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科学复习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7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下册单元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热胀冷缩1、一般情况下,(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在相同的情况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液体)较多,(固体)最少。
3、水的(反常膨胀)现象水不是热胀冷缩,而是(热缩冷胀)也叫(反常膨胀)。
水在(4℃)时体积(最小);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
4、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夏天,自行车容易爆胎的原因是(车胎内的空气过足受热体积膨胀)所致。
冬天,自来水管有时会被冻裂是因为(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致。
5、生活中的问题:瓶装饮料、啤酒等不能装得很满要留有一定的空间。
水烧开时,会从壶嘴里溢出来。
瘪了的乒乓球用热水烫一下就修复了。
架电线时要把电线冬天拉得紧一些,夏天松一些。
火车行驶的钢轨连接处留有一些间隙(也叫伸缩缝)。
6、在研究(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实验时,我们看到:在铜球未被加热时,(能)穿过铁环;当铜球被酒精灯外延加热3-5分钟后,就(不能)穿过铁环了,当把被加热的铜球放到冷水中冷却后,又(能)通过铁环了。
第二单元岩石的科学1、(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
2、(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
使用时,把放大镜靠近被观察物体,距被观察物体(越近),观察的越(清楚),也越能分辨物体的(细节)。
3、不同岩石的硬度不同。
测试岩石软硬程度的方法非常简单:砸开岩石后,用(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在新断面上刻画。
手指甲刻画后留有刻痕为(较软);手指甲刻画后没有刻痕,铜钥匙刻画后留有刻痕为(较硬);铜钥匙刻画后没有刻痕,小刀刻画后留有刻痕为(很硬);小刀刻画后也没有留下刻痕为(非常硬)。
4、常见的岩石由(花岗岩、砂岩、石灰岩、页岩、大理岩)等。
5、花岗岩内含三种不同的矿物,白色的(石英)、黑色的(云母),(长石)6、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三大类:即由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岩);7、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规律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世界的奥秘,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在小学四年级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学到了许多有趣的知识点,下面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吧。
一、生物科学知识1. 动植物的生长:我们了解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需要阳光、水和二氧化碳。
同时,我们还学习到了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例如:水生植物、草地植物和沙漠植物。
2. 动物的分类:我们学习到了动物的分类方法,根据动物的骨骼结构和生活习性,可以将动物分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等。
3. 动物的生活习性:我们了解到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例如:狮子是群居动物,它们通常在草原上捕猎;蝙蝠是唯一一种能够飞行的哺乳动物,它们在夜间活动。
二、物质科学知识1. 物质的三态变化:我们学习到物质可以存在三种不同的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2. 溶解和浓度:我们了解到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
同时,我们还学习到了浓度的概念,浓度高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多。
3. 空气的存在:我们学习到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的。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空气的存在和它的特性。
三、地理科学知识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我们了解到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而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这两个运动使得我们能够体验到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2. 地球的水资源:我们学习到地球上的水资源非常重要,包括河流、湖泊、海洋和冰川等。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水的循环过程,即蒸发、降水和地表径流等。
3. 地球的气候带:我们了解到地球的气候带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
不同气候带的温度、降水量和植被等都有所不同。
四、能量科学知识1. 热能的传递:我们学习到热能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传递。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热能在不同物体之间的传递过程。
2. 电能的产生和利用:我们了解到电能可以通过发电厂转换其他能源,如水能、风能和化石能源等产生。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复习整理归纳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5.地球1.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形状变化推测地球是球形物体2.1961年,人类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从太空看到了地球一颗蓝色的星球。
3.最初,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像一口锅,是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4.海边看到帆船回港,人们总是先看见船帆,后看见船身;而船离开岸边时,都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5.历史上第一位进行环球航行的是航海家麦哲伦。
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后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西边航行,最终又回到了起点。
