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1金属基础知识复习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17.84 KB
- 文档页数:4
金属复习学案教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第六章 金属一、金属与合金纯金属(90多种) 合金 (几千种)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 :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轻金属:如钠、镁、铝等;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5、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优点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生成氧化物许多金属都能跟氧气应,生成氧化物,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Mg 、Al 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Fe 、Cu 等在常温时几乎不与氧气反应;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如1、金属材料说明:(1)MgO、Al2O3为白色固体,Fe3O4、CuO为黑色固体。
(2)Mg、Al与氧气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比在常温下反应要剧烈。
(3)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的表面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可以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2、金属 + 酸→盐 + H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而位于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
第四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高考新动向】【考纲全景透析】一、合金及常见金属材料1.合金(1)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性质特点:合金具有不同于各成分金属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
①具有金属特性②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大,③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低。
2.常见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l)重要的黑色金属材料(2)几种有色金属材料铁、铬、锰以及它们的合金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 金属及其合金二、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1.金属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态除了金、铂等极少数金属外,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在这些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都显正化合价。
2.金属冶炼的实质使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得电子被还原为金属单质的过程:M n++n e-===M。
3.金属冶炼的一般步骤根据金属的活动性不同,金属冶炼的方法分为: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和富集法等。
三、金属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1.单质铜(1)物理性质:紫红色、不能被磁体吸引。
(2)化学性质①与非金属的反应a.与O2反应加热:2Cu +O 2=====△2CuO 。
常温下在潮湿的空气中:2Cu+O 2+H 2O+CO 2 ====Cu 2(OH)2CO 3。
b.与Cl 2反应:Cu +Cl 2=====点燃CuCl 2(棕黄色烟)。
②与酸的反应a.与非氧化性酸:不反应。
b.与氧化性酸反应与浓硫酸的反应: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
与浓硝酸的反应: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
与稀硝酸的反应: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 。
③与盐溶液的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Cu+2Ag +====Cu 2++2Ag 与氯化铁溶液的反应:2Fe 3++Cu====2Fe 2++Cu 2+。
必修1第三章 金属及其合物班级 姓名 号◇课前预习◇ 一、知识构建 1.金属的性质2、金属合物的性质(1)钠及其重要合物之间的转关系,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
3④;;;;;;;;。
(2)铝及其重要合物之间的转关系,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
3;;;;;;;;;。
(3)铁及其重要合物之间的转关系,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
①③⑥Fe 3O Fe FeCl 2 Fe(OH)3⑩; ;; ;; ;; ;; 。
3.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 ,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各金属成分。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 ,多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 。
