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肉类消费结构
- 格式:docx
- 大小:72.21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居民食品消费支出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居民食品消费支出表的编写是为了对中国居民在食品消费方面的支出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食品消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开支,对于国家经济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也十分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居民在食品消费方面的支出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中国居民的食品消费习惯、消费水平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中国居民对食品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食品消费支出表将以数据为基础,展示中国居民在食品消费方面的情况,包括总体食品消费支出规模、各类食品的消费金额和消费比例等信息,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收入群体在食品消费方面的差异。
通过分析食品消费支出表,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居民对不同类型食品的偏好和消费趋势。
例如,在快速餐饮、方便食品、健康食品等领域的消费是否增长迅猛,以及传统食品消费的占比情况等。
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不同地区、不同收入群体的食品消费特点和趋势,比如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差异、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消费习惯有何区别等。
通过对中国居民食品消费支出表的研究,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比如优化食品产业结构、推动食品消费升级、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政策制定。
同时,对于食品生产企业来说,也能够在产品研发和市场策划上有针对性地优化产品结构和服务。
总之,中国居民食品消费支出表的编写是为了全面了解中国居民的食品消费情况,探讨食品消费的特点和趋势,并为相关政策制定和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居民的食品消费需求和行为,促进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整篇文章的组织框架和布局安排。
一个良好的文章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文章的内容。
本文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文章的背景和内容进行概述,给读者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1篇一、前言随着岁月的流转,一年又即将画上句号。
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不禁回首过去一年的饮食生活,总结经验,展望未来。
本报告将从饮食结构、营养摄入、饮食习惯、健康问题等方面,对过去一年的饮食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
二、饮食结构分析1. 主食摄入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主食摄入以米饭、面条为主,辅以适量的馒头、玉米等粗粮。
米饭作为主食,富含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面条则因其制作方便、口感多样而受到广泛喜爱。
2. 蔬菜摄入蔬菜摄入方面,我国居民以绿叶蔬菜为主,如菠菜、油菜、西兰花等。
此外,胡萝卜、西红柿、黄瓜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也占较大比例。
蔬菜摄入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
3. 肉类摄入肉类摄入方面,我国居民以猪肉、鸡肉为主,牛肉、羊肉等红肉摄入相对较少。
猪肉因其价格亲民、口感鲜美而成为餐桌上的常客。
鸡肉则因其低脂肪、高蛋白而受到青睐。
4. 奶制品摄入奶制品摄入方面,我国居民以牛奶、酸奶为主,奶酪、奶粉等摄入相对较少。
牛奶富含钙、磷等矿物质,有助于骨骼健康。
酸奶则因其丰富的益生菌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5. 水果摄入水果摄入方面,我国居民以苹果、香蕉、橘子为主,葡萄、草莓等时令水果也占一定比例。
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
三、营养摄入分析1. 碳水化合物摄入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居民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基本满足日常需求。
然而,部分人群由于主食摄入过多,导致能量过剩,引发肥胖、糖尿病等健康问题。
2. 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摄入方面,我国居民以植物蛋白为主,如大豆、豆腐等。
动物蛋白摄入相对较少,主要来源于鸡肉、鱼肉等。
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修复组织的重要物质,摄入量不足或过多均不利于健康。
3. 脂肪摄入脂肪摄入方面,我国居民脂肪摄入量偏高,主要来源于动物性脂肪。
过多摄入脂肪会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植物性脂肪摄入,如橄榄油、花生油等。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分析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1.谷物消费减少过去农村的饮食主要以谷物为主,如大米、小麦等。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居民的饮食结构逐渐向城市靠拢,以肉类、蔬菜和水果为主。
这导致了农村居民对谷物的消费减少。
2.畜禽产品消费增加随着经济发展,农村居民的收入逐渐增加,他们开始有能力购买更多的畜禽产品,如鸡蛋、猪肉、牛奶等。
这些产品不仅丰富了饮食,也提供了更多的营养。
3.生活用品消费增加过去,农村居民的生活用品主要满足基本需求,如衣物、被褥等。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居民对生活用品的要求也提高了。
他们开始购买更多的时尚衣物、家电产品以及家居装饰品,提高了生活品质。
