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北极资源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113.50 KB
- 文档页数:26
区域地理---北极地区知识总结
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北端的地区,包括北极洲和其周边地区。
以下是一些北极地区的知识总结:
1. 地理位置:
- 北极地区位于北极圈内,距离地球北极点最近。
- 北极洲是北极地区的陆地部分,被冰雪覆盖。
2. 气候特点:
- 北极地区的气候极端且寒冷,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极寒状态。
- 气温极低,常年都在零下,冬季更是达到零下50摄氏度。
3. 自然环境:
- 北极地区是世界上最寒冷和最干燥的地区之一。
- 存在大量的冰川、冻土和冰盖,其中包括北极冰盖,是全球海洋中最大的冰盖。
4. 生态系统:
- 北极地区拥有独特而脆弱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北极熊、北极狐和北极海象等特有的动物物种。
- 同时,北极地区也是许多候鸟迁徙的重要路线之一。
5. 研究价值:
- 北极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通过研究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和动植物适应性,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环境和气候变化。
总结以上,北极地区是地球上一个独特而寒冷的地区,其严苛的气候和特殊的地理条件赋予了其独特的价值和重要性。
北极的知识简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端的地区,位于北半球,主要包括北极洲和北极海。
这片地区以其极端的寒冷气候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而闻名于世。
1. 地理特征:北极地区主要由冰雪覆盖的海洋和陆地构成,其中北极洲是覆盖着冰盖的大陆,而北极海则是被冰层覆盖的海域。
在这里,气温极低,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冰冻状态。
2. 气候条件: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极长且严寒,夏季短暂但气温依然较低。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北极地区经常受到极地气团的影响,气候变化剧烈。
3. 生物多样性:尽管北极地区寒冷且环境恶劣,但却有着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这里栖息着北极熊、北极狐、北极海豹等适应寒冷环境的动物,同时也有众多候鸟在这里繁衍生息。
4. 气候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的冰雪开始融化,海冰面积逐渐减少,造成了许多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
气候变化也导致了北极地区的海洋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5. 人类活动:在北极地区,有些原住民部落依然过着传统的狩猎、捕鱼生活,他们依靠北极的资源为生。
随着对北极地区的开发,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北极地区作为地球上最北端的地区,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但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北极地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们需要更多的保护和关注,来保护这片脆弱的生态系统。
第二篇示例:北极是地球上的其中一个极点,位于北半球的地理北极点,是世界上唯一的陆地北极洲。
它包括北极洲(北极海)及其周围的冰盖及冰冰架。
北极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之一,寒冷且遥远,是一个充满神秘和未知的地方。
北极地区的气候条件极端恶劣,冰雪覆盖了绝大部分的土地,冰层厚度可达数千米,气温极低,几乎全年都处于冰冻状态。
这里是极光出现的地方,极昼极夜的现象也很明显。
在北极地区,冰雪是永久的主导因素,其上常见冰山、浮冰、冰墩、冰盖、冰架等各类冰体。
北极地区的动植物种类较少,适应极端环境的生物种类更是稀少。
北极是地球上的一个极地地区,位于北纬66°34'N以上的地方,包括北极洲及其周围地区。
全球的北极地区分为北极洋和北极陆地两部分。
北极洋是北冰洋的一部分,是全球最大的海洋之一。
它被浮冰和冰盖覆盖,冬季时覆盖范围更大。
北极洋的水温较低,是许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包括北极熊、海豹和海象等。
北极陆地主要由北极洲组成,是地球上最北端的大陆。
它被冰盖覆盖,几乎全年都是严寒的天气。
北极洲上几乎没有居民,只有一些科学考察队和研究人员在此进行研究。
北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器。
由于全球变暖的影响,北极冰盖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减少。
这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引发了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讨论。
