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大洋洲各国(地区)进口总额
- 格式:pdf
- 大小:4.52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印刷行业现状及进出口分析一、现状印刷业是一个巨大的行业体系,同时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体系。
从中国古代的印刷术发明以来,印刷技术就一步步深入生产、生活,并一步步壮大、发展,形成一整个大的工业。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印刷行业营业收入有所下滑,2020年中国印刷行业营业收入为11976.67亿元,较2019年减少了1809.78亿元,同比减少13.13%。
其中,出版物印刷营业收入为1557.43亿元,包装装潢印刷营业收入为9503.31亿元,其他印刷品印刷营业收入为782.76亿元。
2020年,全国印刷复制(包括出版物印刷、包装装潢印刷、其他印刷品印刷、专项印刷、印刷物资供销和复制)利润总额为555亿元,同比2019年下降28.20%。
二、进出口情况2021年国内印刷产业进出口涉及全球五大洲230个国家/地区,其贸易额在全球各大洲的分布为,亚洲104.94亿美元、欧洲56.96亿美元、北美洲55.72亿美元、大洋洲8.64亿美元、拉丁美洲7.84亿美元、非洲6.78亿美元。
2021年国内印刷产业进出口贸易总值为240.52亿美元。
其中,印刷品进出口172.35亿美元、印刷装备进出口53.64亿美元,印刷器材进出口14.52亿美元。
印刷品及印刷装备、印刷器材三大类商品的进出口占国内印刷产业进出口贸易总值的比重分别为72%、22%和6%。
同期,国内印刷产业进出口贸易顺差为126.40亿美元。
2021年国内印刷品出口145.08亿美元。
其中,出版物印刷品出口19.42亿美元、包装印刷品出口71.57亿美元、商业印刷品出口54.09亿美元。
出版物印刷品、包装印刷品和商业印刷品出口占国内印刷品出口总金额的比重分别为14%、49%和37%。
2021年国内印刷品出口在全球各大区域市场的分布情况为,亚洲55.24亿美元(同比增长21.4%)、欧洲29.61亿美元(同比增长26.0%)、北美洲42.82亿美元(同比增长37.1%)、大洋洲7.86亿美元(同比增长32.5%)、拉丁美洲4.74亿美元(同比增长38.6%)、非洲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6.2%)。
中国陶瓷进出口数据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陶瓷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陶瓷生产和消费国,中国的陶瓷进出口数据对于了解全球陶瓷市场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在全球陶瓷贸易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陶瓷进出口数据的分析,探讨中国陶瓷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近年来中国陶瓷进出口总体趋势。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中国陶瓷进出口总额自2010年至2020年,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2010年,中国陶瓷进出口总额为166.3亿美元,而到2020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至376.7亿美元,增长了接近一倍。
这表明中国陶瓷行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其次,让我们详细了解中国陶瓷的出口情况。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中国陶瓷出口自2010年至2020年,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2010年,中国陶瓷出口额为126.4亿美元,而到2020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至298.5亿美元,增长了近一倍。
中国陶瓷的出口额占中国陶瓷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也逐渐增加,从2010年的76%增加至2020年的79.2%。
这表明中国陶瓷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进一步分析中国陶瓷出口的市场分布,我们可以看到主要的出口目的地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其中,亚洲是中国陶瓷的主要出口市场,占总出口额的近一半。
亚洲市场对中国陶瓷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
欧洲市场是中国陶瓷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主要需求来自德国、英国和意大利等国家。
北美洲市场需求主要来自美国。
同时,中国陶瓷还在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有一定的出口份额。
除了出口数据外,我们还需要关注中国陶瓷的进口情况。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中国陶瓷进口自2010年至2020年,呈现出波动增长的态势。
2010年,中国陶瓷进口额为39.9亿美元,而到2020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至78.2亿美元。
而进口额占中国陶瓷进出口总额比重逐渐下降,从2010年的24%下降至2020年的20.8%。
入世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是很有利的。
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低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增速较快,远远快于发达国家。
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的升级不断加快,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立小康社会,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动力。
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当前外贸发展的新特点(一)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一大亮点。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经济贸易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2002年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出口首次突破3000亿美元,在世界贸易大国中排名上升至第5位,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2003年1-7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4507.3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9%,其中出口达到2284.0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4%,进口2223.2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特别是单月出口增长速度和规模都远远大于2002年。