4.教育和医疗消费增加随着农村教育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农村居民开始注重子女的教育以及家庭成员的健康。
他们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子女的教育,包括学费、教辅材料和培训。
同时,他们也会购买更多的保健品和药品,以确保家庭成员的健康。
5.旅游和娱乐消费增加相对较低的生活压力和较长的闲暇时间使得农村居民越来越注重休闲和娱乐。
他们会选择去旅游,参加各种活动,享受生活的乐趣。
这也带动了旅游和娱乐行业的发展。
6.交通工具消费增加随着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农村居民购买私家车和摩托车的数量也逐渐增加。
这使得他们的出行更加方便,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品质。
7.农产品消费下降尽管农村居民的收入增加,但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农产品的消费占比逐渐降低。
农民在购买生活用品和其他商品时更倾向于选择城市市场供应的产品。
8.农民收入结构变化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也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
过去,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如农作物的种植和畜禽养殖。
然而,随着非农产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离开农田去城市找工作,增加了非农收入的比重。
9.消费差距的缩小随着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分类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分类引言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分类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它能够揭示居民的生活水平、消费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信息。
对于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企业制定营销策略以及个人规划家庭预算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分类。
分类一:食品烟酒消费食品烟酒消费是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的基本需求。
在这个分类中,包括了食品、烟草和酒类的消费支出。
- 食品:包括谷类、肉类、蔬菜、水果、奶类等食品类别的消费支出;- 烟草:指烟草制品的消费支出,如香烟、雪茄等;- 酒类:包括白酒、红酒、啤酒等酒类的消费支出;分类二:居住消费居住消费是城镇居民家庭消费中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
在这个分类中,包括了房屋、水、电、燃气等费用的消费支出。
- 房屋:包括购房、租房、装修等费用的消费支出;- 水费:指居民家庭用水的费用;- 电费:指居民家庭用电的费用;- 燃气费:指居民家庭使用燃气的费用;分类三:交通和通信消费交通和通信消费是城镇居民家庭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这个分类中,包括了交通工具、通信设备和通信服务的消费支出。
- 交通工具:指购买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的费用;- 通信设备:包括方式、电脑、电视等通信设备的消费支出;- 通信服务:指方式、宽带、移动通讯等通信服务的费用;分类四:教育和文化娱乐消费教育和文化娱乐消费是城镇居民家庭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分类中,包括了教育费用和文化娱乐支出。
- 教育费用:包括学费、书籍费、辅导费等教育相关的消费支出;- 文化娱乐支出:指电影、演出、旅游等娱乐活动的消费支出;分类五:医疗保健消费医疗保健消费是城镇居民家庭消费中的重要一环。
在这个分类中,包括了医疗服务和药品的消费支出。
- 医疗服务:指就医、住院等医疗服务的费用;- 药品费用:包括购买药品的费用;分类六:其他消费除了以上分类,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消费支出,这些支出往往是零星或个人特定需求。
中国城乡居民主要食品消费变化趋势分析竺三子;张骏逸;刘鹏凌【摘要】With the change of consumption concepts and the increase of incomes of Chinese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peo-ple's consumption of food also gradually changes. In terms of the consumption trend, the demand for meat and dairy products has increased, and the demand for grain has decreased; in terms of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the internal structure is discordant, with the rapid increase of meat and poultry expenditures, the decrease of grain and vegetables, and the remarkable growth of dining out. To meet the consumption requirements of Chinese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we need to transfer surplus productivity of agri-culture, develop animal husbandry rapidly and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improve the deep process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raise the proportion of catering industry and promote a steady growth of economy.%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及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在食品的消费方面也逐步发生变化。
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研究
王晓磊;司辉清
【期刊名称】《肉类工业》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我国具有生产和消费肉类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本文对我国居民肉类的消费情况作了一个系统的分析,研究了肉类消费的影响因素,预测了我国肉类消费的发展前景.