二、情调查1.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少量金属钠,最终的产物是()A.N2O3 B.NOH.N2O D.N2O22.镁粉中混进少量铝粉,将A粉除去,可选用的试剂是()。
A.盐酸 B.SO4溶液.NOH溶液 D.H2O3.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钠溶液反应的氢氧物是()A.A2O3 B. MgO.NHO3 D.A(OH)34.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下列试剂,有沉淀产生,且沉淀不会因加入试剂过量而消失的是()A.NOH B. NH3·H2O.N D.B25.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其原因可能是A.苹果汁中的F2+变成F3+ B.苹果汁中含有2+.苹果汁含有OH- D.苹果汁含有N+◇课堂互动◇一、习目标1、认识常见金属及其合物的性质。
2、解常见金属及其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关系,初步形成金属元素及其合物的知识络。
3、提高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二、习过程重难点1 钠与水的反应【例1】把一小块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生成物有()A.B.(OH)2.H2D.O2【教师点拨】在考虑钠与水反应后,还要注意产物NOH与相关物质的反应。
【变式训练】同质量的钠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A.将钠投入足量水中 B.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些小孔,再加入足量水中.将钠投入足量稀硫酸中 D.将钠投入足量稀盐酸中重难点2 N2O、N2O2的性质【例2】关于N2O和N2O2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白色的固体B.都是碱性氧物.都能和水反应形成强碱溶液D.都是强氧剂【教师点拨】N2O和N2O2分别与水,二氧碳反应方程式的比较,对于氧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情况分析。
高中化学必修一《32金属材料》导学案导学案:高中化学必修一《32金属材料》一、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理解金属材料的特点和应用;2.掌握金属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质;3.了解金属的提取和加工方法;4.进一步认识金属材料对社会和经济的重要性。
二、预习指导1.阅读课本32页的金属材料概述和金属的特点;2.学习金属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质;3.了解常见金属的提取和加工方法;4.归纳金属材料在人类社会和经济中的应用。
三、课堂学习内容1.金属材料的特点和应用-金属材料是指以金属元素为主要成分的材料,具有导电、导热、延展性、可塑性等独特的物理性质。
-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
例如,钢材用于制造建筑结构、机械设备和工具;铝材用于制造轻型汽车和航空器的外壳等。
2.金属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质-金属材料的主要成分是金属元素,如铁、铜、铝等。
-金属材料的结构由紧密排列的金属离子形成的金属晶格构成。
金属晶格中的金属离子以金属键连接,具有较强的金属键结合力。
-金属材料具有导电、导热、延展性和可塑性等性质。
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就是因为金属内部存在自由电子。
3.金属的提取和加工方法-金属的提取方法包括熔炼、电解和化学还原等。
熔炼是最常用的金属提取方法,通过加热金属矿石,使其熔化并与其他物质分离。
-金属的加工方法包括锻压、轧制、拉伸等。
锻压是将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在机械设备的作用下,通过冲击或压力使其变形成所需形状。
4.金属材料的应用-金属材料主要应用于建筑、机械、电子等行业。
例如,钢材用于制造建筑结构、汽车和机械设备;铝材用于制造飞机和汽车的外壳等。
-金属材料还广泛应用于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领域。
例如,太阳能电池板使用金属材料来吸收和转换太阳光能。
四、课后拓展1.查阅资料,了解不同金属材料的特点和应用;2.调查金属材料在你周围的应用,并做成展板或报告;3.思考金属材料对社会和经济的重要性,并写一篇短文。
五、学习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金属材料的特点和应用,了解了金属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金属的提取和加工方法。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第一课时铁的单质铁的氧化物本节是教材高一(必修一)第三章,在这一章学习的过程中,在初中阶段比较肤浅地了解一些铁的知识,本节要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进一步加深学习铁的有关性质。
从本质上了解铁是一种变价金属。
在教学过程中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衔接,注意充分发挥理论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指导作用。
学习相关内容时应用理论知识加以解释,应用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加深理解这些理论的过程。
例如,本节很多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这些反应,既能加深对具体反应的理解,又可以巩固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通过介绍一些生活中的铁以及氧化物,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教学目标1、掌握铁的单质氧化物的主要性质,了解其应用。
