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 C梯形图编程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494.00 KB
- 文档页数:42
PLC入门:5个PLC梯形图实例,老电工一步步教你怎么编写
梯形图!
PLC技术人员都知道,梯形图在PLC编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梯形图可以用来设计电气电路,能够有效的将电气原理图转化为梯形图,进而对PLC进行编程,输入指定的程序来控制现场的自动化设备,关于PLC梯形图,相信很多的PLC老师傅都很熟悉,但是对于刚入门学习PLC的师傅而言就不免得有些吃力了,特别是梯形图转化设计这方面?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看看PLC梯形图的5个应用实例和具体的经验设计方法:。
plc梯形图编程语言和指令语句表编程语言plc梯形图编程语言和指令语句表编程语言1、梯形图编程语言梯形图是在原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继电器梯形图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图形语言。
它是目前用得最多的PLC编程语言。
注意:梯形图表示的并不是一个实际电路而只是一个控制程序,其间的连线表示的是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即所谓“软接线”。
注意:它们并非是物理实体,而是“软继电器”。
每个“软继电器”仅对应PLC存储单元中的一位。
该位状态为“1”时,对应的继电器线圈接通,其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状态为“0”时,对应的继电器线圈不通,其常开、常闭触点保持原态。
2、梯形图编程格式(1)梯形图按行从上至下编写,每一行从左往右顺序编写。
PLC 程序执行顺序与梯形图的编写顺序一致。
(2)图左、右边垂直线称为起始母线、终止母线。
每一逻辑行必须从起始母线开始画起,终止于继电器线圈或终止母线(有些PLC终止母线可以省略)。
(3)梯形图的起始母线与线圈之间一定要有触点,而线圈与终止母线之间则不能有任何触点。
3、指令语句表编程语言助记符语言类似于计算机汇编语言,用一些简洁易记的文字符号表达PLC的各种指令。
同一厂家的PLC产品,其助记符语言与梯形图语言是相互对应的,可互相转换。
助记符语言常用于手持编程器中,梯形图语言则多用于计算机编程环境中。
案例在生产实践过程中,某些生产机械常要求既能正常起动,又能实现调整位置的点动工作。
试用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逻辑指令来控制电动机的点动及连续运行。
1、异步电动机控制线路图图(a)为主电路。
工作时,合上刀开关QS ,三相交流电经过QS ,熔断起 FU ,接触器 KM 主触点,热继电器 FR 至三相交流电动机。
图(b)为最简单的点动控制线路。
起动按钮SB 没有并联接触器KM 的自锁触点,按下 SB , KM 线圈通电,松开按钮 SB 时,接触器KM 线圈又失电,其主触点断开,电动机停止运转。
图(c)是带手动开关SA 的点动控制线路。
PLC编程语言-梯形图梯形图表达式是在原电气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接触器、继电器梯形图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它与电气控制原理图相呼应,形象、直观和实用,广大电气技术人员很容易掌握,是PLC的主要编程语言。
下图所示为两种梯形图的比较。
由图可以看出,PLC 梯形图在形式上类似于继电器控制梯形图。
它是用图形符号、、、、等连接而成,这些符号依次为常开触点、常闭触点、并联连接、串联连接、继电器线圈。
梯形图按自上而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
一般每个继电器线圈对应一个逻辑行。
