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 上册 第8课 西欧庄园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57.00 KB
- 文档页数:7
第8课“西欧庄园”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二、教材解析本课主题为“西欧庄园”,下设两个子目:“庄园的领主与佃户”和“庄园法庭”,分别从经济和司法角度阐释了西欧庄园制度。
这节课位于世界历史第一册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与本单元前一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后两课“中世纪的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全方位呈现了欧洲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领域的特点,共同构成了欧洲封建社会的风貌。
与原有教材相比,“西欧庄园”是全新内容的一课,西欧庄园作为独立的自给自足单位,承担经济、司法、宗教、政治等方面职能,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也是客观全面了解欧洲封建社会必须要翻开的篇章。
三、学情分析从学生知识方面看,通过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学习,对欧洲封建社会形成、发展以及封君封臣政治特点有了初步认识,为实现“封建时代欧洲”单元主题构建打下知识基础;从经验基础看,经历两年历史学科学习,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方面积累了初步的经验,基本能够从史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初步具备了论从史出的学习能力;从认知水平看,受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影响,学生对“庄园”“西欧庄园”很多认知是片面的、零碎的甚至错误的,需要纠正完善。
如何通过生动的史实与生活化叙述将“领主与佃户”“庄园法庭”这样抽象的概念由浅入深让学生了解掌握,需要教师精研教材实施教学,利用切适的史料引领学生探究学习,形成“庄园是欧洲封建社会的基础”知识构建与思维提升。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庄园的领主与佃农、庄园法庭等重要史实,了解西欧庄园生活,初步理解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提高对历史问题的阐释能力。
过程与方法:师生共同探讨庄园领主与佃户的生产生活状况,结合教材内容及提供史料,正确理解庄园法庭的运行特点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庄园是欧洲封建社会的基础,它的出现、发展、消亡是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符合欧洲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第8课西欧庄园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中世纪的概念;庄园;庄园土地分类;庄园法庭等基本概念,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知道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庄园法庭相关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西欧庄园里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以及庄园的管理,分析西欧庄园的特点。
通过本课学习分析,庄园法庭的作用、实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庄园形成;领主和佃户的关系;难点:西欧庄园的特点,庄园法庭,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西欧中世纪图片“中世纪”,指西欧封建社会历史阶段。
封建时代的欧洲乡村是如何管理的呢?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如何呢?本课讲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1、时间: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
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庄园里。
2、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哪些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领主:封建社会中受封领地或采邑的封建主。
领主在自己的领地内是最高统治者,享有行政司法权力及其他特权,大领主除设置官吏、法庭、监狱外,还设关卡、收赋税、铸货币。
领主对农奴或农民实行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
领主是国主或上级领主的附庸,要履行服兵役、纳贡赋及其他义务。
欧洲中世纪占有领地的僧侣贵族、农奴主、庄园主也称为封建领主。
这三大领主占有大部分土地、牲畜和其他生产资料,并在很大程度上占有农奴的人身。
佃户:通常是指封建地主制经济下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
在中国,不同时期又有田客、佃客、地客、庄户、佃户等称谓。
西欧封建领主制经济下承租份地的农民也称佃农。
(2)在庄园里土地分类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
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8课西欧庄园》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西欧庄园作为中古社会的重要经济单位,是学生理解中古欧洲社会结构的基础。
本课将围绕庄园的日常生活、庄园制度以及庄园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展开,内容丰富且具有一定复杂性。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庄园制度及其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中古欧洲社会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中古欧洲社会的整体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庄园制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庄园的日常生活、庄园制度以及庄园与周围环境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生活的理解与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庄园的日常生活、庄园制度以及庄园与周围环境的关系;2.难点:庄园制度的内在逻辑以及对中古欧洲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情境;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庄园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庄园制度;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2.相关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3.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4.分组讨论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展示中古欧洲庄园的景象,引发学生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中古欧洲的庄园生活是怎样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2.呈现(10分钟)介绍庄园的日常生活、庄园制度以及庄园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庄园制度的内在逻辑。
3.操练(10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庄园案例,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在此环节中,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所学内容。
第8课西欧庄园教学设计一、教材位置: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二、计划学时:1学时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庄园的领主与佃户,庄园土地分类和庄园法庭的概况等基本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知道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庄园法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明白劳动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理解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庄园土地的使用,庄园居民构成及其关系难点:西欧庄园的特点,庄园法庭五、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述法,小组教学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西欧中世纪图片476年,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欧洲人称之为“中世纪”,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盛行一时。
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它是如何流行开来的呢?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如何呢?本课讲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学生自主预习,梳理知识1.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__庄园__。
2.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__自给自足__的__经济和政治__单位。
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__自由的农民__和__缺少自由的农奴__。
3.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__直领地__”,剩下的耕地是__佃户__的“份地”。
4.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__共用地__”,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5.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6.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设有__庄园法庭__。
