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8
- 格式:pdf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9
初一年级语文课文:紫藤萝瀑布原文初一年级语文课文:紫藤萝瀑布原文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未见过开得如此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看起来在流淌,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认真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那个地点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确实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爽朗喧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差不多上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看起来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儿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然而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适应。
我只是站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慢慢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临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欢乐。
那个地点除了光荣,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看起来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样轻轻地覆盖着我。
突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专门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看起来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
后来干脆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定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那个地点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如此盛,如此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细小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然而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触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儿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初一语文《紫藤萝瀑布》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与赏析【作者简介】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
曾在中国文联、文艺报等单位工作。
1960年调《世界文学》编辑部。
“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红豆》曾受到不应有的批判。
“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
后来又抱病奋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其第一部《南渡记》已于1987年问世,获得了好评。
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
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宗璞(1928—)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1928年7月生于北京,十岁时随家庭南迁到昆明。
上过南菁小学和西南联大附中。
194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毕业。
曾在中国文联、文艺报等单位工作。
1960年调《世界文学》编辑部。
“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红豆》曾受到不应有的批判。
“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
后来又抱病奋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其第一部《南渡记》已于1987年问世,获得了好评。
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
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三生石》(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蜗居》、《我是谁》等。
《紫藤萝瀑布》课文解读(1)时代背景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
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于是写成此文。
轮到我了。
我不知道自己的罪名到底是什么。
那时把学不够深、位不够高而又欲加之罪的人,称作三反分子。
三反者,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是也。
我走到麦克风前如此报了名。
台下好几个人叫:“看看你的帽子!”我取下帽子,见白纸黑字,写着“冯友兰的女儿”。
冯友兰的女儿又说明什么呢?我积极地自加形容词:“反动学术权威冯友兰的女儿。
”台下不再嚷叫。
这女儿的身份原来比三反分子更重要。
下台时没有折磨。
台上剩的人不多了,仍吸引着人们注意。
我从太平门走出来,发现世界很亮。
我居然有了思想,庆幸自己不是生在明朝。
若在明朝,岂不要经官发卖这样想着,眼前的东华门大街在熙熙攘攘下面透出血淋淋的沉默。
“冯钟璞!”怯怯的声音。
原来是荃麟在叫我。
他在北河沿口上转。
“顶银胡同在哪里?我找不到。
”顶银胡同某号是作协的监房,他要回监去。
“荃麟同志!”我低声说,“你身体好吗?”他脸上有一个笑容,看上去很平静,望着我似乎想说什么,说出来的仍是:“顶银胡同在哪里?”我引他走了十几步,指给他方向,看着他那好像随时要摔倒的身影,混进人群中去了。
我不只继承了“反动”的血液,也和众多“反动”人物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他们看着我长大。
荃麟卸职前,总是鼓励我写作,并为我向《世界文学》请过创作假。
而这些敬爱的师长,连同我的父亲和我自己,一个个都成了十恶不赦的罪人!我慢慢走回当时的住所,兹府27号。
那里不成为“家”,因为只有我一个人。
小院里有两间北房,两间东房,院中长满莫名其妙的植物,森森然伴着我。
坐下休息了一阵,思想渐渐集中,想着一个问题,那便是:要不要自杀?这么多学术精英站在一个台上,被人肆意凌辱!而这一切,是在革命的口号下进行的。
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十七课《紫藤萝瀑布》课文原文(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十七课《紫藤萝瀑布》课文原文17 紫藤萝瀑布宗璞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七年级下册第18课紫藤萝瀑布宗璞学习目标诵读品味,体会写景的精妙和作者的感觉,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理解十多年前紫藤萝的遭遇。
文题解读紫藤萝是一串串的花,在后面加瀑布二字,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从感觉上,垂空而下的紫藤萝从形态上像飞流而下的瀑布,但把“紫藤萝”比作“瀑布”,给静态的“紫藤萝”赋予了动感。
给人的感觉是流动的、奔腾向前的。
从内容上,把紫藤萝比作瀑布,写出紫藤萝开得繁盛、旺盛的特点。
从谋篇布局,文章多处使用这个比喻,以抒发情感。
也和文章多处相照应,结构严谨。
作者简介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
曾在中国文联、文艺报等单位工作。
1960年调《世界文学》编辑部。
“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红豆》曾受到不应有的批判。
“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
后来又抱病奋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其第一部《南渡记》已于1987年问世,获得了好评。
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
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写作背景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对紫藤萝花盛开景象的描绘以及对过去遭遇的回忆,告诉人们一个这样的道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不足以使人畏惧人生,要对生命的美好保持坚定的信念,扬起生命的风帆,像紫藤萝花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原文及教案(7篇)《紫藤萝瀑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3、感悟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和对人生的思考4、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的挫折,热爱生命,珍惜时光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和中心思想,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教学难点1、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以及其主旨的显现2、理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采用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等方法教学教学准备1、让学生先自行预习,了解文章大意和写作背景2、准备几幅紫藤萝花的挂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展示大挂图紫藤萝,让学生具体感知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傲雪的青松,斗霜的秋菊,迎风的翠竹,石缝间不屈的小草,草丛里无名的野花……这些自然界植物无不蕴涵深刻的哲理,那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同样具有深刻含义的紫藤萝,打开课文《紫藤萝瀑布》,我们来学习新课,看看作者在看看盛开的紫藤萝形成的瀑布流有怎样的感悟?紫藤萝又带给了作者怎么样的人生启迪,给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启迪?2、快速默读课文,给各自然段标上段号,把握课文大意,理解课文主旨,给课文分段,看看各段的主要内容?讨论并归纳文章共十一自然段分成三大段:第一段:第一至第六自然段写作者偶见一树茂盛的紫藤萝第二段:第七至第九自然段写作者睹物释怀,心上的焦虑和悲痛化为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第三段:第十至第十一自然段写作者由此感悟到生命的永恒3、听课文录音,引导学生边听边体验作品情感,并思考问题: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的?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花的?让学生回答思考题作者是从三个方面来写:(1)色: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再提问学生如何理解“迸溅”一词?(2)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