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摘要:新课程的推进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推进教学的变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新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标志。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就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活动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不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不仅要让作为接受主体的学生有所“得”,还要很好地引导接受主体继续追求更为广阔的空间、更为高深的层次,继续追求新奇的境界,使之在追求以“完善”为满足的心理支配下孜孜以求,具有强大而持久的人际引力、精神感召力、指挥启示力。那么,怎样围绕学生设计教学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呢?以下是我在小学语文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到的几点体会。

一、构建开放课堂,展开师生对话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真实的课堂里,学生应该是充分自主、真情投入的,教师悉心聆听,倾情奔涌。师生在宽松和谐、互动合作、情趣横生的空间里展开心灵的对话。例如,在“雨中”的教学中,面对生本,巧妙启导。

师:你读懂了哪些词或有什么疑惑?

生:我认为“冒出”这个词用得不妥,应该用“露出”。

生:(举起手)不同意!我认为“冒出”这个词用得妙,它表示出小姑娘箩筐里装的苹果多,高高耸起;而“露出”的苹果没有“冒出”来得多,超出箩筐一点点可以说“露出”了,但要说“冒出”似乎还不够。

师:谁能在黑板上画画这“冒出”的苹果呢?

(一生画的苹果只超出箩筐一点点。)

师:这叫什么?

生:(齐)露出。

师:对,这只能说“露出”,谁能将箩筐里的苹果来“冒一冒”?

(一生,将筐里的苹果画得满满的)。

师:(富有情趣地)哇!这红艳艳,黄澄澄的苹果,堆得冒出了箩筐,你瞧,不远就是拐弯处,车子一歪,不翻才怪呢?走,咱们一同去捡去!(生会心地笑)

在开放而真实的课堂里,教师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现场捕捉,形象比较,智慧启迪。学生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领悟知识,敏化语感。学生的认知结构也在这随机的“涨落”中产生突变,教学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一个并不起眼的“露”字,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了学生舒展想象的舞台,同时也架起了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有效的对话,使字词教学成为融入阅读教学的一股“智慧的琼浆”,滋养了学生阅读的历程。

二、适时引导,互动合作,推进课堂教学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

捕捉信息,巧妙地推进课堂教学。在教学“海底世界”一文中,当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时(讲海底声音),有两位男生在下面讲起话来,我走过去问:“你们刚才在说什么?”此时两位学生似乎认识到自己错了,也不作声。我接着问道:“你们是不是在模仿海底动物的声音?”学生点点头,有些不好意思。接着我鼓励他们作示范。这两位同学高兴地站起来大声地模仿海底动物的声音。我把握时机问道:“海底动物的声音有这么大吗?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然后回答。”大家一下子都找到了“窃窃私语”一词,接着我引导学生:“我们小声地私下讲话叫窃窃私语,作者怎么说海底的动物也在窃窃私语呢?这样写好不好?同学们读课文体会。”……

由此可见,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是极富生命活力而又有不同个性的“人”,这就要求老师适时地点拨引导,尊重学生不同的思想和看法,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合作推进。课堂教学的生成和生成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善于发现,捕捉课堂教学中的信息,甚至是一个意想不到的信号,急中生智,巧妙地调控学情。那么,课堂上就会爆出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亮点”。如果教师只拘泥于一一展示详尽教案而不加任何必要的调整,不顾学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则常常会使宝贵的教学机遇流失。

三、尊重学生的体验感受,开展探究性学习

在探究性学习中,由于结论不是现成的,学生会有多种思路、多种设想,这就需要从学生情感体验入手,让他们带着愉悦的情绪、

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行学习,着力打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的“文本”,由于读者时代、经历、经验、个性的差异,对文本的解读必然呈现多元化的态势,文学作品的阅读应当是放飞心情的自由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鼓励学生敢于表达个性化的理解,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多元解读。在课堂教学中,这种多元解读会引发学生不同观点的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促进学生的成长。

例如:在教学柳宗元的诗“江雪”时,有学生提出:“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鼓励学生大胆地设想原因。有的学生认为,他家里穷,以捕鱼为生,天冷也要来钓鱼;有的学生认为他是个钓鱼爱好者,所以也就顾不上天冷了;有的学生认为可能老翁在想鸟都飞走了,没人和自己抢了,可以独享一份清静;有的学生认为老翁可能是遇上什么伤心事了;还有的学生提出可能他犯了错误,被流放在外,用钓鱼排遣心中的郁闷。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阅读柳宗元生平简介,问学生现在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想法。

生1:现在,我知道了这是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时写这一首诗的。

生2:我感到诗人是在借这个“蓑笠翁”表达自己的心情。

……

由于教师的鼓励,学生对这个问题得出了多种答案,尽管认识有高下之分,但这些答案融入了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的引导,体现了价值上的导向作用。也许他们的读不一

定符合柳宗元写作这首诗的本意,但是他们解读文本的过程是在感悟人生。他们在多元解读中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也在“知人论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学习方法的熏陶。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让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我们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引导学生健康成才为落脚点,有的放矢地整合,熔多维目标于一炉,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人格素质的积淀。学生的学习智慧得到尽情展现,课堂真正成了学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了师生、生生共同创造的舞台,教学也因此充满活力和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