北极还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
由于其战略地理位置和潜在的资源丰富性,许多国家都对北极地区提出了主权和利益的主张。
这使得北极地区成为各国之间的政治争端的焦点之一。
总之,北极是一个独特的地区,在气候、生物多样性和地缘政治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护北极地区的生态系统和推动国际合作将成为未来的重要挑战。
地理极地知识点总结一、北极和南极的位置和特点1、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端的地区,由北极洋、格陵兰、加拿大、阿拉斯加、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俄罗斯北部的一部分组成。
2、南极则是地球上最南端的地区,由南极洲和周围的南极洋组成。
二、气候1、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包括气温极低、降水稀少、风大等。
北极地区的气温通常在摄氏零下50度至零下30度之间,而南极地区的气温可达零下80度。
2、极地地区的冰川、冰盖和冰架占据了大部分土地面积,形成了独特的冰雪景观。
三、动植物1、由于气候极端,极地地区的植被少而分散,大多为苔藓、地衣和低矮的草本植物。
2、极地地区的动物生存条件极其苛刻,只有少数适应了极地环境的动物能在此生存,如北极熊、企鹅、海豹等。
四、冰层1、极地地区的冰层是全球气候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冰层反射太阳光线,起到了控制地球气温的重要作用。
2、北极地区的冰盖和南极地区的冰架不仅影响了周边地区的气候,还对全球气候和海平面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五、自然资源1、极地地区被认为是未来重要的矿产开发和能源资源的宝库,包括石油、天然气、矿石等。
2、然而,极地地区的资源开发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和生态压力,需要特别谨慎对待。
六、环境保护1、极地地区的独特生态环境受到全球关注,保护极地生态环境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重要议题。
2、保护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不仅涉及到当地国家的责任,也需要国际社会的合作和支持。
七、极地科研1、极地科研对认识地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2、各国在极地科研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合作项目,共同努力推动对极地地区的深入研究。
八、极地旅游1、极地旅游近年来逐渐兴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北极和南极地区参观冰川、观赏野生动物等。
2、极地旅游市场潜力巨大,但也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以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以上是关于地理极地的知识点总结,极地地区的独特环境、生态、资源和科研价值不容忽视,我们应当加强对极地地区的保护和研究,为人类认识和保护地球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极地地区知识点总结一、地理1. 南极地区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0度以南的地区,包括南极洲及其周围的海域。
南极是世界上第五大洲,也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平均气温为零下50摄氏度左右。
南极洲上覆盖着大片的冰雪,冰层厚达数千米,是全球淡水的主要蓄水库。
南极洲不属于任何国家所有,但遵守《南极条约》的国家可在南极进行科学研究和考察。
2. 北极地区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度以北的地区,包括北极圈内的地区,涵盖了北极海和其周围的陆地。
北极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冰层,冰盖在夏季融化,冬季重新凝结,对地球气候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北极地区主要由冰盖、冰川和冰融开的海洋组成,在陆地上有少量的植被和动物栖息,同时也是北极圈内的一些国家的领土。
二、气候1. 南极气候南极地区气候严寒,全年温度低于零下30摄氏度,冬季更是零下80摄氏度左右。
南极没有四季之分,而是以各种不同的风暴和狂风著称,同时也是全球气候的影响因素之一。
由于南极洲的冰雪覆盖,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较低,降水极少,年降水量仅为200毫米左右。
2. 北极气候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夏季气温在零下5摄氏度至零下10摄氏度之间,冬季则更低。
北极地区是典型的极地气候,冰盖覆盖广大的海洋,并对地球气候和海洋环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冰盖的反射作用,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温室气体汇集区,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生物1. 南极生物南极地区的生物资源稀少,但却有着独特的适应能力。
