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热液钨锡矿床
- 格式:ppt
- 大小:5.31 MB
- 文档页数:75
湖南省茶陵县婆婆仙矿区钨锡矿成矿特征湖南省茶陵县婆婆仙矿区位于湖南南部,是一个以钨锡矿为主要开采资源的地区。
该区域的钨锡矿具有特殊的成矿特征,下面来介绍一下。
首先是矿床类型。
婆婆仙矿区主要矿床类型是花岗岩热液脉和似砂岩、碳酸盐岩型白钨矿、硅化带状钨锡矿等多种类型。
其中,以花岗岩热液脉型钨锡矿为主要开采对象,该类型的矿床在区域范围内十分普遍。
其次是成矿热液作用。
钨锡矿矿床一般形成于岩体构造、岩浆侵入和变质作用过程中,因为相对于其他元素,钨和锡在矿床中更容易被高温热液运移和集聚起来。
在婆婆仙矿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同时存在着多期次的岩浆侵入和变质作用,这些都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再者是成矿物质来源。
钨锡矿区中成矿元素的来源主要是来自于深部地质作用,如岩浆活动或地幔热液的输送。
在婆婆仙矿区中,基底岩为古生代多富含深成岩石的岛弧带沉积层,且普遍有中—匀粒花岗岩的侵入和变质作用,因此该区成矿物质来源比较丰富。
最后是成矿流体性质。
矿床形成需要适宜的成矿流体,而成矿流体自然来源则十分复杂。
婆婆仙矿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中、上地壳的热液和岩浆热液。
由于成矿过程伴随着高温、高压、高密度等流体物理性质的变化,使流体的物质成分、离子种类、溶解度和流态都发生了变化,促使有价金属元素渐渐被集聚在矿体中。
总之,婆婆仙矿区钨锡矿的成矿特征可以概括为矿床类型丰富、成矿热液作用强烈、成矿物质来源丰富、成矿流体性质复杂。
这些特征均对该区域钨锡矿床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让婆婆仙矿区成为了一个十分有机会开采到钨锡矿的宝贵地域。
在婆婆仙矿区开采钨锡矿的过程中,数据分析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下面列出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首先是婆婆仙矿区的资源储量。
根据2019年发布的湖南省耗费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婆婆仙矿区的钨锡矿储量分别为1.6万吨和1.5万吨。
这表明婆婆仙矿区的钨锡矿资源储量较为丰富,对于未来的采掘和开发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其次是矿石品位。
栗木花岗岩型钨锡矿床云英岩化特征栗木花岗岩型钨锡矿床属于岩浆侵入体周围的热液型矿床,以云英岩为主要的矿化岩,矿化类型包括石英脉、石英脉型脉状矿化和蚀变带型矿化。
云英岩化是本矿床的典型特征之一。
1、岩石特征栗木花岗岩型钨锡矿床位于莱州地区北部,主要由二长花岗岩为主,还有部分正长花岗岩和辉绿岩构成。
这些岩石不均一地侵入到地层中,形成不规则的侵入体。
早期的二长花岗岩以灰白色为主,晚期的正长花岗岩以红色和黑色为主。
2、矿化岩特征云英岩是栗木花岗岩型钨锡矿床的主要矿化岩。
矿化岩主要分为蚀变带型矿化、石英脉型脉状矿化和石英脉。
其中,云英岩的蚀变带型矿化是栗木花岗岩型钨矿床的一大特征,包括蚀变矿物有钨酸盐、锡酸盐、尖晶石、磁铁矿等。
石英脉型脉状矿化是由石英脉状体组成的,其中含有钨酸盐和锡酸盐等矿物。
石英脉由于分布范围较小,因此储量不如蚀变带型和石英脉型脉状矿化。
3、云英岩的特点云英岩是一种完整的变质岩,主要由石英、硅卡岩和云母组成。
云英岩在矿化作用下,被蚀变形成岩石中或伴生石英脉状体与底部栗木花岗岩接触处交界带的岩石,富含钨、锡等有价金属。
云英岩具有极强的层理性和断裂性,典型的矿化结构是冲断盖层状矿化和折层状矿化。
云英岩的矿化结构和矿化类型,与破碎带的活动和其发育的力学条件密切相关。
4、云英岩化的成因云英岩化是栗木花岗岩型钨锡矿床的重要特征之一,它的形成是由自深部热液流体不断向地表移动,与深部岩浆热液发生反应,增加流体成分,进一步加强了热液的化学活性,提高了热液流体的金属质量和含量,形成云英岩矿化。
总之,栗木花岗岩型钨锡矿床云英岩化特征是该矿床的典型特征之一。
云英岩经过蚀变成为了具有矿化作用的岩石,其内含有大量的钨、锡等有价金属。
云英岩的形成是由于地下自然条件的复杂作用,通过岩浆热液的流体反应而形成。
对于栗木花岗岩型钨锡矿床的云英岩化特征,我们可以通过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根据矿产资源勘探调查数据,栗木花岗岩型钨锡矿床云英岩化带的矿化分布范围广泛,主要分布在深度300到800米之间,矿化体厚度在20至50米之间,平均含钨量在0.1%到0.2%之间,含锡量约为0.015%至0.035%。
Ê
Ê中温热液充填-交代型Pb、Zn、Au矿床(桃林PbZn)Ê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Hg、Sb、As矿床等(万山Hg)
Ê碳酸盐岩、砂岩中的脉状水晶矿床
Ⅲ. 火山热液矿床
陆相火山热液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
陆相次火山热液矿床——斑岩型及玢岩型? 海相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块状硫化物
宾厄姆矿化分带
矿床特征-③低品位大吨位
