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计算公式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3
常用的计算电流公式
1.电流的定义公式:
电流(I)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
I=Q/t
其中,I代表电流,Q代表电荷量,t代表时间。
2.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I=V/R
其中,I代表电流,V代表电压,R代表电阻。
3.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公式:
在一个串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电阻之间是相同的。
I=I1=I2= (I)
其中,I代表总电流,I1、I2、..、In代表各个电阻上的电流。
4.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公式:
在一个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
I=I1+I2+ (I)
其中,I代表总电流,I1、I2、..、In代表各个支路上的电流。
5.电流密度公式:
电流密度(J)表示单位面积上的电流量。
J=I/A
其中,J代表电流密度,I代表电流,A代表导体横截面的面积。
6.瞬时电流公式:
瞬时电流(i)表示在其中一时刻的电流值。
i = I * sin(ωt + φ)
其中,i代表瞬时电流,I代表最大电流值,ω代表角频率,t代表时间,φ代表相位角。
7.直流电流公式:
直流电流(I)是恒定不变的电流。
I=V/R
其中,I代表直流电流,V代表直流电压,R代表电阻。
8.交流电流公式:
交流电流(I)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
I = I0 * sin(ωt + φ)
其中,I代表交流电流,I0代表最大电流值,ω代表角频率,t代表时间,φ代表相位角。
以上是常用的计算电流公式,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excel中求平方的公式在Excel中,可以使用函数来计算数值的平方。
以下是常用的计算平方的公式:1.平方函数:SQRT这是Excel中用于求平方根的函数,通过将数值作为参数传递给该函数,可以得到该数的平方根。
例子:假设A1单元格中包含数值5,可以在B1单元格中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平方根:=SQRT(A1)2.平方函数:^运算符另一种简单的方式是使用乘方符号"^"。
使用这个运算符,可以将一个数值与自身相乘从而得到其平方。
例子:假设A1单元格中包含数值5,可以在B1单元格中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平方:=A1^2或=A1*A13.平方函数:POWER这是一个强大的函数,可以计算任意次幂,包括平方。
函数的第一个参数是底数,第二个参数是指数。
例子:假设A1单元格中包含数值5,可以在B1单元格中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平方:=POWER(A1,2)4.平方函数:PRODUCT通过将一个数值与自身相乘来计算平方。
可以将数值作为数组传递给PRODUCT函数,从而计算多个数值的平方。
例子:假设A1:A3范围中包含数值5、6和7,可以在B1单元格中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平方和:=PRODUCT(A1:A3*A1:A3)5.平方函数:MULTIPLY这是一个自定义函数,可以将两个数值相乘,并返回结果。
例子:Function square(x As Double) As Doublesquare = x * xEnd Function然后,在Excel中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平方:=square(A1)6.平方函数:自定义宏这是一种更高级的方法,通过使用宏编程来计算平方。
可以通过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VBA)来创建一个自定义宏。
例子:Sub SquareNumberDim num As Doublenum = InputBox("Enter a number:")MsgBox num * numEnd Sub按下F5以运行宏。
混凝土路面计算公式 混凝土路面是道路建设中常见的一种路面类型。
在设计混凝土路面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来确定所需的材料和施工过程。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混凝土路面计算公式。
1. 路面面积计算公式 混凝土路面的面积是确定所需材料和施工工艺的基础。
路面面积计算公式如下:路面面积 = 路面长度 × 路面宽度2. 混凝土用量计算公式 混凝土用量的计算是确定混凝土材料的需求量的基础。
混凝土用量计算公式如下:混凝土用量 = 路面面积 × 混凝土厚度3. 水泥用量计算公式 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成分之一,需要根据混凝土材料比例计算水泥用量。
水泥用量计算公式如下:水泥用量 = 混凝土用量 × 水泥比例4. 砂浆用量计算公式 砂浆是混凝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根据混凝土材料比例计算砂浆用量。