南极洲上有少量的苔藓植物和地衣类植物,同时还栖息着企鹅、海豹、海鸟等极地动物,它们依靠海洋中的浮游生物为食,生活在极端的环境中,并且对环境的改变非常敏感。
2. 北极生物北极地区的生物资源也较为稀少,陆地上有少量的苔藓植物和地衣类植物,水域中有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供海洋哺育,同时还栖息着北极熊、驯鹿、麋鹿等特有的北极动物,它们依靠着极地环境中的冰雪和海洋资源为生,对环境的改变也非常敏感。
四、资源1. 南极资源南极地区的资源主要是冰雪和海洋资源。
北极区域地理介绍北极,位于地球的最北端,包括北极点、北冰洋和周边的一些地区。
这里的气候寒冷而干燥,最低气温可以达到零下70摄氏度以下。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北极区域在地理、生态、气候、航天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地理特征北冰洋是北极区域的主要水域,面积约为1310万平方公里,覆盖了地球的近三分之一。
这片广阔的水域对全球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它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和水分。
在北极地区,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较为平坦。
北极点则是地球上的最高点,位于北极圈内。
二、生态环境北极区域的生态环境独特而丰富,拥有许多珍稀的动植物。
例如北极熊、海豹、鲸鱼、北极狐等动物,以及北极多年生植物等。
由于气候严寒,北极区域的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生存能力,但同时也受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使得北极区域的生态环境面临着更大的威胁。
三、资源开发北极区域的资源丰富,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渔业等。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北极区域的资源开发也逐渐成为热点。
然而,由于北极区域的特殊地理环境,开发过程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冰川融化、生态破坏等。
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需要采取更加科学和环保的措施。
四、人类活动北极区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之一,包括科学研究、航道开辟、旅游探险等。
随着人类对北极区域的了解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参与北极事务。
然而,在北极区域的开发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争议和挑战。
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制定更加科学和可持续的开发政策。
总之,北极区域是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地理区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生态环境和重要的科研价值。
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保护好这片珍贵的土地和生态系统。
关于北极的知识北极,指地球自转轴的北端,即北纬90°的那一点。
北极地区是指北极附近北纬66°34′北极圈以内的地区,总面积约2700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部分约800万平方千米。
这里是一片浩瀚的冰封世界,充满了神秘和未知。
一、北极的自然环境北极地区的气候极为寒冷,冬季温度可低至零下50摄氏度以下。
这里覆盖着厚厚的冰层,是地球上最大的冰盖之一。
在夏季,北极地区会经历极昼现象,太阳几乎全天都在地平线以上。
而到了冬季,则会出现极夜现象,连续数个月都看不到太阳。
北极地区的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但都有着独特的生存方式。
例如,北极熊是这里最著名的动物之一,它们有着厚厚的皮毛和脂肪层,能够在极寒的环境中生存。
此外,还有海豹、海狮、鲸鱼等海洋生物,以及一些耐寒的鸟类和昆虫。
二、北极的人文历史北极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当时这里的土著居民就开始在这片冰封的土地上生活。
他们依靠狩猎、捕鱼和采集为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极地区逐渐成为了探险家和科学家的乐园。
他们来到这里,探索未知的领域,研究地球的气候和环境。
现代北极地区的开发主要集中在资源开发和科学研究两个方面。
北极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和矿物等。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潜力日益显现。