Bingham open pit
围岩蚀变研究最成功应用之一
2.57.512.5
2.5
55200102030
40
50
60中条期加里东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喜山期
燕山、喜山、海西
世界斑岩型铜矿床时空分布
(Silltoe2010 )
土屋
延东乌努格吐山多宝山
铜厂
富家坞
玉龙
马拉松多驱龙冲江铜矿峪
中国斑岩铜矿
俯冲带是最有利的构造环境。
智利–
秘鲁和西南太平洋岛弧带
③碰撞造山带。
南岭地区几个与锡( 钨) 矿化有关的岩体的岩浆演化摘要: 南岭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钨、锡成矿区, 钨、锡矿化与该区燕山期侵位的花岗岩关系密切。
在对南岭花岗岩的研究中发现,高的εNd、低的T2DM标志着有较多地幔物质的混入。
在受地幔物质影响较大的杭州- 诸广山- 花山(HZH)带内出现较多的锡矿化;在地幔物质影响较小的地区锡矿化则相对较少。
在总结前人关于南岭地区姑婆山、骑田岭、千里山和大吉山4个岩体的同位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资料的基础上, 对4个岩体源岩中地幔物质的相对含量、岩浆演化过程、出溶流体的性质等进行了比较。
结合4个岩体矿化类型的差异, 认为地幔物质除可能为锡矿化的物质来源外, 地幔物质混入量的差异还可能通过影响与矿化有关的花岗岩岩浆演化的过程而决定钨、锡矿化的差异。
关键词: 南岭花岗岩; 锡矿床; 钨矿床; 地幔组分; 岩浆演化; 分配系数南岭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钨、锡矿产基地, 亦是著名的花岗岩分布区。
传统观点认为钨、锡矿化与燕山期壳源( S) 型花岗岩的关系最为密切。
近年来, 许多学者利用Sm、Nd同位素对南岭花岗岩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圈定了几个高εNd、低T2DM的带[1- 6]。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杭州- 诸广山- 花山(HZH) 带[3- 4], 该带处在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的交界处, 构造相对薄弱,有利于地幔物质上侵, 是一个锡矿的集中分布区[7]。
在此基础上, 许多学者[8- 13]对分布于该带上的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及年代学进行了重新审视, 证明骑田岭和姑婆山岩体是壳幔混合作用的产物, 而非简单的壳源产物, 地幔物质在成岩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南岭中段锡多金属矿床主要分布在构造薄弱的古地块结合带、隆起区与凹陷区结合部位及深大断裂带附近[14]。
锡多金属矿化的这种分布规律, 反映了地幔物质对锡矿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钨矿化则集中分布在隆起区, 与壳源花岗岩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这一规律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 但是对于地幔物质在钨、锡矿化中所起的作用, 岩浆演化过程、岩浆出溶流体的性质与钨、锡矿化差异的关系等深层次的问题有待深入探讨。
湘南不同类型内生钨锡矿床锡石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内生钨锡矿床是指由于地质作用形成在岩浆侵入体或热液脉中的钨锡矿床,具有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经济价值。
湘南地区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钨锡矿产区之一,其中锡石是内生钨锡矿床中的一种重要矿石,本文将探讨湘南不同类型内生钨锡矿床锡石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
一、湘南内生钨锡矿床锡石的地质特征湘南内生钨锡矿床主要分布在岭南地壳板块上,以西濒南岭、东抵浙闽江南以及北接武陵地区为其主要区域。
根据成因类型,湘南内生钨锡矿床可以分为伟晶岩肢状脉状型(如永定、宁远、苏仙等地区)、花岗岩内的脉状型(如醴陵、岳阳等地区)、蚀变矽卡岩型(如益阳、郴州等地区)和伪玄武岩型(如常宁、冷水江等地区)等多种类型。
锡石是内生钨锡矿床中一种常见的矿石,属于锡的氧化物矿物。
在湘南内生钨锡矿床中,锡石主要分布在石英脉、石英脉的石英脉以及伟晶岩中的肢状脉脉石、肢状脉石英石中,也有分布在蚀变矽卡岩和花岗岩矿体中。
1.伟晶岩肢状脉状型伟晶岩肢状脉状型是湘南内生钨锡矿床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此类型矿体中锡石常呈银灰色圆球状,晶粒细小,微观上呈球沟状云母包裹现象。
研究表明,伟晶岩肢状脉状型矿体中锡石的SnO2含量一般较高,多数在60%-70%之间,同时含有较高的Fe2O3和MnO2,Al2O3和TiO2等次量元素含量较低。
2.花岗岩内的脉状型3.蚀变矽卡岩型4.伪玄武岩型从各类型矿体中锡石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无论是伟晶岩肢状脉状型、花岗岩内的脉状型、蚀变矽卡岩型还是伪玄武岩型矿体中的锡石,均富含SnO2元素,而且SnO2含量对矿石的品位是有决定性作用的。