(二)2002年至2003年1-7月受关税下调和世界市场燃料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我国进口持续大幅增加,但对经济冲击不仅小于预期,而且对推动经济发展起了较大的作用。
从总体来看,入世促进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一直是我国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提升经济结构、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一种主要方式。
2002年加工贸易进口1799.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1%,占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已达到50%。
占全部进口增量的54.6%。
2003年1-7月加工贸易进口854.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2%。
占进口增量的23%。
加工贸易设备进口114.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9%。
先进技术和短缺原材料占进口比重进一步上升。
由于入世后我国完善和调整了吸引外资的政策,利用外资的结构进一步优化;我国进口管理制度和公平贸易体系进一步完善并发挥了积极作用,进口增长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有所加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历史成就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60年华诞,这是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
在这风雨兼程的60多年历程里,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化国家,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励精图治,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如今中国在全球的政治地位举足轻重,经济位居第三大经济体,文化更是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总的来说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探索中发展壮大;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取得全面进步。
具体来说主要有:新农村建设、工业化信息化、交通运输、水利建设、资源能源开发利用、城乡建设、金融事业、对外开放、民族团结、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教育科技事业、文化建设、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国防和军队建设、统一大业、全方位外交、党政建设。
作为一名平凡的在校大学生,我对中国成就的理解与了解都是片面与不足的,有不少的成就是我们作为平民百姓所关注不到或者了解不到的。
所以,我以个人理解谈谈这些成就以及对社会,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和感受。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地区到中西部地区,从贸易到投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以下是我国在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就。
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里,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物质生产匮乏,经济建设资金短缺,与世界经济交往的范围狭窄。
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混乱时期,中国进入了“闭关锁国”状态,国民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虽然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美、中日建交,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也得到了恢复,新中国与世界的文化、经济交流有所发展,但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仍未开始。
(1)工业制品进出口分析
据CIEDATA进出口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我国二、工业制品累计进出口金额为3355552627千美元,同比下降3.6%。
累计进口金额为1216846283千美元,同比下降8.4%。
累计出口金额为2138706344千美元,同比下降0.2%。
工业制品累计贸易差额为921860061千美元,同比增长12.4%。
二、行业进出口统计
1、产品进口分析
出口实现增长的行业有147个,比去年同期下降77个,增长超过30%
3、大宗产品进出口分析
三、中国地区进出口统计
1、各省进出口分析
根据CIEDATA贸易大数据系统对全国31个省市的进出口监测,2019年
1、排名前十国家(地区)进出口分析
根据CIEDATA贸易大数据系统对全球239个国家与地区的进出口监测,。
我国出口产品现状分析1.1 出口额和贸易差额绝对量自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后到2011年,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一直呈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22024.4亿元,到2008年首次突破100000亿元(当年是100394.9亿元),再到2011年的123240.6亿元,这期间出口额也形成了快速的增长。
但是2006年和2009年,中国的出口产品贸易较前一年出现了下降,2009年,产品出口可能是由于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金额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
贸易差额也是呈现增长趋势,但是从2009年开始就出现负增长。
2010年和2011年,出口额较上一年都是增长的,但是贸易差额却出现了下降,这表明我国进出口条件受到限制,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下降,贸易对象国对我国产品出口实施了壁垒限制,阻碍了贸易额的净增长。
1.2 中国产品出口额增长率2001到2011年,中国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较大,全国的货物贸易出口额增长率基本都在20%以上。
从每个年份单独的增长率来看,除2006和2009年的负增长,2001年、2008年和2011年增长低于20%,其余年份都超过了20%。
自2001年以来2008年和2009年的总体出口增长有所减缓,2008年仅为7.43%,而2009年出现了负增长。
虽然2010年有所改变,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在2011年却又增长缓慢。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发展形势仍然很严峻。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部分计算得出。