同时,北极地区的气候和环境变化也备受关注,科学家们在这里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以揭示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三、北极的现状与未来当前,北极地区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的冰层正在逐渐融化,这将对全球气候和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另一方面,随着人类对北极地区的了解和开发不断深入,这里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也日益凸显。
未来,北极地区的发展将取决于如何在保护环境和开发利用之间取得平衡。
这需要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和智慧。
只有通过合作与共赢的方式,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保护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冰封世界,同时也为人类的未来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关于极地的描述极地,是地球上最寒冷、最遥远的地区,也是人类探索的最后一片净土。
极地的景色壮丽而神秘,充满了无尽的吸引力。
每一次踏足极地,都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力和人类的渺小。
北极,地处北纬90度的无人区,是地球上最北的一块陆地。
它被广阔的冰原覆盖,白茫茫的一片,仿佛进入了一个纯净无尽的世界。
北极的气温极低,常年都在零下30摄氏度以上,且极度干燥。
这里没有植被,没有鸟类,没有昆虫,只有几种适应极端环境的动物。
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它们生活在冰原上,以海豹等海洋生物为食。
在北极,人类的活动非常有限,只有科学考察队和极地探险家才能进入这片神秘的土地。
南极,地处南纬90度的大陆,是地球上最南的一块陆地。
南极也被冰雪覆盖,冰川和冰山遍布。
南极的气温更加严寒,常年都在零下50摄氏度以上,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之一。
南极洲上没有人类居住,只有科学考察站和一些探险队。
南极洲上的生物种类相对丰富一些,有企鹅、鲸鱼、海豹等。
南极洲也是众多鸟类的繁殖地,蓝眼企鹅、帝王企鹅等都在这里繁衍生息。
南极洲的冰川景观令人叹为观止,冰山湛蓝而庄严,仿佛进入了一个冰雪王国。
极地不仅给人带来了美丽的景色,也是人类了解地球变化的窗口。
极地冰川的融化与全球气候变暖息息相关。
科学家通过对极地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地球的过去和未来。
在北极和南极,科考队经常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和调查,以研究气候变化、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等领域的问题。
这些研究对于人类了解地球和保护地球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极地的探险也是人类的壮举,许多勇敢的探险家曾经踏足过这片冰雪大陆。
南极的探险家阿姆登·斯科特、罗伯特·弗尔等人,北极的探险家罗伊·阿蒂尔等人,他们为了探索这片神秘的土地,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他们面临极端的气候条件和未知的危险,但他们的勇气和毅力使他们成功地完成了探险任务,为人类的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极地是地球上最后的净土,也是人类的宝藏。
南极和北极的介绍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的两个极点,它们分别位于地球的南北两极。
这两个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以人类的视角,从地理、气候、生态以及科学研究等多个方面,对南极和北极进行介绍。
一、地理特征南极是地球上最南端的大陆,由大陆和周围的海洋组成。
它位于南纬90度左右,被南冰洋所包围。
南极大陆的面积约为1.4亿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被冰雪覆盖,是世界上最大的冰雪聚集区。
而北极则是北半球最北端的一片海域,位于北纬90度左右,主要由冰冻的海洋组成。
北极地区没有陆地,只有一片浮在北冰洋上的海冰。
二、气候条件南极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之一,平均气温在零下50摄氏度左右。
南极洲内陆的气温更是低至零下80摄氏度。
而北极则比南极略为温暖,平均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
这两个地区的气候条件都极为恶劣,几乎没有植被覆盖,也极少有动物栖息。
三、生态环境南极是一个几乎没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地方,但却是海洋生物的天堂。
南极海洋中栖息着大量的鱼类、鲸类以及各种海洋生物。
南极洲附近的海域还是众多海鸟的繁殖地,每年数百万的海鸟聚集于此。
北极地区则以浮冰为栖息地,熊、狐、鹿等动物适应了极寒的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北极生态系统。
四、科学研究南极和北极地区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众多科学家进行研究。
科学家们在南极进行了大量的气候、地质和生物研究,以探索地球的历史和气候变化。
