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政治形势论文:有关台湾问题的历史资料台湾问题一词及其相关概念,或者叫台海问题或者两岸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退守台湾,至今所衍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中国政治形势相关论文:有关台湾问题的历史资料。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有关台湾问题的历史资料全文如下:1 两岸陆地曾为一体在远古的时候,台湾岛和祖国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是大陆的一部分。
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5000年前,相连接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的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
这从台湾海峡海底的地形可以得到证明。
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 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形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以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
现代科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而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两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
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2 台湾的先住民从台湾岛的考古发现来看,祖国大陆的文化在旧石器时代就已传到台湾。
70年代,台湾考古学家在台南县左镇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经过鉴定,与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同属于3万年以前的古人类。
以后又陆续发掘出土了石器、骨器和陶器,这些东西的形状的制作方法,都与大陆各地发掘出的旧石器时代的器物特别相似。
其中高雄县凤鼻头一带出土的彩陶和黑陶,经过鉴定,确认它们是从祖国大陆东南沿海传过去的,和分布在黄河中下游、沿海地区和华南地区的“几何形印纹陶”从制作方法到用料都是一样的。
1980年7月,台湾考古学家在台东县卑南乡进行发掘时,发现了大批石棺、石器陶片及玉器,经鉴定这是二三千年前古代台湾人的遗物,和我国南方各省古代的越濮族人留下的遗物一样。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答: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任领导人邓某某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创造的方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主要方针,也是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所采用的制度。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外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对于台湾问题的理解应该从历史、政治和人民意愿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
首先,从历史角度看,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自古以来,台湾一直是中国的一部分,被中国各个朝代视为中国的领土。
明朝时期,台湾开始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清朝时期更是将台湾划归为中国的行政区域。
因此,无论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国际法的角度,台湾都是中国的一部分。
其次,从政治角度看,中国政府一直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中国政府坚决主张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容忍任何形式的“台独”活动。
中国政府一直采取和平统一的政策,希望通过对台湾的经济、文化和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实现国家的统一。
再次,从人民意愿的角度看,大多数台湾同胞也希望实现祖国的统一。
台湾同胞是中国的一部分,他们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和血脉联系。
民调显示,大多数台湾同胞希望维护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实现国家的统一。
两岸同胞应该加强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最后,从国际社会的角度看,绝大多数国家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有关决议也明确表示支持中国政府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国际社会普遍遵守一个中国原则,并与中国保持正常的外交关系。
任何企图破坏中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的行为都是违背国际法和国际社会共识的。
综上所述,台湾问题是中国内外关注的重要问题。
我们应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实现国家的统一。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台湾同胞的意愿,加强两岸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实现和平统一的目标。
只有通过和平、对话和合作,才能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台湾问题1.台湾问题形成及原因(1)形成:1949年,国民党政府败逃台湾,将台湾与祖国大陆人为地分离开来。
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统一祖国,从此形成了台海两岸长期对峙局面。
(2)主要原因: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的结果。
(3)根本原因:外国反华势力插手台湾问题,推行“以华制华”战略2.台湾问题的性质: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内政问题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早在三国时,吴国的孙权就派卫温率船队到达了夷洲,即今台湾。
(2)隋朝时,隋炀帝也曾三次派人去流求(今台湾),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