砂浆用量计算公式如下:砂浆用量 = 混凝土用量 × 砂浆比例5. 碎石用量计算公式 碎石是混凝土中的骨料,也需要根据混凝土材料比例计算碎石用量。
碎石用量计算公式如下:碎石用量 = 混凝土用量 × 碎石比例6. 水用量计算公式 水是混凝土中的掺和剂,需要根据混凝土的含水率和工作性能计算水用量。
水用量计算公式如下:水用量 = 混凝土用量 × 含水率7. 强度计算公式 混凝土路面需满足一定的强度要求,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材料特性计算混凝土的强度。
强度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而有所不同。
8. 施工时间计算公式 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时间需要根据工期和工程量计算。
施工时间计算公式如下:施工时间 = 总工程量 / 日平均工作量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混凝土路面计算公式,通过这些公式可以确定所需的材料用量、施工工艺和施工时间。
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还可以进行一些调整和修正,以保证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和耐久性。
常用的七个近似计算公式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一些近似计算。
这些计算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估算一些数据,提高工作效率。
下面介绍七个常用的近似计算公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圆周率的近似值。
圆周率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常数,通常用希腊字母π表示。
它的精确值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但在实际计算中,我们通常使用3.14作为圆周率的近似值。
这个近似值已经足够精确,可以满足大部分计算的需求。
二、平方根的近似值。
平方根是一个常见的数学运算,它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
在实际计算中,我们通常使用以下近似值来计算平方根:√2≈1.41。
√3≈1.73。
√5≈2.24。
这些近似值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一些复杂的平方根,提高计算效率。
三、对数的近似值。
对数是另一个常见的数学运算,它表示一个数对于另一个数的幂次运算。
在实际计算中,我们通常使用以下近似值来计算对数:log2≈0.30。
log3≈0.48。
log5≈0.70。
这些近似值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一些复杂的对数,提高计算效率。
四、三角函数的近似值。
三角函数是数学中常见的函数,它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等。
在实际计算中,我们通常使用以下近似值来计算三角函数:sin30°≈0.50。
cos45°≈0.71。
tan60°≈1.73。
这些近似值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一些复杂的三角函数,提高计算效率。
五、指数函数的近似值。
指数函数是数学中常见的函数,它表示一个数的幂次运算。
在实际计算中,我们通常使用以下近似值来计算指数函数:e≈2.72。
e^2≈7.39。
e^3≈20.08。
这些近似值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一些复杂的指数函数,提高计算效率。
六、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二次方程是数学中常见的方程,它表示一个未知数的二次多项式方程。
在实际计算中,我们通常使用以下近似解来计算二次方程:对于二次方程ax^2+bx+c=0,其根的近似解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x≈(-b±√(b^2-4ac))/(2a)。
热工计算公式及参数热工计算是指通过一系列公式和参数来计算热量、功率、效率等热力学参数的过程。
热工计算在工程设计、能源管理和热力学研究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热工计算公式和参数。
1.热功率计算公式:热功率(Q)是表示单位时间内传输的热量的物理量。
常用的热功率计算公式如下:Q=m×c×ΔT其中,Q表示热功率,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容,ΔT表示物体的温度变化。
2.传热系数计算公式:传热系数(k)是表示单位时间内在单位面积上传输的热量的物理量。
常用的传热系数计算公式如下:k=Q/(A×ΔT)其中,k表示传热系数,Q表示传输的热量,A表示传热面积,ΔT表示温度差。
3.热效率计算公式:热效率(η)是指燃烧设备、热交换设备或热动力系统中实际产生的热量与理论上可能产生的最大热量之比。
常用的热效率计算公式如下:η=(实际产生的热量/理论可能产生的最大热量)×100%4.压力与体积关系公式:热工系统中的工质一般按照多种状态方程进行描述,其中最常用的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表示压力,V表示体积,n表示物质的摩尔数,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温度。