【总页数】3页(P1-3)
【作者】王晓磊;司辉清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北碚,400716;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北碚,40071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我国城镇居民肉类消费及地区差异分析 [J], 徐上;武拉平
2.我国城镇居民肉类消费及地区差异分析 [J], 徐上;武拉平
3.牛羊肉价格上涨对我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 [J], 王雪娇;肖海峰;
4.牛羊肉价格上涨对我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 [J], 王雪娇;肖海峰
5.我国居民肉类消费情况调查 [J], 李昂; 李超; 白林坡; 隋金玉; 孙利凯; 周琳; 黄保续; 刘德萍; 李卫华; 滕翔雁; 翟海华; 王媛媛; 贾智宁; 万玉秀; 刘昌华; 范佳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饮食结构变化调研报告我国饮食结构变化调研报告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饮食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本报告通过调研分析,总结了我国饮食结构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引言饮食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饮食习惯的总和,它反映了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和选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饮食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二、原因分析1.经济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对较为贫困的人群逐渐减少,更多的人可以负担得起高蛋白质的食物,如肉类和海鲜等。
2.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对快餐和外卖等便捷食品的需求也增加,这对饮食结构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3.饮食观念变化: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饮食,选择不同种类、不同口味的食物,导致饮食结构的多元化。
三、影响分析1.营养失衡:由于偏食和过度摄入某些食物,人们容易导致营养失衡,如蛋白质过剩和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等。
2.健康问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可能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
3.农业生产压力:由于人们对高蛋白质食物的需求增加,农业生产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如饲料、水资源等。
四、对策建议1.饮食教育:加强饮食教育,提高人们的饮食素养,推广均衡饮食的观念,引导人们合理选择食物。
2.多元化饮食:鼓励人们摄入多种类、多样化的食物,避免偏食。
3.促进健康食品市场发展:加大对健康食品的宣传和推广,鼓励食品生产企业生产更多健康食品,满足消费者需求。
4.农业生产调整: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作物的种植效率和畜牧业的养殖效益,满足人们对高蛋白质食物的需求。
五、结论我国饮食结构正面临着重大挑战和变革,只有加强饮食教育,推进健康饮食观念,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才能促进我国饮食结构的健康与平衡发展。
参考资料:1.国家统计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年鉴》;2.卫生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报告》。
中国城乡居民羊肉消费差异分析
胡雅淇;林海;李军
【期刊名称】《农业展望》
【年(卷),期】2017(013)001
【摘要】羊肉是城乡居民消费中日益重要的畜产品,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城镇和农村居民对于羊肉的消费也呈现出不同特征.从消费数量、变动趋势、消费结构以及户内外消费等方面对中国城乡羊肉消费差异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城乡居民羊肉消费趋势进行判断及展望.结果表明,城乡居民羊肉消费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差异逐渐减少,未来城乡羊肉消费将持续增多、差异继续减少.
【总页数】5页(P77-81)
【作者】胡雅淇;林海;李军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城乡居民羊肉消费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吴秋野;肖海峰
2.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差异分析 [J], 殷玲
3.一般消费函数理论可否解释中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r——对我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函数的实证分析 [J], 徐翠蓉;张广海;汪立新
4.牛羊肉价格上涨对我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 [J], 王雪娇;肖海峰;
