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及作业古诗三首
- 格式:pdf
- 大小:208.16 KB
- 文档页数:17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代)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白天在田里除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男村里的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织之事,却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桑树的树荫旁学着种瓜。
2.《稚子弄冰》
(宋代)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
轻轻敲打,清脆的响声穿林而过。
忽然冰块落地,发出如玻璃破碎一般的声音。
3.《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
远远的
青山,衔着红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寒冷的水中,闪动着粼粼的波光。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向家走去,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注释及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耕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1)杂兴:各种感受。
(2)童孙:孩子们。
(3)未解:不知道。
(4)供:参加。
(5)傍:靠近。
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的代表作品。
范成大六十一岁时,在石湖养病期间写下了六十篇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各十二首,总题“四时田园杂兴”。
诗篇把农民的勤劳,淳朴的美德通过儿童天真活泼的举动不经意地展现,更显童趣盎然。
第一句用昼和夜对比,向我们展开一幅乡村男女耕田、绩麻,日夜忙碌的画图——白天男人们下田去除草,晚上妇女们在家里搓麻线。
第二句笔锋一转,孩子们天真烂漫,不懂得耕田纺织,但看着父母忙忙碌碌,却甚觉有趣,也不肯闲着,也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地下学着种瓜。
全诗描写了农村男女日夜劳碌紧张的劳动生活,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热爱劳动的品质。
语言通俗浅显,没有刻意追求的痕迹,文笔清新轻巧,生动自然,犹如信手拈来。
犹如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长卷,充溢着江南农村浓郁的乡土气息。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
五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三首古诗包括《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忆江南》、《牧童》),下面是这些古诗的内容和简单介绍:
1. 《浪淘沙(其一)》:这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一首诗,用夸张和生动的比喻描绘黄河雄伟的形象,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同时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忆江南》: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词,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表现了作者对江南的深深怀念和无限向往。
3. 《牧童》:这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一首诗,描写了一个放牛的孩子的自在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喧嚣、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这些古诗都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有很大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课后作业一、填空题1.读拼音,写生字。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rèn()yuè()上mó()天。
yí()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形近字组词。
岳()遗()楼()凉()摩()兵()遣()搂()掠()磨()3.写出下列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写在括号里。
(1)这场决赛,难道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吗?()(2)山风梳理着他那蓬乱的头发。
()(3)葛洲坝好像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 4.积累名句。
(1)博学之,__________,慎思之。
__________,笃行之。
《礼记》(2)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西林壁》(3)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可怜”的意思是_________。
《暮江吟》二、连线题5.请把相对应的诗句及题目连接起来。
露重飞难进乾坤日夜浮《迎燕》翅湿活微雨落日满秋山《咏蝉》谈笑有鸿儒风多响易沉《陋室铭》荒城临古渡往来无白丁《归嵩山作》吴楚东南拆泥香带落花《登岳阳楼》三、语言表达6.口语交际。
你不小心伤害了一位知心朋友,想向他真诚道歉,最得体的说法是:______________综合实践。
《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
节目中诗词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等各个诗歌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
7.《中国诗词大会》的徽标设计很巧妙,你认为巧妙在哪里?(答出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马腾同学想研究一下唐代的边塞诗他先搜集了一些边塞诗,然后写了一篇研究报告。
下面的诗歌中,()(多选)可能是他搜集的对象,他的研究报告的名字可能叫()(单选)。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包括《从军行》、《塞下曲》、《月夜忆舍弟》三首诗,以下是它们的原文:
1.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以上为三首诗的原文,如需理解或赏析,可以查阅教辅或古诗书籍。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是一堂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诗词的课程。
在这节课中,学生将接触到三首名家古诗,分别是杜甫的《望岳》,李白的《将进酒》和陆游的《秋夜将晓入铁梧》。
这些古诗不仅包含着诗人们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还展示了他们卓越的诗歌才华和艺术创作之美。
让我们来欣赏杜甫的《望岳》。
这首诗是杜甫写给他的老师孟浩然的一首赠诗。
杜甫在诗中向孟浩然表达了对他的尊敬和敬仰之情。
