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对股东出资有什么规定
- 格式:docx
- 大小:15.22 KB
- 文档页数:3
公司法股东出资有什么规定?《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出资方式可以采用货币持资方式,也可以采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的方式。
随着公司企业制的迅速发展,股东的出资能够加快公司企业的资金运转、改善公司企业的经营状况,也为公司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那么,我国公司法法律对公司法股东出资有何规定下面由小编来为大家做详细介绍。
▲《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出资方式可以采用货币持资方式,也可以采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的方式。
每种出资方式应遵守以下规定:(一)货币出资方式。
货币出资方式是指股东直接用资金向公司投资的方式,其认缴的股本金额应在办理公司登记前将现金一次足额存入准备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开设的临时帐户,并向公司出示其资信证明,以证实其投资资格和能力。
以货币资金出资,无需进行任何评估作价,并且公司可运用该货币资金购买所需要的财产物资、专利技术,用于投资及支付各项费用、偿付债务,具有极大的财务灵活性。
同时,货币资金出资一般不会出现出资溢价问题,可以简化财务处理手续。
因此,货币资金是出资者所采用的最普遍、最直接的出资方式,也是企业最愿意接受的出资方式。
(二)实物作价出资方式。
以实物出资必须评估作价,并有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评估作价结果核算、确认。
股东以实物作价出资,应在办理公司登记时,办理实物出资的转移手续,并由有关验资机构通验证。
(三)工业产权出资方式。
工业产权出资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专利权和商标权;一类是专有技术,股东以工业产权(包括非专利技术)作为出资向公司入股,股东必须是该工业产权(包括非专利技术)的合法拥有者,并经过法律程序的确认。
股东以工业产权(包括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必须进行评估,并应在办理公司登记之前办妥其转让手续。
同时,公司法规定,以工业产权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20%;(四)土地使用权出资方式。
股东出资协议股东出资义务与权益保障的法律规定股东出资协议(以下简称“本协议”)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确保股东合法权益的保障,明确股东出资义务而制定的协议。
本协议旨在规范股东出资行为,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维护公司的健康发展和股东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
第一条股东出资义务1.1 各股东在加入公司时,须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的股权比例向公司出资,并在商业登记机关注册登记后方可享有相应的股东权益。
1.2 各股东应按照出资额履行出资义务,不得拖欠或减少出资金额。
如股东有减资、退出等情况,应经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并办理相关减资或退出手续。
1.3 公司对各股东的出资行为有权进行监督,并有权要求股东提供相关出资凭证及资金来源证明。
第二条股东权益保障2.1 公司应根据股东出资比例,按照公司章程规定分配利润、红利,并提供相应的投资回报。
2.2 公司应充分保护股东的知情权,及时向股东提供公司经营状况、财务报表等信息,确保股东能够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
2.3 在公司决策中,公司应充分尊重股东的意见,对于涉及重大事项,应征得股东的一致同意。
2.4 在公司运营过程中,公司应尽力保护股东的权益,不得损害股东合法权益。
如出现损害股东权益的情况,公司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三条纠纷解决和违约责任3.1 如发生因股东出资引发的纠纷,各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若协商不成,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2 在协议履行过程中,如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规定,给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
3.3 如果一方违约导致另一方合法权益受损,受损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金或赔偿损失。
违约方还应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关法律费用。
第四条协议的变更和解除4.1 在股东出资协议履行期间,若任何一方提出修改本协议的要求,双方应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签订书面协议作为对本协议的变更。
4.2 本协议经各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具有法律效力。