6.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自身也在自转。
7.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8.像地球这样,自身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且质量足够大的天体,被称为行星。
9.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照片上白色部分可能是云层、冰川;蓝色部分可能是海洋;咖啡色部分可能是山地、沙漠;绿色部分可能是耕地、森林和草原。
10.地球表面有液态的水,温度适宜,是太阳系中目前唯一已知有生物,特别是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
11.地球陆地分为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洲大陆、南美洲大陆、大洋洲大陆、南极洲大陆等板块,亚欧板块的面积是最大的,最小的是大洋洲板块的大陆面积。
实验与问答12.说说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盖天说是中国古代人的一种直观感受;海面弯曲是古希腊人根据船只进出港时的现象作出的猜测;浑天说是张衡根据日月星辰的运动提出的一种抽象模型;而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变化提出的观点则是一个推论。
13.出示一幅地球的图片,是从太空拍摄的。
照片上白色部分可能是什么?蓝色部分可能是什么?咖啡色和绿色部分又可能是什么?请大家比较一下蓝色、咖啡色、绿色部分的面积哪个更大?白色部分可能是云层或冰川;蓝色部分可能是海洋;咖啡色部分可能是荒漠;绿色部分能是森林或草原。
其中,蓝色部分面积最大,因为海洋占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第一单元电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在类的生物和非生物。
2、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答: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什么时候带电呢?(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3、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
而且在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4、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5、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但是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
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二是要有电路。
(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6、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叫电路。
7、小灯泡的结构分为: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两个)(图如课本第5页所示)。
只有电流通过灯丝的时候,小灯泡才能发光。
8、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是电池的正极,用符号“+”表示,另一端是锌壳,是电池的负极,用符号“-”表示。
9、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和电线就会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会很快被损坏。
10、要使小灯炮发亮的连接方式是: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回路,灯泡就会发光。
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12、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13、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小灯泡坏了;灯座松了,没有连上;电池没电,电线没连接好;导线断了,电池盒或小灯座出了问题等。
14、如果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炮亮起来。
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第一单元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或(背阴处)},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即14时])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0—12级)。
简化的风速为3个等级(即0—2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
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卷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才能形成。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大全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2、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
3、天气就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力、风向等)O4、观测天气,首先要(制定观测计划)。
5、常见的观测天气的仪器:(风向仪、温度计、雨量器等)。
6、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风向),(雨量器)可以用来测量降雨量。
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8个方向来表示);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北风是指风从(北方)吹向(南方),风向仪指向(北方)。
8、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水、风、和来自太阳的热)这二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9、气象卫星可以随时跟踪云层以及暴风的路径,拍下云层变化得照片,并传回地面。
由于(气象卫星的应用)人们获得的天气数据更精确了,天气预报也越来越准确了。
10、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①用各种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②通过人工和计算机、分析观测到的天气信息③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电话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
11、天气(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人们的活动(也会影响)天气的变化。
