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中成药简介1
- 格式:ppt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44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中西医病名诊断:1、中医病名诊断:中风病TCD:BNG080。
2、西医病名诊断:脑梗死ICD-10:I63.900。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痰瘀阻证:日眼歪斜,舌强语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脉弦滑。
2.气滞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3.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三、治疗方案(一)根据中风病患者不同功能障碍采用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
1.运动功能障碍(l)软瘫期:相当于Brunnstrom偏瘫功能分级的I-II级。
其功能特点为中风患者肢体失去控制能力,随意运动消失,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软瘫期的治疗原则是利用各种方法提高肢体肌力和肌张力,诱发肢体的主动活动,及早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
脑中风后遗症各种情况疗效好的中成药,收藏备用。
无论脑梗,或脑出血所导致的脑中风后遗症,很多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感觉障碍,同时伴有心烦易怒,乏力,记忆力下降,失眠等情况。
一文总结脑中风后遗症各种情况疗效好的中成药,收藏备用。
1,脑梗塞———效果好———化风丹,丹灯通脑胶囊,川蛭通络胶囊,芪龙胶囊
2,脑血栓———效果好———血府逐瘀胶囊,消栓通络片,脑安颗粒,脑血栓片
3, 脑溢血———效果好———脑赛通丸,脑血康胶囊,珊瑚七十味丸
4, 肢体瘫痪———效果好———七十味珍珠丸,脉络通胶囊
5, 心烦易怒———效果好———养血清脑丸,安脑丸
6 . 肢体麻木———效果好———二十五味珊瑚丸,三七通舒胶囊
7, 气短乏力———效果好———黄芪颗粒,通心络胶囊
7, 口眼歪斜———效果好———华佗再造丸,消栓再造丸
8, 记忆力减退———效果好———健脑丸,益智康脑丸
9, 失眠———效果好———清脑复神液,脑灵素片
10,肌肉痉挛———效果好———二十五味珍珠丸,人参再造丸。
防风通圣丸是预防中风的圣药(原创)近年来,本人用防风通圣丸作为预防用药,用于百余名高血压病的老年患者,凡常服用者,均未发生脑血管病变,且身体其他病也很稳定,故介绍出来,供大家分享。
当然,一药对百人,效果有好的,有差一些的,也有极少数不适应的,但是基本上绝大多数是很好的,大家不防一试。
一般服法是中午吃2—8代,一日一次,长期服用都有全身舒适的明显感觉。
遇有感冒大便秘结胸闷气短心烦心乱睡眠不好腹胀消化不好等等身体明显不适时,可以加量加次服用。
部分有关防风通圣丸的资料:“有病无病,防风通圣”,这句话说明了防风通圣散用途之广,集防与治于一体。
该方出之《宣明论方》,是金代名医刘完素著名的代表方之一。
清代名医王旭高度评价此方,谓:“此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名曰通圣,极言其用之效耳。
”由于该方卓越的临床疗效,故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攻邪派宗师张子和即用此方治疗面肿风,还配汗、下、吐之法治高年暴发狂症。
《成方切用》利用本方化裁治疗风热抽搐,手足瘛疭,大便秘结,邪热暴甚,肌肉蠕动等一切风热证。
《外科正宗》、《外科理例》、《名医杂著》、《疡科心得集》、《名医方论》等书籍皆有本方的记载。
1977年版和198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了此方。
由于有历代医家用本方防治疾病的经验,因此河南有些地方称之为“春药”(春天的药),每到立春时节起,不少家户都要备几剂防风通圣散,全家服用可防春日之温热病。
故有“有病无病,防风通圣”之称。
一、防风通圣治百病防风通圣散为表里双解之剂,由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白芍、白术、山栀、大黄(酒蒸)、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生姜18味药组成。
方中防风、荆芥、麻黄、薄荷疏风解表,使邪从汗解;桔梗上浮清肺热,主升主出主开;大黄、芒硝泻热通便;山栀、滑石清热利湿,使热从便解;石膏、黄芩、连翘清肺胃之热;川芎、当归、白芍养血活血;白术健脾燥湿,主降主入主合;甘草和中缓急。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本文介绍了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首先,文章列举了中医和西医的诊断标准,包括主要和次要症状、病期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型诊断等。
其次,文章详细介绍了中风病恢复期的常见证候和对应的症状,包括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和痰热腑实证。
中风病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等。
诊断时可以参照XXX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中风病的病期诊断标准包括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在中医证型诊断中,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年龄等因素,将其分为中经络、中腑和中脏三种类型。
