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
- 格式:ppt
- 大小:320.50 KB
- 文档页数:46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设置与调整一、介绍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中最基础的要素之一,是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分类和统计的基本单位。
会计科目的设置与调整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将就会计科目的设置和调整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1. 科目的分类根据经济事物的性质和会计核算的需要,会计科目一般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五大类。
在每个大类下,还会有相应的子类别进行进一步分类,以便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
2. 科目的编码为了管理方便和快速查找,会计科目往往都会采用编码进行标识。
科目编码通常是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进行,比如可以按照科目的属性、所属类别、余额性质等进行编码,确保科目编码的唯一性和规范性。
3. 会计科目名称科目名称应该简明扼要,能够准确表达该科目的含义。
科目名称的设置应遵循一定的规范,尽量使用常用的词语,并且避免使用模糊的或者不具体的词汇。
三、会计科目的调整1. 调整原因会计科目的调整可能是由于企业的业务变动、制度变更或者外部环境变化等原因造成的。
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保持会计科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企业的财务报表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
2. 科目调整的程序科目调整一般需经过以下步骤:(1)确定调整的科目和金额:根据需要进行科目调整,并确定调整金额。
(2)编制调整凭证:根据调整金额和科目,编制调整凭证,并附上相应的说明和依据。
(3)审核和核对调整凭证:由财务人员进行审核和核对,确保调整凭证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4)录入调整凭证:将调整凭证录入到会计系统中,更新会计科目的余额。
3. 科目调整的影响会计科目调整将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的准确性。
科目调整后,企业应及时重新编制财务报表,确保报表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情况和财务状况。
四、会计账户的设置与调整1. 账户的分类会计账户是将同一性质的会计科目进行汇总和统计的工具。
根据业务的需要,账户可以分为现金账户、银行账户、固定资产账户等各种类型。
【会计实操经验】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设置(一)会计科目的级别一般应设到三级,多的可以设到五级。
(二)会计科目代码会计科目的代码是指会计科目统一规定的代码。
目前,行业会计制度将一级跨级科目代码确定,企业可以根据情况增加会计科目和科目代码。
自定的会计科目的代码,应与财政部规定的代码的设定相吻合,例如:工业企业的资产为100,负债为200等。
二级以下的代码可以自己设定,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应统一考虑,设定统一的代码,以便会计信息共享。
(三)会计科目名称会计科目名称应按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不应随意简化,例如:将 “应付福利费”设置成 “福利费”;将 “应收账款” 设置成“应收款”等,都是不规范的。
(四)会计科目的类型会计科目的类型是指使用的会计科目属于哪一类,即资产类、负债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以明确该科目在计算机处理中所具备的一些特性,在具体操作中用代号来实现,一般用阿拉伯数字中的1、2、3、4、5来代替。
(五)账户的定义账户的定义就是对账户的格式和账户余额进行规定。
账户的格式分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
账户余额是指设置账户的年初数、累计发生额和本期余额的借贷方向和金额。
如果已记录过手工帐,将手工帐转为计算机记账,那么,要将手工帐转入计算机的数据是在账户定义这一环节完成,也就是将账簿上要结转的数据的借贷方向,发生额和余额,在此环节输入计算机,以便以后按期输入凭证。
会计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从古至今经历漫长时间的发展,从原来单一的以记账和核账为主要工作,发展到现在衍生出来包括预测、决策、管理等功能。
会计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投资者,无论你是税务局还是银行,任何涉及到资金决策(有些可能不涉及资金)的部门都至少要懂得些会计知识。
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不仅仅是把会计当作“敲门砖”也就是说,不仅仅是获得了资格或者能力就结束了,社会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具体到我们的工作中也是会不断发展的,我们学到的东西不可能会一直有用,对于已经舍弃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来替换它,这就是专业能力的保持。
会计科目和账户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企业在会计工作中使用的会计科目,是由国家财政部门统一设置的。
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单位,可以在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的基础上,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对于会计科目的名称,企业可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在不违背会计科目使用原则的基础上,确定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科目名称。
设置会计科目,就是确定会计科目的编号、数量、名称、每个会计科目所包括的内容、记录和核算的方法与要求、各科目之间的联系等。
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符合下列原则: 1.合法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相关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要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3.实用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会计科目与账户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
两者的区别是: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由于二者联系密切,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科目和账户不加严格区分,而是相互通用。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
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
天道酬勤嘛!。
会计核算和账户设置是会计工作中的两个核心环节,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下面我将为你详细介绍如何进行会计核算和账户设置。
首先,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以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七个方面。
这些方法共同构成了会计核算的完整体系,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设置账户方面,我们需要根据会计科目的设置来建立相应的账户。
账户是用来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设置账户时,我们需要遵循合法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确保账户的设置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满足各方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并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
接下来是会计核算的具体步骤。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书面证明,是会计核算的基础。
其次,我们要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在账簿中分类、连续地、完整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形成会计账簿。
会计账簿是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也是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依据。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我们还需要遵循一些一般原则。
例如,办理经济业务事项时,应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要求,做到手续完备、程序合规;应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取得或填制合法的原始凭证及附件,并送交会计机构审核处理;办理会计核算业务时,应由其他会计人员进行稽核,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对于个体工商户等特定类型的经营主体,也需要设置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