2.与锡石的颜色和形状有关的元素如Cu、Ag、Bi、W等,其含量在不同类型矿体中差别较大,而且其含量和品位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
3.除了SnO2之外,锡石中含有的Fe2O3、MnO2、Al2O3、TiO2等次量元素在不同类型矿体中的含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元素对矿石的加工利用具有一定的影响。
湘南不同类型内生钨锡矿床锡石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1. 引言1.1 研究背景湘南地处中国南方,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其中的内生钨锡矿床蕴藏着丰富的锡石资源。
锡石作为内生钨锡矿床的主要矿物之一,其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对于矿床形成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锡石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湘南地区不同类型内生钨锡矿床中的各种矿石及其成因机制。
通过分析锡石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常见杂质,可以揭示出影响锡石化学成分变化的因素,进而揭示其变化规律。
对湘南不同类型内生钨锡矿床锡石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完善矿床地质理论,提高矿床勘探开发效率,推动地质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研究背景】中关于【研究意义】的内容将在之后的部分进行详细阐述。
1.2 研究意义湘南地区是中国主要的钨锡矿产地之一,其内生钨锡矿床资源丰富,其中的锡石是其中重要的矿物之一。
对湘南地区不同类型内生钨锡矿床锡石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质作用过程中锡石的成分变化规律,探索内生矿床成矿机制,为矿床找矿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湘南不同类型内生钨锡矿床锡石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可以探讨锡石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的演化规律,揭示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矿过程的特征,有利于优化勘探找矿工作,提高矿床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深入研究锡石的主要化学成分、常见的杂质以及影响其化学成分变化的因素,有助于理解矿石的选矿性能和工艺条件,提高选矿技术水平,推动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研究湘南地区不同类型内生钨锡矿床锡石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对推动地质矿产学科的发展和服务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深远意义。
2. 正文2.1 湘南不同类型内生钨锡矿床锡石化学成分变化规律介绍湘南地区是中国著名的钨锡矿产集中区之一,其内生钨锡矿床中的锡石化学成分变化规律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湘南地区内生钨锡矿床主要分布在岳阳、株洲、衡阳等地,包括石英脉型、似砂岩型、蚀变岩型等不同类型。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湖南省杨梅冲锡钨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周 淼,唐小龙,曾小飞摘要:结合杨梅冲锡钨多金属矿矿区地质工作成果,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区内的控矿条件及矿化规律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①矿体为石英脉型矿体,主要赋存于NW向、NE向石英脉带内,矿体呈脉状、透镜状等不规则形态产出,倾向上呈叠层状;②矿体主要赋存于板岩裂隙中,矿石中的主要有用金属矿物为黑钨矿、黝锡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毒砂等;③围岩蚀变以云英岩化、硅化和绢云母化为主,成矿期次分为气成-高温氧化物、高中温硫化物中低温硫盐矿物等3个成矿阶段,其中前两阶段为主要成矿期;④矿床的形成与深部隐伏岩体存在密切关系;⑤矿区初具石英脉带型“五层楼+地下室”模式。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该矿床为岩体外接触带岩浆热液石英脉带型锡钨多金属矿床,为下步区域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锡钨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控矿条件;矿床成因杨梅冲矿区是近年来在湖南地区新发现的锡钨多金属矿床,2011年~2020年,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及社会资金在本矿区进行了多轮找矿工作,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共圈出60余个锡钨及铅锌多金属工业矿体,估算WO3金属量6万t、Sn金属量3万t、Pb+Zn金属量5万t,伴生铜、银,探获一大型锡钨多金属矿,取得了重大找矿突破。