2、通过自主学习,自主进行知识网络的构建和知识的归纳整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核心素养1、分类、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等整理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学习物质的性质。
学会学习和认识新化学物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通过铁的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铁的单质、氧化物性质难点:铁的单质、氧化物性质查阅铁单质氧化物相关内容,预习课本。
【引入】三千年前,人类就开始使用金属铁,直到现在,铁对于人类来说仍然是最有用、最廉价、最丰富、最重要的金属了。
【图片展示】【设问】在地壳中含量排名第几?铁在自然界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为什么?【生】化合态。
铁的性质很活泼。
【投影】铁的物理性质【学生活动】单质铁的常见化学性质【讨论】从水蒸气的产生、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反应产物的检验等环节,讨论反应装置的设计。
【学生活动】画装置图:【演示实验视频】通过观察现象讨论结论【教师小结】实际生活当中我们不仅接触到了铁单质,而且还有很多的含铁的化合物。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二节金属材料第1课时【学法指导】1.了解金属材料组成、性能及应用。
2.认识铁合金的类型、常见铁合金的组成、性能及用途。
3.认识铝及氧化铝的化学性质,了解铝合金的特性、用途。
4.了解新型合金的类型及性能。
【基础梳理】一、合金的定义及性能1、合金的含义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合而成的具有的物质。
2.纯金属与合金的结构比较3.合金的特性(1)一般情况下,合金比各成分金属的硬度,机械性能一般各成分金属。
(2)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各成分的金属的。
(3)合金具有各成分金属的。
【典型例题1】下列对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A.黄铜是纯净物B.合金中也可能含非金属元素C.合金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元素D.合金中的金属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答案:B解析:黄铜是铜锌合金,属于混合物,A错误;合金中肯定含有金属,也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如生铁中含碳,B正确;合金中对金属种数没有要求,但至少是一种,C错误;合金中的金属元素是以单质形式存在的,D错误。
【典型例题2】下列对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A.合金的机械强度比各成分金属的小B.合金的抗腐蚀性能都很好C.合金没有固定的熔点D.多数合金比各成分金属的熔点低,硬度大答案:D解析:合金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机械强度大,A项错误;部分合金的抗腐蚀性能较差,B项错误;合金有固定的熔点,C项错误;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金属的低,硬度比各成分金属的大,D项正确。
名师点拨✓合金一定是混合物,且通过熔合而成。
✓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
✓合金中各成分的含量影响合金的性能。
✓合金不同于一般混合物,它有固定的熔点,原因是合金有固定的组成✓合金的种类远远多于纯金属的种类。
✓合金的用途比纯金属更广泛。
二、铁合金1.铁合金和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碳合金。
生铁的含碳量为,钢的含碳量为。
由于含碳量不同,钢和生铁在性能上有很大差异。
例如,生铁硬度大、抗压,性脆、可以铸造成型,是制造机座、管道的重要材料;钢有良好的,,可以锻轧和铸造,广泛用于制造机械和交通工具等。
课题: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学习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①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原子结构的关系。
②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反应的知识。
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体验通过实验发现化学问题,揭示物质性质的过程与方法。
②通过思考和交流、实验和观察、探究实验,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体会金属在生产生活应用中的重大意义。
②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③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金属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铝与氧气的反应。
难点:对金属钠、铝与氧气反应实验的分析、探究。
实验用品:钠、玻璃片、小刀、镊子、滤纸、酒精灯、火柴、坩埚、三脚架、泥三角、铝箔(2块)、砂纸、坩埚钳、烧杯【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46 ,完成教材“思考与交流”1、画出Na Mg 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其结构特点,判断它们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做氧化剂还是还原剂?为什么?2、图3-2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一些实验:分别写出四幅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铝丝与硫酸铜反应形成铜树:(2)镁条燃烧:(3)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形成银树:(4)镁条与盐酸反应:【归纳】1、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有等。