具体的设置方法和核算原则应根据会计法的原则和相关规定进行制定和执行。
总的来说,会计核算和账户设置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通过合理设置账户、准确进行会计核算,我们可以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做账报税操作全流程做账报税是指将一个企业的财务情况按照一定的规定和标准进行记录、分类和统计,以便于企业管理和对外报税。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做账报税的全流程。
第一步:建立会计核算制度建立会计核算制度是做账报税的第一步,它包括了会计政策、会计制度、会计方法和会计程序等内容。
制定会计核算制度是为了保证会计记录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有助于企业管理和风险控制。
第二步: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会计科目是按照企业经济业务的性质和种类进行分类的,每个科目都代表着一类经济业务。
会计账户是在会计科目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设置的。
设置合理的会计科目和账户是保证会计记录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的基础。
第三步:日常记账日常记账是指将企业的经济业务按照会计核算制度和会计科目分类的规定进行记录。
记账包括了将原始凭证登记入账簿、汇总并分类总账、开设明细账、填制报表等环节。
日常记账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地记录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变动,为后续的报税操作提供支持。
第四步:编制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根据企业的会计记录,按照一定的格式和要求编制的经济业务信息的集合,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编制财务报表的目的是向内部管理者、外部投资者和政府监管机构提供经济业务信息,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
第五步:报税申报报税申报是指按照国家税收政策和法规的规定,将企业的财务情况和税务信息报送给税务机关的过程。
报税申报包括了填制纳税申报表、缴纳税款、递交报表、备案等环节。
报税申报的目的是履行企业的法定税务义务,确保税收的及时缴纳和正确计算。
第六步:税务审计与核对税务审计与核对是税务机关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税务申报表进行核对和审查的过程。
税务审计与核对的目的是验证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税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发现并纠正违反税收法规的行为。
第七步:纳税凭证管理与归档纳税凭证管理与归档是指对企业的纳税凭证进行分类、整理和归档的过程,包括发票、收据、银行对账单等。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会计科目的设置(一)账户的概念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以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二)账户的分类因为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所以账户的分类和会计科目的分类具有相似性。
1.按核算的经济内容进行分类账户根据核算的经济内容不同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共同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损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
2.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进行分类总分类账户——总分类科目明细分类账户——明细分类科目【例题·判断题】“应收账款”应按债权人名称设置明细账。
()【答案】×【解析】“应收账款”应按债务人名称设置明细账。
【知识点四】账户的功能与结构(一)账户的功能账户的功能在于连续、系统、完整地提供企业经济活动中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具体信息。
(二)账户的结构账户的结构是指账户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会计实务中使用的账户,无论账页格式如何,通常由以下内容组成:1.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2.日期,即所依据记账凭证中注明的日期;3.凭证字号,即所依据记账凭证的编号;4.摘要,即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5.金额,即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
从账户名称、记录增加额和减少额的左右两方来看,账户结构在整体上类似于汉字“丁”和大写的英文字母“T”,因此,账户的基本结构在实务中被形象地称为“丁”字账户或者“T”型账户。
账户通常分为左右两方,一方记增加,另一方记减少。
具体哪一方记增加,哪一方记减少,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和经济业务的类型。
【相关链接】会计要素在特定会计期间增加和减少的金额,分别称为账户的“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二者统称为账户的“本期发生额”。
会计要素在会计期末的增减变动结果,称为账户的“余额”,具体表现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
账户上期期末余额转入本期,即为本期期初余额;账户本期期末余额转入下期,即为下期期初余额。
第1页。
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引言在进行会计工作时,会计科目和账户设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会计科目是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分类和汇总的基本单位,而账户设置则是为了更好地记录和跟踪这些财务活动。
本文将介绍会计科目和账户设置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进行科目和账户的设置。
会计科目的定义会计科目是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分类和汇总的基本单位。
它是按照财务活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划分和编制的,用于记录和归纳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以及费用等财务信息。
会计科目的设置不仅影响着财务报表的准确性,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财务决策和成本控制。
会计科目通常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设置:1.一切账目都应该能够量化2.同一类科目应该具有可比性和可统计性3.科目之间应该具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4.科目应该具有逻辑性和合理性在设置会计科目时,通常会采用一种通用的会计科目代码体系,以方便科目的识别和使用。
例如,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常用的会计科目代码体系是以“一级科目-二级科目-三级科目”为基础的。
账户设置的定义账户设置是为了记录和跟踪企业的财务活动而进行的一系列操作。
账户设置包括账户命名、账户分类和账户属性等方面的内容。
准确而合理的账户设置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财务活动的情况,有助于提供决策依据和进行财务分析。
账户设置通常包括以下方面:1.账户命名:账户的命名应该简明扼要,能够准确反映账户的性质和内容。
常见的账户命名包括现金账户、银行存款账户、应收账款等。
2.账户分类:账户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和设置。
常见的账户分类包括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等。
3.账户属性:账户属性包括账户的启用日期、币种、余额方向等重要信息。
这些属性对于账户的使用和记录都非常重要。
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的关系会计科目和账户设置是密切相关的。
会计科目是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分类和归纳的基本单位,而账户则是为了更好地记录和跟踪这些财务活动而进行的设置。
会计科目和账户设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会计的账户分类与科目设置在会计中,账户分类与科目设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们能够帮助企业准确记录和分类财务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
本文将从账户分类和科目设置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账户分类账户分类是指将不同性质的经济业务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划分和归类,以便更好地记录和分析财务信息。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常见的账户分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收入和费用等。
1. 资产资产是企业拥有的具有经济利益的资源或权益,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
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2. 负债负债是企业应对外债务或交付财产或服务所逐渐形成的现时义务,包括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大类。