12、天气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①春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②晴天有利于人们的出行③雾天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13、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①城市的热效应②二氧化碳形成温室效应③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14、检验酸雨的方法:①使用PH试纸,试纸遇到酸雨会从(黄色)变成(红色)②使用牵牛花,牵牛花遇到酸雨会变成(白色I )o15、如何铜量物体的体积:①规则的物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宽、高,再计算体积②液体体积:用量筒直接测量③不规则物体(借助量筒进行测量)。
16、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①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壁)②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
17、冰在(0度)时开始化成水,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水在(0度以下)结成冰。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梳理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2.种子包括种皮和胚,部分种子还有胚乳。
3.种皮:坚韧,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
4.胚包括子叶、胚根、胚芽、胚轴。
(1)子叶:储藏或转运营养物质。
有的种子有一片子叶,有的种子有两片子叶。
(2)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3)胚根将来发育成根。
(4)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的部分,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2.种植凤仙花1.种植凤仙花的方法(1)选种: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凤仙花种子,目的是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2)准备好花盆和土,先把一块小石头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土。
(3)用手指在土里按2-3个洞,深度1cm左右。
在每个洞里放一粒凤仙花的种子,然后用土盖住洞。
(4)往花盆中浇一些水,直到土壤湿润,然后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2.观察种子在土壤中发生的变化(1)观察工具:种植杯。
(2)在透明玻璃的内壁上放几层卫生纸,里面放点土,让卫生纸粘在玻璃壁上。
(3)将种子放在杯壁和卫生纸之间。
(4)向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3.种子萌发:指种子从吸胀开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变化。
种子的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和充足的空气。
3.种子长出了根1.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1)种子萌发时先长出根,根迅速向下生长,然后长出茎和叶。
(2)无论把种子朝什么方向放置,根最终都是向下生长的。
(3)根、茎、叶三者之中,根生长最迅速,也是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来的。
2.根芽:从植物根部长出的幼芽。
根和芽出土后,移植后可成为独立植株。
3.主根系统:具有强壮主根和许多侧根的根系。
4.须根系统:没有明显的主根,只有许多根,根细长如须。
5.变态根: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了显著变化的根称为变态根。
变态根是植物在长期进化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6.探索植物根的作用(1)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梳理一、生命和生物1. 生物的共性特征生物的组成部分、生物的生长变化、生物的呼吸与运动、生物的繁殖方式等2. 动植物的种类和特征不同种类的植物、不同种类的动物及其特征、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3. 生物的基本需求和守恒性生物的营养需求、水和空气对生物的重要性、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等二、物质和能量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体的颜色、形状等性质、物质的凝固和溶解、物质的变化和混合等2. 简单机械与能源转化杠杆、轮轴、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与应用、能量转化及节约能源的意义等3. 能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动能与势能、声能与光能、电能与热能等能量形式及其应用三、运动和力1. 运动和静止的认识与描述运动的概念与特点、运动和静止的比较与描述等2. 力的作用与影响力的方向、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效果、合力与分力等基本概念与分析3. 动力与速度动力的大小与方向、力对物体速度的影响、简单机械和斜面上物体的运动等四、天地和太阳1. 太阳的位置与角度变化太阳的位置与升起、直射地区与非直射地区、季节变化与天气关系等2. 星星的观察与辨认不同时间和季节星星的变化、星座的观察与辨认等3. 天气与节气雨、雪、风等天气现象的认知与描述、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等五、环境和资源1. 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水的重要性与节约用水、空气的保护与污染防治、能源的合理利用与节约等2. 环保知识与实践分类垃圾的意义与方法、植物和树木的保护、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等3. 资源的获取与利用物质与材料的选择、简单机械的使用与效用、环境友好型能源的使用等六、生活与科技1. 科技与生活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家居用品等科技产品对生活的影响与便利性等2. 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书籍与互联网等信息来源的利用、简单的信息处理与表达等3. 简单机械与设计简单机械的应用与自主创新、简单的科学实验设计与实施等七、身体和健康1. 基本卫生与健康习惯手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等基本卫生习惯的养成与重要性2. 健康与运动锻炼和休息的平衡、运动对身体的好处与保持健康等3. 常见疾病和急救常识感冒、发烧、跌打损伤等常见疾病和急救知识的了解与处理综上所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涵盖了生命与生物、物质与能量、运动与力、天地与太阳、环境与资源、生活与科技、身体和健康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四年级下册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2、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3、天气就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力、风向等)。