此后,历代政府更是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3)元朝时,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
(4)明朝时,民族英雄郑成功曾把荷兰侵略者从台湾赶走。
(5)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清政府正式在太湾设行省。
(6)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及澎湖列岛1945.10,抗战胜利后收回4. 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1)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
(2)中国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受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
(3)大陆与台湾经贸联系加强,台湾人民加深对大陆的了解,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利条件。
(4)大陆与台湾同根同源,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使任何外来势力无法割裂的历史渊源。
(5)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成功经验,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范例。
5. 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障碍(1)台湾岛内分裂倾向的发展。
(2)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对台湾问题的看法300字
台湾问题是一个涉及政治、历史和国际关系的复杂议题。
从历
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在20世纪中叶
以后,台湾地区和大陆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政治体系和社会发展模式。
因此,台湾问题涉及到中国内政、国际关系和两岸民众的利益。
在我看来,台湾问题应该通过和平、理性和对话的方式解决。
中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主张通过和平统一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同时保障台湾同胞的利益。
国际社会也应该尊重中国的主权和
领土完整,避免干涉中国内政。
另一方面,台湾地区应该尊重一个
中国原则,认同中国的主权地位,寻求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途径。
除此之外,两岸关系的发展也需要考虑到台湾民众的意愿和福祉。
应该通过增进经济、文化和民间交流,促进两岸民众之间的互
信和理解,为最终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总的来说,台湾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议题,需要各方以开放、包
容和理性的态度,通过对话和合作寻求解决方案。
只有通过和平、
理性的方式,才能实现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台湾问题的解决措施引言台湾问题自20世纪以来持续存在,并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台湾地区的一大核心问题。
为了实现国家统一,解决台湾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探讨几种可能的解决措施,以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1. 增进两岸经济合作经济合作是增进两岸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解决台湾问题的过程中,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将有助于增进双方的互信和共同利益。
以下是几种可能的措施:•扩大两岸贸易:加强两岸贸易合作,降低贸易壁垒,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
•促进双向投资:鼓励台湾企业在大陆投资,以及大陆企业在台湾投资,共同开拓市场,协同发展。
•加强农业合作:促进双方农产品的互换和探索农业科技合作,提高农业产业的效益。
2. 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两岸民众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创造良好的氛围。
以下是几种可能的措施:•促进教育交流:鼓励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访问,组织文化产业交流活动,增进互相之间的了解。
•举办文化展览和艺术表演:通过举办文化展览、艺术表演等活动,展示两岸丰富的文化底蕴,加深人民之间的情感联系。
•促进旅游交流:方便两岸民众的互相往来,提供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增进双方的了解和友谊。
3. 和平对话与谈判和平对话与谈判是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几种可能的措施:•建立两岸直接对话机制:建立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机制,推动对于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
•加强高层次交流:通过高层次交流来增强双方的互信,探讨解决台湾问题的具体方案。
•推动两岸法律交流:加强两岸法律界的交流合作,共同研究台湾问题的解决方案。
4. 尊重台湾人民的意愿解决台湾问题的过程必须尊重台湾人民的意愿,充分考虑台湾人民的利益和诉求。
以下是几种可能的措施:•实质性对等交流:台湾地区应参与国际机构,在国际交往中享受平等待遇,增加其国际认同感。
•维护台湾地区的现状:保护台湾地区现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干涉台湾内政,为台湾创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
台湾问题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寻求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并创造性的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关键词】改革开放两岸关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台湾问题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焦点问题,从历史的角度讲,台湾属于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是不容质疑的,台湾回归与否的答案是肯定的。
这是台湾问题唯一的,必然的答案。
然而,近两年来,台湾海峡形势有了很大变化。
无论台湾岛内政局、海峡两岸关系及中美间围绕台湾问题而进行的斗争,都有一些新情况、新发展.