流动负债包括应付账款、短期借款等,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3.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实收资本、利润留存等。
4. 成本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和间接费用。
常见的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
5. 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取得的经济利益。
收入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6. 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用于获取和维持收入的支出。
常见的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以上是常见的账户分类,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对这些分类进行细分或者增加其他适合的分类。
二、科目设置科目设置是指在账户分类的基础上,将具有相同或相关特性的经济业务归入同一个科目,以便更好地掌握和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
科目设置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则,包括完整性、一致性、明确性和实用性等。
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科目设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具体细化,以满足企业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需要。
常见的科目设置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长期借款、营业收入、销售费用、利润分配等。
科目设置应与账户分类相对应,确保相同分类的经济业务能够正确归入相应的科目。
会计的账户分类与科目设置在会计工作中,账户分类与科目设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准确的分类和设置可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详细介绍会计的账户分类与科目设置,为读者对该领域有更清晰的认识。
一、账户分类账户分类是将企业的经济业务按照性质和用途进行划分,使得财务信息能够清晰、有序地记录和汇总。
常见的账户分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收入和费用等。
1. 资产类账户资产类账户是记录企业拥有的资源和其权益的账户类型。
按照流动性分,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类。
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包括固定资产、长期投资等。
2. 负债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是记录企业应付债务和义务的账户类型。
负债类账户按照偿还期限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类。
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3.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是记录企业所有者对企业权益的占有份额的账户类型。
包括股本、盈余公积、留存收益等。
4. 成本类账户成本类账户主要用于记录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
5. 收入类账户收入类账户用于记录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收入,如销售收入、利息收入等。
6. 费用类账户费用类账户用于记录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
二、科目设置科目设置是在账户分类基础上,进一步将账户进行细分和归类,形成科目表。
科目表是会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反映了企业经济业务的全貌。
科目的设置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具体规划。
一般来说,科目设置包括科目代码、科目名称和科目属性等。
1. 科目代码科目代码是科目在科目表中的唯一标识符。
它可以是数字、字母或数字与字母的组合。
科目代码应该根据科目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配,便于财务人员快速准确地定位和查找。
2. 科目名称科目名称是对科目含义的描述,需要简明扼要地表达科目的内容和作用。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步骤,下面我将为你详细介绍如何设置它们: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步骤和原则1.确定会计科目的级别:一般来说,会计科目的级别应设到三级,复杂的业务可以设到五级。
2.确定会计科目的代码:会计科目的代码是指会计科目统一规定的代码。
一级会计科目的代码通常由行业会计制度确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会计科目和科目代码。
自定的会计科目的代码,应与财政部规定的代码的设定相吻合。
二级以下的代码可以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自行设定。
3.确定会计科目名称:会计科目名称应按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不应随意简化,要确保名称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在设置会计科目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相关性原则: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
3.实用性原则: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二、设置账户的步骤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1.确定账户类型:根据所设置的会计科目,确定账户的类型,如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等。
2.设计账户格式:为每个账户设计一定的格式和结构,包括账户名称、账户编号、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等栏目。
三、注意事项在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全面反映会计对象的内容。
除了考虑各行各业的共性外,还应根据特定行业的会计对象特点,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和账户。
2.既要满足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符合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时,要兼顾对外报告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要求,确保提供的信息能够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3.将统一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在遵循《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对主要会计科目的设置进行统一规定的同时,各单位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作必要的调整或增补。
基础会计——项目二——任务四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您的班级: [单选题] *○高会191 ○高会192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一、名词解释1.会计科目:[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是对会计要素按照不同的经济内容和管理需要进行分类的项目。
2.账户:[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二、填空题1.会计科目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可分为六大类,即()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共同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
2.会计科目按提供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分为:()。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3.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格式和结构3.为了反映特定的经济内容,就必须为账户确定相应的格式,我们把这种格式称为账户的结构。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T”形账户通常分左右两方,其中一方记录数额的增加,另一方记录数额的减少。
我们将账户中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称为账户的();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称为账户的本期减少发生额。
同时,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账户的余额。
余额按照表示的时间不同,可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本期增加发生额三、单选题1.以下属于设置会计科目应遵循的原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