股东出资协议范本及出资方式与出资责任规定一、出资方式根据《公司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股东出资可以采用货币出资和实物出资两种方式。
1. 货币出资货币出资是指股东以货币形式向公司出资,出资金额根据股东之间的协商确定,并在股东出资协议中明确记载。
在出资时,股东应按照协议约定的时间和方式向公司支付出资款项。
2. 实物出资实物出资是指股东以实物形式向公司出资,出资形式可以是固定资产、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资产。
在进行实物出资时,股东应提供充分的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资产评估报告、权属证书等,并在出资协议中明确记载有关资产的具体情况和价值。
二、出资责任规定1. 出资金额各股东应根据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比例确定出资金额,并在股东出资协议中详细列明。
出资金额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和方式支付给公司。
2. 出资时间股东应按照出资协议中约定的时间节点向公司支付出资款项。
若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支付,应提前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并报请公司董事会决议。
3. 出资方式股东出资方式根据协议约定,可以一次性出资或分期出资。
出资方式应在股东出资协议中明确规定,并得到各方股东的一致同意。
4. 出资责任股东在出资过程中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出资责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 出资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股东应保证其所出资金或实物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b. 出资款项的使用:公司应按照出资协议约定的用途使用出资款项,并及时向各股东提供相应的财务报告。
c. 出资不可撤销:一旦出资后,股东不得擅自撤销出资,否则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d. 出资的优先权:对于出资方式中约定了股东权益秩序的,优先股东享有优先权。
e. 出资的追溯责任:对于虚假出资或未按时出资的,其他股东有权要求追溯追偿。
三、附则1. 本协议一经签署,即为股东双方的有效合意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2. 本协议的修改或解除,须经股东双方协商一致,并按照公司章程和法定程序予以执行。
3. 本协议的效力、解释、履行和争议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
公司法股东出资不包括哪些方式?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股东的出资方式不包括劳务,股东不得以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或者设定担保的财产等作价出资。
大家都知道公司的成立,需要一定的资金才能运行,不同的出资注册不同的公司。
而有限责任公司它的出资是由全体股东共同出资的方式,然后各股东按照出资数目承担相应的责任。
那么,你们知道在公司法股东出资不包括哪些方式吗?跟着小编来看看下文中的答案。
▲简介出资方式,是指为公司或企业投入资金注册的形式▲形式▲按照《新公司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出资的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货币。
设立公司必然需要一定数量的流动资金。
以支付创建公司时的开支和启动公司运营。
因此,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
第二,实物。
实物出资一般是以机器设备、原料、零部件、货物、建筑物和厂房等作为出资。
第三,知识产权。
所谓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民事权利。
传统的知识产权包括商标权、专利权和著作权。
第四,土地使用权。
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股东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后向公司出资而使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权;另一种是公司向所在地的县市级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过审查批准后,通过订阅合同而取得土地使用权,公司依照规定缴纳场地使用费。
前者为股东的出资方式,但必须依法履行有关手续。
第五,劳务和信用出资。
有些大陆法系国家,还允许股东以劳务和信用出资,但仅限于无限公司,两合公司和股份两合公司,而有限责任公司和股分有限公司则不允许股东以劳务和信用出资,如>规定:实物出资或实物接收只能是可以确定经济价值的财物;劳务不能算作实物出资或实物接收。
"与大陆法系国家相比,一些英美法系国家对于股东的出资方式规定得较为灵活。
如>规定:"董事会可以认可发行股票,为此而收受价金,该价金包括一切有形或无形财产,或是能使公司享有利益,这包含现金、付款证书、已提供的劳务、提供的劳务的合同或公司的其他证券。
公司法股东会权利的规定是什么?