针对中风病恢复期的常见证候,中医提出了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和痰热腑实证四种类型。
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方案。
总之,中风病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是多方面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病期和身体状况等因素,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病症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流畅或无法说话、身体一侧麻木、腹胀、便秘、头痛、眩晕、咳痰或咳痰较多、舌头呈红色、舌苔黄腻、脉搏弦而滑。
标准住院时间应不超过28天。
进入该路径的患者必须首先被诊断为脑出血后遗症。
如果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这些疾病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会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那么他们也可以进入该路径。
但是,由脑肿瘤、脑外伤或血液病引起的脑血管病患者不应进入该路径。
入院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血生化、电解质、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包括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B超、C反应蛋白、超声心动、高同型半胱氨酸、D-2聚体、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心理测评及智能测评、双下肢血管B超等。
治疗方案应参照“XXX‘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出血)恢复期后遗症诊疗方案”以及XXX《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安宫牛黄丸止抽搐-中风急救药安宫牛黄丸中风急救药安宫牛黄丸在我国,中风(脑卒中)已成为居民死亡的第一大病因。
若是中风引起大范围的病变或是大血管闭塞,往往病情更为凶险、死亡率高。
“一人中风,全家受累”,这是中风给一个家庭带来巨大打击的真实缩影。
今天就和大家科普一下中风的防治知识。
中风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因大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功能障碍的总称。
中风的原因:①可能是血管堵塞,引起血流中断,导致脑细胞缺血缺氧而坏死;②也可能是血管破裂,引起血液进入脑,导致脑细胞损伤。
中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偏瘫(一侧肢体不能活动)、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大小便失禁等,严重的可能会出现昏迷、意识丧失,甚至心跳呼吸停止而死亡,非常可怕。
所以对于很多易发生中风的朋友,一定要格外注意。
中风的易发生因素有很多,广大朋友一定要学会合理避免,具体情况如下:(1)遗传性疾病,如果家族里有人得过脑血管疾病那么患病几率就会增大很多。
(3)高血压,血压的不稳定,也是容易引发中风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患有高血压的朋友一定要平稳控制血压。
(4)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因为身体血液内糖分水平过高,从而会导致血管硬化引发脑梗死。
(5)高血脂,肥胖人群因血管硬化或者堵塞引发中风。
(6)抽烟酗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加速动脉硬化,增加中风的风险。
如果发生中风,也不必过于慌张,急救治疗方法学会还是十分重要的。
中风大多数出现在家中,当家属发现患者有中风的症状,最好将患者放平,不要轻易搬动,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防止有呕吐物误吸,家属最好为患者清楚口腔内的分泌物,以防堵塞气道,影响预后。
急救治疗期间,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服用安宫牛黄丸。
广誉远安宫牛黄丸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的作用。
对于出血性中风可缩小脑出血体积;对缺血性中风可缩小脑梗死体积,可以延长脑细胞在缺血缺氧状态下的存活时间,并缩短恢复清醒的时间。
为医生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急救使用方法:取1丸用温水化开昏迷无意识可撬开牙关者:用棉签沾湿后将药液涂抹在舌下或舌面;无法撬开牙关者:用棉签沾湿后将药液涂抹在鼻黏膜上。
常用中成药介绍中成药是指在中药基础上,经过合理加工制成的一种药物形式,具有成份明确、用量准确、成分相对稳定等特点。
它们广泛应用于临床,被公认为是尤其适宜复杂疾病或慢性病的治疗方式。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中成药介绍。
一、清热解毒类1、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该药主要成分为蒲公英,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解毒,利胆散结,驱风利湿等作用。
适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疾病的治疗。