5.比容与温度关系公式:比容(v)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占据的体积。
对于理想气体,比容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用热力学公式来表示:v=(R×T)/P其中,v表示比容,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温度,P表示压力。
6.热辐射传热计算公式:热辐射传热是指两个物体之间通过热辐射方式传输热量的过程。
常用的热辐射传热计算公式如下:Q=ε×σ×A×(T1^4-T2^4)其中,Q表示传输的热量,ε表示发射率,σ表示热辐射常数,A表示辐射面积,T1和T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温度。
7.热导率计算公式:热导率(λ)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厚度、单位面积的热流量。
常用的热导率计算公式如下:λ=(Q×L)/(A×ΔT)其中,λ表示热导率,Q表示传输的热量,L表示传热路径的长度,A表示传热的面积,ΔT表示温度差。
电学所有的计算公式电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电流、电压、电阻等电磁现象及其应用。
以下是电学中常用的计算公式:一、基本概念和公式1.电荷(Q):-Q=n×e,电荷(Q)等于元电荷(e)的数量(n)乘以元电荷的大小。
2.电流(I):-I=Q/t,电流(I)等于电荷(Q)的变化量除以变化所需的时间(t)。
3.电压(V):-V=W/Q,电压(V)等于所做的功(W)除以电荷(Q)。
4.电阻(R):-R=V/I,电阻(R)等于电压(V)除以电流(I)。
5.电阻的欧姆定律:-V=I×R,电压(V)等于电流(I)乘以电阻(R)。
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串联电路中总电阻(Rt):-1/Rt=1/R1+1/R2+...+1/Rn,总电阻(Rt)等于各电阻(R1,R2,...Rn)倒数的和的倒数。
2.串联电路中总电压(Vt):-Vt=V1+V2+...+Vn,总电压(Vt)等于各电阻(R1,R2,...Rn)上的电压(V1,V2,...Vn)之和。
3.并联电路中总电阻(Rt):-Rt=R1+R2+...+Rn,总电阻(Rt)等于各电阻(R1,R2,...Rn)的电阻值之和。
4.并联电路中总电流(It):-It=I1+I2+...+In,总电流(It)等于各电阻(R1,R2,...Rn)上的电流(I1,I2,...In)之和。
三、功率和能量1.功率(P):-P=V×I,功率(P)等于电压(V)乘以电流(I)。
2.电能(W):-W=P×t,电能(W)等于功率(P)乘以时间(t)。
3.电能转化为热能:-W=Q×R,电能转化为热能(W)等于电流平方(Q)乘以电阻(R)。
四、电容和电感1.电容(C):-C=Q/V,电容(C)等于电荷(Q)除以电压(V)。
2.并联电容器的总电容(Ct):-Ct=C1+C2+...+Cn,总电容(Ct)等于各电容(C1,C2,)的电容值之和。
最常用的设计计算公式在设计领域中,有许多经典的计算公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设计项目中。
这些公式能够帮助设计师在规划、构建和评估设计方案时,更准确地进行计算和量化。
以下是一些最常用的设计计算公式:1.比例计算公式:比例计算公式在设计中非常常见,用于确定不同物体之间的尺寸关系。
比例计算公式可以帮助设计师在空间布局、平面设计和模型构建中保持一致的比例关系。
2.动态载荷计算公式:在工程设计中,动态载荷计算公式用于估计结构或机械系统在运行时承受的压力和荷载。
这些公式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材料性质来计算各种类型的载荷,包括重力、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3.施工成本计算公式:施工成本计算公式帮助设计师在项目初期预测和控制施工成本。
这些公式可用于估计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设备租赁成本等,从而提供项目预算和建议的成本控制措施。
4.光照计算公式:在照明设计中,光照计算公式被用于计算照明要求和照明水平。
这些公式考虑了光源、反射率、空间布局等因素,以确保设计满足人眼对照明的可视需求。
5.热负荷计算公式:热负荷计算公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中,用于评估建筑对热能的需求和负荷。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设计师确定适当的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以实现能源效益和舒适性。
6.水力计算公式:水力计算公式用于水力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设计师计算水流速度、管道尺寸、水压和水位等参数,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7.结构强度计算公式:结构强度计算公式用于确定建筑结构在承受荷载时的强度和稳定性。
这些公式通常用于计算材料的弯曲、压缩、拉伸和剪切强度等参数,从而评估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结:以上只是设计领域中一部分常用的计算公式,不同设计项目和领域还有许多其他的计算公式。