梯形图的最左边是起始母线,每一逻辑行必须从起始母线开始画起,然后是触点的各种连接,最后终了于继电器线圈。
梯形图的最右边是结束母线,有时可以省去不画。
在梯形图中的每个编程元件应按一定的规则加注字母和数字串,不同的编程元件常用不同的字母符号和一定的数字串来表示。
PLC梯形图具有以下特点。
(1)梯形图中的继电器不是物理继电器,每个继电器实际上是映象寄存器中的一位,因此称为“软继电器”。
相应位的状态为1,表示该继电器线圈通电,其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相应位的状态为 0,表示该继电器线圈失电,其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
梯形图中继电器线圈是广义的,除了输出继电器、辅助继电器线圈外,还包括定时器、计数器、移位寄存器以及各种算术运算等。
(2)每个继电器对应映象寄存器中的一位,其状态可以反复读取,因此可以认为继电器有无限多个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在程序中可以被反复引用。
(3)梯形图是PLC形象化的编程手段,梯形图两端是没有任何电源可接的。
梯形图中并没有真实的物理电流流动,而仅只是“概念”电流,是用户程序解算中满足输出执行条件的形象表示方式。
“概念”电流只能从左向右流动。
(4)输入继电器供PLC接收外部输入信号,而不是由内部其他继电器的触点驱动,因此,梯形图中只出现输入继电器的触点,而不出现输入继电器的线圈。
输入继电器的触点表示相应的输入信号。
(5)输出继电器供PLC作输出控制用。
PLC顺序控制中编制梯形图的四种方式可(编程)控制器(PLC)外部接线简单方便,它的控制主要是程序的设计,编制梯形图是最常用的编程方式,使用中一般有经验设计法,逻辑设计法,继电器(控制电路)移植法和顺序控制设计法,其中顺序控制设计法也叫功能表图设计法,功能表图是一种用来描述(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功能、特性的图形,它主要是由步、转换、转换条件、箭头线和动作组成。
这是一种先进的设计方法,对于复杂系统,可以节约60%~90%的设计时间.我国1986年颁布了功能表图的国家标准(GB6988.6-86)。
有了功能表图后,可以用四种方式编制梯形图,它们分别是:起保停编程方式、步进梯形指令编程方式、移位(寄存器)编程方式和置位复位编程方式。
本文以三菱公司F1系列PLC为例,说明实现顺序控制的四种编程方式。
例如:某PLC控制的回转工作台控制钻孔的过程是:当回转工作台不转且钻头回转时,若(传感器)X400(检测)到工件到位,钻头向下工进Y430当钻到一定深度钻头套筒压到下接近开关X401时,计时器T450计时,4s后快退Y431到上接近开关X402,就回到了原位。
功能表图见图1:图1功能表图2使用起保停电路的编程方式起保停电路仅仅使用与触点和线圈有关的指令,无需编程元件做中间环节,各种型号PLC的指令系统都有相关指令,加上该电路利用自保持,从而具有记忆功能,且与传统继电器控制电路基本相类似,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种编程方法通用性强,编程容易掌握,一般在原继电器控制系统的PLC改造过程中应用较多。
如图2为使用起保停电路编程方式编制的与图1顺序功能图所对应的梯形图,图2中只有常开触点、常闭触点及输出线圈组成。
图2起保停电路实现顺序控制3使用步进梯形指令的编程方式步进梯形指令是专门为顺序控制设计提供的指令,它的步只能用状态寄存器S来表示,状态寄存器有断电保持功能,在编制顺序控制程序时应与步进指令一起使用,而且状态寄存器必须用置位指令SET置位,这样才具有控制功能,状态寄存器S才能提供STL触点,否则状态寄存器S与一般的中间继电器M相同。
初学PLC梯形图编程,应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下面以三菱FX系列PLC 为例,简单介绍一下PLC梯形图编程时需要遵循的规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虽以三菱PLC为例,但这些规则在其它PLC编程时也可同样遵守。