南极冰芯的研究成果为我们了解过去数百万年的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北极则成为了研究全球变暖和冰层消融的热点地区,科学家通过监测冰层厚度和海洋温度等数据,揭示了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
南极和北极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而备受关注。
南极是地球上最南端的大陆,北极则是北半球最北端的海域。
这两个地区的气候条件极为恶劣,几乎没有陆地生态系统。
然而,南极和北极却是科学研究的宝藏,吸引了许多科学家进行探索和研究。
通过对南极和北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历史和气候变化。
北极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北极地区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北极概况北极地区指的是地球的最北端,包括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主要由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以及一些岛屿组成。
北冰洋是北极地区的核心,是世界上最小、最浅、也是最冷的海洋,其面积约为1,430万平方公里。
二、气候与环境北极地区的气候属于极端的冰原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且凉爽。
由于地球的倾斜角度,北极在夏季时经历极昼现象,太阳24小时不落,而在冬季则经历极夜,几乎看不到阳光。
这种极端的日照变化导致了温度的巨大波动和生物周期的特殊性。
三、生物多样性北极地区虽然环境恶劣,但生物多样性丰富。
这里生活着北极熊、海豹、鲸鱼、北极狐、驯鹿等特有动物。
植物方面,由于土壤冻结,植被主要为苔藓和地衣。
北极地区的生物必须适应极端的气候条件,具有独特的生存策略。
四、冰川与海冰北极地区的冰川和海冰覆盖面积巨大,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的冰川和海冰正在加速融化,这对全球海平面上升和气候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原住民文化北极地区是多个原住民文化的发源地,包括因纽特人、萨米人等。
这些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文化和传统与北极环境紧密相连,面临着现代化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
六、资源与经济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矿物等。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全球资源需求的增加,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日益受到关注。
然而,资源开发必须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七、国际合作与争议北极地区跨越多个国家,包括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挪威、丹麦(通过格陵兰)和冰岛。
这些国家在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合作,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
八、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北极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前哨站”,其环境变化对全球气候有着重要影响。
北极地区的冰川融化会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同时释放出大量储存在冰层中的温室气体,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
地球北极资源综述Yuanzi16本文作者的话较长时期以来,国内外众多媒体纷纷报道,世界多国染指地球北极意在资源。
由于争夺北极资源而可能爆发战争,这已不是耸人听闻的说道。
为了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地球北极资源,本文作者特编写了这篇综述文章,供读者朋友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参考。
本文是本人编写的《地球北极地质学研究综述》一文(该文另发)的姊妹篇。
这两篇文章加在一起,能够帮助读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地球北极的地质学和资源研究成果。
希望能够得到读者朋友的喜欢!本文目录一、地球南极与北极的由来二、北极自然地理概述三、北极广义资源与狭义资源四、北极资源概况五、北极能源资源概况六、北极丰富的油气资源七、北极油田开发可能改变世界原油供应格局八、世界近1/3待发现天然气在北极地区九、北极丰富的煤炭资源-全球最大煤田十、北极丰富的水能资源十一、未来世界重要的能源基地十二、北极甲烷“大爆发”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十三、北极的矿产资源十四、北极矿产资源开发简况十五、北极资源与中国经济十六、北极资源开发困难重重十七、北极航运要冲西北航道十八、北极“共用土地”各方必争下面是正文一、地球南极与北极的由来从地球仪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南极和北极地区,海陆分布似乎恰恰相反。