但目前该矿的相关研究较少,特别是对于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的研究,本次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深入探讨,以为后续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1 区域地质背景杨梅冲锡钨多金属矿位于处于湘东拱褶断束(衡东-浏阳北东向隆起带)中段,株衡断块、茶醴断块接合部位,北西向常德—安仁基底断裂带与北东向潘家冲—水口山深大断裂带的交汇于本区。
区域地层出露地层有前震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第四系。
前震旦系冷家溪群为一套变质程度不高、厚度巨大的浅海相类复理石泥砂质碎屑岩建造;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地层,以浅海相碳酸盐岩为主,间夹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和滨海相碎屑岩;侏罗系零星出露,为浅湖相沉积;白垩纪是衡阳盆地红色岩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总体属断陷-坳陷红色盆地相。
湘南不同类型内生钨锡矿床锡石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
湘南地区是中国内生钨锡矿床分布较为集中的著名矿产区之一,其中的锡石是一种重要的矿石资源。
研究湘南不同类型内生钨锡矿床锡石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对于提高锡石的综合利用率和资源开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湘南地区不同类型内生钨锡矿床锡石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展开讨论。
内生钨锡矿床是指在地壳构造运动或岩浆作用过程中,由于岩浆的深部挤压、侵蚀或矿化作用而形成的矿床。
湘南地区的内生钨锡矿床主要包括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和似斑岩型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内生矿床形成的锡石在化学成分上会有一定的差异,接下来将针对这些差异进行具体分析。
蚀变岩型内生钨锡矿床中的锡石化学成分变化规律。
蚀变岩型内生钨锡矿床主要形成于花岗岩蚀变带内,矿石多呈片状、透闪石质或石英砂岩质。
研究表明,在这类矿床中,锡石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氧化镍、氧化铁、氧化锡等元素,其中氧化锡含量较高,可达到50%以上。
锡石中还含有少量的硅酸盐矿物和硫化矿物,这些成分的存在会对锡石的综合利用产生影响。
湘南地区不同类型内生钨锡矿床中的锡石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
蚀变岩型矿床中的锡石以氧化锡为主,氧化锡含量较高;石英脉型矿床中的锡石也以氧化锡为主,但含量稍低;似斑岩型矿床中的锡石以氧化锡为主,但含量最低。
这些化学成分的差异对锡石的性质和综合利用产生影响,因此在后续的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差异,以提高锡石的综合利用率和资源开发效率。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EPSL:岩体顶部热液流体循环对流对成矿的重要意义要形成一个大型且高品位的热液矿床,富含金属的流体流动必须集中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并与有效的沉淀和捕获机制相结合。
为了搞明白热液矿床形成机制,我们必须足够认识成矿流体,首先驱动流体的动力学机制是什么?进而确定流体运移的方向和速度。
在热液矿床中,由长英质岩浆侵入岩触发和驱动的矿床是重要经济金属的主要来源,包括铜、钨、锡、钼和金(Hedenquist and Lowenstern, 1994; Cerný et al., 2005)。
首先,岩浆入侵,含矿流体释放,进而冷却成矿是大家目前共识之处。
然而,岩浆-热液系统中金属输运的另一个重要过程是在侵入体与其宿主岩石之间的热对比驱动下,在深成岩体周围形成大型对流单元。
这种对流流体流动能够从围岩中调动大量的流体,对流体流动模式有显著影响(Norton and Cathles, 1979; Eldursi et al., 2009)。
更为具体的说,大的矿床往往集中在小岩体或岩株顶部,也就是小岩体成大矿,充分说明了岩体顶部热液流体循环对流对成矿的重要意义。