一,梯形阶梯都是始于左母线,终于右母线(通常可以省掉不画,仅画左母线)。
每行的左边是接点组合,表示驱动逻辑线圈的条件,而表示结果的逻辑线圈只能接在右边的母线上。
接点不能出现在线圈右边。
如下图(a)应改为(b):二,接点应画在水平线上,不应画在垂直线上,如下图(a)中的接点X005与其它接点间的关系不能识别。
对此类桥式电路,应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单向性原则,单独画出所有的去路。
如图(b)所示:三,并联块串联时,应将接点多的去路放在梯形图左方(左重右轻原则);串联块并联时,应将接点多的并联去路放在梯形图的上方(上重下轻的原则)。
这样做,程序简洁,从而减少指令的扫描时间,这对于一些大型的程序尤为重要。
如下图所示:四,不宜使用双线圈输出。
若在同一梯形图中,同一组件的线圈使用两次或两次以上,则称为双线圈输出或线圈的重复利用。
双线圈输出一般梯形图初学者容易犯的毛病之一。
在双线圈输出时,只有最后一次的线圈才有效,而前面的线圈是无效的。
这是由PLC的扫描特性所决定的。
PLC的CPU采用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
一般包括五个阶段(如图所示):内部诊断与处理,与外设进行通讯,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
当方式开关处于STOP时,只执行前两个阶段:内部诊断与处理,与外设进行通讯。
1,输入采样阶段PLC顺序读取每个输入端的状态,并将其存入到我们称之为输入映像寄存器的内在单元中。
当进入程序执行阶段, 如输入端状态发生改变.输入映象区相应的单元信息并不会跟着改变,只有在下一个扫描周期的输入采样阶段,输入映象区相应的单元信息才会改变。
因此,PLC 会忽视掉小于扫描周期的输入端的开关量的脉冲变化。
学习PLC梯形图编程技术,一文轻松搞定!plc梯形图是使用得最多的图形编程语言,被称为PLC的第一编程语言。
梯形图与电器控制系统的电路图很相似,具有直观易懂的优点,很容易被工厂电气人员掌握,特别适用于开关量逻辑控制。
梯形图常被称为电路或程序,梯形图的设计称为编程。
plc梯形图编程中,用到以下四个基本概念:01软继电器PLC梯形图中的某些编程元件沿用了继电器这一名称,如输入继电器、输出继电器、内部辅助继电器等,但是它们不是真实的物理继电器,而是一些存储单元(软继电器),每一软继电器与PLC存储器中映像寄存器的一个存储单元相对应。
该存储单元如果为“1”状态,则表示梯形图中对应软继电器的线圈“通电”,其常开触点接通,常闭触点断开,称这种状态是该软继电器的“1”或“ON”状态。
如果该存储单元为“0”状态,对应软继电器的线圈和触点的状态与上述的相反,称该软继电器为“0”或“OFF”状态。
使用中也常将这些“软继电器”称为编程元件。
02能流如图1所示触点1、2接通时,有一个假想的“概念电流”或“能流”(Power Flow)从左向右流动,这一方向与执行用户程序时的逻辑运算的顺序是一致的。
能流只能从左向右流动。
利用能流这一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梯形图。
图1a中可能有两个方向的能流流过触点5(经过触点1、5、4或经过触点3、5、2),这不符合能流只能从左向右流动的原则,因此应改为如图1b所示的梯形图。
03母线梯形图两侧的垂直公共线称为母线(Bus bar),。
在分析梯形图的逻辑关系时,为了借用继电器电路图的分析方法,可以想象左右两侧母线(左母线和右母线)之间有一个左正右负的直流电源电压,母线之间有“能流”从左向右流动。
右母线可以不画出。
04梯形图的逻辑解算根据梯形图中各触点的状态和逻辑关系,求出与图中各线圈对应的编程元件的状态,称为梯形图的逻辑解算。
梯形图中逻辑解算是按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
PLC基础知识系列:PLC梯形图怎样编程使用PLC梯形图编写程序时,可采用编写电气控制电路图类似的思路进行编写,首先对系统完成的各功能进行模块划分,并对PLC的各个I/O点进行分配,然后根据I/O分配表对各功能模块逐个进行编写,再根据各模块实现功能的先后顺序对其模块进行组合并建立控制关系,最后分析编写完成的梯形图并做调整,最终完成整个系统的编程工作。