在南极地区,以极点为中心向外扩展的是南极洲大陆,大陆周围是洋面;相反,在北极地区,以极点为中心向外发射的是北冰洋洋面,洋面四周几乎全为陆地或岛屿所包围。
如果比较南极洲和北冰洋的面积,两者竟然非常接近,前者为1425万平方公里,后者为1321万平方公里。
若把南极洲大陆自东向西转动100经度,然后再将南北两极地区重合在一起,不难发现,南极区的大陆几乎正好填充了北极区的海域。
据此,有人推测,在地球发展史上的某个阶段,似乎有某种宇宙压力,施加到北极一端,造成一块巨大的凹陷区域,使北冰洋的平均深度达1097米;这种宇宙压力再通过地球内部传导到南极一端,形成一个巨大的隆起区域,从而使南极大陆平均隆起高度达2350米。
上述现象也许仅仅是个偶合,但是南极洲大陆的由来却是有其渊源的。
地质学家公认,南极洲大陆是由冈瓦纳大陆分离、解体、漂移而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
简单说来,在距今1.95亿年以前,整个地球为一块巨大的“联合古陆”。
此后,这块超级大陆逐渐分裂为两个大陆:劳亚大陆和冈瓦纳大陆。
大约在距今1.7亿年前,冈瓦纳大陆又分裂为东、西冈瓦纳大陆。
东冈瓦纳大陆由南极洲、印度、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组成。
大约在距今0.53亿年前,澳大利亚与南极洲开始分离。
之后,大约在距今0.39亿年前,澳大利亚与南极洲最后分离,并经过逐渐漂移,南极洲大陆漂移到了现今这个位置。
二、北极自然地理概述1、北极与北极地区地球北极的英文名称为:north pole、North Pole或Arctic Pole。
地球北极(点)是指地球自转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它位于北冰洋中,其纬度是90°N,是所有经线的共同交点之一。
地球北极地区(北极地方)泛指北极附近北纬66°34′北极圈以内包含的所有地区,亦即北极圈以北(以内)的地区。
它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最外侧的泰加林带,亦即包括北冰洋及其沿岸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大陆北部以及北冰洋中的许多岛屿。
以北极圈作为北极地区的边界,北极地区的总面积为21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部分占800万平方公里。
北极地区包括整个北冰洋以及格陵兰岛(丹麦领土)、加拿大、美国阿拉斯加州、俄罗斯、挪威、瑞典、芬兰和冰岛八个国家的部分地区。
北极地区有几十个不同的民族,其中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分布最广。
2、磁极及其变化⑴、磁极漂移-移向俄罗斯地球的地理极点为固定的南北两极。
然而,地球的磁极却在不断的变化中,科学家称之为磁极漂移。
在不同时期,磁极漂移的速度和方向不尽相同。
地球之所以有磁场,是因为地核的核心由固体铁构成;而且,地球核心周围又是快速旋转的液态金属。
这就形成了一个驱动地球磁场不断快速运转的“发电机”。
正是这个“发电机”,使地球的北磁极不断远离其长期所处的位置。
如今,正以每年64公里的速度向俄罗斯方向移动。
⑵、磁极漂移“过去式”1831年,科学家首次确定了北磁极的位置。
它位于加拿大北部地区的埃尔斯米尔岛。
在之后的70多年里,它几乎没有移动过。
到了1904年,北磁极开始以每年约15公里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
1985年,地球北磁极位于西经102°54′,北纬78°12′。
1989年,它再次开始加速漂移。
在2007年,它又开始以每年55~60公里的速度朝西伯利亚方向移动。
⑶、磁极漂移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数百年来,航海家都是利用北磁极来导航。
北磁极就是罗盘针所指的方向,它处于地理上的北极点附近,但不在同一个位置。
尽管GPS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罗盘,但在水下和地下等没有GPS信号的地方,罗盘仍有用武之地。
由于北磁极的快速移动,科学家必须频繁地更新磁场图,为勘探、探险等活动带来诸多麻烦。
磁极不但会发生漂移,甚至会出现磁极倒转现象。
其时间间隔不规则,通常为数十万年。
科学家预测,如果磁极发生倒转,地球表面将接受大量的高能辐射,会摧毁生命,引发大范围的动植物灭绝。
地球的磁场区域被称为磁气圈。
它可以阻挡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流,有效地阻挡太阳风的侵袭,具有防护屏作用。
但是最新研究显示,磁气圈和太阳风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大气层气体流失。
图为地球磁气圈正在逐渐“偷走”大气层中的气体。
3、北冰洋⑴、北冰洋及其由来北冰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位于地球最北端,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被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所环抱。
北冰洋是地球四大洋中最小最浅的海洋。
其面积仅为1310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太平洋面积的1/14;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 4.1%。
它的平均深度为1200米;南森海盆最深处为5449米,是北冰洋最深点。