4、观测天气,首先要(制定观测计划)5、常见的观测天气的仪器:(风向仪、温度计、雨量器等)6、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风向),(雨量器)可以用来测量降雨量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8 个方向来表示);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北风是指风从(北方)吹向(南方),风向仪指向(北方)8、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水、风、和来自太阳的热)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9、(气象卫星的应用)人们获得的天气数据更精确了,天气预报也越来越准确了。
10、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①用各种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②通过人工和计算机、分析观测到的天气信息③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电话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11、天气(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人们的活动(也会影响)天气的变化12、天气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①春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②晴天有利于人们的出行③雾天容易出现交通事故)13、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①城市的热效应②二氧化碳形成温室效应③二氧化硫形成酸雨)14、检验酸雨的方法:①使用PH 试纸,试纸遇到酸雨会从(黄色)变成(红色)②使用牵牛花,牵牛花遇到酸雨会变成(白色)15、如何测量物体的体积:①规则的物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宽、高,再计算体积②液体体积:用量筒直接测量③不规则物体(借助量筒进行测量)16、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①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壁)②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
17、冰在(0度)时开始化成水,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水在(0度以下)结成冰。
水在(100度)水开始沸腾。
18、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如(冰、水和水蒸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19、用手蘸少量水,抹在手背上,感觉(凉),因为(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把手背的热量带走了)20、(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21、(蒸发和沸腾)都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22、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的表面积、空气流动速度)有关23、怎样让衣服干的更快?(把衣服展开、挂在通风的地方、放在太阳下)24、(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25、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循环往复)的变化,我们把像水这样的变化过程称为(可逆的)26、向云中播散(盐粉、碘化银、或固体二氧化碳)的方法进行人工降雨27、科学家目前已经知道的生物种类有大约(150 多万)种28、自然界中的物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生命的,称为(非生物)。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一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的生命的。
2、解剖种子的顺序是先剖开种皮,在分开子叶,然后在用放大镜观察两片子叶的连接处有什么。
3、种子的种皮能保护内部的组织结构。
4、观察植物的种子时不宜采用的方式是用嘴尝。
5、浸泡一天的种子的胚芽变长。
6、被虫蛀过的种子,一般都不能萌发成幼苗,其主要原因是种子的胚被虫子咬坏。
6、浸泡一天的蚕豆种子,种子外部的种皮破裂,内部的胚根和胚芽开始萌发。
7、不同植物的种子大小,形状,颜色都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结构基本相同。
8、种子的结构:种皮:保护种子,减少水分流失;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根:形成根;子叶:为胚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
第二课种植凤仙花1、我们选种子时,要选择那些丰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2、为了看清楚种子的萌发过程,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卫生纸,应该把种子放在杯壁和卫生纸之间。
3、种植凤仙花应该选择的季节是春季。
4、凤仙花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5、最适宜种子萌发的环境是潮湿、松软的土壤。
6、播种后一般经过7到10天凤仙花的种子会萌收回幼苗。
7、凤仙花种子萌发需要相宜的温度、水分、空气、泥土等必备前提。
8、播种凤仙花种子时,要先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口上,然后再放适量的土。
放一块小瓦片的目的是浇水时,多余的水会流出,而土壤不会随着流出。
9、播种凤仙花时,凤仙花种子埋入土中的合理深度大约为1厘米。
10、播种完成后,要在花盆中浇适量的水,适量的水是指使土壤湿润即可。
11、播种完成后,要将花盆放在温暖的地方。
12、播种凤仙花时,要挑选丰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
丰满的种子储备的营养更丰富,更利于萌发,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能保证胚是完整的。
第三课种子长出了根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一、生物方面
1.动植物的生长和变化:植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如播种、发芽、茁壮成长、开花结实、凋落等;动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如出生、长大、繁殖等。
2.动植物的分类:了解常见的动植物,根据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进行分类,如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鸟类、昆虫、花草树木等。