5.牛羊肉价格上涨对我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 [J], 王雪娇;肖海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肉鸡行业研究报告1肉类消费结构变迁全球肉类消费结构VS中国肉类消费结构中国肉类消费结构与全球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2021年,中国猪肉消费占比约相当于同期鸡肉消费量占比的3倍;对比全球猪肉:鸡肉≈1:1;预计2021年,中国鸡肉消费量占比达到21.82%,较2020年占比(22.97%)下降1.15%;我国禽肉消费占比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肉类消费结构中,全球禽肉占比四成,中国占比不足三成。
我国禽肉消费以鸡肉为主,白羽黄羽为中坚消费品种目前国内禽肉产消以鸡肉为主(约63%),鸭肉次之(约29%),鹅肉位居第三(近7%)。
目前国内鸡肉产消以白羽鸡(约41%)和黄羽鸡(约36%)为主,817肉杂鸡位居第三(近14%)。
白羽肉鸡VS黄羽肉鸡白羽肉鸡较黄羽肉鸡消费量更多。
2018-2019年,受非洲猪瘟影响,鸡肉作为可替代产品的属性凸显,部分猪肉消费向鸡肉消费转移,鸡肉消费增速显著;随着猪肉供给产能的恢复,部分替代的鸡肉会回流至猪肉,但仍有部分消费沉淀在鸡肉消费内;短期季节周期影响鸡肉需求,长期需求潜力巨大从短期来看,鸡肉消费具有一定季节性特征:从2017-2021年下游白羽肉鸡及鸡产品价格可以看到,白鸡价格大概率在3-4月、8-9月、11-次年1月处于景气上行阶段。
三阶段分别对应春节后开学复工、秋季开学及两节备货(中秋和国庆)、春节前备货。
长期需求潜力巨大:从长期来看,鸡肉消费具备持续成长的趋势。
谁在驱动食物消费需求的增长?人口增长仍是驱动食物消费增长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拉动效应普遍大于基于人均收入/经济增长带来的个人需求增长。
抛开全球趋势,国内鸡肉消费空间有多大?1、我国人均鸡肉消费量处于全球较低水平,仍有提升空间与其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人均鸡肉消费量较低,猪肉消费量“一家独大”,主要受我国传统饮食文化影响;驱动人均鸡肉消费,尤其白羽肉鸡消费增长的关键因素:健康需求、消费人群年轻化;2、人均鸡肉消费占比提升中内因1:健康需求:鸡肉三低一高(低脂肪、低能量、低胆固醇、高蛋白)的营养优势能够满足我国居民对健康饮食的日益关注,推动鸡肉消费量提升;从线上销售数据来看,鸡胸肉的销量占鸡肉销量的一半左右,进一步佐证居民健康意识的崛起;(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内因2:消费人群年轻化:根据国际畜禽网调研显示,80后、90后鸡肉消费量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预计此结构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中国城乡居民羊肉消费差异分析胡雅淇;林海;李军【摘要】羊肉是城乡居民消费中日益重要的畜产品,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城镇和农村居民对于羊肉的消费也呈现出不同特征.从消费数量、变动趋势、消费结构以及户内外消费等方面对中国城乡羊肉消费差异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城乡居民羊肉消费趋势进行判断及展望.结果表明,城乡居民羊肉消费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差异逐渐减少,未来城乡羊肉消费将持续增多、差异继续减少.【期刊名称】《农业展望》【年(卷),期】2017(013)001【总页数】5页(P77-81)【关键词】羊肉消费;城乡差异;未来展望【作者】胡雅淇;林海;李军【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我国羊肉消费市场快速发展。
首先,羊肉消费需求稳步增长,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羊肉消费国,2013年消费份额占全球的27% (中国羊肉消费量=中国羊肉产量+中国羊肉进口量-中国羊肉出口量,其中羊肉产量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羊肉进出口量数据来源于UN Comtrade;全球消费总量数据来源于FAO数据库,由于该数据库目前仅更新到2013年,所以消费份额是2013年的数据),2015年中国羊肉消费总量达462万t。
其次,虽然中国居民消费的总体情况不断改善,然而由于城乡居民在收入、饮食方式和消费理念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二者在肉类消费上也势必会有所差异。
由于羊肉在改善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满足人体营养需求、迎合居民饮食偏好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细致地了解我国城镇与农村居民之间消费的差异情况,对于更好地判断未来中国羊肉消费的结构与空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对我国羊肉消费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多数侧重于羊肉消费的影响因素,侧重城乡消费差异的不多。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导语: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3)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2023),阐释了平衡膳食的主旨思想和食物组成结构,利用塔形和太极图形,很好地突出了中国文化特色和平衡理念,也方便大众记忆和理解。
