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的结构分类和渊源
- 格式:ppt
- 大小:82.00 KB
- 文档页数:22
司考宪法知识点:宪法渊源与宪法结构、司法考试知识点
考友有没有好好复习司考宪法呢?要想早日通过司法考试,就必须努力看书弄清知识考点才行!以下资讯由司法考试网整理而出司考宪法知识点:宪法渊源与宪法结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宪法的渊源
1.成文的宪法典。
宪法文件不同于宪法典。
2.宪法性法律,在不成文宪法国家,如英国规定宪法问题的所有法律都叫宪法性法律,因为没有宪法典。
在我国成文宪法国家,由国家立法机关为实施宪法而制定的有关规定宪法内容的法律。
因此在成文宪法国家,既存在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既宪法典,又存在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即普通法律中有关规定宪法内容的法律,如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立法法、代议机关议事规则等等。
3.宪法惯例,指宪法条文无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存在,并为国际机关、党政及公众普遍遵循,且与宪法具有同等效力的习惯或传统。
违反宪法惯例不构成违宪。
不成文宪法国家的宪法惯例很多,成文宪法国家也有宪法惯例,如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直到如今,凡是人大开会的时候,政协就同时开会,政协委员可以列席人大会议,任何法律法规均未作此规定,这种事实上“人大政协一同开会,政协委员列席人代会”即我国的宪法惯例。
4.宪法判例,是指实行宪法法院监督或普通法院有宪法审查权的国家,他们的法院在判决宪法案件过程中作出来的判决,而且这个国家又是实行判例法的国家,判出来的判决对下级法院或者以后的判决能够发生法律效力能够作为法律来引用的宪法。
5.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二、宪法的结构
序言,正文,附则
附则的地位(宪法的一部分,因而其法律效力当然应该与一般条文相同)和作用,两大特点:1.特定性;2.临时性。
一、宪法的渊源:宪法的渊源主要包括五类:1)宪法典;2)宪法性法律;3)宪法惯例;4)宪法判例;5)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注意宪法性法律只是法律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是宪法的组成部分。
宪法惯例的特征有三个:1)没有具体的法律形式;2)内容涉及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3)主要依靠公众舆论而不是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其实施。
注意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虽然是宪法的渊源之一,但能否成为一国宪法的渊源,则取决于国家是否参与和认同。
二、宪法的结构:宪法典的总体结构一般包括序言、正文和附则三大部分。
注意附则是宪法的一部分,其法律效力与一般条文相同。
附则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只对特定的条文和事项适用的特定性,二是只对特定的时间和情形适用的临时性。
宪法学名词解释缘分保存于 2011年03月23日 13:23∙字体:中▼o小o中o大∙转为日志∙编辑∙删除宪法: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宪法是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规范:宪法规范是调整有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根本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方面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宪法渊源:宪法渊源是指宪法规范的表现形式,也就是承载宪法规范的载体。
宪法的体系结构:宪法的体系结构是指特定国家的宪法作为整体,它包含哪些规范作为其组成部分,些规范又是怎样编排,组合成宪法这一个有机整体的。
宪法的制定:简称制宪。
也就是宪法的创制,是指宪法制定者按照一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创造宪法规范的活动。
修改宪法:简称修宪,也就是对宪法的修正,是指有权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宪法文本的某些条款,语词或结构予以变动,补充或删除的活动。
宪法的意识:是人们对历史与现实中的宪法规范的认知和评价。
事先审查:事先审查是宪法监督方式的一种形式,又称预防性审查,是指在法律,法规生效前有关机关审查其合宪性的一种方式。
它是指在法律和其他法规的制定过程中,由专门的机关审查其合宪性,如果发现其违宪,可以立即修改,纠正,以避免其在制定并生效之后产生不良的后果。
事先审查可以保证一国法律体系内部的科学性,逻辑性和规范性,维护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
事后审查:事后审查是宪法监督方式的一种,是指特定机关对已经生效法律,法规在执行过程中或在适用过程中,因对它的合宪性产生怀疑而予以审查,或者因特定的单位和特定的人就有关的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宪法提出请求时,才予以审查。
审查的结果是宣布该法律法规无效。
世界上多数国家都采用事后审查。
附带性审查:附带性审查,宪法监督方式的一种形式。
是根据在监督法律,法规的合宪性过程中有无诉讼或纠纷而进行的一种分类或划分,又称为具体性审查或个案审查,区别于抽象审查。
简述宪法渊源的基本类型
宪法渊源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基本类型。
1. 古代法典:包括古代罗马的《吉斯塔斯法典》和《匹兹托法典》,以及18世纪晚期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颁布的《法典总章》等。
这些法典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君主的权力和行动范围。
2. 自由宪法:自由宪法源于17世纪的英国,包括英国《大宪章》和《英国权利法案》等。
这些宪法旨在限制君主的权力,强调个人自由和权利的保护,以及限制政府的权力。
3. 正统宪法:正统宪法源自于18世纪法国大革命,如《法国宪法》和《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等。
这些宪法强调民主原则和人权保护,以及分立的权力机构和制衡的原则。