2、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一般不超过个),容易,在化学反应中作,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
3、金属共同的化学性质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自然界中大多数金属以形式存在,只有少数金属以游离态存在(如:金、铂)。
金属通常能与等发生反应,【课堂学习】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一、钠与氧气的反应1、【实验探究1】——常温下,钠在空气中的变化实验3-1 从装满煤油的试剂瓶中用镊子取出一快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小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钠的表面的光泽和颜色。
3.2 金 属 材 料第1课时 金 属 材 料一、学习目标1.结合真实情境材料能叙述常见合金的性能及应用。
2.能说出铝及其氧化物的主要性质。
3.能描述常见新型合金的性能和应用。
二、知识梳理一、铁合金1.生铁生铁{含碳量:2%~4.3%性能:硬度大、抗压、性脆用途:制造机座、管道的重要材料2.钢钢二、铝和铝合金1.铝 铝2.氧化铝 氧化铝(两性氧化物){与盐酸反应:④与NaOH 反应:⑤3.铝合金{ 纯铝:硬度和强度⑥ ,不适合制造机器零件等铝中加入少量合金元素及稀土元素可制成铝合金硬铝:密度小、强度高,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 三、新型合金1.储氢合金{ 性能:能够大量吸收H 2,并与H 2结合成金属氢化物具有实用价值的储氢合金要求{ 储氢量大金属氢化物既容易形成,稍稍加热又容易分解室温下吸、放氢的速率快2.其他新型合金钛合金、耐热合金和形状记忆合金等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电子工业等领域。
①4Al+3O 22Al 2O 3 ②2Al+6HCl 2AlCl 3+3H 2↑③2Al+2NaOH+2H 2O 2NaAlO 2+3H 2↑ ④Al 2O 3+6HCl2AlCl 3+3H 2O ⑤Al 2O 3+2NaOH 2NaAlO 2+H 2O ⑥小三、夯实巩固1.下列有关合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合金的密度比各成分金属小B.多数合金的硬度比成分金属的大C.合金的导电性能比成分金属强D.合金的抗腐蚀性能都很好【解析】合金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大。
【答案】B2.向某溶液中加入铝粉,有H 2放出,则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K +、Mg 2+、Cl -、S O 42-B.Na +、Mg 2+、S O 42-、HC O 3-C.Na +、K +、S O 42-、Cl -D.K +、Na +、S O 42-、C O 32-【解析】该溶液可能为酸性溶液,也可能为强碱性溶液。
校区教室上课时段上课教师姓李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3-1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课前测验】1.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发生的是()A.CO→CO2B.Fe2O3→Fe C.Cl2→Cl-D.NH+→NH34 2.O2F2可以发生反应:H2S+4O2F2=SF6+2HF+4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是氧化产物B.O2F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若有1molO2F2发生该反应,则转移4N A个电子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3.现有反应:x R2++y H++O2=a R3++b H2O,下列有关对该反应的判断正确的是()A.x=y,H+是氧化剂B.y=4,R3+是氧化产物C.R2+和R3+都只有氧化性D.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学习目标】1.了解金属具有的共同物理性质。
2.认识钠、铝、铁、铜等典型金属与氧气、水、酸、碱等物质反应的化学性质。
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3.了解合金的含义和一般特性。
【学习重点】钠的氧化和钠与水的反应,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
【学习难点】钠与水反应、铝与NaOH溶液反应实验【知识梳理】一、金属与合金1.金属的共性金属有许多共同的物理性质,如不透明、有、、、有良好的。
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小于个,在反应中都容易电子,体现性。
2.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或)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
常见的合金有钢(铁合金);青铜(Cu、Sn、Pb);黄铜(Cu、Zn);硬铝(Al、Cu、Mg、Si)。
二、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钠铝铁原子结构示意图与O2反应不加热:加热或点燃:常温下氧化生成致密氧化膜,使得铝耐腐蚀,纯氧中可点燃常温潮湿空气里生锈,纯氧中点燃反应生成Fe3O4与Cl2反应与水反应(现象:浮、熔、游、声、色)受氧化膜阻碍与酸反应与盐反应(CuSO4)与碱反应与溶剂水反应不反应金属活泼性【考点一】金属钠的性质1-1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用途钠是固体(新切开钠的表面很快变暗),具有良好的、,硬度,熔点,密度比水,比煤油。
钠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一】钠
1、单质钠的物理性质:。
2、单质钠的化学性质:
(1)钠与O2反应常温下:(新切开的钠放在空气中容易变)
加热时:(生成色固体)