1.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函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3)“ChineseFoodGuidePagoda(2023)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描述了平衡膳食的结构,图形简介如下。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ChineseFoodGuidePagoda,以下简称“宝塔”)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3)》的准则和核心推荐,把平衡膳食原则转化为各类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的图形化表示。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形象化的组合,遵循了平衡膳食的原则,体现了在营养上比较理想的基本食物构成。
宝塔共分5层,各层面积大小不同,体现了5大类食物和食物量的多少。
5大类食物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和坚果类以及烹调用油盐。
食物量是根据不同能量需要量水平设计,宝塔旁边的文字注释,标明了在1600~2400kca1能量需要量水平时,一段时间内成年人每人每天各类食物摄入量的建议值范围。
1第一层谷薯类食物谷薯类是膳食能量的主要来源(碳水化合物提供总能量的50%~65%),也是多种微量营养素和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
膳食指南中推荐2岁以上健康人群的膳食应做到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谷类为主是合理膳食的重要特征。
在1600^2400kca1能量需要量水平下的一段时间内,建议成年人每人每天摄入谷类200~300g,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另外,薯类50~100g,从能量角度,相当于15~35g大米。
谷类、薯类和杂豆类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
谷类包括小麦、稻米、玉米、高粱等及其制品,如米假、馒头、烙饼、面包、饼干、麦片等。
全谷物保留了天然谷物的全部成分,是理想膳食模式的重要组成,也是膳食纤维和其他营养素的来源。
杂豆包括大豆以外的其他干豆类,如红小豆、绿豆、芸豆等。
中国居民肉类消费结构
来源:我要调查网发布时间:2016-12-12浏览:42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城乡居民肉类消费量逐年递增,同时,城乡居民的肉类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因此,对我国肉类消费形势的分析十分必要。
一、中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特征
一、城乡居民肉类消费水平变动特征分析
自198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逐年增加,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1980年,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为12.70千克,2000年达到20.22千克,增幅为59.2%。
2000年以后,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快速增长,到2003年达到24.22千克,2004年肉类消费量下降到22.62千克,2005和2006年保持了一定的增长,而随后两年又有所下降,2008年人均肉类消费量为23.96千克,较上年下降了2.64%。
从不同肉类来看,1980-2008年间城乡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总体上是呈增长态势的,2008年较1980年增长了4.54千克,增长率为40.5%,年均增长1.2%;同时,城乡居民人均牛羊肉消费增长较快,城乡居民牛羊肉人均消费量从1980年的0.81千克增长到2008年的2.27千克,是1980年的2.8倍,年均增长3.8%;禽肉消费增长最快,增幅最大,城乡居民人均禽肉消费量1980年为0.76千克,2008年增长到6.02千克,为1980年的7.92倍,年均增长7.7%(见表1)。
同时,随着居民家庭肉类消费量的增加,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根据统计结果,1980年全国肉类消费结构是猪肉占87.6%,牛羊肉占6.4%,禽肉占6%,到2008年则是猪肉占65.4%,牛羊肉占9.5%,禽肉占25.1%,1980-2008年,猪肉比重下降了22.2个百分点,牛羊肉比重上涨了3.1个百分点,禽肉比重增长19.1个百分点。
由此可看出,虽然猪肉的消费比重在逐渐下降,但我国年人均肉类消费中猪肉所占的比重较大,占肉类消费总量的60%以上;虽然我国牛羊肉消费量还不到肉类消费总量的20%,但牛羊肉的消费比重在逐年上升,说明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调整空间;禽肉的消费比重增长很快,禽肉消费量的增长也最快。
因此,对于我国居民消费者而言,猪肉始终是肉类消费的主体,其次是禽肉消费。
城乡居民肉类内部消费结构变化显著。
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其肉类消费结构变化更显著。
城镇居民猪肉占肉类消费比例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从1980年的89%下降到2008年的63%;农村居民人均猪肉消费比例从1980年的86%下降到2008年的70%,农村地区猪肉消费比例降幅不大。
因此,尽管猪肉消费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但猪肉仍是我国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肉类(见图8和9)。
城镇居民人均牛羊肉消费占整个肉类的消费比例是增加的,1980年,城镇居民人均牛羊肉消费量占整个肉类消费量的7.19%,到2008年牛羊肉消费比例超过10%,达到11.21%,年均增长速度为1.6%;农村居民人均牛羊肉消费比例从1980年的5.71%增长到7.05%,年均增长0.8%。