2、麦芽清肺片该药主要成分为石乳香、麻黄碱等,能够清肺解毒,润肺止咳等作用。
适用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治疗。
二、祛风活血类1、桂枝茯苓丸该药主要成分为桂枝、茯苓等,具有温经散寒,祛湿止痛,疏通经络等作用。
适用于风寒湿痹、中风偏瘫等疾病的治疗。
2、逍遥散该药主要成分为三棱、白芍等,具有活血化瘀,排毒解暑等作用。
适用于湿热症状、热毒瘤等疾病的治疗。
三、补肾壮阳类1、男宝片该药主要成分为熟地、枸杞、肉苁蓉等,能够滋阴补肾,壮阳补脑等作用。
适用于男性的精神萎靡、性功能减退等疾病的治疗。
2、八珍丸该药主要成分为黄芪、当归、人参等,能够补气养血,安神益智等作用。
适用于疲劳、妇女产后虚弱等缺气血虚的治疗。
四、消肿散结类1、抗炎消肿口服液该药主要成分为金银花、板蓝根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疏通经络等作用。
适用于扁桃体炎、肺炎等疾病的治疗。
2、白云山金水宝胶囊该药主要成分为地龙、石韦等,能够消肿散结,止痛,化瘀散结等作用。
适用于风湿性和骨髓炎等疾病的治疗。
五、解毒利尿类1、通心络胶囊该药主要成分为丹参、麦冬等,能够扩张血管,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抗氧化等作用。
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治疗。
2、氢氯噻嗪片该药能够排钠排水,减轻血容量,降低血压,降低水肿等作用。
适用于心源性水肿、肝脏疾病等疾病的治疗。
综上所述,中成药是一种宝贵的中医药治疗方式。
选择合适的中成药,不仅可以达到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但我们也要注意到,任何药物都存在某些不适宜人群,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
预防脑中风有哪些中成药中风疾病它的发病非常急,很多患者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中风发生的,在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防范,目前能够预防脑中风的中成药是非常多种多样的,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有关于预防脑中风的中成药,希望能帮到你。
预防脑中风的中成药第一类为以熄风通络为主要作用的中成药,此类药物对于伴有头晕头痛、口苦烦躁、脉弦等临床表现的中风病人可以选用,如人参再造丸、大活络丸、散风活络丸、愈风丹等。
第二类为以活血通络为主要作用的中成药,此类药物对于伴有麻木、舌质紫暗等临床表现的中风病人可以选用,如中风回春片、华佗再造丸、血塞通片、血栓心脉宁胶囊、灯盏花素片、抗栓再造丸、抗栓保荣胶囊、益脉复健胶囊、消栓通络片、消栓通冲剂、消栓再造丸、消栓口服液、脑塞通丸、脑血栓片、脑血康口服液、银杏叶片、莶通栓丸、螺旋藻胶囊、麝香抗栓丸等。
第三类为以补虚通络为主要作用的中成药,此类药物对于兼见腰膝酸软、疲乏无力、头晕耳鸣、大便稀溏,舌淡脉虚等临床表现的中风病人可以选用,如三宝丹、软脉灵、参桂再造丸、脉络通颗粒、脑得生丸、脑络通胶囊、偏瘫复原丸等。
第四类为以开窍为主要作用的中成药,此类药物对于中风之兼见神昏、嗜睡的病人可以选用,如二十五味珍珠丸、安宫牛黄丸、醒脑再造丸、苏合香丸等。
脑中风的预防办法1、要注意换季的时候对身体疾病的预防,每年春秋两季是很多疾病的高发期,脑中风也不例外,尤其是有高血压和心脏病史的人一定要注意监控身体的小变化,冷热交替的时候其实不仅是身体皮肤会感觉不适,身体中血管也会同样受到影响,很容易产生血栓或者血管收缩引起脑中风。
2、要注意对血压的监控,因为脑中风之后脑血管本身已经比较脆弱了,如果血压升高会直接对脑中风的部位有影响造成二次中风的可能,所以患者一定要定时服用降压药,并且在换季的时候即使的增减衣服,不要让身体受冷或者受热,因为身体处在过冷或者过热的环境中对于血管来说会造成膨胀或者收缩,长期样就会有血管梗塞或者出血的情况发生,尤其是脑血管数量很多,会出问题。
治疗脑卒中的中药-回复脑卒中,也被称为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由于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
中风会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起脑细胞损害,严重时可能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中风的现代治疗包括静脉溶栓、血管扩张等方法,但中药也被广泛应用于中风的治疗。
本文将介绍一些治疗脑卒中的常用中药及其作用。
1. 川芎川芎,也被称为川芎杂柏子、川荈,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据《本草纲目》记载,川芎具有舒筋活血、祛风止痛的作用。
在治疗脑卒中方面,川芎被广泛应用于改善脑血液循环,缓解中风患者的症状。
2. 丹参丹参,以及丹参制剂,如丹参片、丹参注射液,是常用的中药制剂之一。
丹参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栓痛等作用。
在治疗脑卒中方面,丹参可改善脑血流,促进脑组织的恢复。
丹参片可口服服用,而丹参注射液则通常通过静脉注射给予患者。
3. 三七三七,又称三七草,是一种高山地区常见的中草药。
三七具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等作用。
在治疗脑卒中方面,三七可改善脑缺血缺氧状态,减轻脑组织损伤,并有助于脑功能的恢复。
4. 王不留行王不留行又称真人草,是一种中草药。
王不留行具有扶正固脱、缓解痉挛的作用。
在治疗脑卒中方面,王不留行常用于减少痉挛性疼痛和恢复脑功能。
5. 天麻天麻,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天麻具有平肝显效、祛风利湿的作用。
在治疗脑卒中方面,天麻可改善局部脑血流,缓解脑水肿和恢复脑功能。
6. 当归当归,又称女药、官草,是一种常用的中药。