3.动植物的生活习性:了解不同植物和动物的生活习性,如喜光、喜阴、喜湿、喜干、喜温度高低等。
4.食物链: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认识到各个物种之间存在的相互依赖关系。
5.环境保护: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节约资源、保护水域、保护野生动物等基本知识。
二、物理方面
1.物体的性质:了解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质量、硬度等基本性质。
2.物体的运动:学习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了解物体的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认识速度的概念。
3.物体的变化和力:了解物体的形状和状态可以通过力的作用而发生变化,学习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如杠杆原理、滑轮原理等。
4.简单回路:学习电流的概念和电路的基本组成,了解电流的传递方式和简单电路中的连接方式。
三、地理方面
1.大陆和海洋:了解地球上的大陆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学习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2.气象和季节:学习气象的基本知识,了解天气现象和季节变化的原因。
3.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水等,学习如何预防自然灾害和保护自然环境。
通过学习以上知识点,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初步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基本知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第一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绿色开花植物大多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的生命。
解剖种子的顺序是先剖开种皮,然后分开子叶,在用放大镜观察两片子叶的连接处有什么。
种子的种皮能够保护内部的组织结构。
不应该用嘴尝试观察植物的种子,浸泡一天的种子的胚芽会变长。
被虫蛀过的种子,一般都不能萌发成幼苗,因为种子的胚被虫子咬坏。
浸泡一天的蚕豆种子,种子外部的种皮破裂,内部的胚根和胚芽开始萌发。
不同植物的种子大小、形状和颜色都有所不同,但它们的结构基本相同。
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种皮可以保护种子,减少水分流失,胚芽可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根形成根,子叶为胚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
第二课:种植凤仙花在选种子时,要选择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为了看清楚种子的萌发过程,可以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卫生纸,把种子放在杯壁和卫生纸之间。
种植凤仙花应该选择春季。
凤仙花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最适宜种子萌发的环境是潮湿、松软的土壤。
播种后一般经过7到10天凤仙花的种子会萌发出幼苗。
凤仙花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和土壤等必备条件。
播种凤仙花种子时,要先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口上,然后再放适量的土。
放一块小瓦片的目的是浇水时,多余的水会流出,而土壤不会随着流出。
凤仙花种子埋入土中的合理深度大约为1厘米。
播种完成后,要在花盆中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即可。
播种完成后,要将花盆放在温暖的地方。
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可以保证凤仙花种子的胚是完整的,存储的营养更丰富,更利于萌发。
第三课:种子长出了根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根总是向下生长的,生长速度很快。
植物根的作用是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一般情况下,植物体越大,它的根就扎得越深,分布得越广。
无论种脐怎样摆放,萌发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新教科版四班级上册《科学》全册学问点考点归纳总结《科学》是新教科版四班级上册的科学教材,主要涵盖了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方法、科学观看等内容。
以下是对该教材的学问点和考点进行归纳总结。
1. 科学的基本概念- 科学是人们用来生疏世界的方法。
- 科学是试验、观看、推理和验证的过程。
- 科学是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争辩和探究。
2. 科学的常识和原则- 科学要有试验依据。
- 科学要有阅历依据。
- 科学要有理论依据。
- 科学要有实际应用。
3. 科学观看- 观看是科学争辩的基础。
- 观看可以通过感官,如看、听、闻、摸、尝等。
- 观看分为定性观看和定量观看。
4. 科学试验方法- 科学试验是为了证明或检验某种假设或推论的过程。
- 科学试验要有试验设计和记录试验数据。
- 科学试验要具备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
5. 物质的变化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物理变化不转变物质的本质,如物体的外形、大小、颜色等的转变。
- 化学变化转变物质的本质,如氧化、还原、酸碱中和等。
6. 燃烧和火焰- 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热和光的过程。
- 火焰是燃烧产生的可见的氧化物质。
7. 风- 风是大气中空气水平流淌的现象。
- 风是由于气压差引起的。
- 风的强弱可以通过风速计来测量。
8. 水的循环- 水的循环是地球上水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 水的循环包括蒸发、分散、降水和地面径流等过程。
9. 太阳能和风能- 太阳能是太阳辐射的能量。
- 太阳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热能等。
- 风能是风的运动能量,可以转化为电能、动力等。
10. 鸟类和昆虫- 鸟类是温血脊椎动物,具有羽毛、喙和爪等特征。
- 常见的鸟类有鸽子、麻雀、乌鸦等。
- 昆虫是六足节肢动物,具有外骨骼和触角等特征。
- 常见的昆虫有蚂蚁、蜜蜂、蚊子等。
11. 呼吸和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是由鼻腔、喉、气管等器官组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种子包括种皮和胚,部分种子还有胚乳。
2.绿色开花植物从种子开始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3.种子里重要的是胚,它能生长发育成一株植物。
4.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相同之处是都有胚。