北冰洋是一片浩瀚的冰封海洋。
古希腊曾把它叫做“正对大熊星座的海洋”。
1650年,荷兰探险家W.巴伦支,把它划为独立大洋,叫大北洋。
1845年,英国伦敦地理学会命名,经汉语翻译为北冰洋。
北冰洋周围的国家和地区有:俄罗斯、挪威、冰岛、格陵兰岛(丹麦领土)、加拿大和美国。
⑵、北冰洋海区划分根据自然地理特点,北冰洋分为北极海区和北欧海区两部分。
北冰洋主体部分、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波弗特海及加拿大北极群岛各海峡属于北极海区;格陵兰海、挪威海、巴伦支海和白海属于北欧海区。
⑶、北冰洋周边陆地北冰洋被陆地所包围,近于半封闭。
通过挪威海、格陵兰海和巴芬湾同大西洋相连接,并以狭窄的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
在亚洲与北美洲之间,由白令海峡通太平洋;在欧洲与北美洲之间,以冰岛-法罗海槛和威维亚·汤姆逊海岭与大西洋分界,由丹麦海峡和北美洲东北部的史密斯海峡与大西洋相通。
北冰洋周边的陆地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欧亚大陆,另一部分是北美大陆与格陵兰岛。
这两大部分陆地以白令海峡和格陵兰海相分隔。
如果用地质学家的眼光来看,这两大部分陆地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是由非常古老的大陆性地壳组成的。
而北冰洋由大洋性地壳组成,其地质年龄则要年轻得多,是在0.8亿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才由于板块扩张运动而开始形成的。
⑷、北冰洋海岸线与岛屿北冰洋地区大陆和岛屿的海岸线曲折,沿亚洲和北美洲海岸都有较宽的大陆架。
宽阔的陆架区发育有许多浅水边缘海和海湾。
并且,海岸类型多样。
其中,有陡峭的岩岸及峡湾型海岸,有磨蚀海岸、低平海岸、三角洲及泻湖型海岸和复合型海岸。
北冰洋中岛屿众多,总面积约为380万平方公里,基本上属于陆架区的大陆岛。
其中,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面积218万平方公里,比西欧加上中欧的面积总和还要大一些。
因此,也有人称之为格陵兰次大陆。
在北冰洋中,最大的群岛则是加拿大的北极群岛,由数百个岛屿组成,总面积约为160万平方公里。
该群岛中面积最大的是位于东北的埃尔斯米尔岛。
该岛北部的城镇阿累尔特,已经超过北纬82°,因而是当今许多北极点探险队的出发地。
⑸、北冰洋洋流与水文特点北冰洋洋流系统,由北大西洋暖流的分支挪威暖流、斯匹次卑尔根暖流、北角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等组成。
北冰洋洋流进入大西洋,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水流偏向右方,沿格陵兰岛南下的称东格陵兰寒流,沿拉布拉多半岛南下的称拉布拉多寒流。
北冰洋水文最大特点是有常年不化的冰盖。
冰盖面积占总面积的2/3左右。
其余海面上,分布有自东向西漂流的冰山和浮冰。
仅巴伦支海地区,受北角暖流影响,常年不封冻。
北冰洋大部分岛屿上,遍布冰川和冰盖;北冰洋沿岸地区则多为永冻土带,永冻层厚达数百米。
⑹、北冰洋资源简况北冰洋大陆架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沿岸地区及沿海岛屿有煤、铁、磷酸盐、泥炭和有色金属。
例如,伯朝拉河流域、斯瓦尔巴群岛与格陵兰岛上的煤田,科拉半岛上的磷酸盐矿,阿拉斯加的石油和金矿等。
海洋生物资源相当丰富,以靠近陆地为最多,越深入北冰洋则越少。
邻近大西洋边缘地区有范围辽阔的渔区,遍布繁茂的藻类(绿藻、褐藻和红藻)。
海洋里有白熊、海象、海豹、鲸、鲱、鳕等。
苔原地区多皮毛贵重的雪兔、北极狐。
此外,还有驯鹿、极犬等。
⑺、北冰洋航线北冰洋系亚、欧、北美三大洲的顶点,有联系三大洲的最短大弧航线,地理位置很重要。
目前,北冰洋沿岸有固定的航空线和航海线,主要有:从摩尔曼斯克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北冰洋航海线,从摩尔曼斯克直达斯瓦尔巴群岛、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和英国伦敦的航线。
⑻、北冰洋自然环境条件北冰洋是世界上自然环境条件最恶劣的地区之一。
北冰洋气候寒冷,洋面大部分常年冰冻。
北极海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可达零下20℃~40℃,暖季也多在8℃以下。
年平均降水量仅75~200毫米;格陵兰海可达500毫米。
寒季常有猛烈的暴风。
北欧海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水温、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冰情较轻;暖季多海雾,有些月份每天有雾,甚至连续几昼夜。
北极海区,从水面到水深100~225米的水温约为1~1.7℃;在滨海地带水温全年变动很大,从 1.5~8℃。
而北欧海区,水面温度全年在2~12℃之间。
此外,在北冰洋水深100~250米到600~900米处,有来自北大西洋暖流的中间温水层,水温为0~1℃。
由于位于地球的最北部,在北极点附近,每年都会有独特的极昼与极夜现象出现。
每年10月到来年3月,冬半年为“长夜”;4月至9月,夏半年为“长昼”。
经过一个“白天”和一个“夜晚”,就是北冰洋一年。
每逢长夜来临,大自然只有美丽的月光和五彩缤纷的极光,给人们带来光明和安慰。
极光一般呈带状、弧状、幕状或放射状,北纬70°附近常见。
在那无边的冰原上,阵阵五颜六色的极光,像突然升起的节日烟火,一下照亮半边天;它时而如舞在半空的彩带,时而像挂在天际的花幕,时而如探照灯一样直射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