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及其发展演变
- 格式:ppt
- 大小:543.50 KB
- 文档页数:24
第五章社会历史观及基本问题(一)教学重点第一节重点讲授社会历史观与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的重要联系,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本节内容的学习把握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
必须把唯物史观的确立的意义与唯心史观的理论表现做首要的分析和论证,并以此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内容的出发点。
第二节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的过渡中劳动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解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根本区别的根源;第三节通过讲授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不同作用,把握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在地理环境与人口因素的问题上要联系现实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现实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和水平。
(二)教学难点第一节通过对唯物史观、唯心史观内涵与划分的标准的讲授,重点说明为什么马克思以前的历史观都是唯心史观,从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和认识论根源展开分析。
第二节引导学生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劳动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联结中起决定作用。
第三节重点放在联系实际对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的不同作用的把握上,最后的逻辑归结为理解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在前面我们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辩证法和认识论,这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如果在历史观上不能坚持彻底的唯物论立场,就只能叫半截唯物论。
因此,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有着重要意义。
在自然观上,一般的自然科学家都能坚持自发的唯物论立场,因为他们要进行科学研究,首先必须承认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研究对象的规律也是客观存在;既不是虚构的,又是可以认识的。
但在历史观上,情况就有了很大的不同,往往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唯心论。
可以这么说,在自然观、辩证法和认识论上,马克思之前都有或朴素的或机械的唯物主义的看法,但在历史观上,都是清一色的唯心史观。
我们先看看伟大的科学家和渺小的哲学家的牛顿,在自然科学上,牛顿是作出了伟大贡献的科学家,但哲学上的形而上学影响了他的进一步的科学发现,他晚年用了整整二十年去注释《约翰启示录》,在历史观上做了宗教神学的俘虏。
公共基础知识讲解: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3篇公共基础知识讲解: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公共基础知识讲解: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和,每一个时代都留下了历史的文献资料。
因此,了解历史是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社会历史观是指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认知方式和态度。
社会历史观的形成和演化涉及多种因素,诸如文化、制度、意识形态等。
本文将介绍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探讨历史研究和历史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历史观的实践意义。
一、什么是社会历史观?社会历史观是指人们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认知方式和态度。
它包括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阶段、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
社会历史观的形成和演化与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不同的社会历史观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情感色彩,对人们对社会的认知和行动引导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历史研究和历史思考的重要性历史研究和历史思考对于我们了解社会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历史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先人们的经验和智慧、吸取历史教训和经验,从而更好地面对当下和未来的挑战。
历史研究不仅是一种学术探究,更是一种普及社会历史知识、传承历史文化的教育活动。
历史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生命目标,使自己更成熟、更稳健地面对生活和工作。
三、历史观的实践意义历史观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的认知方式,更是人们行动和态度的指引。
历史观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发挥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造力。
历史观可以激发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对历史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可以传承和发扬历史文化的良好传统。
同时,历史观也可以引导人们创新历史文化,通过现代化的手段赋予历史文化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2. 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历史观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具有直接的影响。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认知和评价,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介绍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二者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二、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相关习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关系问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介绍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二者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二、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相关习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关系问题。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第一篇: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第一,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社会历史观都必须回答而不能回避的问题。
在人类社会历史中,虽然存在着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但不外乎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两大类。
无论哲学家们研究何种社会历史问题,都必然要涉及到这两大类社会现象,都必然要对它们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做出相应的回答。
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属于历史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属于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怎样解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社会历史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人们只有正确地回答了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才能正确地回答其他社会历史问题。
如果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就必然认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是一个客观的、有规律的发展过程;就会承认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如果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人们的精神、愿望决定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就必然否认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杂乱无章的,是偶然事件的堆砌,认为历史是“英雄豪杰”创造的。
第三,如何处理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社会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尽管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多种多样,但归根到底就是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问题,要处理好这些问题,首要的是处理好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或者颠倒了这个关系,那就什么问题都处理不好,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第二篇: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这是因为:
首先,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这是两种历史观点之间对抗与斗争的焦点。
任何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社会意识是第二的人。
从性别上说,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任何声称社会意识是主要的,社会存在是次要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主张都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之间的区别只能基于这个标准。
没有第二种标准,就不会有试图超越它们的第三种独立的历史观。
其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历史观其他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要研究任何历史问题,无论是明确的还是不清楚的,都必须首先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做出一定的回答,并以此为出发点来解决其他社会历史问题。
如果我们坚持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那么我们必须认识到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社会具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相反,如果您认为社会意识决定了社会的存在,则必须从主观意志或“客观精神”中寻找社会发展的原因,并否定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
第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也是社会实践中的主要问题。
人们的社会实践是要处理社会与自然之间以及各种社会关系之间的矛盾,使历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与历史对象的客观规律性实现具体现
实的统一,并使历史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可能。
主体和客体可以前进并实现人类目标。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的关系问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1. 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人类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是互动的、相互影响的,社会对个体的塑造、影响和局限性是不可忽视的。
2.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类依赖自然环境生存和发展,但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影响和破坏。
个体与自然的关系也是互动的、相互制约的,必须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开展人类的生产活动。
3.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人类社会是由众多个体组成的,在相互合作、竞争和冲突中不断发展。
个体与个体之间也是互动的、相互制约的,人类需要通过规范、约束和协调来维持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 李学勤,《社会历史观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 胡启明,《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基本问题论集》,人民出版社,2004年。