小编希望公司法股东会权利的规定是什么?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对公司的管理非常严格,制定了公司法来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在我国有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就有股东会,而股东会的权利一般都是非常大,对公司的重大决策有着导向作用,只对股东会的权利有着严格的说明,那公司法股东会权利的规定是什么?下面就详细介绍。
一、公司法中股东的权利
(一)股东身份权
《公司法》第31条、第32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应当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并应当置备股东名册,记载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股东的出资额和出资证明书编号。
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其出资额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
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依股东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
但是,未经工商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因此,股东应当重视股东名册的登记和工商登记,这些是主张股东权利的直接证据。
公司法关于出资期限的规定有哪些公司的成⽴需要满⾜很多的条件,同时设⽴公司的流程也⽐较多⽐较繁杂,对于⼀个公司,很多⼈就会担⼼⾃⼰的资⾦问题,那么公司法关于出资期限的规定是怎么样的呢?下⾯,店铺⼩编将针对这个问题做出详细解答。
希望能够解开⼤家的疑惑,接下来⼤家就跟着⼩编⼀起来看看吧。
公司法关于出资期限的规定有哪些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
法律、⾏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对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实缴、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关于出资期限约定的注意事项1、期限约定要明确。
随着公司法的修改,出资期限已经被取消,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出资期限,股东在签订出资协议时,明确的出资期限不仅意味着股东的权利义务,也为有股东逾期出资,其他股东追究其违约责任提供依据。
2、出资义务、期限不要设定前提。
实践中,有前提条件的出资及期限,股东在违反出资义务时,往往会拿前提条件做挡箭牌,强词夺理、胡搅蛮缠,并且⼀旦前提条件的成⽴存在瑕疵,会导致违约股东的违约⾏为⽆法受到惩罚,致使守约股东和公司受到伤害。
3、违约责任中明确违约⾦、出资资格取代等条款。
(1)明确违约⾦数额和计算⽅法。
实践中,许多股东为了⾯⼦、为了所有的友谊,在出资协议中仅约定违约⾦或者笼统约定承担违约责任,没有具体的约定,导致有股东违约时,⽆法追究其违约责任或者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计算相关损失进⽽要求赔偿。
所以,明确的违约⾦能够帮助守约股东尽快维护权益,同时违约⾦的明确,会使违约股东考虑违约成本,起到震慑作⽤。
(2)明确出资资格取代条款。
出资协议中可以约定,股东逾期出资达⼀定期限后,其应履⾏的出资义务消灭,由其他股东或第三⽅进⾏出资,在履⾏相关出资义务后,扩⼤持股⽐例或成为公司股东。
此种约定,不仅可以保护其他股东的利益,也是对公司利益的保护。
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
法律、⾏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对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实缴、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公司的出资形式——1、争议焦点关于公司的出资形式,原《公司法》第24条是这样规定的:“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
对作为出资的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或者土地使用权,必须进行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
土地使用权的评估作价,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国家对采用高新技术成果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在公司法的修改过程中,涉及此条公司出资形式在学界以及公司实务界也有过诸多建议和争议。
总的来说,都认为我国原有的《公司法》关于出资形式的规定过于局限,纷纷建议放宽对股东出资方式的不必要限制,扩大出资方式,但至于能扩大到什么范围,也是有多种争论的。
另外还涉及的一个问题就是对知识产权的出资比例要不要还沿用原《公司法》上“百分之二十”的限制。
(1)出资方式能扩大到什么范围?代表性的意见是,原来的《公司法》第24条限定列举的五种出资形式(货币、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与土地使用权)不足以囊括创造公司财富的各种资本源泉。
因此,应当允许更多的出资方式,如股权、债权、房屋使用权、劳务、著作权、债权、投资基金券、票据等作价出资,而且,在一些地方的公司设立实践中,已经有一些这样的做法存在。