7.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开庭的时间、地点__不固定__。
8.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__庄园公共秩序__的作用。
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9.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
10.法庭审判依据__习惯法或村法__。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西欧庄园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西欧庄园》主要介绍了中世纪西欧庄园制度的发展、庄园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史料,生动地展现了庄园制度的繁荣和衰落。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中古欧洲社会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把握欧洲历史的发展脉络。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中古欧洲社会有初步的了解。
但庄园制度较为复杂,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内容,学生可能难以全面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庄园制度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影响;掌握庄园经济的基本形态;了解庄园社会的等级制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庄园制度在欧洲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庄园制度下农民的生活状况,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辩证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庄园制度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影响。
2.难点:庄园经济的基本形态;庄园社会的等级制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史料、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庄园制度。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历史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图片、史料等教学资源。
2.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对庄园制度有一个初步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史料,引导学生对庄园制度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5分钟)介绍庄园制度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影响。
通过PPT展示史料,让学生了解庄园经济的基本形态,如农业生产、手工业、贸易等。
同时,分析庄园社会的等级制度,如封建主与佃户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史料,总结庄园制度的特点。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
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图片展示:《庄园图解示意图》
2.“典型的庄园”包括着一个农村和周围的田地。
但是普通的庄园,并不如此整齐。
较大的庄园往往包括着几个农村,小的庄园有的只占着一个农村的一部分。
庄园的土地是封建领主所有,而直接生产者的农民通过各种地和形态,从封建领主的手中取得占用一部分土地的权利,进行个体生产。
3.在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哪些人?在庄园里土地是如何划分的?
提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4.材料展示:
材料一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激趣导入,入
的话题。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8课西欧庄园》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8课西欧庄园》课,主要介绍了中世纪西欧庄园制度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以及庄园社会的各个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庄园制度的来龙去脉,认识庄园制度对西欧社会产生的影响,从而加深对中世纪西欧社会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世纪西欧社会有一定的了解。
但庄园制度作为中世纪西欧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尚未完全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引导、启发、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庄园制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庄园制度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以及庄园社会的各个方面,认识庄园制度对西欧社会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世纪西欧社会的认识,感悟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庄园制度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以及庄园社会的各个方面。
2.难点:庄园制度对西欧社会产生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庄园制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庄园制度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庄园社会的各个方面,如庄园主的地位、庄园劳动者的生活等。
4.分析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庄园制度对西欧社会产生的影响,如封建制度的巩固、农业生产的提高等。
5.知识拓展:介绍庄园制度在不同地区的特点,以及庄园制度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庄园制度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8课西欧庄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8课《西欧庄园》主要介绍了中世纪西欧庄园制度的产生、发展和特点。
本课内容涉及庄园的起源、庄园的构成、庄园生活、庄园制度以及庄园与封建等级制度的关系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世纪西欧庄园制度的历史背景、基本特征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中世纪西欧庄园制度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知识点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对庄园制度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庄园生活等方面产生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具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庄园制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庄园的起源、构成、生活以及庄园制度,掌握庄园与封建等级制度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分析庄园制度的特点及其对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物的认知能力,增强学生对中世纪西欧庄园制度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庄园的起源、构成、生活以及庄园制度。
2.难点:庄园制度的特点及其对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世纪西欧庄园的生活。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庄园实例,分析庄园制度的特点。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庄园制度对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庄园制度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世纪西欧的风景画,引导学生进入庄园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认为这幅画描绘的是哪个时期的生活场景?”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引入本课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庄园的起源、构成、生活以及庄园制度的相关内容。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8课西欧庄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8课《西欧庄园》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西欧庄园制度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以及庄园生活的各个方面。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西欧庄园制度的基本情况,掌握庄园生活的特点,以及庄园制度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社会制度有一定的了解。
但庄园制度作为中古欧洲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庄园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庄园制度对中古欧洲社会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欧庄园制度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以及庄园生活的各个方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掌握庄园制度的基本情况,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庄园制度对西欧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欧庄园制度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以及庄园生活的各个方面。