设计师应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和要求,选择并灵活应用合适的公式。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设计师还应结合实际情况和专业知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获得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化工常用计算公式1.物质的质量和摩尔的转换-n=m/M:物质的摩尔数n等于质量m除以物质的摩尔质量M。
-m=n*M:物质的质量m等于摩尔数n乘以物质的摩尔质量M。
2.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转换-M=m/n:物质的摩尔质量M等于质量m除以物质的摩尔数n。
-m=n*M:物质的质量m等于摩尔数n乘以物质的摩尔质量M。
3.浓度和摩尔浓度的计算-C=n/V:物质的浓度C等于物质的摩尔数n除以溶液的体积V。
-n=C*V:物质的摩尔数n等于浓度C乘以溶液的体积V。
4.溶液中物质质量分数的计算-w=mₐ/mₛ:溶液中其中一种物质的质量分数w等于该物质的质量mₐ除以溶液的总质量mₛ。
-mₐ=w*mₛ:其中一种物质的质量mₐ等于其质量分数w乘以溶液的总质量mₛ。
5.反应物质量和摩尔比的计算-n=m/M:物质的摩尔数n等于质量m除以物质的摩尔质量M。
-n₁/n₂=V₁/V₂:反应物的摩尔比等于反应物的体积比。
-nₐ/nₛ=mₐ/Mₐ/(mₛ/Mₛ):反应物的摩尔比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比除以其相应的摩尔质量。
6.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的计算-转化率(%)=(n₀-n)/n₀*100:反应转化率等于初始摩尔数和剩余摩尔数的差除以初始摩尔数的百分比。
-选择性(%)=(nₛ/n₀)*100:反应选择性等于生成物的摩尔数除以初始摩尔数的百分比。
7.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反应速率=ΔC/Δt:化学反应速率等于浓度变化ΔC除以时间变化Δt。
8.流体力学中的雷诺数和压降的计算-Re=(ρ*V*L)/μ:雷诺数Re等于流体的密度ρ乘以流体的速度V乘以特征尺寸L,再除以流体的黏度μ。
-ΔP=f*(L/D)*(ρ*V²/2):压降ΔP等于摩擦系数f乘以管道长度L 除以管道直径D,再乘以流体的密度ρ乘以流体的速度V的平方除以2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化工计算公式,实际工作中可能还有更多不同的计算公式用于解决特定问题。
化工工程师和化工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和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
各种比率计算公式比率是指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用比值或者百分比来表示。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比率计算公式:1.简单比率:简单比率是指两个具有相同单位的量之间的比较关系,常用符号“:”表示。
简单比率的计算公式为:比率=数量A:数量B2.简单比率的百分比表示法:将简单比率用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百分比=(数量A/数量B)*100%3.利润率:利润率是指公司或个人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所获得的利润与其销售额之间的比率关系。
利润率的计算公式为:利润率=(利润/销售额)*100%4.毛利率:毛利率是指公司或个人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所获得的毛利润与其销售额之间的比率关系。
毛利率的计算公式为:毛利率=(毛利润/销售额)*100%5.净利率:净利率是指公司或个人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后所获得的净利润与其销售额之间的比率关系。
净利率的计算公式为:净利率=(净利润/销售额)*100%6.偿债能力比率:偿债能力比率是指公司或个人在偿还负债能力方面的比率关系。
常见的偿债能力比率包括:-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指公司或个人在偿还负债能力方面,在排除库存后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关系。
速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指公司或个人在偿还负债能力方面,在考虑库存后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关系。
流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7.资本回报率:资本回报率是指公司或个人对投入资本所获得的回报率。
资本回报率的计算公式为:资本回报率=(净利润/总资本)*100%8.成本利润比率:成本利润比率是指公司或个人在生产或经营过程中,成本与利润之间的比率关系。
成本利润比率的计算公式为:成本利润比率=(总成本/净利润)*100%9.增长率:增长率是指一个量在一定期间内的变化情况。
常见的增长率包括:-年增长率:年增长率是指一个量在一年内的变化情况。
年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为:年增长率=[(最终值-初始值)/初始值]*100%-季度增长率:季度增长率是指一个量在一季度内的变化情况。
工程施工中常用计算公式
1.施工量计算公式:
-面积计算:面积=长×宽
-体积计算:体积=面积×高度
2.混凝土计算公式:
-混凝土用量计算:混凝土用量=施工量×单位体积重量
-水泥用量计算:水泥用量=混凝土用量×水泥掺量
-砂浆用量计算:砂浆用量=混凝土用量×砂浆配比
3.钢筋计算公式:
-钢筋重量计算:钢筋重量=施工量×单位长度重量
-钢筋根数计算:钢筋根数=钢筋重量/单位长度重量
4.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地基承载力计算:地基承载力=可承受荷载/过载面积
-地基设计承载力计算:地基设计承载力=地基承载力×安全系数5.砌体墙计算公式:
-砌体用量计算:砌体用量=砌体面积×单位面积用量
6.混凝土强度等级计算公式:
-标准强度等级:强度等级=标准强度×(1+AE/100)
7.泥浆注入井壁计算公式:
-注入井壁泥浆量计算:注入井壁泥浆量=注入厚度×壁孔周长×单位长度泥浆量
8.斜坡防护计算公式:
-护坡体积计算:护坡体积=斜坡面积×坡度
-地下板体积计算:地下板体积=斜坡面积×坡度×底板厚度
9.耐火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耐火材料用量=需要砌筑的体积×耐材砌筑率
10.灌浆计算公式:
-灌浆用量计算:灌浆用量=灌浆长度×灌浆面积×单位长度灌浆量
11.隧道掘进计算公式:
-掘进速度计算:掘进速度=掘进长度/时间
-掘进进度计算:掘进进度=完成长度/总长度。
计算机常用计算公式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域,有许多常用的计算公式用于解决各种问题。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在编程、数据分析、网络设计等方面进行精确计算和预测。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计算机公式,并给出相应的实例和应用场景。
一、字节与位的转换公式1. 字节转换为位的公式:位数 = 字节数 * 8在计算机中,信息单位字节(Byte)和位(Bit)经常需要进行转换。
由于计算机存储信息是以二进制进行的,一字节等于八位。
因此,当我们需要将字节数转换为位数时,可以使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
例如,如果一个文件的大小是10个字节,则该文件所占的位数为:位数 = 10 * 8 = 80位2. 位转换为字节的公式:字节数 = 位数 / 8同样地,如果我们将位数转换为字节数,可以使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
例如,如果一个网络包的大小是64个位,则该网络包所占的字节数为:字节数 = 64 / 8 = 8字节这些字节和位的转换公式在计算机网络、存储容量和数据传输速率等方面非常有用。
二、整数和浮点数运算公式1. 加法公式:和 = 被加数 + 加数加法公式是计算两个数相加的基本公式。
在计算机编程中,经常需要对整数或浮点数进行相加操作。
例如,计算机程序中有两个整数变量x和y,需要将它们相加的值赋给另一个变量z,可以使用如下公式:z = x + y2. 乘法公式:积 = 因数1 * 因数2乘法公式用于计算两个数的乘积。
在数据分析和图像处理等领域,乘法公式经常被使用。
例如,在一个计算机图形处理算法中,需要将两个浮点数x和y相乘的结果赋给变量z,可以使用如下公式:z = x * y这些整数和浮点数运算公式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数学运算之一。
三、速度与时间公式1. 速度公式:速度 = 距离 / 时间速度公式用于计算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
在计算机游戏开发和模拟仿真等领域,速度公式经常被用来模拟运动物体的行为。
例如,某个游戏场景中,一个角色在5秒钟内移动了100米,我们可以使用如下公式计算角色的速度:速度 = 100 / 5 = 20米/秒2. 时间公式:时间 = 距离 / 速度时间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到达目的地所需要的时间。
常用的一些求和公式
在数学中,求和是一个常见的操作。
求和公式是用来计算一系列数值的总和的表达式。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求和公式:
1.自然数求和公式:
1+2+3+...+n=n(n+1)/2
2.平方数求和公式:
1²+2²+3²+...+n²=n(n+1)(2n+1)/6
3.立方数求和公式:
1³+2³+3³+...+n³=[n(n+1)/2]²
4.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a+(a+d)+(a+2d)+...+[a+(n-1)d]=n(2a+(n-1)d)/2
5.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当r不等于1):
a + ar + ar² + ... + ar^(n-1) = (a(1-r^n))/(1-r)
6.幂级数求和公式(当,x,<1):
1+x+x²+...+x^n=(1-x^(n+1))/(1-x)
7.调和数求和公式:
1 + 1/
2 + 1/
3 + ... + 1/n ≈ ln(n) + γ,其中γ是欧拉常数8.组合数求和公式:
C(n,0)+C(n,1)+C(n,2)+...+C(n,n)=2^n
9.幂求和公式:
1^k+2^k+3^k+...+n^k≈(n^(k+1))/(k+1),其中k是一个正整数
10.质数求和公式(素数求和定理):
素数的倒数的和收敛于常数2.26
这只是一小部分常见的求和公式。
在数学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求和公式可用于计算不同种类的数列的总和。