但反对的意见是以上所列举的出资方式在实践中容易发生纠纷,也存在一些操作上的困难,例如存在价值不易评估、权属转让不易界定等问题。
所以只认可现行立法上列举的五种出资方式,其他出资方式的真实性与充分性无法确保。
其实,对公司创造价值发挥作用的出资方式远远不止上述五种方式,例如我们完全可以借鉴《美国模范商事公司法》第6.21条第2项的立法经验,只要股东的出资是能够做出价值评估,并具有交换价值的财产利益都可以认定为合法出资形式。
我们自己的立法中,《合伙企业法》第11条规定的出资形式也很灵活。
根据该条第1款规定,合伙人可以用货币、实物、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出资;根据该条第3款规定,经全体合伙人协商一致,合伙人也可以用劳务出资。
公司法出资规定公司法出资规定是指在中国公司法中对公司出资的内容、方式和要求等方面的规定。
根据中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以下是公司法出资的规定。
首先,公司出资可以采用货币出资和实物出资两种方式。
货币出资是指股东以现金方式出资,实物出资是指股东以实物(不包括货币)方式出资,例如房产、设备、土地等。
其次,公司的出资额应由股东约定,并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
公司章程是对公司的内部组织和运作等方面进行约定的文件,股东在公司章程中约定公司的出资额。
同时,根据公司法的要求,公司的出资额应当符合最低出资额的规定。
最低出资额是指以货币出资的公司,股东的出资额应不低于公司最低注册资本的50%;以实物出资的公司,股东的出资额应不低于公司最低注册资本的100%。
公司法对最低注册资本的规定根据不同类型的公司有所不同。
此外,公司的出资应当实行实缴制。
实缴制是指股东出资应当在公司设立之日起6个月内实缴,并经过验资确认。
公司法规定,验资确认是指股东出资之后,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核实,确保公司的出资符合法律规定。
另外,公司的出资应当保证真实、合法、有效。
公司法规定,股东对其出资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承担相应的责任。
公司法还规定了对虚假出资行为的处罚措施,例如对虚假出资行为进行追溯、责令股东补足出资等。
此外,公司法还规定了对出资的法律后果。
例如,公司的出资不得要求返还,除非经法定程序和条件。
同时,如果股东对其出资存在问题,可能导致的结果包括股东承担赔偿责任,甚至解散公司等。
综上所述,公司法对出资规定了出资的方式、要求和法律后果等内容。
公司的出资应当符合最低出资额的要求,实行实缴制,并保证出资的真实、合法、有效。
违反出资规定可能会导致法律后果的发生。
公司法股东入股都有哪些要求
小编希望公司法股东入股都有哪些要求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公司法在我国经济市场上的地位非常重要,主要是这类法律能够解决我国公司在市场上的经营和运营具体事件的问题。
我国的公司法对股东的出资问题也有一定的要求,那公司法股东入股都有哪些要求呢,下面小编就这类问题为大家进行详细的解答。
一、企业应根据自身实力认缴合理出资数额。
根据新《公司法》,出资金额可以由股东(发起人)自行决定。
于是有观点认为,股东(发起人)可随意认缴注册资本并无限期不履行出资义务。
其实,即便是按照修订后的《公司法》,股东(发起人)仍旧是在认缴出资的范围内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的。
认缴出资的范围仍旧是决定股东(发起人)承担责任范围的决定因素。
而且,可自行约定出资期限也并非意味着可无期限不履行出资义务。
出资期限可约定并非意味着长期不履行出资义务无需承担责任。
即便不存在法定出资期限的强制,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发起人)仍旧有权要求该未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发起人)承担出资义务。
因此,股东(发起人)在设立公司时,仍应理性、客观地协商确定注册资本及出资期限。
切忌不切实际地认缴出资及毫不忌讳地违反出资义务,以免加重自身的责。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公司法出资方式规定是怎样的导读:按照《新公司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出资的方式有以下几种:货币。
设立公司必然需要一定数量的流动资金。
以支付创建公司时的开支和启动公司运营。
因此,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
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三十。
实物。
实物出资一般是以机器设备、原料、零部件、货物、建筑物和厂房等作为出资。
公司法出资方式规定是怎样的按照《新公司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出资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丶货币。
设立公司必然需要一定数量的流动资金。
以支付创建公司时的开支和启动公司运营。
因此,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
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三十。
二丶实物。
实物出资一般是以机器设备、原料、零部件、货物、建筑物和厂房等作为出资。
三丶知识产权。
所谓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民事权利。
传统的知识产权包括商标权、专利权和着作权。
四丶土地使用权。