1.3 中国产品出口在世界各大洲的分布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和计算得出。
从2009年和2010年的数据看,亚洲一直是中国主要的产品出口市场,约占出口总额的50%左右;欧洲是第二大市场,约占出口总额的22%左右;北美洲是第三大市场,约占市场份额的20%左右,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大都是技术质量标准先进的国家。
1.4 中国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国表3 中国产品出口主要的贸易伙伴国从表3可以看出,首先,中国产品出口的集中程度较高。
近十年中国对外投资变化分析自1978年改革开放,此三十年来我国对外投资经历了由小到大,从无到有的艰难发展过程。
然而,我国对外投资取得的成就在于近十年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近十年中国对外投资存量及流量数据的分析以及对相关产业的投资比例变化进行探讨,进而对我国近十年投资变化进行研究。
关键词:对外投资;存量及流量数据;投资产业;变化0前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并没有太长历史,新中国建国以来与外界联系并不紧密,只有到1978年以后,中国的对外投资冰真正意义上开始。
其中,对外投资理论出现大多是以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投资为背景研究的,包括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巴克莱和卡森的内部化理论,以及円本著名经济学家小岛清对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研宄。
2001年,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在中国GDP规模不断扩大和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了“走出去”战略,鼓励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中国入世更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条件。
在加入WT0后,中国对外投资持续、稳定增长。
一方面加入WT0 为中国企业迈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经济秩序接轨创造了高效、透明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壮大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中国企业开始逐步将“边际”产业对外转移,将“上游”产业引入国内,进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
然而,长时间的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中国的对外投资并非一帆风顺。
我国对外投资起步较晚。
1998年,我国政府正式提出“走出去” 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
2000年10刀,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最终明确了“走出去”战略的实施[1]。
由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使得我国对外投资在2003年前相对有些放缓,所以我们分析时从2003年开始:(图1)年份以上是对各大洲的投资存景对比分析,下面对流景数据分析 (图2):600500400300200100图2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图18001600140()1200100080()60040()200北美洲2003 2004 2005 20062007 200820091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年份1.中国对外投资概况1.1投资数额从图1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对外投资中亚洲占据主要地位。
我国出口产品现状分析1.1 出口额和贸易差额绝对量自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后到2011年,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一直呈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22024.4亿元,到2008年首次突破100000亿元(当年是100394.9亿元),再到2011年的123240.6亿元,这期间出口额也形成了快速的增长。
但是2006年和2009年,中国的出口产品贸易较前一年出现了下降,2009年,产品出口可能是由于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金额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
贸易差额也是呈现增长趋势,但是从2009年开始就出现负增长。
2010年和2011年,出口额较上一年都是增长的,但是贸易差额却出现了下降,这表明我国进出口条件受到限制,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下降,贸易对象国对我国产品出口实施了壁垒限制,阻碍了贸易额的净增长。
1.2 中国产品出口额增长率2001到2011年,中国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较大,全国的货物贸易出口额增长率基本都在20%以上。
从每个年份单独的增长率来看,除2006和2009年的负增长,2001年、2008年和2011年增长低于20%,其余年份都超过了20%。
自2001年以来2008年和2009年的总体出口增长有所减缓,2008年仅为7.43%,而2009年出现了负增长。
虽然2010年有所改变,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在2011年却又增长缓慢。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发展形势仍然很严峻。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部分计算得出。
1.3 中国产品出口在世界各大洲的分布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和计算得出。
从2009年和2010年的数据看,亚洲一直是中国主要的产品出口市场,约占出口总额的50%左右;欧洲是第二大市场,约占出口总额的22%左右;北美洲是第三大市场,约占市场份额的20%左右,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大都是技术质量标准先进的国家。
1.4 中国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国表3 中国产品出口主要的贸易伙伴国从表3可以看出,首先,中国产品出口的集中程度较高。
中国的国际服务贸易分析(种类、地区、所有制构成等)摘要:本文以我国国际服务贸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种类、地区和所有制构成的分析,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探讨,并从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种类;地区;所有制构成;建议一、引言服务贸易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和问题,对于我们改善服务贸易结构、提高服务贸易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种类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种类主要包括商务、旅游、运输、金融、电信、建筑、工程、中介、咨询、知识产权、文化和体育等领域。