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养气血的作用。
在治疗脑卒中方面,当归可改善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这些中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具体的病情进行配伍应用。
在治疗脑卒中时,中药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和病情的不同进行个体化的调配。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中药治疗脑卒中必须由专业医生指导和监控,患者不能自行使用或擅自停药。
综上所述,中药在治疗脑卒中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中药治疗脑卒中仍然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及安全性。
中风及中风后遗症的中成药30种用于中风及中风后遗症的中成药中风是中医学的一种说法,西医学上称为(脑)卒中,又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它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病之一。
缺血性卒中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部病变,也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
中风后遗症为突发性的急性脑血管病,多为高血压或脑血栓所引起,不少患者经救治虽存活下来,但却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工作能力,表现为半身不遂、手足瘫痪、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状。
2017年5月,由多名中医和西医专家参与的《中国缺血性中风中成药合理使用指导规范》举行隆重的发布及全国巡讲启动会。
指导规范肯定了中成药在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
目前,治疗中风以西药为主,但中药也可一展身手。
以下逸仙药师介绍30种可以治疗中风和中风后遗症的中成药,以供大家参考。
注意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不可自行购药服用:1、大活络丸(熄风通络):祛风,舒筋,活络,除湿。
用于风寒湿痹引起的肢体疼痛、手足麻木、筋脉拘挛、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清。
2、散风活络丸(熄风通络):舒筋活络,祛风除湿。
用于风寒湿痹引起的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脉拘挛,行步艰难。
3、愈风丹(熄风通络):祛风散寒,活血止痛。
用于半身不遂,腰腿疼痛,手足麻木,偏正头痛,风寒湿痹4、小活络丸(散寒通络):温经散寒、逐瘀通络。
对于手足麻木、伸展不利、肢体不温有良好作用。
常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5、三七通舒胶囊(活血通络):活血化瘀,活络通脉,改善脑梗塞、脑缺血功能障碍,恢复缺血性脑代谢异常,主要用于中风、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骞涩、偏身麻木。
6、脑栓通胶囊(活血通络):活血通络,祛风化痰。
用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引起的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和恢复期。
7、银杏叶滴丸(活血通络):活血化瘀通络。
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舌强语蹇;脑梗塞见上述证候者。
中风再造丸的功能主治1. 功能中风再造丸是一种传统中药配方,具有多种功能,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中风。
它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流动、增强身体免疫力等方式来发挥作用。
2. 主治中风再造丸主要用于以下疾病和症状的预防和治疗:•中风: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偏瘫、言语困难、意识不清等。
中风再造丸可以帮助缓解中风患者的症状,并促进康复。
•痛风:痛风是一种由尿酸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红肿等。
中风再造丸可以帮助降低尿酸水平,减轻痛风患者的症状。
•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血液中凝块的形成,常见症状包括血栓栓塞、血管堵塞等。
中风再造丸可以促进血液流动,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失眠:失眠是指难以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的情况。
中风再造丸可以调理身体,改善睡眠质量,帮助失眠患者入眠。
•高血脂:高血脂是指血液中脂肪含量过高的情况,常见症状包括血液黏稠、胸闷等。
中风再造丸可以帮助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血脂水平。
•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等。
中风再造丸可以帮助降低血压,减轻高血压患者的症状。
•免疫调节:中风再造丸含有多种草药成分,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3. 使用方法中风再造丸的使用方法如下:1.口服方法:每次口服3-5粒,每日2-3次,空腹或餐后半小时服用,用温水送服。