实验室常用计算公式归纳1.原料药(按干燥品计算)计算式:100%m m 测样量取样量百分含量=(1-水分%)2.容量分析法2.1直接滴定法 (计算公式之一 )100%sV F Tm 供试品(%)= C C T 实测规定F-浓度校正因子.F=(表示滴定液的实测浓度是规定浓度的多少倍)V-滴定体积(ml )—滴定度.每ml 滴定液相当于被测组分的mg 数。
例 :非那西丁含量测量:精密称取本品0.3630g ,加稀盐酸回流1小时后,放冷,用亚硝酸钠滴定液(0.1010 mol/L )滴定,用去20.00ml 。
每1ml 亚硝酸钠滴定液(0.1 mol/L )相当于17.92mg 的C 10H 13O 2N 。
计算非那西丁含量测量:100%sV F Tm 百分含量(%)=0.101017.92200.10.36301000100%99.72%百分含量(%)=2.2 直接滴定法计算公式之二()100%sV V F Tm 样空供试品(%)=例2: 取焦亚硫酸钠本品约0.15g ,精密称定,置碘瓶中,精密加碘滴定液(0.05mol/L )50ml,密塞,振摇溶解后,加盐酸1ml,用硫代硫酸钠(0.1 mol/L )滴定液滴定。
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2ml ,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每1ml 碘滴定液(0.05 mol/L )相当于4.752mg 223Na S O . 计算公式: ()100%sV V F Tm 样空百分含量(%)=2.3 剩余滴定法(计算公式之一)()100%sV V F Tm 空样供试品(%)=V 空—滴定时,供试品消耗滴定液的体积(ml )s V C C m 样实测规定—滴定时,空白消耗滴定液的体积(ml )F-浓度校正因子.F=供试品的质量例:精密称取青霉素钾供试品0.4021g ,按药典规定用剩余碱量法测定含量。
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0.1 mol/L )25.00ml ,回滴时消耗0.1015 mol/L 的盐酸液14.20ml ,空白试验消耗0.1015 mol/L 的盐酸液24.68ml 。
工程常用计算资料及公式在工程领域,常用计算资料及公式非常重要,它们可以帮助工程师解决各种问题和优化设计。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计算资料及公式。
1.工程力学-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F = ma-力矩等于力乘以力臂:M=Fd-应力等于力除以面积:σ=F/A-应变等于变形除以初始尺寸:ε=ΔL/L-杨氏模量等于应力除以应变:E=σ/ε-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ρ=m/V2.静力学-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压力等于力除以面积:P=F/A-浮力等于体积乘以液体密度乘以重力加速度:F=ρVg3.材料力学-杨氏模量(弹性模量):E=σ/ε-屈服应力:σy-断裂应力:σf-断裂伸长率:A%-泊松比:v4.流体力学-连续性方程:A1v1=A2v2-质量流率:ṁ=ρAv-动量守恒定律:F=Δp/Δt=ṁ(v2-v1)-伯努利方程:P + 0.5ρv^2 + ρgh = 常数5.热力学-热传导定律:Q=kA(ΔT/Δx)-热功公式:W=PΔV-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热效率:η=W/Q6.电学-欧姆定律:V=IR-功率公式:P=IV-电阻公式:R=ρL/A-电容公式:C=Q/V7.结构力学-弯曲力矩:M=FL-悬臂梁最大弯曲应力:σmax = 3FL/2bd^28.照明工程-照度公式:E = F/(Acosθ)-灯具功率计算:P=E×A/η9.水力学-窄缝流量公式:Q = (2gh)^0.5×b×L/12-斜坡水射流距离:D=(K×Q^2/g)^0.33310.传热-对流传热公式:Q=hA(Ts-T∞)-热导率公式:Q=kA(ΔT/ΔX)以上是一些常用的计算资料及公式,用于解决和优化各种工程问题。
这些公式和资料在工程实践中非常有用,可以帮助工程师进行设计、分析和优化。
工程师应始终熟悉这些公式,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应用。
arpu的几种计算公式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是指每个用户平均产生的收入。
在移动通信行业,ARPU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用于衡量运营商的盈利能力和用户付费情况。
ARPU的计算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计算公式。
一、简单平均法:ARPU = 总收入 / 总用户数这是最常见的计算ARPU的方法。
通过将总收入除以总用户数,得到每个用户的平均收入。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适用于整体收入和用户数都比较稳定的情况。
二、月度平均法:ARPU = 一个月内的总收入 / 该月活跃用户数这种方法是在简单平均法的基础上,将时间范围限定为一个月。
通过统计一个月内的总收入和活跃用户数,计算出每个活跃用户的平均收入。
这种方法更加精确,能够反映用户付费情况的变化。
三、区分用户类型法:ARPU = 不同用户类型的总收入 / 不同用户类型的总用户数在一些情况下,用户类型的差异会对ARPU产生影响。
例如,某个运营商同时提供语音通信和数据服务,不同用户类型的付费情况可能存在差异。
通过区分用户类型,分别计算不同用户类型的ARPU,能够更准确地了解不同用户群体的付费情况。
四、考虑时间因素法:ARPU = 一段时间内的总收入 / 该时间段内的平均用户数在实际运营中,用户数量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因此ARPU的计算也可以考虑时间因素。