其中,金融和电信服务属于高附加值行业,而文化和体育服务属于新兴行业。
根据WTO统计,我国服务出口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金融、电信和商务服务等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服务出口的种类以较为传统的服务领域为主,新兴的服务行业还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
三、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地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主要的地区包括亚欧大陆、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数据显示,我国对北美洲和欧洲的服务出口较为集中,占我国服务出口总额的近60%。
同时,我国对非洲和南美洲的服务出口也呈现较快的增长势头。
因此,我国应当加强对上述地区的服务贸易投资和合作,并进一步开拓新兴市场。
四、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所有制构成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所有制构成主要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
数据表明,我国国家和外商投资企业占我国服务出口总量的比重较大,而具有民营企业特征的小微企业在服务贸易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因此,我国应当在加强传统国营和外商投资企业的优势发挥的同时,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参与服务贸易,提高其参与度和份额。
五、建议1.加强服务贸易的国际合作和投资,积极拓展新兴市场。
2.提高服务贸易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
二、中国和平崛起对亚太地区格局演变的影响,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地缘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为对 “地理是战略的核心”“地 一个国家而言永恒不变的就是它所处的地理环境。
正如美国学者罗伯特·帕斯特所言:理上的客观事实是最强大的因素。
一国可以更换其领导人或政治制度或经济政策,但无法 改变自己的地理位置。
因此地理或者地缘政治长期以来一直是研究外交政策或世界政治的 出发点。
” [21] 中国作为亚太地区地缘大国,亚太的地缘环境和国际格局的演变影响着中国 的发展。
同时,随着冷战后世界经济中心向亚太地区的偏移,亚太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重 大的变化,中国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加强,在政治、军事、安全、经济、文化各层面都会对 亚太格局演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冷战后亚太地区格局的演变及其特点“亚太”是一个动态性的概念,它的地域范围随时势变化而变动,且呈现持续扩张的 态势。
传统的亚太概念与远东、东亚可以代指,指的是太平洋沿岸的亚洲,主要包括中、 日、韩、朝及东南亚等西太平洋沿岸的亚洲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冷战后,因 为区域经济整合加快、加深及政治和安全辐射面增大,联系面拓宽,其地域范围已扩及俄 罗斯的远东部分,南亚和大洋洲。
[22] 现在的“亚太”概念由于已经融入了相当程度的地缘 政治和地缘经济概念,所以不单纯是一个地理名词。
各类国家,尤其是大国为谋求其国家 利益,往往在亚太概念上作有利于自己的解释。
所谓的亚太格局是指亚太国际舞台上主要 国际关系主体力量对比,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相互作用的表现形态。
亚太格 局的演变与亚太地域范围的变动有着不可解脱的密切关系,随着亚太范围的不断拓展,亚 太政治格局变迁的内容更丰富、更复杂。
冷战后亚太地区发生质的变化,以苏联解体为起 点,亚太地区政治结构重新分化组合。
全球化、区域化的新进展导致亚太各国政治、经济、 安全联系普遍加强。
政治家、战略家和地缘政治家开始把南亚、中亚纳入亚太范围,使亚 太的地域范围再一次扩大,亚太的地区格局发生演变,进入了多极化时代。
【名师专项点拨-数资】资料分析3(讲义)比重问题一、现期比重(一)求比重2016年,全国城市公园数量排名前五的省份依次是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和云南,公园数量分别为3512个、1171个、942个、828个和683个。
其中,广东省的公园面积达到65318公顷,占全国公园面积的比重超过17%。
【例1】(2018国家)2016年,杭州公园数量约占浙江省公园总数的:A.19%B.15%C.27%D.23%2015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45741亿元,比上年下降7.0%。
其中,出口141255亿元,下降1.8%;进口104485亿元,下降13.2%。
货物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36770亿元,比上年增加13244亿元。
【例2】(2017河南)2015年,原油进口金额占全年进口总额的比重为:A.7.5%B.8.0%C.8.8%D.9.3%2015年上半年全国水产品产量2700.09万吨,同比增长3.20%,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2114.38万吨,同比增长4.13%。
2015年上半年全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383.08万吨,同比下降7.48%,进出口总额137.28亿美元,同比下降4.67%。
其中,出口量189.28万吨,出口额95.8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2%和-2.39%。
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中,对美国、欧盟、东盟、日本、中国香港、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出口额分别增长-2.49%、-5.04%、31.26%、-1.37%、-18.94%、-11.67%和4.43%。
【例3】(2017北京)根据上述资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2015年上半年出口的水产品占全国水产品产量的一成多2013年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例4】(2017河南)关于2013年全国工业企业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占全国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比重不足2%【例5】(2017国家)2008~2014年间,文物机构参观者中未成年人占比超过三成的年份有几个?A.1B.2C.3D.42017年1~2月,全国完工出口船90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7%;承接出口船订单19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