2.注意事项:–遵医嘱使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4. 存储方式中风再造丸需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远离阳光直射。
避免与有害气体接触,如化学药品、马桶清洁剂等。
儿童不易接触。
5. 注意事项•遵医嘱使用,不可过量或长期使用。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有特殊病情或过敏体质者慎用。
•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6. 其他中风再造丸是一种传统中药,其功能主治广泛适用于多种疾病和症状。
中风回春胶囊的功效与作用
中风回春胶囊
【药名】中风回春胶囊
【药方组成】川芎(酒制)、丹参、当归(酒制)、川牛膝、桃仁、红花、茺蔚子(炒)、鸡血藤、土鳖虫(炒)、全蝎、蜈蚣、地龙(炒)、僵蚕(麸炒)、木瓜、金钱白花蛇、威灵仙(酒制)、忍冬藤、络石藤、伸筋草。
【药理作用与现代研究】
1、降血脂和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脑梗塞恢复期患者服用中风回春丸1个月,可见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均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全血黏度(低切、高切)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
2、毒理:本品连续90天灌服0.8、7.5g/kg(分别相当于人用量的10倍、83倍),大鼠行为活动、体重增长,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脏器系数均未发生异常。
【性状】胶囊为淡黄色颗粒;气香,味甜、微苦。
片为糖
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味苦。
丸为红棕色至棕色的包衣浓缩水丸,除去包农后显黑褐色;味苦。
【功效与主治】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用于痰瘀阻络所致的中风,症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言语謇涩、口眼歪斜。
【用法与用量】胶囊,每次2~3粒,每日3次;或遵医嘱;片,每次4~6片,每日3次;或遵医嘱;丸,每次1.2~1.8g,每日3次;或遵医嘱。
【剂型与规格】胶囊,每粒0.5g;薄膜衣片,每片0.3g;丸剂,每瓶1.8g。
【注意事项】
1、脑出血急性期忌用。
2、风火痰热上攻者忌用。
3、孕妇禁用。
4、有文献报道血压偏低的患者服用本品后眩晕明显,注意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中风的中医药治疗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自2001年4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中风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8例,研究组患者给与中医药治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中成药大活络胶囊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76.4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医药用于治疗中风药力平稳,作用持久,可长期使用,此方法在临床治疗中风时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风;中医治疗;大活络胶囊;临床效果中风也叫脑卒中,在现代医学中是指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包括脑出血、脑栓塞、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是突然晕倒、口斜眼歪、吐字不清、甚至半身不遂等[1]。
由于中风的病因多样,发病的范围波及全身,因此目前治疗存在一定的困难,将中医药治疗的方法引入中风的治疗过程中,旨在探明中医治疗中风的临床效果[2]。
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与中医药治疗和中成药治疗,以探究不同的方法治疗中风的效果,并取得了一定的结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自2001年8月~2014年8月间收治中风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6.28±3.12岁;体重49~92Kg,平均体重62.44±5.63 Kg;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6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出标准临床症状有口舌歪斜、吐字不清、半身不遂、晕眩、头晕或者共济失调的患者,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脑病急诊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的纳入研究范围。
将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以及严重的肾功能不全、肝病、心脏疾病以及恶性肿瘤患者和参加影响本次研究的其他有中风症状的患者排除。
1.3方法研究组:医生针对患者的病因和临床症状经过辨证施治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