通过统计一段时间内的总收入和平均用户数,计算出每个用户在该时间段内的平均收入。
这种方法更加综合,能够反映用户付费情况的动态变化。
总结起来,ARPU是衡量运营商盈利能力和用户付费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多种计算方法可供选择。
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够更准确地了解用户付费情况,为运营商的业务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常用冷量的计算公式1.空气冷却冷量计算公式:空气冷却冷量是指冷却设备从空气中吸收的热量,其计算公式为:Q=m×Cp×ΔT其中,Q为冷量(单位为千瓦或英热单位),m为空气质量流量(单位为千克/小时),Cp为空气比热容(单位为千焦耳/千克·摄氏度),ΔT为进出口温度差(单位为摄氏度)。
2.水冷却冷量计算公式:水冷却冷量是指冷却设备从进水中吸收的热量,公式为:Q=m×Cp×ΔT其中,Q为冷量(单位为千瓦或英热单位),m为冷却水质量流量(单位为千克/小时),Cp为水比热容(单位为千焦耳/千克·摄氏度),ΔT为进出口温度差(单位为摄氏度)。
3.蒸发冷却冷量计算公式:蒸发冷却是利用水从液态转为蒸气状态吸收热量,其计算公式为:Q=m×H其中,Q为冷量(单位为千瓦或英热单位),m为水质量流量(单位为千克/小时),H为蒸气化潜热(单位为千焦耳/千克)。
4.直接膨胀式制冷量计算公式:直接膨胀式制冷是利用制冷剂在系统内进行气态和液态的相变而吸收热量,计算公式为:Q=m×h其中,Q为冷量(单位为千瓦或英热单位),m为制冷剂质量流量(单位为千克/小时),h为制冷剂的焓值(单位为千焦耳/千克)。
5.吸收式制冷量计算公式:吸收式制冷是利用制冷剂在吸收器中与吸收剂反应形成溶液,然后在发生器中进行分离和再循环的过程,其计算公式为:Q=m×h其中,Q为冷量(单位为千瓦或英热单位),m为制冷剂质量流量(单位为千克/小时),h为制冷剂的焓值(单位为千焦耳/千克)。
6.冷凝器冷量计算公式:冷凝器冷量是指冷却设备从制冷系统中凝结出的热量,计算公式为:Q=m×Cp×ΔT其中,Q为冷量(单位为千瓦或英热单位),m为冷却水质量流量(单位为千克/小时),Cp为水比热容(单位为千焦耳/千克·摄氏度),ΔT为进出口温度差(单位为摄氏度)。
计算机常用计算公式计算机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它的广泛应用使得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它。
在计算机的应用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各种计算公式来完成特定的计算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计算机公式,包括数值计算、图像处理、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数值计算公式1.1 线性插值公式线性插值是一种求近似值的方法,它通过已知数据点的线性关系来估计未知数据点的值。
线性插值公式可以表示为:y = y1 + (x - x1) * (y2 - y1) / (x2 - x1)其中,(x1, y1)和(x2, y2)为已知点的坐标,(x, y)为插值点的坐标。
1.2 积分计算公式在数值计算中,经常需要计算函数的定积分。
辛普森公式是一种常用的数值积分方法,可以表示为:∫[a,b] f(x)dx ≈ h/3 * [f(a) + 4f(a+h) + 2f(a+2h) + ... + 2f(b-h) + f(b)]其中,h = (b - a) / n,n为等分的小区间数。
二、图像处理公式2.1 图像灰度转换公式图像的灰度转换常用于改变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
常见的灰度转换公式有线性灰度变换公式和对数灰度变换公式。
线性灰度变换公式可以表示为:g(x, y) = a * f(x, y) + b其中,f(x, y)为原图像的灰度值,g(x, y)为处理后的图像灰度值,a 和b为可调参数。
对数灰度变换公式可以表示为:g(x, y) = c * log(1 + f(x, y))其中,c为可调参数。
2.2 图像滤波公式图像滤波常用于去除噪声或增强图像的某些特征。
其中,高斯滤波是一种常见的线性滤波方法,可表示为:g(x, y) = ∑[i=-n to n] ∑[j=-n to n] f(x+i, y+j) * w(i, j)其中,f(x, y)为原图像的像素值,g(x, y)为滤波后的像素值,w(i, j)为滤波系数。
三、数据分析公式3.1 方差计算公式方差是评价数据集离散程度的一个指标,常用于统计分析中。
常用计算公式
一:常用布宽计算公式
D:素材外径 d:铁芯外径 W:布宽 T:布厚 N:圈数 π:圆周率
(1):N=(D-d)/2T (2) : D=d+2TN (3) : d=D-2TN (4) : T= (D-d)/2TN
(A) W=dπN+1.27(适用于4圈内)
(B) W=dπN+1.1(适用于4圈内)
(C) W=【d+(N-1)T】πN (最为精确)
(D) W={ d+【NT(N-1)】/2}π (此公式T为2倍布厚)
例如:D=10mm d=8mm T=0.1mm π=3.1416 求W:布宽和N:圈数
则N=(D-d)/2T = (10-8)/(2*0.1)=10圈
** 如果用公式(A)则w=dπN+1.27=8*3.1416*10+1.27=252.6mm(此公式未考虑布厚,圈数多时误差大)
** 公式(C)则W=【d+(N-1)T】πn=【8+(10-1)*0.1】*3.1416*10=279.6mm(此公式考虑布厚)
二:常用物料用量计算公式
D=元径 d=先径 π=圆周率 L=长度 W=宽度