5.种子的胚有可能发育成植物。
6.种子由种皮、胚等组成,其中胚又分为胚芽、胚根、子叶等部分。
7.种子萌发后,胚根形成植物的根,胚芽形成植物的茎和叶。
8.最小的种子——斑叶兰的种子,一亿粒种子重50克7.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新植物的幼体,它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所组成。
8.不同植物的种子形状、大小、颜色、光滑程度、气味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9.种子的内部结构又有相同之处,一般来讲植物的种子都包括种皮、胚、胚根、胚芽、子叶几个部分。
Z J10.说说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
11.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呢?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
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胚根发育成了根,胚芽发育成了茎和叶,子叶逐渐消失。
13.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相同之处是都有胚。
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新植物的幼体,它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所组成。
Z J1.2种植凤仙花1.种植凤仙花,应该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
2.种子萌发的基本条件有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等。
3.光照不是种子的萌发的必要的环境条件,多数种子在黑暗中也可以萌发。
4.凤仙花的最佳播种时间是每年4月份。
5.凤仙花种子在泥土里的种植深度约1厘米比较合适。
6.做一个种植杯,可以观察种子在土壤中发生的变化。
7.谈谈种植凤仙花的步骤1准备好花盆和土,先把小块小石头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土。
1、2、3、4、第5课睡莲和荷花(水生植物)第6课123、荷花与睡莲的不同:(1)叶子不同:荷叶没有缺口,粗糙;睡莲有V型缺口,光滑。
(2)幼苗不同:荷花在节之间发芽,睡莲集中在顶部,呈束生。
(3)生长形态不同:荷花挺出水面,睡莲不挺出水面。
(4)原产地不同:荷花产地是印度热带地区;睡莲产地中国等。
(5)开花不同:荷花的花有白、红、粉红,清晨开花;睡莲的花有白、红、粉红、紫、紫红,花型较小,清晨夜晚开花。
第7课校园里的植物第8课1、地球上的植物种类繁多,植物园是“植物的博物馆”。
2、在植物园里,王莲种在水生植物区;鸟巢蕨种植在阴生植物区;光棍草种植在药用植物区。
3、为使各种植物适应本地生长条件,植物园常将植物分为种植。
有的按植物所需的环境分区,如水生植物区、阴生植物区、沙生植物区、温室植物区等;有的按植物的形态分区:如乔木区、藤本植物区等;有的按植物的用途分区:如经济植物区、药用植物区等。
4、每个植物分区里栽种的植物都有相同的特点:各种植物的结构与它生活的环境是相适应的。
5、在植物园里或公园里,植物的种类非常丰富,我们可以通过悬挂在植物上的标识牌来了解这些植物的名称、习性和特点等信息。
6、标识牌里面包括植物的名称、科属、学名、别名和原产地等简要且必需的信息。
7、除了制作植物标识牌外,植物园还会为植物制作知识展板。
8、知识展板能更详细地介绍植物的知识,让游客在参观植物园时,认识和了解有关植物的更多的信息。
9、在自然界中,植物的形态丰富多彩,除了常见的植物外,还有许多形态特殊的植物,例如长着奇特捕虫笼的猪笼草,长着巨大叶片的王莲,长得跟石头一般真假难辨的生石花等。
学习反思一、植物按生长环境分类: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按茎的特点来分类有乔木(木棉树)、灌木(月季)、草本植物(狗尾草)、藤本植物(葡萄)。
二、练习题2、请给下列的植物分类苜蓿草荔枝树栀子桂花树含羞草苹果树簕杜鹃凤凰木蟋蟀草睡莲榕树凤眼莲(1)按茎的形态特征来分:乔木类有灌木类的有草本类的有(2)按植物生长环境来分:陆地类的有水生类的有第8课动物需要空气第9课1、所有的动物都会呼吸,鱼儿也不例外。
四年级科学必背知识点一、万有引力定律1. 新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运行的速度是不变的,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2. 新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外力影响时,它的加速度是与外力成正比的。
3. 新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互相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引力定律:引力距离的平方与两体质量的乘积的反比。
二、温度的衡量1. 热量:物体微粒之间的动能,可以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2. 卡路里:一卡热量的热量的单位3. 摄氏度:温度的衡量, 以水的冰点为0度,水的沸点为100度, 分为正温度,负温度。
4. 热力学温度:以绝对零点为0度 , 其单位为开尔文,相当于一千分之一摄氏度。
三、光线1. 光的性质:光是一种无形的电磁波。
它有三个特性: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
2. 光线的衍射和反射:当光线穿过不同类型和密度的物体时,会发生衍射、反射等现象。
3. 光的传播速度: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是恒定的,约为3.0 x 108米/秒,因此可以计算物体之间的距离和位置。
四、透镜1. 凸透镜:它是由一个比正常凸面要低的圆面组成,它可以向离它最近的一端折射光线,使之相聚。
2. 凹透镜:它是由一个比正常凹面要高的圆面组成,它可以折射光线,使之在另一端离开。
3. 平面镜:由一个完全的平面构成,他可以反射光线,使之返回到离它最近的一端发出的方向。
五、气体1. 气体的性质:气体由微小的分子和原子构成,有两个主要的特性:压强和温度。
2. 气体的可压缩性:压强变大,气体的体积可受到压缩;压强变小,气体的体积可膨胀。
3. 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温度后,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压强变大;降低气体温度后,分子运动速度变慢,压强变小。
六、电1. 电的性质:电是一种由电子、电冰等物质组成的可流动的物质。
2. 电流:它指电子在电路中所传输的电动势。
3. 电压:它指电子在电路中受到的力,也叫作电势。
4. 电功率:它指电子在电路中发出的功,单位为瓦。
第一单元电1、电有不同的种类:根据地暖的形成可以把电分为摩擦形成的电、雷电、日常使用的电三大类;根据点的危险程度可以把电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电和有触电危险的电两大类。
2、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干电池电两种。
3、电源、电线、用电器、电器元件组成的电流的环路叫电路。
4、电路连接有串联和并联两种基本连接方法,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一般用并联连接。
5、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干电池并联起来的电压是1、5V,串联则是3V。
6、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的交流电。