4. 社会主义宪法:社会主义宪法起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社会主义国家,如苏联的《宪法法典》和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
这些宪法旨在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强调国家干预和计划经济。
5. 联邦宪法:联邦宪法常见于多民族或多州组成的联邦制国家,如美国《宪法》和德国《基本法》等。
这些宪法规定了联邦和各州之间的权力分配和关系。
这些宪法渊源的基本类型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构成了当今世界各国宪法的基石。
宪法的演变与国家制度和发展密切相关,不断适应社会变革和时代需求的变化。
第五章:宪法渊源与宪法结构第一节宪法渊源一、宪法渊源的概念宪法渊源主要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理解:其一,指宪法的效力来源,包括制宪主体、制宪权限、制宪程序、和制宪方式等方面的涵要素。
同时宪法的效力渊源不同,往往导致其表现形式不同。
其二,指宪法的外在表现形式。
第二种意义上的宪法形式往往成为通说意义上的宪法渊源。
(课本对宪法渊源和宪法形式以及宪法的形式渊源作了区分,请参考。
)▲所谓宪法的渊源,是指宪法的外在表现形式二、宪法渊源的种类(一)宪法典及其修正案1 宪法典是由制宪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法,在一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 宪法修正案是宪法修改机关对宪法典的所作部分修改,这是宪法修改的主要形式。
宪法修正案作为宪法典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正文有着同样的效力,成为宪法的基本渊源。
(二)宪法性法律1 定义宪法性法律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内容涉及国家根本问题的某一方面,但形式上不具备根本法特征的法律。
2 特点①国家立法机关制定;②涉及国家根本问题的某一方面;③制定程序普通;④效力低于宪法典。
(二)宪法性法律3 宪法性法律作为宪法的渊源,在不成文宪法国家构成了宪法的主体。
在有成文宪法典的国家,也往往以宪法性法律作为宪法典的补充。
A 英国的宪法性法律包括如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1679年的《人身保护法》、1689年的《权利法案》、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1911年和1949年的《国会法》、1918年的《国民参政法》等,甚至还包括了1925年的《自由大宪章》。
B 中国的宪法性法律包括:第一,关于国家象征及主权方面的法律。
例如,国旗法、国徽法、国籍法、领海及毗连区等。
第二,关于立法权限和立法程序的法律。
立法法第三,关于国家机构设置和权限的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代表法、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人民法院组织法、法官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检察官法等。
宪法第一章总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之法,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宪法第一章总结,希望大家喜欢!宪法第一章总结(一)第一节宪法概述宪法是集中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确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大法。
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宪法是英国宪法。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1787年的美国宪法。
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是1791年的法国宪法。
我国先后颁布过四部正式成文宪法,分别是: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现的1982年宪法。
第二节国家性质(国体)国家性质、即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本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
一般地说,在经济上处于统治或领导阶级的地位,掌握着国家的权力。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标志,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核心。
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有:保障人民民主和对敌人专政、组织经济和文化建设、抵抗外来侵略,保卫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安全。
人民民主专政的特征:1、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2、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民主与敌人专政的结合第四节我国的经济制度我国的经济形式主要有:全民所有制经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劳动者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
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全民所有制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我国多种经济形式中居于主导地位。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特点:自愿组合、自负盈亏、民主管理宪法第一章总结(二)第一节宪法的概念一、宪法的含义:注意中外古代都有“宪法”这个词,但与近现代宪法涵义有根本的不同。
古代西方的“宪法”往往侧重于组织法方面的内容。
部分学者的重要评价:“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列宁。
“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
”——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