置,当湿沙子中的水吸收热后先________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________(前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即空中的云彩),此过程需要________热;小水珠聚多时在________的作用下从空中落下就形成了雨.如图所示为兴趣小组同学制作的模仿雨水形成过程的实验装置,当湿沙子中的水吸收热后先________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________(前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即空中的云彩),此过程需要________热;小水珠聚多时在________的作用下从空中落下就形成了雨.拓展提升题图答案1. √2. ×理由:白炽灯正常发光时灯丝温度约为2 500 ℃.3. ×理由:考场内的气温约为26~30 ℃.4. ×理由:人洗澡时适宜的水温约40 ℃.5. 热胀冷缩(1分) 【解析】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6. B(1分) 【解析】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的底和侧壁,所以图中的B放置正确.7. 36.8(1分)8. 7(1分) 【解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读数.在读数时,首先要找准温度计的零刻度线,然后再看刻度是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在零刻度线的下方.若刻度由下往上越来越大,则为“零上”;若刻度由下往上越来越小,则为“零下”.9. 均匀受热(1分) 【解析】给固体加热时,采用“水浴法”,既减小了固体与加热物质的温差,还增大了受热面积,可以使固体均匀受热.10. 用湿抹布包着烧杯移到安全地方(其他合理说法均可得分)(1分) 【解析】用湿抹布包着烧杯移到安全的地方(或用毛巾亦可).11. B12. D 【解析】13. B14. C 【解析】热水中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过程,玻璃板放在热水上方,玻璃板上出现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将其放入冰箱冷冻室内温度降低,水珠凝固变成冰“花”,所以涉及的物态变化有汽化、液化和凝固,没有涉及熔化.故选C.15. C 【解析】①积雪消融属于熔化,需要吸热;②滴水成冰属于凝固,需要放热;③云、雾都是小水滴,云消雾散属于汽化,需要吸热;④霜打枝头是凝华,需要放热.所以是②④放出热量.故选C.16. C 【解析】17. C 【解析】B 【解析】18.19. B 【解析】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错误,B正确;在阳光下雾渐渐消散是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C、D错误.故选B.20. A 【解析】冰雹表面从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故A选项正确;冰块周围出现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为液态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 选项错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分子间的距离变小,故C选项错误;水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是其内能增大,故D选项错误.故选A.21. A 【解析】由题意可知,先通过太阳照射使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然后气态的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遇冷形成液态的蒸馏水,是液化.故选A.22. (每空1分,共2分)吸收凝华【解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吸热;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放热.23. (每空1分,共3分)液化放出多【解析】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及对应过程中吸放热情况的理解.据题意可知,该物质在冷凝器中放热,即发生了液化,用水来转移热,是由于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液体比较,在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较多.24. (每空1分,共4分)(1)小于汽化(2)蒸发(或汽化) 液化【解析】(1)如果瓶子底部不与土壤接触,当瓶内有一部分水流出后,瓶内空气的体积增大,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水就不会再流出了;该装置减小了水和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减缓了蒸发,即汽化.(2)新鲜蔬菜用保鲜膜包裹,减小了蔬菜中水分与空气的接触表面积,减慢了蒸发(或汽化);从冰箱里拿出的蔬菜温度很低,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从而出现小水珠.【拓展提升】汽化液化放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