且城镇居民牛羊肉消费比例高于农村居民。
此外,城镇居民人均禽肉消费比例大体上是增加的,1980年人均禽肉消费量占肉类消费量的比例3.92%,大幅上涨到2008年的26.06%;同时,农村居民人均禽肉消费比例从1980年的7.86%上升到2008年的23.83%。
由以上分析可知,城乡居民禽肉消费增长明显,高于牛羊肉,这充分显示城乡居民开始增加对营
价值较高的白肉消费,而减少脂肪含量高的红肉消费。
二、我国肉类消费形势展望
我国肉类消费迅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重大制约因素。
除动物疫病外,农村居民收入偏低,质量安全事件,流通冷链等基础设施不足也都严重制约着我国城乡居民的肉类消费水平。
但根据目前经济发展形势,综合分析居民收入及疫病控制等状况,我国肉类消费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农村未来肉类消费还有成倍增长的潜力。
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村肉类消费水平仍然较低,其人均肉类消费水平与城镇差距较大,其直接原因就是“城乡收入两重天”的状况十分严重。
198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只有191.3元,到2008年为4760.6元,比1980年增长25倍,年均增长12.2%;1980年,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7.6元,到2008年达15780.8元,比1980年增长30多倍,年均增长1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收入差
距从1980年的2.5倍扩大到2008年的3.3倍,国际上最高才在2倍左右。
可见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而较低收入直接制约了其肉类消费水平。
从1985至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肉类购买量年均增加1.5%,农村居民年均增加1.9%,尽管农村居民的肉类消费量以快于城镇居民购买量的速度增长,但由于农村居民消费基数低,1985年农村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仅为12千克,2008年为18.3千克,刚超过城镇居民人均
肉类购买量30.7千克的一半。
事实充分说明,中国人的肉类消费量仍处在低水平,由收人
增加而引起的肉类消费的增加倾向仍在继续,农村的收入弹性仍然很高,要扩大肉类的消费量,需要保障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显然,中国肉类消费的增长潜力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三、中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特征
城乡居民肉类消费水平变动特征分析
我国人均肉类消费量已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自198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逐年增加,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1980年,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为12.70千克,2000年达到20.22千克,增幅为59.2%。
2000年以后,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快速增长,到2003年达到24.22千克,2004年肉类消费量下降到22.62千克,2005和2006年保持了一定的增长,而随后两年又有所下降,2008年人均肉类消费量为23.96千克,较上年下降了2.64%。
从不同肉类来看,1980-2008
年间城乡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总体上是呈增长态势的,2008年较1980年增长了4.54千克,
增长率为40.5%,年均增长1.2%;同时,城乡居民人均牛羊肉消费增长较快,城乡居民牛羊肉人均消费量从1980年的0.81千克增长到2008年的2.27千克,是1980年的2.8倍,年均增长3.8%;禽肉消费增长最快,增幅最大,城乡居民人均禽肉消费量1980年为0.76千克,2008年增长到6.02千克,为1980年的7.92倍,年均增长7.7%。
城乡居民肉类内部消费结构变化显著。
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其肉类消费结构变化更显著。
城镇居民猪肉占肉类消费比例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从1980年的89%下降到2008年的63%;农村居民人均猪肉消费比例从1980年的86%下降到2008年的70
%,农村地区猪肉消费比例降幅不大。
因此,尽管猪肉消费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但猪肉仍是我国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肉类。
城镇居民人均牛羊肉消费占整个肉类的消费比例是增加的,1980年,城镇居民人均牛羊肉消费量占整个肉类消费量的7.19%,到2008年牛羊肉消费比例超过10%,达到11.21%,年均增长速度为1.6%;农村居民人均牛羊肉消费比例从1980年的5.71%增长到7.05%,年均增长0.8%。
且城镇居民牛羊肉消费比例高于农村居民。
此外,城镇居民人均禽肉消费比例大体上是增加的,1980年人均禽肉消费量占肉类消费量的比例3.92%,大幅上涨到2008年的26.06%;同时,农村居民人均禽肉消费比例从1980年的7.86%上升到2008年的23.83%。
由以上分析可知,城乡居民禽肉消费增长明显,高于牛羊肉,这充分显示城乡居民开始增加对营养价值较高的白肉消费,而减少脂肪含量高的红肉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