台湾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虽然在近代史中被日本侵占了50年之久,但在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重新恢复了台湾省的行政管理机构。
台湾问题的出现缘于中国的内战,并且由于几十年来台独势力的扩大和美国势力的介入而愈演愈烈,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在今天,台湾虽在经济上与大陆相比略有优势。
但其主权不可以也不会从中国大陆脱离出去。
永远也不会出现“两个中国,一陆一台”的割据局面。
目前,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存在着诸多障碍。
首先,台湾岛内存在着少数顽固不化的台独分子,高唱着远远脱离人民需要的空洞的政治和意识形势口号,坚持台湾独立的民进党是台湾一个大党,不承认“九二共识”,对两岸和平发展框架的建构有很大牵制作用。
在陈水扁“一边一国论”的冲击下,两岸关系一时很难缓解。
一段时间内,“政治冷”和“经济热”的形势还会有所继续.但从短期看,也许是政治决定经济;但从长远看,一定是经济决定政治。
政治与经济是不能完全分开的。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
决定两岸关系未来的是两岸的广大民众,是关系到两岸人民切身福祉的经济利益,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而绝不是这些支持台独的份子,因此,我们一定要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对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充满信心。
除了部分台独份子,美国也是阻挡两岸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之一,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中美之间围绕台湾问题的矛盾和斗争仍会持续下去。
然而中国的最终统一乃大势所趋,绝不是美国少数反华势力所能阻挡的。
中国政府的对台斗争,实际上是对美斗争。
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对台海两岸的政策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它确实有点像“钟摆”那样,以美国的国家利益为轴心,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时左时右地摇摆不定。
斗争将是长期的、曲折的和复杂的。
然而,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爱好和平和主张正义的人民的支持下,相信海峡两岸终将统一,两岸
中国人民也终将取得最后胜利。
海峡两岸在国际社会的矛盾与斗争以及台湾国际空间的安排存在问题。
这一问题很复杂,直接考验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和平架构的建立。
解决台湾问题无疑需要经历漫长的历程,国家领导人及全国人民时刻在为此而努力着。
第一,在改革开放前就出现过一系列对台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了祖国统一大业,进行了不懈努力。
建国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中共中央制定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战略方针。
但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加上美国派兵入侵台湾海峡,延缓了解放台湾的历史进程。
朝鲜战争结束后,远东局势出现了缓和的局面,我国的综合国力也在不断增强,这些主客观条件既为“武力解放台湾”奠定了基础,又为和平地解放台湾提供了前提。
于是,中共中央在坚持“武力解放台湾”战略方针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新途径,1955 年2 月3 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提出:“只要美军撤退,台湾可以和平解放。
”这是建国后国家领导人首次发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信号,这些为新时期“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实施和两岸关系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基本方针的制定,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邓小平曾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必须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三,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对台政策。
党的十四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
进入21世纪后,民进党取得执政地位,掀起一系列“渐进式台独活动”。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遏制了“台独”势力的发展,继续推进了两岸关系的向前发展。
2008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 周年讲话中,站在总结历史的高度上,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了“六点意见”。
对于我们紧紧抓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全方位地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经过三十多年的艰难努力,从探亲访友为起点,到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全面交往与交流,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终于步入了健康务实的轨道
想要解决台湾问题,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努力,从各个方面加强共识。
第一,增进共识,确认只有一个中国,海峡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都应以民族大义为重,以国家统一、民族昌盛和人民幸福为己任,以符合实际,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求同存异,化干戈为玉帛,结束两岸之间的分隔与对峙。
第二,增进互信,加深理解。
大力进行两岸传统文化交流,可以唤醒台湾人
民的“大中华意识”。
第三,增加民间交往,扩大经贸合作。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之间文化、艺术、体育、演艺、学术、科技的交流不断增多,两岸人民受益日增。
但总体上看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台湾当局的阻挠和限制。
两岸经贸互补性极强,内地有广阔的市场,丰富的资源,充裕的劳力,台湾有较雄厚的资金和较强的技术。
总之,如果用战争的方式来实现统一的话,无疑对中华民族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万不得已不会走这一步。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最可取的一个方法。
中华民族的和平统一,不仅有利益中国本身的和平与发展,也有利益于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使中国能够同其他各国进一步加强友好合作关系。
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我们相信,只要两岸同胞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携手同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继续强化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好势头,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完全统一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蔡天新:《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对台政策的历史转变与
两岸关系发展》,载《南京邮电大学学报》,09 年9 月。
[2]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4 年第2 期。
[4]《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白皮书》,载《人民日报》,1993
年8 月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