我们看到的PLC梯形图中,一条条程序基本上都是由触点或线圈的串联、并联或某部分程序块的串联、并联等构成的,这些串并联关系构成一定的逻辑关系,因而能够实现特定的控制结果,那么在编程过程中,如何确定触点间或程序块之间是串联关系还是并联关系,是梯形图程序的编程关键,也是程序编写的核心过程。
编程元件初始状态的确定编程元件的初始状态,简单来说,就是确定触点为常开触点还是常闭触点。
确定触点的初始状态取决于触点动作时对线圈的控制关系,一般来说,若需要闭合时,线圈才执行动作,则其初始状态为常开触点;若需要其断开时,控制线圈执行某一动作,则其初始状态应为常闭触点。
例如,编程中需要实现触点I0.0闭合时,线圈Q0.0得电。
由此可知,在保持初始状态下,所编写的程序应是断路的状态,根据分析,输入继电器触点初始状态应为常开触点,程序编写如下图所示,在该程序下可实现只有当操作外部条件使I0.0闭合,才能接通线圈Q0.0。
编程元件或程序块间串联关系的确定PLC梯形图程序编写时,一般将控制同一个输出继电器线圈的触点,称为控制这个线圈的条件,当这些控制条件存在一定的制约关系,才能够完成对线圈的控制时,即构成“与”逻辑关系时,这些触点构成串联关系。
例如,要求起动按钮SB1控制电动机M起动,停止按钮SB2控制电动机M停止,电动机M起动与停止受接触器KM1控制,编写该控制过程梯形图。
根据控制要求可知,编写程序中有两个控制条件SB1、SB2,且为输入继电器,为其分配地址为I0.0、I0.1,PLC外接接触器KM1为执行元件,作为输出继电器,分配其地址为Q0.0,其程序编写过程如下图所示。
PLC梯形图编程的8个步骤导语:当使用可编程控制器时,最重要的一环是决定系统所需的输入及输出。
输入及输出要求(一)决定系统所需的动作及次序。
当使用可编程控制器(plc)时,最重要的一环是决定系统所需的输入及输出。
输入及输出要求:(1)第一步是设定系统输入及输出数目。
(2)第二步是决定控制先后、各器件相应关系以及作出何种反应。
(二)对输入及输出器件编号每一输入和输出,包括定时器、计数器、内置寄存器等都有一个唯一的对应编号,不能混用。
(三)画出梯形图。
根据控制系统的动作要求,画出梯形图。
梯形图设计规则(1)触点应画在水平线上,并且根据自左至右、自上而下的原则和对输出线圈的控制路径来画。
(2)不包含触点的分支应放在垂直方向,以便于识别触点的组合和对输出线圈的控制路径。
(3)在有几个串联回路相并联时,应将触头多的那个串联回路放在梯形图的最上面。
在有几个并联回路相串联时,应将触点最多的并联回路放在梯形图的最左面。
这种安排,所编制的程序简洁明了,语句较少。
(4)不能将触点画在线圈的右边。
(四)将梯形图转化为程序把继电器梯形图转变为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码,当完成梯形图以后,下一步是把它的编码编译成可编程控制器能识别的程序。
这种程序语言是由序号(即地址)、指令(控制语句)、器件号(即数据)组成。
地址是控制语句及数据所存储或摆放的位置,指令告诉可编程控制器怎样利用器件作出相应的动作。
(五)在编程方式下用键盘输入程序。
(六)编程及设计控制程序。
(七)测试控制程序的错误并修改。
(八)保存完整的控制程序。
PLC梯形图编程语言
梯形图编程语言:在继电器掌握线路的基础上简化了符号演化而来(图形编程)。
梯形图具有形象、直观、有用、电气人员简单接受的特点,是目前用得最多的一种plc编程语言。
继电器原理图与梯形图中所用图符的对比关系
例1:依据下列继电器原理图画出梯形图。
1)常开按钮SB2、SB3接输入继电器X1、X2:
2)常闭SB1接输入继电器X0:
3)线圈KM1、KM2接输出继电器Y0、Y1。
PLC等效电路为:
梯形图:
1、梯形图最左边是起始母线,最右边还有结束母线(可省略)。
说明:左右母线间不接任何电源,梯形图中没有实际的物理电流。
可假想左母线为电源相线,右母线为电源地线,假想的电流只能从左流向右,假想电流是执行用户程序时满意执行条件的形象理解。
2、梯形图中只有常开、常闭两种触点,触点可以串联、并联,输出继电器线圈画在最右端,且只能并联,不能串联。
说明:触点可以反复多次使用。
3、梯形图由多个梯形级构成,每个梯形级有一个或多个支路组成。