7、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8、在户外遇到雷雨时,因为容易遭到雷击,所以不能站在树下躲雨。
9、像铁片等那样能够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之为导体。
10、像塑料那样不能够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之为绝缘体。
11、电冰箱、彩电、日光灯用的电是交流电,手电筒用的电是直流电。
12、电线外面的塑料皮使用时间久了会老化。
13、脱毛衣时闪现的电火花是毛衣磨擦产生的电流造成的,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
12、观察手电筒,我们看到手电筒的亮灭是由开关(或按钮)控制的。
14、导体有:人体、大地、水、金属、湿木。
绝缘体有:塑料、橡胶、陶瓷、玻璃。
15、电路连接一般有串联和并联两种基本连接方法,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一般是用并联方法连接的16、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17、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是1、5V。
两节干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
18、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输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的交流电。
19、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20、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有个“+”字;另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有个“—”字。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动物和植物都需要通过繁殖延续物种。
2、许多动植物在繁殖方式上具有相似性,植物的花和动物的卵都要经过受精后才能产生新的生命。
3、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的特殊构造使它能够承担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4、植物种子和动物卵的构造是与它们发育新的生命的作用相适应的。
5、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是有联系的。
6、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构成,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
7、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8、油菜花的四部分的构造: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9、不论是盛开的、谢了的、掉了的都可以算花,花蕾是指那些还没有裂开的花苞。
10、油菜花有4个萼片,4个花瓣,6个雄蕊和1个雌蕊。
11、根据花的构造,可以把花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有些花具有雄蕊和雌蕊;有些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
12、在花的各部分构造中,雄蕊和雌蕊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
13、豌豆花、桃花、牵牛花是完全花,结构完整。
柳树花、南瓜花是不完全花。
14、尽管各种各样的花在形状、颜色、气味、结构特征等方面是千差万别的,但是它们有一点是相同的:一般花都有蕊(雄蕊或雌蕊)的部分,只是具有雌雄同株和雌雄异株的区别。
15、只有四部分都齐全的花才叫做完全花,缺少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都叫做不完全花。
16、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开花、传粉、受精以后形成的。
17、雄蕊和雌蕊有特殊的构造,使胚珠可以受精长成果实和种子。
18、雌蕊顶端有一个柱头,底部膨大成为子房。
用手去轻触雌蕊的柱头,会感觉到柱头有粘性,那是因为雌蕊的柱头上有粘液,这些粘液可以帮助雌蕊更好地接收来自雄蕊的花粉。
19、各种不同植物花的雄蕊,其形状、大小、颜色、气味等有差异,但花药上的花粉都很容易抖落。
20、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21、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的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
22、油菜种子的传播方式是自体传播。
所谓自体传播,是靠植物体本身传播的,并不依赖其他的传播媒介,它的特点是果实成熟开裂之际会产生弹射的力量,将种子弹射出去。
23、动物传播。
一类是它们的果实具有沾附在动物皮毛上的特殊结构,如苍耳;另一类是它们的果实具有鲜美的味道,足以吸引动物来吃。
24、风传播。
有些种子会长出形状如翅膀或羽毛状的附属物,乘风飞行。
如柳树、木棉、蒲公英。
25、水传播。
靠水传播的种子其表面一般为蜡质不沾水、果皮含有气室、密度较水小,可以浮在水面上,经由溪流或是洋流传播,如莲蓬和椰子。
26、种子萌发时,必须具备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27、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新的生命,条件适宜的时候,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8、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29、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30、种子萌发通常是胚根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根;然后胚芽突破种皮向上生长,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逐步形成幼苗。
幼苗就是种子的胚生长成的具有根、茎、叶的小植物。
31、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
32、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33、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34、鸟类的卵由卵壳、卵壳膜、卵白、卵黄及胚胎等部分组成。
35、蛋白和蛋黄都是胚胎发育时的营养库,为胚胎发育成小鸡提供物质和能量。
蛋壳膜可以保护里面的生命体,气室可以储存少量空气,保证生命的延续。
36、小鸡孵化的基础是种蛋,种蛋大小要适中,要选择新鲜有生命力的种蛋。
37、小鸡孵化发育的主要外界条件有温度、湿度、通风、翻蛋等。
在孵化过程中,温度是孵化最重要的条件。
38、有的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有的直接产下小动物,卵生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39、雌性动物产的卵与雄性动物产生的精子相结合才可能发育成新的生命。
40、大多数的哺乳类动物都是胎生动物。
41、还有少数动物是卵胎生动物,如大肚鱼、孔雀鱼、某些毒蛇(腹蛇)、某些鳖鱼。
41、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水分、空气和适当的温度。