(A) SLIT(或varn)用量公式计算:单位:米 W1=slit宽度 W2=间距 N=为缠绕次数(1.2倍含宽放)
(1) 全满=1.2*(D+ d)/2*π* LN/W1(重叠需减去重叠宽度)
例如:D=10mm d=2mm π=3.1416 L=1000mm W=7mm 假设为外车slit全满
则用公式(1)=1.2*(D+ d)/2*π* LN/W1=1.2*(10+2)/2*(3.1416*1000*1)/7=3231 mm =3.231m
(2) 半满=1.2*(Dπ+ dπ+2W2) * LN/2(W1+W2 ) (如交叉需乘交叉道数)
例如:D=10mm d=2mm π=3.1416 L=1000mm W1=7mm W2=7mm假设为外车slit交叉两道
则用公式(1)= 1.2*(Dπ+ dπ+2W2) * LN/2(W1+W2 )
=1.2*(10*3.1416+2*3.1416+2*20)*1000*2/2 (7+20)
=3453.2 mm =3.453m
(B) 布料用量 = 拉布长度 = 裁布块数
(C) 碳纤含量 = 碳纤用量 / (GLASS用量+碳纤用量)*100%
假设:一支钓竿的碳纤用量 = 0.15㎡ 玻纤用量 = 0.05㎡
(D) 纸带用量计算公式:(米)
用量 = 1.4*【(D+
d)/2*π*L】/ 间距(*1.4倍含宽放用量)
假设D=10mm d=2mm π=3.1416 L=1000mm 间距=2mm
则用量= 1.4*【(D+ d)/2*π*L】/ 间距=1.4*【(10+2)/2*3.1416*1000】/ 2 = 13194.7 mm=13.19 m
常用计算公式
(
E)CRJX:(角度裁)贴布时在下GRJX(角度裁)反裁
7°角裁法:X/119= 需要布长/ 977
修去布宽X=(需要布长*119)/ 977 (3.5°则用7°/2即可)
例如:假设需要布长=1000 求7°角裁法时需修去X=多少
则X=(需要布长*119)/ 977=(1000*119)/ 977 = 121 mm
如果3.5°裁X=121 / 2=60.5 mm
(F)CVJN裁法 X=修去布宽 W大=大边 W小=小边
X=(W大 — W小)/ 2
假设W大=80 mm W小=10 mm
则CVJN裁法时X=(80-10)/ 2 = 35 mm
四:美国竿印刷字高计算
小字字高=BLANK外径*π*0.25
大字字高=BLANK外径*π*0.5
五:油漆用量:单位=KG
(1)5’6” 以下长度 0.0027kg / pcs
(2) 6’0”- 6’6” 0.0036kg / pcs
(3) 7’0”- 8’6” 0.0045kg / pcs
(4) 9’0”- 10’0” 0.0054kg / pcs
(5) 11’ - 15’含以上 0.0075kg / pcs
硬化剂比例:单位=KG
(1)PAINT底漆:1370比例2:1 硬化剂用量=(油漆用量*0.5)kg / pcs
(2)PAINT面漆:2370比例4:1 硬化剂用量=(油漆用量*0.25)kg / pcs
2390比例4:1 硬化剂用量=(油漆用量*0.25)kg / pcs
(3) 平光漆: 2370比例4:1 硬化剂用量=(油漆用量*0.25)kg / pcs
另船竿:硬化剂用量*1.5随之增加 止漆用量=0.0015 kg / pcs
六:把手用量计算公式
(1) CORK用量:单位:(个)软木环
用量(个)=(把手长度/17)+2 PS:CORK RING厚度=17 mm 增加2个为制程中的损耗
假设软木把手长为200 mm 求软木用量
则用量=(把手长度/17)+2=(200/17)+2=13.76约为14个
(2) 普通EVA用量单位:(块)
可裁支数=1080000/【(把手长度+ 10)*(外径+3)】 (取整数不作舍入)
用量(块)=1/ 可裁支数 (EVA每块有效面积为1080000㎡ 含损耗)
例如:假设把手长度=300 mm 外径=30 mm
可裁支数=1080000 /【(300+ 10)*(30+3)】=105支
则可用两(块)=1/ 可裁支数=1/105=0.00952块
常用计算公式
(3) P EVA用量:单位:(条)HP EVA标准长度=1650 mm
(i)可裁支数=1650/(把手长度+5 mm) (*加5 mm为损耗 可裁支数取整数)
(ii)单支用量(条)= 1 / 可裁支数
例如:把手长度=300 mm
则可裁支数=1650/(把手长度+5 mm)=1650/(300+5)=5支
则单支用量(条)= 1 / 可裁支数=1*5=0.2条
七:卷线用量:R=卷
(1) 一般8’以下美国竿主线为:0.003R/ pcs
(2) 船竿,欧洲竿,8’以上美国竿主线为:0.025R/pcs 引线:001R/ pcs
八:布袋用量计算公式:A=可裁条数 用量=码(Y)
常用布类宽度:条伦布=55” 绒布=36” 尼龙布=60” 澄芯绒=44” 棉布=56”
(1) 布带用量(Y)=1.1*(布袋总长*布袋摊开宽度)/(布匹宽度*914.4 mm)(1Y=914.4 mm)
例如:一绒布袋=1200 m 宽=200 mm 求用量
已知绒布=36”=914.4 mm 布袋摊开宽度=2*200=400 mm
则用量=1.1*(布袋总长*布袋摊开宽度)/(布匹宽度*914.4 mm)
=(1200*400)/(914.4*914.4)=0.631Y
(3) 包边布用量 = 包边布总长 / 27430
九:收缩胶用量计算公式:单位(条) (20MM为损耗)
(1) 可裁支数= 标准入料长度 /(单支所需长度+20 mm)(可裁支数取整数但不作四舍五入)
(2) 单支用量(条)= 1 / 可裁支数
(3) 采购用量(条)= 总支数 / 可裁支数 或 (总支数*单支用量)
例如:标准规格长=1600 mm 单支所需长度=500 mm 订单支数=200
则 可裁支数=1600 / (500+20)=3支
单支用量(条)= 1 / 3 = 0.3333
即:采购用量(条)= 200 / 3 = 67(条)或200*0.3333 = 67条
*注:以上条数均为标准入料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