3. 张雪飞,《社会历史观与历史人类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形成包括社会意识和社会意识
他们之间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社会意识是相对独立的,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和发展
2、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习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D、群众与优秀群众的关系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层面,不仅包括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还包括社会心理和自发的风俗习惯
他们之间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社会意识是相对独立的,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和发展
2、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习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D、群众与优秀人才的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人们对社会历史观的基本和总体认识是世界观的一部分。
世界观和历史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历史概念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
由于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回答不同,形成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两种历史观。
历史观主要研究“社会”和“人”要素。
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构成了社会运动的基本物质要素。
这些要素的有机统一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生存条件。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了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
社会意识在社会存在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其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是第二位的。
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不仅反对抹杀社会意识功能的形而上机制,而且反对夸大社会意识动态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
社会意识的功能在性质和程度上有两个方面,这也反映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一是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二是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阻碍了社会存在的发展。
首先,这是任何历史观点都无法回避的问题第二,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第三,它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标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并用社会存在解释社会意识的观点属于历史唯物主义。
相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使用解释社会存在,不同的答案的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确定的来源不同的解释和理解的社会历史现象。
第五章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本章共有两节第一节社会存有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第二节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重点:第一节,第二节的第三个问题第一节社会存有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一.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二. 唯心史观的表现形态及其局限性三. 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四. 劳动发展史是解开社会发展史的钥匙展开: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中根本性问题的观点和看法2.社会存有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社会存有和社会意识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3.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的关系二. 唯心史观的表现形态及其局限性1. 唯心史观的表现形态唯意志论宿命论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唯心史观独占统治地位a.旧的历史理论的缺陷b.唯心史观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根源三.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第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使唯物主义哲学发展成完备的彻底的科学体系。
第二,唯物史观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第三,唯物史观的创立,为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四,唯物史观的创立,对工人阶级政党准确地理解社会生活中的复杂情况,把握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制定出符合客观规律发展要求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成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四.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1. 劳动的含义劳动是专属于人和人类社会的范畴,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其根本的标志在于制造工具。
2. 劳动是人的生命存有和人类社会存有的基础和源泉第一,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第二,劳动是人的社会本性和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节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二.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四. 交往实践及其形式与交往关系五. 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本质特征展开一.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197—P199)1)地理环境的含义2)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二.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200—P202)1)人口因素的含义2)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202—P204)1)生产方式的含义2)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四.交往实践及其形式与交往关系(P204—P207)1)交往的含义和形式2)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五. 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本质特征1)在社会本质问题上的错误观点:神学历史观、唯心主义历史观、自然主义历史观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第二,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3)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本章思考题1、如何理解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简述唯心史观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根源。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我们在哲学绪论部分已经学过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反映到人类社会历史领域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即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时势造英雄就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英雄或者杰出人物决定历史进程,英雄造时势就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那么,什么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
首先,社会存在是社会物质条件的总和,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其中,自然地理环境为人类社会的生产发展提供资料,是人类社会的必要前提;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肯定离不开人类,因此人口因素起主导作用;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其次,社会意识是人们的社会精神现象的总和,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它包括了人的一切意识要素、观念形态以及人类社会的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过程。
从社会意识对经济基础的关系划分可分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具体来看,意识形态是指反映并服务于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大部分社会科学。
在阶级社会中,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为统治阶级服务。
如,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就属于意识形态,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
非意识形态是指反映自然现象和不属于特定经济基础的某些社会现象的社会意识形式,主要包括自然科学、一部分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如语言学、逻辑学、心理学等。
它不具有阶级性。
如,万有引力定律,无论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在资本主义国家都是一样的,不因社会制度的不同改变。
最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这种反作用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二是落后、反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重大的阻碍作用。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第一,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社会历史观都必须回答而不能回避的问题.在人类社会历史中,虽然存在着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但不外乎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两大类.无论哲学家们研究何种社会历史问题,都必然要涉及到这两大类社会现象,都必然要对它们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做出相应的回答.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属于历史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属于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怎样解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社会历史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只有正确地回答了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才能正确地回答其他社会历史问题.如果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就必然认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是一个客观的、有规律的发展过程;就会承认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如果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人们的精神、愿望决定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就必然否认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杂乱无章的,是偶然事件的堆砌,认为历史是“英雄豪杰”创造的.
第三,如何处理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社会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尽管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多种多样,但归根到底就是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问题,要处理好这些问题,首要的是处理好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或者颠倒了这个关系,那就什么问题都处理不好,
就会在实践中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