2.教学难点:庄园制度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幅中古欧洲的庄园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庄园制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西欧庄园制度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以及庄园生活的各个方面。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共同探讨庄园制度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讲解,重点阐述庄园制度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5.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有关庄园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庄园制度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庄园生活的认识。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学生对西欧庄园制度的了解。
7.课后作业学生课后撰写一篇关于西欧庄园制度的研究报告,提高学生的 research 能力。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8课《西欧庄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西欧庄园》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西欧庄园制度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庄园的日常生活以及庄园制度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西欧庄园制度的基本情况,以及这一制度对西欧社会的历史发展所起的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封建社会的认识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庄园制度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庄园制度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欧庄园制度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庄园的日常生活以及庄园制度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庄园制度在西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欧庄园制度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庄园的日常生活以及庄园制度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2.难点:庄园制度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西欧庄园的生活。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资料,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西欧庄园制度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西欧庄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庄园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西欧庄园制度的历史背景和形成过程,为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奠定基础。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庄园的日常生活。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8课西欧庄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中世纪的概念;庄园;庄园土地分类;庄园法庭等基本概念,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知道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庄园法庭相关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西欧庄园里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以及庄园的管理,分析西欧庄园的特点。
通过本课学习分析,庄园法庭的作用、实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庄园形成;领主和佃户的关系;
难点:西欧庄园的特点,庄园法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西欧中世纪图片
“中世纪”,指西欧封建社会历史阶段。
封建时代的欧洲乡村是如何管理的呢?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如何呢?本课讲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时间: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
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庄园里。
2、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哪些
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领主:封建社会中受封领地或采邑的封建主。
领主在自己的领地内是最高统治者,享有行政司法权力及其他特权,大领主除设置官吏、法庭、监狱外,还设关卡、收赋税、铸货币。
领主对农奴或农民实行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
领主是国主或上级领主的附庸,要履行服兵役、纳贡赋及其他义务。
欧洲中世纪占有领地的僧侣贵族、农奴主、庄园主也称为封建领主。
这三大领主占有大部分土地、牲畜和其他生产资料,并在很大程度上占有农奴的人身。
佃户:通常是指封建地主制经济下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
在中国,不同时期又有田客、佃客、地客、庄户、佃户等称谓。
西欧封建领主制经济下承租份地的农民也称佃农。
(2)在庄园里土地分类
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
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佃户每周要在领主土地上劳动3天,剩下时间才属于自己。
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3)、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佃户有义务为领主劳动,领主也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
二、庄园法庭
1、成员:领主或他的管家
2、处罚哪些行为: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到庄园以外磨面粉、侵犯全体村民权益的行为等。
3、处罚方式:罚金。
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
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没有经过领主允许而无故缺席,也会被罚款。
4、法律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5、作用: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规则的行为也可以通
过庄园法庭审理。
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也有利于维护佃户的权益,同时庄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6、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开庭的时间、地点不固定。
一般是每隔一段时期为了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
有时候在领主宅地的厅堂,有时候在教堂,有时候在庄园的大树下。
(三)、本课小结:
庄园是欧洲中世纪经济的基础。
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开始计算,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
庄园内部的关系是领主压迫、剥削依附农民或农奴的关系。
这一时期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庄园法庭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也有利于维护佃户的权益,同时庄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四)、课堂练习:
1、庄园遍布欧洲各地时间大约在()
A.9世纪
B.10世纪
C. 8世纪
D.11世纪
2、西欧庄园的佃户主要包括()
A.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B.无地的农民
C.缺少自由的农奴
D.流浪过来的人
3、下列关于西欧庄园领主与佃户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佃户每周一般要为领主劳动3天
B.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
C.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D.佃户主要以实物地租的形式为领主服务
4、下列关于西欧庄园法庭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有()
①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②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
③惩罚违法行为的主要手段是罚金
④法庭只维护领主的利益,对佃户而言,没任何好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五)、板书设计:
第 9课西欧庄园
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时间:
2、庄园里成员
3、庄园里土地分类
4、领主与佃户之间
二、庄园法庭
1、成员组成
2、处罚哪些行为
3、处罚方式
4、处罚依据
5、庄园法庭的作用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