对矿物结构的分析对流体运移方向和速度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在本文,作者对电气石生长环带进行了结构分析,以解释在Panasqueira(葡萄牙著名脉状钨锡矿)岩浆-热液阶段开始时的流体流动。
这种结构分析与电气石生长带的微量元素分析相结合,以限制电气石结晶流体的化学特性。
Panasqueira钨矿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世界级钨矿脉,其特点是拥有保存完好的岩浆-热液管道系统。
该矿床是世界上最具记录和特征的矿床之一,是研究岩浆热过程导致锡-钨矿床形成的理想地点(Thadeu, 1951;Kelly和Rye, 1979年,1989;Polya等人,2000年;Foxford等人,2000年;Lecumberri-Sanchez等,2017;Codeco 等,2017)。
钙碱性岩浆作用可以形成热液轻稀土矿床:以越南新泉Cu-Au-LREE矿床为例世界上绝大多数轻稀土矿床与产在拉张构造背景下的火成碳酸岩或碱性岩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典型的实例包括我国白云鄂博稀土矿、牦牛坪稀土矿、以及美国Mountain Pass稀土矿。
相比于火成碳酸岩及碱性岩,钙碱性岩浆岩在地球上具有更广泛的分布。
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尚不了解钙碱性岩浆作用是否可以导致稀土元素的矿化?铁氧化物-铜-金(IOCG)型矿床往往存在稀土元素的富集,这类矿床的形成可能和多种岩浆作用有关。
因此,部分富稀土的IOCG矿床可能是我们了解稀土矿化和钙碱性岩浆作用关系的良好的对象。
越南新泉矿床(Sin Quyen)是一个典型的IOCG矿床。
此矿床含有0.5 Mt铜和23 t金;除了铜和金之外,此矿床还含有0.37 Mt轻稀土元素。
为了解此矿床的成矿时代及稀土矿化的成因,香港大学李晓春博士及周美夫教授等人近年来对此矿床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新泉矿床位于新生代大型构造剪切带-红河剪切带上,矿石在新生代的构造活动中遭受了强烈的改造(图1),致使矿床定年的难度很大。
研究者选取了不易受改造的热液锆石做为定年对象,将成矿年龄限定在840 Ma左右(图2)。
通过对蚀变矿物的观察及同位素的成分分析,研究者发现成矿流体及稀土元素很可能来自长英质岩浆岩体。
尽管矿区内不存在和矿化具有直接成因联系的致矿岩体,在区域上存在大量和矿化时代接近、产在俯冲构造背景下的钙碱性岩浆岩。
因此矿区下部或外围很可能存在一些钙碱性长英质岩体,为成矿提供了必要的流体及金属元素。
图1 新泉矿床的块状矿石及条带状矿石图2 矿石中的热液锆石及其U-Pb协和图此外,研究者注意到新泉矿床中的稀土元素主要赋存在硅酸盐矿物-褐帘石中(图3),而其他轻稀土矿床中大量出现的稀土氟碳酸盐或稀土磷酸盐在此矿床中很少出现。
和稀土矿物共生的脉石矿物主要是含氯的角闪石及黑云母(图3)。
这种矿物组合暗示此矿床的成矿流体相对富Cl,Si和Ca,贫F和CO2,这种流体性质进一步验证了成矿流体是从俯冲构造背景下产生的钙碱性岩浆岩中出溶的结论。
南岭中段锡矿床主要类型及找矿模式
蔡明海;汪雄武;何龙清;陈开旭;刘国庆
【期刊名称】《华南地质与矿产》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在野外调查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将南岭中段主要锡矿床分为两类五型,即Ⅰ.岩浆期后气成-热液类锡矿床,Ⅱ.构造控制的多源热液类锡矿床;Ⅰ-1.变花岗岩型,Ⅰ-2.云英岩型,Ⅰ-3.矽卡岩型,Ⅰ-4.石英脉型,Ⅱ-1.构造蚀变岩型.初步建立了区内云英岩型、矽卡岩型和构造蚀变岩型锡矿的找矿模式,并就找矿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主攻类型、找矿区位进行了讨论.
【总页数】8页(P22-29)
【作者】蔡明海;汪雄武;何龙清;陈开旭;刘国庆
【作者单位】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湖北,宜昌,443003;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湖北,宜昌,443003;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湖北,宜昌,443003;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湖北,宜昌,443003;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湖北,宜昌,443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44
【相关文献】
1.我国南岭地区钨锡铌钽矿床成矿花岗岩主要地质特征 [J], 王莉娟;王京彬;王玉往;廖震;陈言飞;
2.我国南岭地区钨锡铌钽矿床成矿花岗岩主要地质特征 [J], 王莉娟;王京彬;王玉往;
廖震;陈言飞
3.四川甘孜—理塘断裂带中段阿加隆洼金矿床地球化学找矿模式 [J], 杨伟寿;胡正文;何德润
4.东天山中段铜矿床主要类型及地质特征 [J], 潘成泽;肖文交;崔彬;韩春明
5.南岭中段锡矿主要类型及找矿方向 [J], 张生辉;陈富文;魏道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