诗中描绘了峨眉山的壮丽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师长的敬重之情。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对师友之间深厚情谊的珍视,以及他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
杜甫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壮美的峨眉山,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
这首诗通过对师友之情和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示了杜甫高超的文学才华和情感表达能力。
接下来,我们来品味李白的《将进酒》。
这首诗是李白写给友人的一首劝酒诗。
诗中表达了诗人豪迈豁达的性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人借酒助兴,畅饮欢歌,表达了对友谊和欢乐的追求。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那种豪气干云的风采和不拘一格的人生态度。
李白用朴实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引人入胜,令人难以忘怀。
让我们一起赏析陆游的《秋夜将晓入铁梧》。
这首诗是陆游在秋夜写给友人的一首寓情诗。
诗中描绘了秋夜的寂静和凄凉之美,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思念之情。
陆游通过对秋夜景色和内心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友情的忠诚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邃,给人以沉郁之感。
陆游以细腻凝练的笔法,勾勒出秋夜的静谧之美和内心的无尽思念,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虽然情感深沉,但却不乏雅致之美,令人陶醉其中。
通过对这三首古诗的品读和赏析,学生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诗人的文学魅力和思想情感,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
《古诗三首》安排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和《村晚》三首古诗,都描写了古代乡村中的儿童生活。
《祖父的园子》回忆了“我”在园子里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
《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描写了童年时期在故乡生活时的快乐往事,抒发了成年后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梅花魂》的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的经历,讲述了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故事。
本单元课文引导学生走进不同年代、不同人物的童年生活,品味他们对童年的深刻记忆,体会其中浓浓的情意,并关注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
语文要素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是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意在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习作话题“那一刻,我长大了”从单元主题“童年往事”延伸而来,让学生在了解他人童年的同时,关注自己的成长历程。
本单元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习作引导学生写清楚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的经过,并把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一刻”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体现了读与写的结合。
1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学种瓜。
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傍.()①靠近②并排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二、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一、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
2.钲:。
3.磬(qìng):。
4.玻璃:。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稚子弄冰》前两句的意思。
一、把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所填字词的意思。
村晚宋代:雷震草满池塘水满(),山衔落日()寒漪。
牧童()横牛背,短笛无腔()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课后作业一、填空题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描写了农村________时节紧张的劳动气氛。
(2)《稚子弄冰》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
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里孩子们的一场嬉戏。
2.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1)童年里有诗词,诗词里有图画:从“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仿佛能看到小孩子趴在溪边剥莲子吃的画面。
(2)童年里有诗词,诗词里有声音:从“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仿佛能听到风吹过耳畔的声音。
(3)童年里有诗词,诗词里有气味:从“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仿佛能闻到菜花散发出来的清香。
3.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1)诗句中的“衔”字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的情景。
(2)诗句中“________”与“草满池塘”结构相同,对仗工整。
(3)下面与这样的短语构成方式相同的一项是(______)A.昼出耘田B.金盆脱冰唱C.鸟鸣深山D.人比花娇4.按要求完成练习。
(1)本课中与下图描绘的画面相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本课中,展现孩子们敲冰自娱、意趣盎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由这两句诗我们可以想象到孩子们弄冰时由“________”转为“________”的情绪变化过程。
二、选择题5.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稚.子(zhì)芝.兰(zhī)姊.(zǐ)痴.情(zhī)B.牙龈.(yín)两鬓.(bìnɡ)迸.裂(bìnɡ)瞑.目(mínɡ)C.弓弩.(nǔ)阻挠.(náo)恐吓.(hè)拖男挈.女(qiè)D.玷.(diàn)污旖.(yǐ)旎踌躇.(zhù)绷.(běnɡ)脸6.下列关于作者及其作品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范成大的田园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别具一格,扩大了陶渊明以来田园诗所表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