4、梯形图根据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挨次书写,PLC根据该挨次执行程序。
5、梯形图以END结束。
PLC梯形图编程语言
梯形图语言是plc程序设计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编程语言,它是在继电接触器掌握系统电路图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它与继电接触器掌握系统的电路图非常相像,是一种图形语言,具有直观、简洁、易懂和易于检查等特点,很简单被熟识继电接触器掌握系统的工程技术人员把握。
梯形图语言特殊适用于开关量规律掌握,是PLC的主要编程语言。
图1是一个典型的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掌握电路,图2是与之相对应的采纳PLC掌握的梯形图程序。
图1 继电器掌握线路图
图2 PLC梯形图PLC的梯形图语言是图形化编程语言,梯形图中左右两条垂直的线称为母线,是不接任何电源的。
右边的母线常常省略,母线之间是触点的规律连接和线圈的输出。
PLC梯形图中的继电器、定时器、计数器不是物理继电器、定时器、计数器,实际上是存储器中的存储位,因此称为软元件。
相应位为“1”状态,表示继电器线圈得电,其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
梯形图中并没有真实的物理电流流淌,而仅只是“假想电流”(虚电流、概念电流、能流)。
在分析梯形图的规律关系时,为了借用继电器电路图的分析方法,把梯形图中的左母线假想为电源相线,右母线假想为电源零线,假想电流只能从左向右流淌,层次转变只能先上后下。
假想电流是执行用户程序时满意输出执行条件的形象理解。
因此利用假想电流这一概念,可以关心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梯形图。
plc梯形图程序编写步骤
编写plc梯形图程序时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1]首先列出一个所有I/O设备和I/O点分配的目录,并画出每一个I/O设备I/O位的分配表。
[2]确定所需工作位,并画出工作位分配表。
[3]准备一张TC编号和跳转编号的表格,这样在使用时就能清晰地分配它们。
一个TC号在程序中仅能定义一次;跳转号01~ 99在每个程序也只能使用一次。
[4]做好上述准备后就可以开始画梯形图。
[5]将编制好的梯形图程序输入到CPU单元。
当使用手持编程器时,需将梯形图程序转换为助记符程序形式。
[6]检查程序有无语法错误并更正错误。
[7]运行该程序以检查是否存在运行错误并更正错误。
[8]当整个控制系统安装好并准备使用时,运行该程序并按要求仔细调试。
点我阅读全部内容。
PLC梯形图基本编程规则和编程方法
在日常的工作中,大家掌握了pie的基本编程指令之后,就可以根据控制要求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了。
但是想要提高编程质量和编程效率,还必须了解编写梯形圉程序的基本规则和基本编程方法。
/
基本缅程规则
1梯形图中的每一行都是从左侧母线开始画起,线圈或指令画在最右边,线圈或指令右边只能画右母线(OMRON PLC梯形图的右母线省略)。
2.线圈或指令不能直接与左侧母线连接(除极少数没有执行条件的指令,如E N D 等)。
如果必须时,可以通过特殊辅助继电器25313(常ON)的触点连接,如图1所示。
曰亡卫三之友克诺训l
^图一
3用OUT指令输出时,同一编号的继电器线圈在同一程序中使用两次以上,称为双线圈输出。
双线圈输出容易引起误动作或逻辑混乱,因此一般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例如,在图2(a)中,设00000为ON、00005为O FF。
由于PLC是按扫描方式执行
6与某梯级有两个分支时,若其中一条分支从分支点到输出线圈之间无触点,该分支应放在上方,这样可以使语句表的语句更少。
7尽量使用那些操作数少、执行时间短的指令编程,以缩短扫描周期,从而提高1/0响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