(2)钠与水反应 Na+H2O=离子方程式:。
实验现象:浮——说明;游——说明;响——说明;熔——说明;(红——说明。
(3)钠与盐溶液反应如钠与CuSO4溶液反应,应该先是钠与反应生成NaOH与H2,再和溶液反应,有关化学方程式:;。
总的方程式:。
实验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有气泡放出
3、钠的存在:以态存在。
4、钠的冶炼:法,化学方程式为。
5、钠的保存:保存在中,钠着火用灭火,久置的钠在空气中最终变为。
【知识点二】钠的重要化合物
1
2
【知识点三】碱金属元素简介
2、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锂在空气中燃烧②钠在空气中燃烧
③钾与水的反应④铷与水的反应
铝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一】铝
1、单质铝的物理性质:色金属、密度小(属轻金属)、硬度小、熔沸点低。
2、单质铝的化学性质
(1)铝与非金属的反应:
①常温下铝能与O2反应生成,保护内层金属。
②铝在氯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③铝粉和硫粉混合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铝热反应
①铝粉和三氧化二铁粉末混合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
②铝粉和四氧化三铁粉末混合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
③铝粉和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Al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均有生成。
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注意:①铝制餐具不能用来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和咸的食品。
②铝遇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发生。
(4)与盐溶液的反应
①铝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②铝投入硝酸汞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铝的冶炼:法,化学方程式为。
【知识点二】铝的重要化合物
2、硫酸铝钾
(1)硫酸铝钾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KAl(SO 4)2=== (2)十二水合硫酸铝钾俗名 ,可用作 。
【知识点三】 含铝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铝三角”关系) 1 2-
①Al 3+ + 强碱或弱碱 →Al(OH)3 :
Al 3+ + === Al(OH)3↓ ;Al 3+ + NH 3·H 2O === 。
②Al(OH)3 + 强碱 →AlO 2- :。
③Al 3+ + 过量强碱 → AlO 2- :。
④AlO 2- + 强酸或弱酸 → Al(OH)3 :
AlO 2- + + === Al(OH)3↓ ; AlO 2- + CO 2+H 2O === 。
⑤Al(OH)3 + 强酸 →Al 3+ :。
⑥AlO 2- + 过量强酸 → Al 3+ :。
2、实验室制取Al(OH)3的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以氯化铝溶液为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用氨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②以偏铝酸钠溶液为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用二氧化碳而不用稀盐酸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铁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一】 铁
1、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 族。
2、单质铁的物理性质: 。
3、单质铁的化学性质 (1)铁与非金属的反应:
①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 ) ②在氯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 ③与硫粉混合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与水蒸气反应: (3)与非氧化性酸反应:Fe +2HCl = (4)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Fe +CuSO 4= (5)与强氧化性酸的反应:
常温下铝、铁遇浓硫酸或浓硝酸 。
加热能反应但无氢气放出。
写出铁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少量铁粉溶于稀硝酸 ②过量铁粉溶于稀硝酸
【知识点二】 铁的重要化合物 12注意:
Fe(OH)2在空气中极易被 ,实验制得的Fe(OH)2 色沉淀在空气中会迅速变为 色,最后变为 色。
所以实验室制取Fe(OH)2时,要用新制的Fe 2+
,并尽量避免与 接触。
(思考一下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避免Fe(OH)2被氧化) 32+3+ 3+
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 Fe →Fe
2+
:与弱氧化剂反应,如S 、I 2、H +、Cu 2+、Fe 3+
等,
; ; ; 。
② Fe 2+
→Fe 3+
:与强氧化剂反应,如O 2、Cl 2、H 2O 2、HNO 3、KMnO 4等。
; 。
③ Fe →Fe 3+
:与强氧化剂反应,如Cl 2、Br 2、HNO 3、浓H 2SO 4等。
; 。
④ Fe 3+
→Fe
2+
:与较强的还原剂反应,如I -、H 2S 、S 2-
、Fe 、Cu 、SO 2等。
; 。
⑤Fe 2+ → Fe :与强的还原剂反应,如Zn 、H 2等。
; 。
⑤ Fe 3+
→ Fe :与强的还原剂反应,如Al 、C 、CO 、H 2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