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股东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后向公司出资而使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权;另一种是公司向所在地的县市级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过审查批准后,通过订阅合同而取得土地使用权,公司依照规定缴纳场地使用费。
前者为股东的出资方式,但必须依法履行有关手续。
从这个规定可以看,与原公司法相比,有这样几个变化:(1)工业产权和非专利技术合并为知识产权;(2)列举式表述改变为列举式与概括式相结合的表述,由此原来五种法定的出资方式改变为更多的可以自由选择的出资方式;(3)可以自由选择的出资方式需要符合必要的条件,这个条件是: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
所谓非货币财产,理论上一般是指除了上述列举的以外,还包括证券或权利等,如:股票、债券以及其它具有财产价值的证券。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通常是指不符合前述条件的非货币财产。
一、公司法对股东出资有什么规定
根据《公司法》第27条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
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
1、货币:设立公司必然需要一定数量的流动资金,以支付创建公司时的开支和启动公司运营。
因此,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
2、实物:实物出资一般是以机器设备、原料、零部件、货物、建筑物和厂房等作为出资。
3、知识产权:所谓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民事权利。
传统的知识产权包括商标权、专利权和著作权。
4、土地使用权: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股东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后向公司出资而使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权;另一种是公司向所在地的县市级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过审查批准后,通过订阅合同而取得土地使用权,公司依照规定缴纳场地使用费。
前者为股东的出资方式,但必须依法履行有关手续。
5、劳务和信用出资:有些大陆法系国家,还允许股东以劳务和信用出资,但仅限于无限公司,两合公司和股份两合公司,而有限责任公司和股分有限公司则不允许股东以劳务和信用出资。
我国<<公司法>>虽未明确禁止股东以劳务和信用出资,但从其列举的股东出资标的来看,我国不允许股东以劳务和信用向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出资。
而合伙企业是可以以劳务出资的。
二、常见的股东出资纠纷包括哪些类型
1、虚假出资纠纷。
虚假出资是指股东认购出资而未实际出资,取得公司股权的情形。
虚假出资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以无实际现金流通的虚假银行进账单、对账单骗取验资报告;以虚假的实物出资手续验资报告;以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出资,但未办理产权转移手续等。
2、出资不足纠纷。
出资不足是指在约定的期限内,股东仅仅履行了部分出资义务或者未能补足出资的情形。
出资不足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货币出资只履行了部分出资义务;作为出资的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
3、逾期出资纠纷。
逾期出资是指股东没有按期缴足出资的情形。
《公司法》允许注册资本分期缴纳,规定了首次出资的限额。
实践中,经常发生的纠纷是股东首次出资符合法律规定及约定,但未按照规定的时间履行首期出资之后的分期出资义务。
4、抽逃出资纠纷。
抽逃出资是指股东在在公司成立后违法将出资收回。
抽逃出资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股东设立公司时,验资后将出资转出(新法取消了验资程序),公司并未实际使用出资;公司收购股东的股份,但未按规定处置该股份;公司未弥补亏损、提取法定公积金即先行分配利润;公司制作虚假会计报表进行利润分配;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转移出资等。
三、公司股东出资证明书范本
编号:______________
1、公司全称:___________________有限责任公司。
2、公司住址:________市________区________街________号。
3、公司登记日期: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4、公司注册资本:________________(元)
5、公司股东:________于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向本公司缴纳出资______________元。
(以上投入资金系本人自有资金,在其使用期间能以该资金承担企业的民事责任)该股东自本出资证明书核发之日起,享有本公司章程所规定的股东权。
本出资证明经公司正式授权的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公司印鉴,方为有效,特此为证。
法人代表(签章):___________
核发日期: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公司印章)
说明:
(1)本出资证明书仅证明股东已缴纳出资,不得转让或作其他用途;
(2)本出资证明书分为正本和副本,并加盖公司公章后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