42、植物的花蕊中雄蕊产生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上,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受精的胚珠发育成长,形成果实。
43、构造齐全的花,由雄蕊、雌蕊、花瓣、萼片四部分组成,这样的花叫做完全花。
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三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44、蚕豆种子的构造分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
蚕豆的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茎和叶;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根;子叶提供养分。
18、十字花科的花有4个花瓣。
19、雌花和雄花都是单性花。
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叫做两性花。
41一朵完全花是由花瓣、萼片、雄蕊、雌蕊组成的。
42植物的花蕊中的雄蕊产生花粉传到雌蕊上的柱头上,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受精的胚珠发育成果实。
43植物花朵的花蕊可以分为雄蕊和雌蕊,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是雄花,它是单性花。
45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空气和水分,适当的温度。
46、大多数的哺乳类动物都是胎生动物。
47、还有少数动物是卵胎生动物,如大肚鱼、孔雀鱼。
第三单元食物1、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
因为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2、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3、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蔬菜、肉类、奶制品、水果、调味品等;根据食物的来源,可分为来源于植物的食物和来源于动物的食物等。
4、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5、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
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7、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8、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
9、为了保证对营养的吸收,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
10、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其中有的变化是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1、烧熟后食物容易消化;味道更好;许多细菌都被杀灭了。
12、熟的马铃薯和生的马铃薯一样富有营养,但熟的马铃薯含有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13、绝大多数的动物类食物是必须经过烧熟的,不能够生食。
15、食物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的。
19、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20、由于大多数的霉菌都含有对人体有毒的物质,所以发霉的食物是绝对不能够食用的。
21、霉菌生长需要营养。
22、储存食物的方法很多,冷冻法、曝晒法、腌制法、密封包装法、真空包装法、高温或低温灭菌法……无论何种方法,目的都是为了破坏微生物生长的条件,减慢食物的变质速度。
23、生产厂家为延长食物的保质期,通常会放人一些防腐剂类的食品添加剂,特别是水分较多的食物。
这些食品添加剂或多或少对人体有害。
保质期较短的食物,通常不含此类食品添加剂,是有利健康的绿色食品。
24、微生物生长和繁殖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温度等条件。
25、破坏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可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26、观察包装袋,可以获取食品的有关信息,便于我们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配料、保存方法等。
27、干燥的条件,可以较长时间地保存食物。
28、检测淀粉可以用滴碘酒的方法。
如果滴上碘酒,食物变成蓝色,说明该食物中含有较多的淀粉。
29、检测脂肪可以用挤压涂抹观察油渍的方法。
如果食物在白纸上涂抹,白纸变得油腻更透明,说明该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脂肪。
30、检测蛋白质可以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
31、根据食物的来源,我们可以把食物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
32、按照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为粮食、蔬菜、水果、鱼、肉、奶、蛋类、水产品、调味品。
33、人们储存食物常用的方法有冷冻冷藏、晒干、制成罐头、真空包装、灭菌、腌制等。
34、膳食营养原则: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每日补充水果蔬菜、喝一些水、少吃零食。
36、含有丰富的糖类或脂肪的食物能提供给我们能量。
37、生的食物可能带有细菌、寄生虫卵、残留农药,多吃会危害人体健康。
38、食物中的配料可以增加营养成分,增加风味。
但一些添加剂对人体有害。
39、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鸡蛋、瘦肉、鱼、豆、奶制品;脂肪丰富的食物:油、肥肉;糖类(淀粉)丰富的食物:谷类、红薯;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水果、蔬菜;矿物质丰富的食物:水产品、调味品。
40、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加热后会变得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而且熟食比较松软,也容易被消化。
41、生的食物能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不会被破坏。
所以采用生食的方法能够减少营养的损失,但是生吃食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42、在适宜的环境里,微生物能很快地繁殖与生长。
当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分解、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并排出废物时,食物便腐败变质了。
43、影响霉菌生长速度的有温度、空气、水分、光照等因素。
44、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空气、水分等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